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戰略核潛艇飛彈發射筒數量都是4的倍數,絕不僅僅是巧合

2020-12-14 軍機圖

剛剛過去的兩個星期裡,戰略核潛艇這種「大殺器」狠刷了一把存在。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美國敲定了「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詳細設計方案,中國也被風傳正在建造新型戰略核潛艇;俄羅斯接連三次試射潛射彈道飛彈,展示了戰略核潛艇的不凡實力。目前,世界上五個核大國都擁有戰略核潛艇,其中猶以美國和俄羅斯數量最多。

有意思的是,各國的戰略核潛艇的飛彈發射筒數量,無一例外都是4的倍數(12具、16具、20具或24具)。這難道只是個巧合嗎?

■「颱風」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戰略核潛艇,該型潛艇飛彈發射筒數量為20具,恰好是4的5倍

戰略核潛艇飛彈發射筒數量必須為4的倍數這個「規矩」,早在第一代戰略核潛艇上就已經定下了。1957年,美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種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級,當時為了保證工程進度、儘快實現戰略核潛艇的實戰部署,通用公司建議美國海軍將正在建造中的「鰹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的二號艇「天蠍座」號的艇身在指揮艙與反應堆艙中間一分為二,並在期間插入16具彈道飛彈發射筒。

■世界上首款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級。該型潛艇立下了飛彈發射筒數量必須是4的倍數的「規矩」,其後的戰略核潛艇也都予以「遵守」

隨後,無論是載彈最少的092型還是載彈最多的「俄亥俄」級,世界各國的戰略核潛艇都恪守飛彈發射筒數量必須為4的倍數這個常規。即便是公認的只具備近程彈道飛彈發射能力、無法執行戰略攻擊任務的印度「殲敵者」號,其飛彈發射筒數量也為12具。由此看來,飛彈發射筒數量必須為4的倍數,已經成為各國潛艇設計師們的金科玉律。

■即便是「殲敵者」號這樣不具有戰略攻擊性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其飛彈發射筒數量也是4的倍數(12具),這顯然不能用「湊巧」來解釋

而導致這種設計上堪稱死板的「規範」的原因,在於戰略核潛艇對穩性的特殊要求。戰略核潛艇在發射潛射彈道飛彈後,容易因艇身兩側重量不均造成不穩。對於戰略核潛艇來說,這種不穩非常致命,輕則容易導致發射失敗,重則會致使艇身側翻、引發艦毀人亡的危險。因此,戰略核潛艇在飛彈發射順序上,都嚴格遵守同一組四枚飛彈按對角線順序交叉發射,以儘量避免發生艇身不平衡的問題。由此可見,各國戰略核潛艇飛彈發射筒數量都是4的倍數,絕非僅僅是巧合,而是工程設計上的必然結果。

