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羅維 白潔
「杜天勇的診斷結果出來了,癌細胞已經轉移,情況不容樂觀。」得知這一消息後,所有認識他的人們都十分難過。而杜天勇本人在此刻也說出了自己的心願:「我想到紅十字會填寫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我怕哪天突然走了,卻沒來得及捐獻……」
杜天勇在病床上為抗戰在疫線的戰友們加油 豐都縣紅十字會供圖
為抗疫連續奮戰25個日夜
杜天勇是豐都縣湛普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也是紅十字志願者和應急救護培訓師。面對疫情,或許別人可以關在家中不用出門,但他的這三個身份似乎都在告訴他必須要站出來,實際上,杜天勇也是這麼做的。
杜天勇醫生每天都要上門為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測量體溫 楊必龍供圖
疫情發生後,杜天勇所在的湛普鎮衛生院人手不足,不僅需要防疫抗疫,還要維持日常的病患診療。身為衛生院黨支部副書記的杜天勇主動替年輕醫生承擔了對三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每日上門測量體溫等任務,把風險留給了自己。收治病人、發熱跟蹤、疫情宣傳、防疫消毒......25個晝夜,連續奮戰600個小時。
突發劇痛初診竟為肺癌
2020年2月9日早上,正在湛普鎮衛生院堅持日常防疫工作的杜天勇突然大汗淋淋,身體疼痛不已。同事小隆看他滿頭大汗,勸他去縣中醫院檢查,但被他婉言回絕了。「沒事,我一會就好了,現在人手不足我走了根本忙不過來,休息一會兒就好......」杜天勇吃力的回應著,而楊必龍院長正好看到眼前的一幕。
在楊必龍的生拉硬拽下,杜天勇終於去了豐都縣中醫院診斷。一番檢查過後,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結果如晴天霹靂般震驚了大家------肺癌。
面對診斷結果,杜天勇沒有像旁人一樣崩潰,他笑著對楊必龍說:「院長,沒事,我還能繼續幹。」
杜天勇嚴格指導醫務人員不僅要做好疫情防控還要維持醫院日常就診。 楊必龍供圖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還能笑著說出這樣的話,並不是因為杜天勇真的不怕,而是他知道,不堪重負的家一刻也離不開他,正在夜以繼日防疫抗疫的衛生院也需要他,他不能就這樣倒下去。
「杜醫生當時雖然是笑著說的,但那張飽含滄桑的笑臉讓人扎心。」回憶起當天得知診斷結果後的場景,楊必龍還是心裡難受。
據楊必龍介紹,今年44歲的杜天勇醫生家裡並不輕鬆。父親患有老年痴呆,母親癱瘓在床,大兒子的正在學醫,小兒子則只有一歲,他每天要在單位忙著接診出診,平時周末他總是搶著加班,家裡大小事情全都靠妻子鄧小蘭操持。而這次初診的噩耗,無疑是雪上加霜。
生活苦難未能磨滅愛心
儘管杜天勇自家壓力大,他依舊堅持著用自己僅有的時間和力量去幫助更需要關懷的人們。
杜天勇為雙路鎮楠木村貧困老人義診 豐都縣紅十字會供圖
作為醫生,杜天勇對口幫扶轄區內四家因病致貧的建卡貧困戶,上門走訪為他們檢查診治講解醫療政策。
杜天勇手把手地教學生學習骨折包紮技能
世界急救日到校園為中學生開展應急救護培訓
作為救護培訓師,他穿梭在學校、社區、農村、企業、機關進行應急救護培訓知識技能的普及,為人們普及自救互救、應急避險等知識技能。他說:「讓群眾掌握一些急救知識和技能,關鍵時刻能讓他們救自己也能救身邊的人,這個公益事業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在學校,同學們都親切地稱他為杜老師,他笑著對青年朋友們說:「希望你們學會這些急救知識,並將這些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從而讓人人都學會急救,這樣就會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多一份安全屏障。」
深入社區宣傳遺體器官捐獻、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
作為紅十字志願者,杜天勇還經常到獻血點義務宣傳無償獻血和維持秩序,積極參加豐都縣紅十字會舉辦的世界紅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無償獻血者日等公益活動,為貧困家庭、孤寡老人開展義診義檢,為困難群眾送衣送糧,為鄉村留守兒童過生日等等,他還經常深入社區參加遺體器官和獻造血幹細胞的公益宣傳活動,在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杜天勇穿著紅十字馬甲的身影……在杜天勇的生活裡,做一名紅十字志願者去幫助更多的人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杜天勇定期為社區孤寡老會開展義診
杜天勇參加豐都縣紅十字會關懷留守兒童活動
在得知他的病情之後,豐都縣紅十字會副會長李斌既感到震驚又非常痛心。而杜天勇卻一如往常的平靜,他打電話告訴李斌,「我最近忙來忙去,自己有一個心願卻遲遲未了,等這次從醫院回來我就抓緊時間來辦理遺體器官捐獻登記手續,最擔心的是哪天突然走了,卻還沒來得及捐獻,這將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遺憾。」
杜天勇醫生走進豐都火車站乘車赴渝複診時的背影 楊必龍供圖
現在,杜醫生的愛人已趕赴重慶陪診照顧。湛普鎮衛生院的同事們都在積極捐款希望幫助杜醫生住院治療,豐都縣衛健委、湛普鎮黨委政府也準備啟動醫療救助程序,豐都縣紅十字會也在積極動員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