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丨先睹為快:神經網絡頂會ICLR 2018論文接受結果速覽

2021-02-23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作品

專欄作者|不看鏡頭的ZARD

今天早晨,ICLR 2018的論文接受結果揭曉,我們就帶大家來大致了解一下今年ICLR 2018的論文接受概況。

ICLR全稱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earning Representation,是由Lecun,Hinton和Bengio三位神經網絡的元老聯手發起的。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在工程實踐中的成功,ICLR會議也在短短的幾年中發展成為了神經網絡的頂會。

論文接受率:

2.3%的口頭展示,31.4%的poster接受,9%的workshop,51%拒絕。

ICLR口頭論文中一大半的論文會成為ICLR Best paper,同時也代表了2018年的研究方向,下面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今年的oral論文,由於ICLR會議的論文範圍較廣,方向比較新,我們也不能夠做到面面俱到。

Wasserstein Auto-Encoders  (Max Planck Institute)

這篇論文提出了在Variation Auto-Encoder中使用Wasserstein距離進行度量,從而第一次讓VAE能夠產生跟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比肩的效果。並且WAE在理論上面聯繫了VAE和GAN。是一篇不可多得理論與實踐兼得的好論文。WAE產生的圖像如下圖:

Spherical CNNs (阿姆斯特丹大學Max Welling組)

卷積神經網絡只能夠在2D planar圖像中使用,但是近年來很多問題如機器人運動,自動駕駛需要對spherical image進行分析。傳統的方法是將spherical image投影到2D planar圖像,但是這個過程會產生distortion,如下圖:

於是作者提出了spherical CNN。Spherical CNN通過傅立葉變換來避免過度的計算。通過傅立葉變換來實現spherical CNN的示意圖如下:

相信本篇論文提出的spherical CNN能夠在自動駕駛,機器人運動的任務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Boosting Dilated Convolution with Mixed Tensor Decomposition 

本篇論文通過tensor decomposition的角度來分析神經網絡,並且提出了mix tensor decomposition的方法來提高神經網絡的表達能力。作者在實踐中使用了mix dilation的辦法來進行mix tensor decomposition。結構圖如下:

兩個對偶的網絡weight sharing,僅僅通過dilation的變化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連接,提高神經網絡的expressive efficiency。

本篇論文的理論分析詳盡,並且論文講述簡單易懂,美中不足的是實驗部分太弱,但是也不影響該論文被接受為oral。

Ask the right questions:active question reformulation with reinforcement learning(Google)

這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做question answering的新的思路,通過question reformulation將一個問題轉換成類似的問題,然後反覆的選擇最佳問題。Question reformulation和answer selection通過強化學習進行訓練。流程圖如下:

由於ICLR的審稿意見是公開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和審閱者之間的思想碰撞,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些有趣的事情。

Mix-up    vs 「Data Augmentation by paring samples for images classification」

這兩篇論文提出了類似的方法,通過將資料庫的圖像的線形組合來做Data Augmentation,並且在CIFAR,IMAGENET上面都取得了好的結果,但是Mix-up被接受,paring samples被拒絕。

Matrix capsules with EM routing

這篇論文是神經網絡之父的CapsuleNet的後續,也被ICLR接受了,Geoffrey Hinton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Progressive Growing of GANs 

這篇論文是NVIDIA提出的使用GAN生成high resolution image的論文,由於在論文中違反了double blind原則,在review階段被拒絕(strong reject),但是由於其amazing的結果,在最後階段被ICLR接收。

附上大會及相關連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看:

ICLR 2018會議連結:

https://openreview.net/group?id=ICLR.cc/2018/Conference

論文連結:

