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國慶,你有沒有被「@微信官方 請給我一面國旗」的朋友圈刷屏呢?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消息:「轉發這個簡訊,中國移動就幫你自動充50元話費」「轉發這個消息,支付寶裡可以領XX元的紅包」…
面對身邊各種各樣的信息,我們如何分辨那些看起來挺像那麼回事的謠言呢?
1.不要因為說的人多了,就放棄獨立思考
有個成語叫「三人成虎」,講的就是一件假的事,說的人多了,大家就相信了。這種虛假信息的傳播是利用了人的從眾心態。一個人給你說,你可能不信,當你在朋友圈看到十個人,一百個人這麼說的時候,你可能就會放棄自己的思考,轉而相信大家。
其實回想,生活中也有很多大家覺得對、但未必真實的事情:比如大部分人都覺得吃素可以減肥,但其實肉類中的蛋白質,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營養元素,不吃肉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再比如大部分人認為跑步是最有效的減重手段,但其實力量訓練+有氧+飲食控制,才能真正做到健康減肥。 保持獨立思考的狀態,不要人云亦云,是辨別信息真偽的基礎。
2.尋根究底,理解事件背後的原因
很多人都有貪小便宜的心態,一旦遇到小便宜,就不去深入思考,只顧著去佔便宜。殊不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佔小便宜之前,我們可以先想一想——別人為什麼要給我們佔這個便宜呢,如果他們不這麼做,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嗎?
比如幾年前的打車紅包大戰,如果滴滴當年不去做大量的補貼,那市場肯定就會被其他家佔領,所以他必須要去給大家發紅包。再比如淘寶和京東,給你發的優惠券也肯定是為了讓你去提高消費的,如果哪天你看到一個「全品類隨意用」的大紅包,那肯定是假的,因為這不符合商家的根本利益,畢竟商人是要掙錢的,他們怎麼會做虧本的買賣呢?
3.日常積累,勤於思考
很多高明的騙局,也會給自己配上一個虛假的原因,比如:因為家裡人忽然出事,急缺錢用,所以要賤賣某個古董;或者認識內部的人,拿到了最新的消息,可以投資某個樓盤,肯定會漲等等。想識別這種比較完整的騙局,就依賴於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的積累了。
其實說到底,騙人的套路就是那麼幾種形式,只不過在不同的時代套著不同的外殼而已。十幾年前的簡訊詐騙,到電話中獎詐騙,再到網際網路金融詐騙,核心無非都是「有大錢可以賺——需要你先讓利,再獲利——收錢跑路」的套路。在生活中積累的多了,仔細思考這些套路背後的共性,那麼下次當套路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自然就能識別出來了。比如這次朋友圈的要國旗,之前已經發生過很多次類似的事件,比如發朋友圈要玉兔,發朋友圈幫你在圖片上P個邊框等等。注重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避免重複犯錯誤,也是提升自己認知能力的重要方法。
當然,除了上文中的三個辦法之外,理解「謠言」利用了人性中的什麼弱點,也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降低被忽悠的風險,在後幾天的文章中,我們也會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幫助大家理解,為什麼「謠言」可以盛行,如果大家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提問,我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給大家予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