從打工仔到「貨櫃大王」:衝到世界第一,讓韓國退出貨櫃行業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朱邦凌

近日,中集集團證券部人士在媒體採訪中表示,中集集團現在正陸續安排復工,貨櫃業務方面現在從公開的數據來看,一季度或其後的吞吐量會受到疫情影響,但對於公司的訂單量目前並沒有造成直接影響。

中集集團的前身為中國國際海運貨櫃有限公司,1980年創建時還只是一家小廠,1986年因虧損瀕臨倒閉之際,中集集團現任總裁麥伯良上任,帶領公司開始盈利,並只用了10年便將公司貨櫃銷量做到世界第一。到現在中集集團市值過千億,成為具備世界級地位的中國企業,總裁麥伯良也入選成為「2019福布斯中國企業跨國經營傑出領導人」。

自2010年起,麥伯良的年薪已經超過500萬元,2012年中集集團年報顯示麥伯良2011年年薪為957.74萬元,2012年年薪998萬元。因為多次蟬聯上市央企CEO年薪榜首,麥伯良除了"貨櫃大王"的稱號,還被網友稱為「打工皇帝"。

1、高考恢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因工作認真進入中集集團

麥伯良1959年出生於廣東四會的一個普通家庭,16歲高中畢業後上山下鄉到農村插隊勞動,18歲高考恢復後,考入了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1982年,麥伯良畢業後,來到了還是貧窮小漁村的深圳蛇口。

當時的中集集團是由中國香港招商局和丹麥寶隆洋行合資組建,是中國最早的貨櫃專業生產廠和最早的中外合資企業之一,1980年創建,1982年才開始正式投產。有一天,中集要報價,需要準備相關的技術說明書和圖紙,麥伯良被叫過來幫忙,剛畢業的麥伯良對待此事非常認真,連續工作一個星期後,報價完成,麥伯良被公司總經理丹麥人相中,留在了中集集團,並獲準跟英國的生產技術部經理雷諾學習貨櫃製造。

2、帶領瀕臨倒閉的公司實現盈利,28歲當上公司副總

中集集團自1982年公司投產以來,業績一直不佳。尤其1986年是國際航運行業的低谷,市場蕭條,加上公司內部管理出現問題,公司虧損200萬美元,面臨破產危機。董事會宣布停產,並裁員200多人。這一年,27歲的麥伯良站在了人生的轉折點上,公司大部分人都去另謀出路了,而麥伯良認為人生的機會不多,思考了很久,決定留下來。

麥伯良和同事商討,認為可以利用廠房和設備優勢,暫時將業務轉移到鋼結構產品加工上。於是麥伯良試圖說服離開廠子另謀出路的員工留下來,最後廠子留下來的59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被麥伯良說服的。這一年,麥伯良擔任產品技術經理帶領十幾名員工一起跑市場,經過一年的努力,廠子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第一次實現了盈利。 中集集團實現盈利的第二年,航運行業慢慢開始復甦,中集集團重組為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招商局、寶隆洋行三方合資企業,麥伯良被任命為公司副總經理,同年年底,中集集團宣布恢復貨櫃生產。

3、用了10年將公司貨櫃產銷量做到世界第一,讓韓國退出貨櫃行業

麥伯良的商業傳奇是從1990年開始的,那年全球60%的貨櫃產自韓國,40%產自日本和臺灣,中國的貨櫃企業在世界地位上無足輕重。麥伯良和公司中層領導研討,以成本領先為戰略,讓中集集團能夠在國際市場競爭下存活下來。自此,中集集團在接單、設計、採購等方面都對成本實行管控,在技術創新方面也圍繞降低成本展開。1991年麥伯良成為公司總經理後,還推行了以成本為中心的目標管理,將每標準箱除材料成本外的其他成本費用下降了一大半。中集集團不僅在國際市場中存活了下來,還具有了強大的競爭力。

1993年,中集集團重組為公眾股份公司,先大規模併購了國內10多個貨櫃廠企業,後又將國內貨櫃製造企業全部歸入中集旗下,並於1994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股東為中遠集團和招商局集團。中集集團的上市讓中集具備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能力,加上當時韓國的貨櫃冷藏箱都在虧損,而中集集團因為出色的成本控制,一直在盈利。麥伯良希望韓國退出貨櫃行業,又開始大量收購韓國即將破產的貨櫃企業,搶佔了韓國在國際市場中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到1996年,中集集團的貨櫃和冷藏箱已經基本做到了箱品類世界第一的地位,並第一次實現了貨櫃產銷量世界第一。