相關焦點

  • 戰略核潛艇飛彈發射筒:數量隱含小秘密,都是4的倍數成規定
    美國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美國的總統連任不得超過兩屆,每屆不得超過4年,因為一個人一直統領一個國家的話,他的才思都是有限的,並且新事物的接受力也會退化。而不成文的規定並不是只有美國的總統問題,美國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當然也只是由他們國家首先發起的,之後國際上統一承認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一個關於戰略核潛艇的數字秘密。不知道軍事迷們有沒有發現,戰略核潛艇的飛彈發射筒數量全部都是4的倍數。
  • 俄戰略核潛艇為改進靜音性能不斷「變形」
    參考消息網5月14日報導俄羅斯《消息報》網站5月13日發表報導稱,俄海軍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改變了外形。第一艘改進版的潛艇是「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北風之神級4號艇,955A型首艇——本網注),其測試即將結束。
  • 俄飛彈試射,駐德美軍基地誤警「空襲!」「空襲!」
    幸運的是,這只是對俄羅斯飛彈演習的一次誤警。報導稱,上周六,一艘俄羅斯核潛艇從西太平洋地區試射了4枚洲際彈道飛彈,很可能引發了駐德美軍基地的短暫恐慌。初步調查顯示,負責跟蹤彈道飛彈紅外蹤跡的美國機密軍事衛星確定俄羅斯飛彈發射時,可能觸發了飛彈警告。「控制中心根據預定程序,向基地周邊人員發出躲避警告,並用廣播系統發出飛彈來襲警報」。
  • 17艘四代攻擊核潛艇深海潛伏:全球無限續航,可攜帶49枚飛彈
    海狼級核潛艇此外,由於美國海軍的戰略從「大洋對抗」轉向「由海向陸」,攻擊型核潛艇的使命變成了對陸攻擊前沿威懾、情報搜集、支持特種部隊行動等非常規任務,主要活動在近岸淺水海域,同時負擔反潛作戰無論海狼級還是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都不適應這樣的轉變。
  • 俄羅斯齊射4枚戰略飛彈,美軍四星上將不吝讚美:非常,非常強大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9日的報導,"在總統普京的親自指揮下",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戰略空軍、北海艦隊核潛艇舉行了"戰略進攻力量"演練。俄軍向位於勘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發射了"亞爾斯"與"藍天"潛射彈道飛彈,圖-160、圖-95MS戰略空軍,則向俄北部科米共和國境內的片博伊靶場發射了"遠程空射高精度巡航飛彈"。
  • 俄媒介紹俄潛艇艇員待遇 新鮮蔬果只能供應頭10天
    俄北風之神潛艇連射4枚飛彈「尤裡·多爾戈魯基」號核潛艇下潛,並發射「圓錘」彈道飛彈動態圖。圖為北風之神級首艇「尤裡·多爾戈魯基」號的近照,該級艇共配有6個533毫米重型魚雷發射管,圖中可見4個(另外2個在水線以下),另有6個324毫米魚雷發射管(位於533毫米發射管上方),在現役彈道飛彈核潛艇中,北風之神級的魚雷發射管數量是最多的
  • 美證實中國正造兩艘秦級核潛艇 配12套發射裝置
    前蘇聯的「阿庫拉」級和進化、改良型的「阿庫拉」U型的思路實際上對中國就有著非常大的啟示,配備射程達到3000公裡的SS-N-21型潛射對陸攻擊巡航飛彈,是整個「阿庫拉」U型核潛艇最突出的地方。  美國海軍的發展思路也與此相同,3艘「俄亥俄」級戰略飛彈核潛艇甚至被改良成發射巡航飛彈的攻擊型潛艇。「海狼」和「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都具備了發射「戰斧」巡航飛彈的能力。
  • 俄最強核潛艇齊射4枚核飛彈,向美發出強硬信號
    這是俄羅斯最近一段時間戰略核飛彈部隊相繼訓練的一部分。此前俄羅斯還測試了一枚陸基的亞爾斯洲際戰略核飛彈。俄羅斯最近頻繁測試其核威懾能力,讓美國感到不滿。美國媒體甚至直接評價俄羅斯的飛彈試射是「人類文明終結的預演」,意為俄羅斯的飛彈發射將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
  • 世界最貴:美軍造新一代戰略核潛艇 單價50億美元
    9月21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將和英國一同研發名為「哥倫比亞」級的新一代彈道飛彈核潛艇,以取代目前正在服役的「俄亥俄」級核潛艇。這將成為美軍史上最強大戰略核潛艇。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網站報導稱,「哥倫比亞」級潛艇首艇的造價包括研發經費估計需要104億美元,未來每艘造價也可能達50億美元。
