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兩個星期裡,戰略核潛艇這種「大殺器」狠刷了一把存在。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美國敲定了「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詳細設計方案,中國也被風傳正在建造新型戰略核潛艇;俄羅斯接連三次試射潛射彈道飛彈,展示了戰略核潛艇的不凡實力。目前,世界上五個核大國都擁有戰略核潛艇,其中猶以美國和俄羅斯數量最多。
有意思的是,各國的戰略核潛艇的飛彈發射筒數量,無一例外都是4的倍數(12具、16具、20具或24具)。這難道只是個巧合嗎?
■「颱風」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戰略核潛艇,該型潛艇飛彈發射筒數量為20具,恰好是4的5倍
戰略核潛艇飛彈發射筒數量必須為4的倍數這個「規矩」,早在第一代戰略核潛艇上就已經定下了。1957年,美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種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級,當時為了保證工程進度、儘快實現戰略核潛艇的實戰部署,通用公司建議美國海軍將正在建造中的「鰹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的二號艇「天蠍座」號的艇身在指揮艙與反應堆艙中間一分為二,並在期間插入16具彈道飛彈發射筒。
■世界上首款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級。該型潛艇立下了飛彈發射筒數量必須是4的倍數的「規矩」,其後的戰略核潛艇也都予以「遵守」
隨後,無論是載彈最少的092型還是載彈最多的「俄亥俄」級,世界各國的戰略核潛艇都恪守飛彈發射筒數量必須為4的倍數這個常規。即便是公認的只具備近程彈道飛彈發射能力、無法執行戰略攻擊任務的印度「殲敵者」號,其飛彈發射筒數量也為12具。由此看來,飛彈發射筒數量必須為4的倍數,已經成為各國潛艇設計師們的金科玉律。
■即便是「殲敵者」號這樣不具有戰略攻擊性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其飛彈發射筒數量也是4的倍數(12具),這顯然不能用「湊巧」來解釋
而導致這種設計上堪稱死板的「規範」的原因,在於戰略核潛艇對穩性的特殊要求。戰略核潛艇在發射潛射彈道飛彈後,容易因艇身兩側重量不均造成不穩。對於戰略核潛艇來說,這種不穩非常致命,輕則容易導致發射失敗,重則會致使艇身側翻、引發艦毀人亡的危險。因此,戰略核潛艇在飛彈發射順序上,都嚴格遵守同一組四枚飛彈按對角線順序交叉發射,以儘量避免發生艇身不平衡的問題。由此可見,各國戰略核潛艇飛彈發射筒數量都是4的倍數,絕非僅僅是巧合,而是工程設計上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