4、當了三十年總裁,年薪近千萬,居央企CEO薪酬榜首

麥伯良曾總結自己成功打敗韓國有一重要原因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很多韓國企業撐不下去,出售資產,才讓中集集團抓住了機會,其實中集集團進軍國際市場時很艱難。麥伯良談到1999年中集集團進軍美國市場時,中集的空港設備剛開始在美國市場發展勢頭很猛,結果引起美國競爭對手的注意,後來,這些美國的競爭對手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由將中集告上法庭。中集最後敗訴,失去了美國市場,而且訴訟費用就高達900多萬美元。進軍日本市場時,麥伯良4年內失敗了3次。日本就是不接受中集集團的產品,而且全部退回。直到第四次麥伯良派生產總經理多次前往日本講解才打進日本市場。

中集集團之後慢慢開始多元化業務發展,現在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貨櫃製造集團,世界貨櫃市場份額50%以上,冷藏箱份額55%以上,特種箱等在品種和佔有量世界第一,產品遍及北美、歐洲、亞洲等全球主要的海陸物流系統。2018年營業收入高達935億元,公司歸母淨利潤為33.8億元。在2019年業績預告中顯示,預計淨利潤將達到13億到18億。

相關焦點

  • 年薪千萬被稱「薪酬之王」,他將貨櫃做到全球第一,並踢走韓國
    從一家只有59名員工、只生產貨櫃的小工廠,到如今這個擁有九大業務板塊、員工總數達5萬人的跨國集團,中集集團創造了一個屬於貨櫃行業的傳奇。而這個傳奇的締造者離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中集集團CEO兼總裁麥伯良。從一個小小的打工仔到如今年薪千萬的「薪酬之王」,麥伯良這一路走來堪稱「傳奇人生」。
  • 外貿復甦中國貨櫃「爆艙」:貨櫃企業訂單排到明年一季度
    外貿復甦中國貨櫃「爆艙」:貨櫃企業訂單排到明年一季度,月產量創歷史記錄仍難彌缺口作者:夏旭田針對外貿復甦後出現的貨櫃「爆艙」、「一櫃難求」、運費飆升等問題,11月27日下午, 中國貨櫃行業協會回應稱,自7月以來,中國出口貨量急劇上升,出口貨櫃需求猛增,不論是海運市場還是中歐班列,都出現箱源緊缺、運費飆升、周轉延遲的現象
  • 上港集團:加固世界第一大貨櫃港口地位
    來源:FX168期貨頻道開埠至今已步入第175個年頭的上海港,位於中國大陸東海岸的中部、「黃金水道」長江與沿海運輸通道構成的「T」字形水運網絡的交匯點,前通中國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後貫長江流域及江、浙、皖內河和太湖流域。
  • 快遞包裝浪費驚人,可否借鑑貨櫃行業循環再利用
    詳細情形,我們來參照下貨櫃行業吧。 最大好處是可通用和循環再利用二戰後,世界經濟秩序重建,國際貿易發展迅猛,跨國運輸對貨物包裝提出更高要求,貨櫃運輸應運而生。但無論貨櫃的業主是哪一行業的,其共同特點是明確的:全世界的貨櫃都長一樣,統一規格、統一技術、統一材質、統一檢驗和維修標準!這就為貨櫃行業的通用和循環再用提供了條件。為何說貨櫃改變了世界美國經濟學家馬克.萊文森在《貨櫃改變世界》一書中指出 「沒有貨櫃就沒有全球化」。
  • 海運貨櫃爆單!中國港口一櫃難求可能持續到明年
    專業航運信息諮詢平臺信德海事網的主編陳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所謂的「特殊現象」便是進入2020年來海運貨櫃「一櫃難求」的窘境。如今,到了年末,這一情況依舊在發酵。陳洋表示,上一次出現世界範圍內的貨櫃供應鏈大擁堵還是在2016年,當時全球第七大、韓國最大的航運公司韓進海運申請破產保護,終結其已經營40年的貨櫃業務。
  • 「全球第一」雙燃料貨櫃船在滬交付 一次能裝2.3萬隻標準貨櫃
    全球第一艘雙燃料動力貨櫃船昨天在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命名交付。這艘船的甲板面積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一次可以裝載2.3萬隻標準貨櫃(TEU)。該船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依靠自主創新,在世界大型貨櫃船領域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轉變,書寫了中國船舶工業和「上海製造」新的榮耀。
  • 海運貨櫃爆單 中國港口「一櫃難求」可能持續到明年
    專業航運信息諮詢平臺信德海事網的主編陳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所謂的「特殊現象」便是進入2020年來海運貨櫃「一櫃難求」的窘境。如今,到了年末,這一情況依舊在發酵。  陳洋表示,上一次出現世界範圍內的貨櫃供應鏈大擁堵還是在2016年,當時全球第七大、韓國最大的航運公司韓進海運申請破產保護,終結其已經營40年的貨櫃業務。
  • 但全球貨櫃運力極度失衡
    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領導人會議舉行,東協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
  • 中國貨櫃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第一部分 貨櫃行業發展現狀調研第一章 貨櫃行業概述  第一節 貨櫃的定義及分類    一、貨櫃的定義    二、貨櫃的分類  第二節 貨櫃的概念    一、貨櫃的標準    二、貨櫃其他相關概念  第三節 貨櫃運輸相關概念