Ask the right question:

https://openreview.net/pdf?id=S1CChZ-CZ

Wasserstein Auto-Encoders:

https://openreview.net/pdf?id=HkL7n1-0b

Spherical CNNs:

https://openreview.net/pdf?id=Hkbd5xZRb

【今日機器學習概念】

Have a Great Definition

相關焦點

  • ICLR 2018論文評審結果出爐:一文概覽論文 TOP 5
    在明年 1 月 5 日之前,人們將對目前提交的論文進行討論。根據評審得分,我們整理了排名前五的論文。目前,史丹福大學探究神經網絡對抗樣本的論文 Certifiable Distributional Robustness with Principled Adversarial Training 名列第一。今年的 ICLR 大會接收到了 981 篇有效論文。
  • ICLR2018 | 深度學習頂會見聞,乾貨資源都在這裡(附源碼、論文連結)
    ICLR2018會議大觀ICLR 2018共計收到1003篇論文投稿,最終2.3%的Oral論文、31.4%的Poster論文、9%被接收為Workshop track,51%的論文被拒收、6.2%的撤回率。
  • 【重磅】深度學習頂會ICLR2018評審結果出爐,一文快速了解評審分析簡報和評分最高的十篇論文
    Open Review 則非常不同,根據規定,所有提交的論文都會公開姓名等信息,並且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價及提問(open peer review),任何學者都可或匿名或實名地評價論文。而在公開評審結束後,論文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和修改。這幾天ICLR 2018的審稿結果陸續出來了,讓我們來看一下。
  • ICLR公布論文接收結果,Oral論文華人一作佔三分之一
    原創: 文摘菌 大數據文摘大數據文摘出品幾小時前,ICLR(國際學習表徵會議)組委會公布了今年的論文接收結果,今年,ICLR共收到了2594篇論文投稿,相比去年的1591篇論文投稿,增加了38.7%。
  • 數十篇滿分論文,接收率26.5%,ICLR2020接收結果,明年非洲見
    今年的 ICLR 也不算風平浪靜,先是投稿數量爆炸導致審稿負擔急劇增加,結果被爆出一半審稿人根本沒在相關領域發過論文,輿論風向一度演化為「機器學習同行評審崩塌了」。 之後,又有網友摘出某篇由滿分『8-8-8』轉為超低分『1-1』的論文,質疑 ICLR 評審結果的權威性。「頂會審稿水平到底行不行」這個話題再一次鬧得紛紛揚揚。
  • ICLR 2019論文解讀:量化神經網絡
    今年五月舉辦 ICLR 2019 會議共接收論文 502 篇,本文將解讀其中兩篇有關量化神經網絡的研究。id=ryM_IoAqYX深度神經網絡(DNN)已經極大推升了機器學習(ML)/人工智慧(AI)在許多不同任務中的性能,並由此帶來了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成熟應用。
  • ICLR 2019最佳論文揭曉!NLP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壓縮成焦點
    兩篇最佳論文分別來自Mila/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微軟蒙特婁研究院和MIT CSAIL,主題分別集中在NLP深度學習模型和神經網絡壓縮。今天,ICLR 2019在官網公布了最佳論文獎!兩篇最佳論文分別來自Mila/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微軟蒙特婁研究院和MIT CSAIL,主題分別集中在NLP深度學習模型和神經網絡壓縮。ICLR 是深度學習領域的頂級會議,素有深度學習頂會 「無冕之王」 之稱。今年的 ICLR 大會從5月6日到5月9日在美國紐奧良市舉行。
  • ICLR 2018和ICRA 2018參會見聞:機器學習並未被完全接受
    當然,這會使問題更加複雜。不過如果有足夠強的優化和建模能力,那麼隱性學習損失與其它方法相比,能提供更清晰的圖像。使用學習組件替換系統的部件的一個好處是,優化和建模能力的優勢能應用到問題的更多方面。學習損失函數的能力提升了,同時最小化這些學習損失的能力也提高了。從更抽象的角度來看,這涉及到具有表達能力,可優化的函數集合,如神經網絡。
  • 數十篇滿分論文,接收率26.5%,ICLR 2020接收結果已出,明年非洲見
    「史上第一次在非洲舉行的 AI 頂會」ICLR 2020 將於明年 4 月 26 日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今年的 ICLR 也不算風平浪靜,先是投稿數量爆炸導致審稿負擔急劇增加,結果被爆出一半審稿人根本沒在相關領域發過論文,輿論風向一度演化為「機器學習同行評審崩塌了」。
  • ICLR 2020接收結果已出,明年非洲見