  • 美國戰略核潛艇與低當量核彈頭
    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各個領域展開激烈對抗,彈道飛彈核潛艇也是其中重點之一。一、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1976年,美國開始研製第四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替代逐漸老化的第三代拉斐特級戰略核潛艇。1981年首艇「俄亥俄」號服役,全級別共建造18艘。
  • 中國何時會發射核武器?白宮早有預感:這樣做的話絕不能惹
    據俄羅斯消息報日前報導,俄軍事專家對世界範圍內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展狀況進行了對比,儘管多個國家目前都在研發高超音速飛行器,但是只有中美俄已經成功研發出高超音速飛行器,其中中國的DF-ZF高超音速飛行器最為成熟,雖然DF-ZF採用的是傳統的液體燃料推進技術,和美國的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採用的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上落後
  • 俄潛艇飛彈打不出去!帶臭蛋回港引爭議,俄防長:不是潛艇的錯
    有媒體指出參加演習的一艘「德爾塔2」型核潛艇攜帶的兩枚洲際彈道飛彈沒有按計劃全數發射,而是僅僅發射了一枚,另外一枚作為「臭蛋」被留在了艇內,還大搖大擺的返回軍港。即便是演習用的飛彈不帶核彈頭,但這艘表現不佳的核潛艇還是招致軍迷吐槽,對此俄羅斯國防部聲稱:未能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並非是潛艇的鍋,而是洲際彈道飛彈本身存在問題。
  • 俄首次在俄日爭議島嶼部署S-300防空飛彈系統
    俄首次在俄日爭議島嶼部署S-300防空飛彈系統) 俄羅斯軍方12月1日宣布在千島群島部署了S-300系統日本媒體表示部署地點就是俄日爭議島嶼中的擇捉島
  • 俄潛艇工廠通宵未眠,15萬人輪班趕工:大國最後防線能否交付?
    如果在戰略武器上也被北約徹底壓倒,那麼俄軍力的劣勢將徹底失衡。俄近年來增強戰略核潛艇的決心頗大。在3艘955潛艇後,955A級戰略飛彈核潛艇首艦也下水完畢。而對於未來,俄計劃在三年時間內下水4艘新的955A級——其滿載排水量接近2萬噸。
  • 俄媒:中國潛艇數量世界第1 令美日極難對付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新聞網12月18日報導,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長赫拉姆奇欣日前在撰文分析各國潛艇實力探討潛艇發展趨勢時指出,俄海軍潛艇總數在中國和美國之後排名世界第三,核潛艇數量僅次於美國,整體實力強於柴油潛艇和多用途核潛艇數量排名第一的中國,今後俄應當優先發展潛艇部隊為戰略核力量的組成部分,海基巡航飛彈的載體,以及海上反導系統的組成部分。
  • 俄核潛艇連射4枚洲際飛彈,駐德美軍高喊「空襲」!士兵們被嚇壞
    這段時間,美俄之間的博弈越來越嚴重,俄羅斯接連試射飛彈、部署防空系統來威懾美國,不過就在近日,俄軍的一個大動作可把美國嚇壞了。據美媒14日報導稱,上周末的德國美軍基地突然拉響警報,基地上空突然出現「空襲、空襲、尋找掩護」的警告。這讓美軍非常恐慌,因為警告後面並未伴隨「這是演習」的話語。
  • 俄最新型戰略核潛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入役俄海軍
    「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是俄羅斯第四代核潛艇955型「北風之神」(Borey-A)級的首艘改進型。據公開資料顯示,該艇可攜帶16枚「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該飛彈射程高達8000公裡,每枚飛彈可攜帶6—10個分彈頭。此外,該潛艇具有更深的下潛深度以及更完善的操作和武器系統。
  • 揭秘飛彈冷發射技術:溫和而不溫柔
    冷發射一詞是相對熱發射而言的,事實上,飛彈點火起飛的過程絕對和「冷」扯不上關係。「冷」的過程也僅限於飛彈脫離發射載具的期間。上世紀中期,為了滿足潛艇水下魚雷發射的需要,冷發射技術逐漸起步。在運用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了冷發射的可取之處,目前冷發射技術在各類飛彈(戰略飛彈、飛航式飛彈)中已得到了廣泛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