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朱邦凌
近日,中集集團證券部人士在媒體採訪中表示,中集集團現在正陸續安排復工,貨櫃業務方面現在從公開的數據來看,一季度或其後的吞吐量會受到疫情影響,但對於公司的訂單量目前並沒有造成直接影響。
中集集團的前身為中國國際海運貨櫃有限公司,1980年創建時還只是一家小廠,1986年因虧損瀕臨倒閉之際,中集集團現任總裁麥伯良上任,帶領公司開始盈利,並只用了10年便將公司貨櫃銷量做到世界第一。到現在中集集團市值過千億,成為具備世界級地位的中國企業,總裁麥伯良也入選成為「2019福布斯中國企業跨國經營傑出領導人」。
自2010年起,麥伯良的年薪已經超過500萬元,2012年中集集團年報顯示麥伯良2011年年薪為957.74萬元,2012年年薪998萬元。因為多次蟬聯上市央企CEO年薪榜首,麥伯良除了"貨櫃大王"的稱號,還被網友稱為「打工皇帝"。
1、高考恢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因工作認真進入中集集團
麥伯良1959年出生於廣東四會的一個普通家庭,16歲高中畢業後上山下鄉到農村插隊勞動,18歲高考恢復後,考入了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1982年,麥伯良畢業後,來到了還是貧窮小漁村的深圳蛇口。
當時的中集集團是由中國香港招商局和丹麥寶隆洋行合資組建,是中國最早的貨櫃專業生產廠和最早的中外合資企業之一,1980年創建,1982年才開始正式投產。有一天,中集要報價,需要準備相關的技術說明書和圖紙,麥伯良被叫過來幫忙,剛畢業的麥伯良對待此事非常認真,連續工作一個星期後,報價完成,麥伯良被公司總經理丹麥人相中,留在了中集集團,並獲準跟英國的生產技術部經理雷諾學習貨櫃製造。
2、帶領瀕臨倒閉的公司實現盈利,28歲當上公司副總
中集集團自1982年公司投產以來,業績一直不佳。尤其1986年是國際航運行業的低谷,市場蕭條,加上公司內部管理出現問題,公司虧損200萬美元,面臨破產危機。董事會宣布停產,並裁員200多人。這一年,27歲的麥伯良站在了人生的轉折點上,公司大部分人都去另謀出路了,而麥伯良認為人生的機會不多,思考了很久,決定留下來。
麥伯良和同事商討,認為可以利用廠房和設備優勢,暫時將業務轉移到鋼結構產品加工上。於是麥伯良試圖說服離開廠子另謀出路的員工留下來,最後廠子留下來的59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被麥伯良說服的。這一年,麥伯良擔任產品技術經理帶領十幾名員工一起跑市場,經過一年的努力,廠子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第一次實現了盈利。 中集集團實現盈利的第二年,航運行業慢慢開始復甦,中集集團重組為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招商局、寶隆洋行三方合資企業,麥伯良被任命為公司副總經理,同年年底,中集集團宣布恢復貨櫃生產。
3、用了10年將公司貨櫃產銷量做到世界第一,讓韓國退出貨櫃行業
麥伯良的商業傳奇是從1990年開始的,那年全球60%的貨櫃產自韓國,40%產自日本和臺灣,中國的貨櫃企業在世界地位上無足輕重。麥伯良和公司中層領導研討,以成本領先為戰略,讓中集集團能夠在國際市場競爭下存活下來。自此,中集集團在接單、設計、採購等方面都對成本實行管控,在技術創新方面也圍繞降低成本展開。1991年麥伯良成為公司總經理後,還推行了以成本為中心的目標管理,將每標準箱除材料成本外的其他成本費用下降了一大半。中集集團不僅在國際市場中存活了下來,還具有了強大的競爭力。
1993年,中集集團重組為公眾股份公司,先大規模併購了國內10多個貨櫃廠企業,後又將國內貨櫃製造企業全部歸入中集旗下,並於1994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股東為中遠集團和招商局集團。中集集團的上市讓中集具備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能力,加上當時韓國的貨櫃冷藏箱都在虧損,而中集集團因為出色的成本控制,一直在盈利。麥伯良希望韓國退出貨櫃行業,又開始大量收購韓國即將破產的貨櫃企業,搶佔了韓國在國際市場中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到1996年,中集集團的貨櫃和冷藏箱已經基本做到了箱品類世界第一的地位,並第一次實現了貨櫃產銷量世界第一。
4、當了三十年總裁,年薪近千萬,居央企CEO薪酬榜首
麥伯良曾總結自己成功打敗韓國有一重要原因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很多韓國企業撐不下去,出售資產,才讓中集集團抓住了機會,其實中集集團進軍國際市場時很艱難。麥伯良談到1999年中集集團進軍美國市場時,中集的空港設備剛開始在美國市場發展勢頭很猛,結果引起美國競爭對手的注意,後來,這些美國的競爭對手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由將中集告上法庭。中集最後敗訴,失去了美國市場,而且訴訟費用就高達900多萬美元。進軍日本市場時,麥伯良4年內失敗了3次。日本就是不接受中集集團的產品,而且全部退回。直到第四次麥伯良派生產總經理多次前往日本講解才打進日本市場。
中集集團之後慢慢開始多元化業務發展,現在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貨櫃製造集團,世界貨櫃市場份額50%以上,冷藏箱份額55%以上,特種箱等在品種和佔有量世界第一,產品遍及北美、歐洲、亞洲等全球主要的海陸物流系統。2018年營業收入高達935億元,公司歸母淨利潤為33.8億元。在2019年業績預告中顯示,預計淨利潤將達到13億到1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