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關愛至伊·悅享新生」流產後關愛(PAC)公益項目六周年總結推進會在京召開。項目通過在醫院建立規範化的人流後關愛服務流程,向人工流產女性落實高效避孕方法,避免重複流產對女性的傷害。經過六年的努力,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300個地級市的734家醫療機構設立了流產後關愛門診,6000餘名諮詢員接受專業培訓,累計逾750萬流產女性從中獲益。
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國家衛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及人民網共同發起,同時,在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支持下設立「伊愛基金」作為支持。全國近300家醫院院長和主任出席了本次會議。
據悉,我國人工流產呈現出「數量大」、「年輕化」、「重複流產多」的特點。為進一步改善這種現狀,提升我國育齡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流產後關愛(PAC)項目與各參與方攜手,通過為流產後女性提供諮詢服務、為醫護人員提供進修交流活動、為高校學生提供生殖健康講座等工作,來促進育齡女性避孕措施的落實,保護流產後女性的生殖健康,推動流產後關愛(PAC)公益項目在全國範圍內深入展開。
會上,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建岷指出:「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對健康的嚮往已經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高婦幼健康水平,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既需要從國家層面統籌謀劃,同時也需要凝聚社會各方資源與力量來共同推進。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作為隸屬於全國婦聯專門以女性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國家級公益慈善組織,促進中國女性健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成立30年以來,我們一直秉承為婦女辦實事、辦好事的宗旨,發揮自身優勢,以公益項目為平臺,凝聚社會資源,形成了以『母親健康快車』項目為核心的婦女健康類的公益項目群,涵蓋了女性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為改善和提高婦女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做出了我們積極地努力。」
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健康服務司副司長沈海屏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作為衛生計生工作者,作為婦幼健康守護人,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婦幼健康工作以婦女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以保障生殖健康為主要目的,守護著生命的起點,貫穿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對於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至關重要。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是婦幼健康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婦女兒童的健康密切相關,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面兩孩政策的大背景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正在轉型發展,更加注重群眾需求,圍繞生育節育不育,為群眾提供科學備孕、避孕節育和不孕不育診治等服務。新時期,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意義重大。」
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主任主委熊承良表示,鑑於我國女性的流產現狀,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一直將降低流產及重複流產率,保護女性生殖健康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在「流產後關愛」(PAC)項目中,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一直藉助自身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PAC優質服務醫院的服務指南和評審標準制定、掛牌醫院審核等各個環節」。到目前為止,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分會已經指導並評審通過315家「PAC優質服務醫院」、2家「PAC全國示範醫院」、36家「PAC區域示範醫院」和14家「PAC長效避孕示範基地」,確保了流產後關愛服務在各地得以廣泛而深入地開展。
PAC公益項目得以深入穩進地開展,既離不開國家的政策落實,專業機構的技術支持、示範醫院的積極配合,同時也離不開每一位PAC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會上,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書記張瑩表示:「為了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國家衛生計生委科研所牽頭組織諮詢員的培訓工作,逾6000名諮詢員進行了專業培訓。此外,在全國多省市成立PAC項目專家小組舉辦百餘場推進交流活動,同時還針對人工流產日益嚴重的低齡化趨勢,在高校開展一系列生殖健康教育講座,讓年輕人提高避孕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從而減少意外妊娠的發生。通過開展醫護人員微進修和諮詢員培訓和風採大賽等形式,幫助他們培養工作技能、提升專業知識、保證服務水平,壯大專業服務隊伍,為PAC優質服務的開展提供了更專業的人才儲備,在專業技能和服務質量上保障了了PAC公益項目的穩定開展。」
作為PAC公益項目的唯一戰略夥伴,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中國女性的生殖健康和流產後關愛服務水平的提升。會上,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白利勇表示:「拜耳公司將積極響應中國政府對關注女性健康的倡導,繼續支持PAC等公益項目,促進中國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讓科技和創新為中國女性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會上發布了項目最新成果,分享交流各醫院流產後關愛服務的開展經驗,探討了項目今後發展規劃,同時對項目六年發展進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PAC項目醫院授予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