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叕一個自主品牌車企要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車品牌了,這一次是長城。據內部消息,這個新品牌將對標蔚來、理想、嵐圖等,目前正以代號SL項目進行,將有插電純電和增程式純電兩種動力。
今年以來,自主品牌車企扎堆做高端新能源品牌,比如東風嵐圖品牌、上汽智己汽車,以及長安即將推出的新品牌,再加上起步就高舉高打的蔚來、理想、高合等,自主高端新能源車品牌數量驚人。
高端品牌自然就要高價,難怪消費者吐槽「國產車越賣越貴」。與此同時,特斯拉卻在不斷降價,國產Model 3起價已降到25萬以內,11月國內銷量突破2萬,難道自主品牌又落後特斯拉半拍?
▍低價仍是搶市場的利器
從乘聯會發布11月最新數據看,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正在大爆發,零售銷量達到16.9萬輛,同比增長136.5%,環比增長26.8%。其中,純電動車型銷量為14.2萬輛,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為2.6萬輛。
降價後的特斯拉Model 3銷量達到21,604輛,而定位「人民代步車」的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更是達到了33,094輛,比亞迪漢(含DM和EV)的數據是10,105輛。另外,11月歐拉品牌銷量為11,592輛,獨立後的廣汽埃安銷量為7216輛,蔚來、理想、威馬、小鵬、合眾、零跑這六大造車新勢力加一起也突破了2萬輛。
從銷量上看,特斯拉雖然降價了,但是仍然屬於高端車型,但降價之後迅速銷量爆增,可見消費者對價格還是很敏感的。自主品牌中銷量好的還是低價車型,最典型的就是爆紅的宏光MINI EV和歐拉黑貓。而比亞迪漢在20-30萬這個價位區間實現月銷破萬的成績,已經實屬不易了。
不只是國內,在歐洲市場也是低價小車稱王。據外媒數據,10月歐洲新能源車銷量為302,587輛,同比增長153%,佔10月總銷量的26.8%,去年同期僅為10%,份額已經超過了柴油車。
但在具體車型中,10月銷量排第一的是大眾的ID.3,共售出10,475輛,這也是唯一銷量過萬的車型,第二名則是雷諾的ZOE,共售出9778輛;第三名是現代KONA,銷量5261輛。而在中國銷量火爆的特斯拉Model 3,在歐洲則跌出了前十名。
▍自主品牌做高端的邏輯
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所以,超低價的五菱宏光MINI EV成了現象級的產品,而做高端就必須要面對目前暢銷全球的特斯拉的競爭,那麼多自主品牌做高端,市場空間有那麼大嗎?
其實,做高端是在燃油車領域總結的經驗,自主品牌靠的就是低端和低價,與合資品牌錯位競爭起步的。但是,由於品牌不給力所以發展空間越來越窄,直到現在仍然突破15萬都很艱難。
而在新能源車領域,比亞迪起步並不比特斯拉晚,無論從務實(把握商業機會)還是務虛(推動人類進步)的角度,其實都不遜色,在核心技術上也是各有側重。但是比亞迪從平民市場起步,而特斯拉從高端市場起步,所以目前在品牌形象上差距巨大。比亞迪漢EV按級別是可以對標Model S的,但是價格僅相當於Model 3,並且銷量還遠遠不及,很大程度上是受品牌力不足拖累。
況且,目前純電動車仍是靠中高端用戶支撐,普通消費者還是更傾向於燃油車,所以市場也客觀上要求必須做高端才能成為主流。雖然宏光MINI可以獲得巨大的銷量,但是並不能代表行業最先進的技術水準,要想搶佔行業制高點必須在高端上突破。
當然,目前自主品牌的高端產品,基本上還是換個賽道玩性價比,比如蔚來雖然高舉高打,但是品牌溢價能力差距仍然巨大,產品價格只相當於同級特斯拉的一半左右,所以單車利潤遠不及特斯拉,甚至一度「賣一輛虧一輛」。理想的情況也和蔚來類似。
所以,雖然自主品牌扎堆做高端,但只是品牌突破的一個策略,從源頭上將品牌力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以應對特斯拉和豐田、大眾等傳統巨頭們未來的競爭。類似於燃油車中的領克、WEY等品牌,雖然突破品牌天花板仍很艱難,但是畢竟撕開了一個口子。
▍如何塑造高端品牌形象
從今年新能源車的銷售情況看,明年市場表現會更好,而競爭也將更為激烈。難怪長城汽車有關負責人認為,目前只是資格賽,接下來進入決賽,才是穿越生死線。這也是長城為什麼要打造高端新能源車品牌的原因。
如何打造高端品牌呢?目前,做得相對較好的就是蔚來和理想,兩位創始人都是出身網際網路,所以用戶思維比較強,以產品為媒介,打造一個高端朋友圈。其實特斯拉也是同樣的道理,區別只是特斯拉打造的是全球朋友圈,而蔚來和理想只限於國內,所以影響力差距很大。
只要大家對這個圈子認同了,對產品就會相對寬容,對產品的一些缺點就會愛屋及烏,甚至會主動改變評價標準,比如內飾簡陋就會被解讀為科技簡約風。反之如果對品牌不認同,對產品就會雞蛋裡挑骨頭。
從目前看,傳統汽車更多的還是在產品上下功夫,比亞迪靠的是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嵐圖靠的是整個東風的資源(類似紅旗,只是缺了品牌底蘊),北汽ARCFOX極狐的賣點是與麥格納的合作,上汽智己汽車聯手阿里巴巴,會在智能網聯上做文章,長安汽車聯手華為和寧德時代,在自動駕駛和電池上會有獨道之處。而長城汽車與寶馬有合作,也是可以借力的點。
可以預見,2021年國內新能源市場會更加熱鬧,除了自主品牌的未雨綢繆,投入更多的兵力,特斯拉也將推出重磅車型Model Y,而大眾、豐田、寶馬等傳統巨頭也將入局,未來新能源車佔比將越來越大,自主品牌此時扎堆高端,其實也就是藉機打破品牌的天然鴻溝,與國際巨頭在同一水平線上競爭,能否如願以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