  • 韓國機構更看好LNG動力支線貨櫃船市場前景
    11月18日,韓亞金融投資株式會社研究員樸武賢在接受韓國《朝鮮日報》採訪時表示:「今年9月現代三湖重工交付全球第一艘14800TEU級LNG動力超大型貨櫃船之後,超大型貨櫃船的訂造市場已開始復甦
  • 黃埔文衝獲德翔海運價值9200萬美元貨櫃船訂單
    時隔1年時間,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黃埔文衝再一次與德翔海運(TS Lines)籤署4艘1900TEU的貨櫃船建造合同。 據了解,黃埔文衝公司具有多年的貨櫃船建造經驗,支線貨櫃船訂單多年佔據世界第一。
  • 2020年全球港口貨櫃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航運市場低位運行、國內...
    1、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航運市場低位運行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預估2019年全球集運行業需求增速由2018年的5.1%下滑至3.1%,供給增速為2.9%,行業供需格局較2018年有明顯改善。
  • 海運貨櫃的短缺正威脅到印度的出口復甦?
    最近印度出口的復甦正受到威脅,因為沒有足夠的運輸貨櫃將貨物運過海洋。 最近幾個月某些商品的出貨量,特別是包裝食品的銷售量曾激增,因為更多的人在封鎖期間在家吃飯,提高了對繁忙聖誕季的預期。但冠狀病毒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以及印度進口量的下滑,導致來運貨櫃短缺,使運費提高了約7倍。
  • 駐韓美軍直升機掉落貨櫃,墜入韓國龍仁市
    據俄羅斯衛星網23日報導,周一,一架美國軍用直升機失去了對一個金屬貨櫃的控制,導致該貨櫃墜落到韓國龍仁市,事故中無人受傷。這是城鎮上空一系列美國飛機墜物事故中的最新一起。周一,美國第二步兵師的一架直升機在龍仁市上空起飛時,飛機上掉落了ISU-90貨櫃,撞向了該市處仁區的房屋。龍仁市位於韓國京畿道中部,距離首都首爾以南約40公裡。「經統計,墜物造成了財產損失,但沒有人受傷。」馬丁·克裡頓中校告訴美國軍事刊物《星條旗報》,「長官已經趕到現場,並已展開徹底調查,以確定事故的情況和原因。」
  • 2020年中國港口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趨勢分析 新冠疫情對貨櫃運輸...
    市場的衝擊影響較為明顯,疫情導致國內港口行業第一季度發展嚴重受阻,其中貨櫃運輸市場受到更為嚴重的衝擊,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迅速回升,到第三季度開始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逐漸復工復產,前期各國寬鬆吞吐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多個港口的相關指標排名世界前列。
  • 它裝的貨櫃摞起來有40個泰山高!全球最大貨櫃船在青島首航
    世界最大的貨櫃船在青島首航 這條世界最大的貨櫃船舶到底有多大? 點擊觀看視頻 「阿爾赫西拉斯」輪長399.9米,寬61.03米,型深33.2米,設計裝載量為23964個貨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船舶。
  • 最新全球貨櫃班輪公司TOP100榜單,太平船務退出前十
    航運界網10月5日消息,根據Alphaliner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5日,全球班輪公司運力100強中,馬士基航運排第一,地中海航運排第二,中遠海運集運+東方海外貨櫃排第三,達飛輪船排第四,赫伯羅特排第五,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排第六。第七名到第十名依次是:長榮海運、現代商船、陽明海運、以星航運。
  • 貨櫃「黑天鵝」
    散落在全球各地的貨櫃回流不暢,貨櫃全球分布嚴重不均衡。目前,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大量空箱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地積壓。往常60天可返回的貨櫃,現在要拖延到100天,租箱費用也上漲了150%左右。
  • 現代尾浦造船無壓載水艙貨櫃船獲韓國船級社認證
    現代尾浦造船已成功研發出無壓載水艙的新概念環保貨櫃船,引起全球造船及海運業界的關注。11月23日,該公司開發的1800TEU級無壓載水艙貨櫃船獲得了韓國船級社(KR)頒發的原則性認可證書(AIP)。
  • 無識別碼貨櫃處理;遠程查驗貨櫃;預測貨櫃碼頭停留時間
    PoR當局表示,每年有數百萬個貨櫃在港口卸貨,然後從那裡運到內陸目的地,港口收集這些貨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此期間,船公司,貨運代理,運輸公司和碼頭需要緊密合作,以確保迅速安全地釋放這些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