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Ella公開生產過程#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榜。
不少網友在看完生產過程的視頻後感嘆:女性生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
以前看明星從懷孕到生產跟玩兒似的,產前產後簡直沒區別。
然而Ella公布的生產過程視頻卻讓我們看到女性生產最真實的一面,連慧培哥一鋼鐵直男看了也忍不住淚目了。
(還沒看過視頻的可以看看)
生育,從來都不是羞恥的、僅需要女生關注的話題。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母親,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英雄。了解生育這件事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今天慧培哥就和大家來聊一聊「生育」。
1、生育會給女性帶來哪些傷害?
生育從來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就像紀錄片《生門》裡說的那樣:「生產就是一扇門,門外是等待新生的喜悅,可門內是與死神交手的驚心動魄。」
生育給大眾最多的印象是:痛!
有人說,生產的痛,大概就像同時碎了20根骨頭的樣子。但具體什麼感覺,恐怕只有生產過的媽媽知道。
不僅僅是疼痛,還有很多其他風險威脅著媽媽們。
妊娠期併發症的發生,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甲減等。
生育過程的風險,如子宮破裂、產後大出血、非常兇險的羊水栓塞等。
有人會說生完孩子就好了?算了吧,產後的危險也不少!
Ella曾表露過自己生完孩子後,有長達2年的時間處於尿失禁的狀態。
打噴嚏、跳躍、跑步都會導致漏尿...這真是相當尷尬。
生育後的尿失禁其實主要是由盆底肌鬆弛導致的。
生產過程中,由於對盆底肌壓迫的時間太久,會讓盆裡肌肉群的筋膜過度伸展,使它的彈性減弱,特別是順產的撕裂和側切都會加重盆底肌的損傷。
盆腔主要是盆底肌負責承載著身體內的子宮,卵巢,直腸,膀胱,尿道等器官,一旦發生鬆弛,會讓原本的臟器下垂,從而產生漏尿的情況。
很多人因為Ella的分享,才第一次知道原來生育會造成尿失禁的後遺症,實際上,Ella的遭遇並不罕見,尿失禁在產後發生的概率遠比我們想像得高,持續得久。
(圖片來源:pexels)
針對盆底肌鬆弛的治療並不複雜,一定周期的康復訓練或手術等都可以治療。
但很多女性尤其是咱媽媽那一輩的,都因為怯於看婦科問題、或覺得這不是性命攸關的問題、又或者忙於工作生活無暇顧及,都下意識選擇忽視這樣的難言之隱。
不僅僅是尿失禁,產後痔瘡、孕期恥骨分離、產後抑鬱等產後後遺症都有一定的發生概率,每一種疾病的發生都會極大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那麼,生育的風險這麼大,有什麼保險可以保障媽媽們嗎?
2、什麼保險可以保障女性生育?
(1)生育保險
社保五險中的生育險,是國家對女性生育的福利補償,能夠幫我們節省不少生育支出。
生育保險和養老保險不太一樣,它全部由公司繳納,個人不需要出錢,是實打實的免費福利。
別以為生育險只有女士享受,不論男女,生沒生娃,單位都要為其繳納生育保險。如果準媽媽沒有購買社保,配偶有買,則可以用配偶的生育險報銷。
(圖片來源:pexels)
女職工在孕產期因懷孕和分娩產生的醫療費用,比如規定檢查的費用、分娩住院期間的接生費、手術費、藥物費等都可以通過生育險來報銷,不同地區的報銷比例有所不同。
例如上面提到的盆底肌修復,現在不少地區已經將它納入了醫保範疇,3000多元的治療費用只需要自費80元左右。
如果你的身邊的女性朋友或女性長輩(尤其是自己的媽媽)有產後尿失禁現象,歡迎建議她去進行康復治療。
生育險有一定報銷比例,超過規定的醫療費用和藥費需要個人承擔,且生育險一般不包含因妊娠、分娩等引起的併發症等費用。因此,可通過購買商業孕產保險來增加保障。
(2)商業保險
商業生育保險是專為女性提供孕期保障的,包括女性懷孕期間發生意外風險、妊娠期疾病、生產期間出現意外以及胎兒或新生兒的死亡、新生兒先天性疾病等。
商業保險針對生育主要有2類保險,母嬰險和高端孕產險,這兩種保險的區別還挺大,我們一起來看看。
3、孕產女性買保險有哪些限制?
(1)可選產品變少
懷孕後可選擇的保險較少,保費會更高,建議媽媽在懷孕前做好規劃,孕前身體健康情況穩定,有更多的產品可以選擇。
(2)投保門檻變高
懷孕28周前可以購買保險,但是懷孕28周以上,保險公司往往就不接受承保了。而且孕婦在購買保險前需要提供相關的產檢報告,這樣才能依據情況購買保險。
因為高齡產婦具有風險,所以部分保險對孕婦年齡也是有限制的,一般要求被保險人年齡在40歲以內,有些重疾險還要求在35周歲以內。
(3)等待期更長
對於承保妊娠期疾病的女性,健康險等待期一般為90天到180天,甚至更長。
總的來說,對於媽媽們來說,最實用的還是社保裡的生育保險,其他產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置。
(圖片來源:pexels)
媽媽不是超人,生育從來不是女性一個人的事,重視生育、了解生育、給媽媽更多關愛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情。
同時,也希望每個媽媽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預防和治療產後後遺症,嘗試用保險去分散生育風險。在愛孩子、愛家人的同時,別忘了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