    「史上第一次在非洲舉行的 AI 頂會」ICLR 2020 將於明年 4 月 26 日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今年的 ICLR 也不算風平浪靜,先是投稿數量爆炸導致審稿負擔急劇增加,結果被爆出一半審稿人根本沒在相關領域發過論文,輿論風向一度演化為「機器學習同行評審崩塌了」。
  • 萬字解讀商湯科技ICLR2019論文:隨機神經網絡結構搜索
    與其他可微分的方法(DARTS)相比,SNAS直接優化NAS任務的目標函數,搜索結果偏差更小。此外,基於SNAS保持了隨機性(stochasticity)的優勢,該論文進一步提出同時優化網絡損失函數的期望和網絡正向時延的期望,自動生成硬體友好的稀疏網絡。
  • 自然語言處理頂會 NAACL 2018 最佳論文、時間檢驗論文揭曉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ACL、EMNLP、NAACL - HLT、COLING 是 NLP 領域的四大頂會。第 16 屆 NAACL (NAACL 2018)將於今年 6 月 1 日至 6 月 6 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舉行,接受論文名單已經公布,共收到長論文投稿 647 篇,其中接受 207 篇,接受率 32%;短論文投稿 425 篇,接受 125 篇,接受率 29%。
  • ICLR 2019評審結果出爐!一文看全平均8分論文
    我們整理介紹了目前平均分≥8分,排名前6的論文,包括備受關注的最強圖像生成器BigGAN等。ICLR 2019共接收1591篇投稿,創下歷年新高。至於錄取率,目前還沒有官方公布。從ICLR 2018的情況來看,平均分達到6.57可以被接收,Top 33%的論文可以被接收為poster或talk。但今年的投稿量比去年多得多,去年是996篇,因此預計接收比率會降低。
  • 一文盡覽 ICLR 2019 Facebook & Google 入選論文
    論文入選結果公布,各大公司和研究院紛紛在博客上公布了今年入選的論文。其中,Facebook 戰果滿滿,一共有 23 篇論文入選。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圖靈獎得主 Yann LeCun 是其中兩篇入選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Facebook 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究員、圍棋項目負責人田淵棟博士也參與了其中兩篇論文的寫作。而一直備受關注的 Google 在今年也有 57 篇論文入選了 ICLR 2019,其中,oral 論文有三篇。
  • ICLR 2018 DeepMind論文精華一覽
    相比之下,基於神經網絡的模型依賴靜止的數據分布和逐步訓練過程來獲得良好的泛化。我們從互補學習系統理論中汲取靈感,提出了基於記憶的參數自適應(Memory-based Parameter Adaptation,MbPA),這是一種用情景記憶增強神經網絡的方法,可以快速獲取新知識,同時保持高性能和良好的泛化。 MbPA 將樣本存儲在記憶中,然後使用基於上下文的查找來直接修改神經網絡的權重。
  • ICLR 2020丨微軟亞洲研究院精選論文解讀
    2、有理論保障的對抗樣本防禦模型論文連結:https://openreview.net/pdf?id=rJx1Na4Fwr深度神經網絡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成功,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無法承受對抗樣本的攻擊。例如給定一張狗的圖片,一個神經網絡可以準確地將其分類為狗。
  • ICLR 2020華人雄起!華人參與度近60%,清華、南大均斬獲滿分論文
    視頻中,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3D小白鼠模型,可以在模擬環境中由神經網絡控制。通過神經科學技術分析生物大腦活動,就能夠了解神經網絡是如何控制老鼠運動的論文地址:https://openreview.net/forum?
  • 「收藏」2018年不容錯過的20個人工智慧頂會時間表
    【新智元導讀】計算機科學,尤其是人工智慧領域相比其他學科更重視會議,最新、最重要的工作往往先發表在相關頂會上。本文介紹了2018年值得關注的20個頂會,包括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體系結構等領域。
  • 頂會論文,怎麼就成了申博的必要條件?
    我的第一篇頂會論文本 ICLR 接收為 spotlight 了!我們將 DeepMind 的論文「NALU」中的性能提升了 3-20 倍。我在沒有任何資助的情況下,作為獨立研究者,花了 7-8 個月完成了這份工作。論文地址: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H1gNOeHKPS。
  • ICLR oral:清華提出離散化架構WAGE,神經網絡訓練推理合二為一
    [導讀]ICLR 是深度學習領域的頂會,更被譽為深度學習的 「無冕之王」,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