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湖鎮垃圾分類辦提醒您,垃圾千萬類,分類第一位。投放不規範,地球兩行淚。」6月11日中午12點,伴隨著碧湖小喇叭的廣播聲,紅圩村村民張金香拎起家中的綠色小垃圾桶,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完成了今日廚餘垃圾的回收工作。
廚餘垃圾上門收集
年初以來,碧湖鎮持續開展了二十餘次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並在上趙村、紅圩村、河東村、堰頭村、同心村、南山村、九龍村、泉莊村推行了廚餘垃圾上門收集工作,大大提升了碧湖鎮垃圾分類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村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投放正確率都有了顯著提升。
碧湖鎮垃圾分類兌換超市
「為了提升垃圾分類宣傳效果,碧湖鎮鎮幹部因地制宜錄製了雙語版(碧湖話+普通話)『垃圾分類宣傳小喇叭』,主要包括『《垃圾分類萬代利》三句半』、『廚餘垃圾上門收集通知』、『碧湖垃圾分類忙 巾幗志願來幫忙』順口溜和具體分類常識、宣傳標語等。」碧湖鎮副鎮長徐煜軍介紹道,「每天在31個分類村之間開展不間斷宣傳,極大提高了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率和傳播力」。
碧湖垃圾分類宣傳
垃圾分類工作不僅要入耳更要入心,碧湖鎮幹部何潔深知其中的重要性。
2018年她在接受垃圾分類的知識宣傳後,深受啟發,利用自己的興趣特長自發繪製了四組垃圾分類主題漫畫——《用過的餐巾紙屬於什麼垃圾呢?》、教師節特輯《牛奶盒去哪裡》、《大、小骨頭都有自己的家》、《過期藥品怎麼辦》,以生動形象的漫畫故事,告訴大家垃圾應該分類投放。
牛奶盒去哪裡
牛奶盒去哪裡
牛奶盒去哪裡
牛奶盒去哪裡
牛奶盒去哪裡
目前,碧湖鎮已將主題漫畫製作成垃圾分類宣傳畫,在全域範圍內開展發放工作,並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轉發宣傳,提升了村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知曉率。
現在碧湖鎮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為垃圾分類做宣傳、做分類示範。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在家裡,媽媽不僅教育我要進行垃圾分類,還要學會利用飲料瓶製作工藝品,可漂亮了!」今年5歲的劉小天在碧湖鎮聯合平原幼兒園就讀,她不僅懂得垃圾分類的各種知識,還能將垃圾進行準確的分類。
原來劉小天的媽媽就是村裡垃圾分類工作的專職督導員和宣傳員,所以她便成了最早一批「懂得分類、主動分類」的小朋友。
大、小骨頭都有自己的家
大、小骨頭都有自己的家
大、小骨頭都有自己的家
大、小骨頭都有自己的家
目前,碧湖鎮正緊密聯合鎮屬區域各中小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活動,以學校教育帶動家庭分類,提高垃圾分類在全鎮的影響力,其中碧湖中學垃圾分類展廳建設也在緊密籌備中。
碧湖鎮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碧湖鎮31個垃圾分類創建村均已實現垃圾分類知曉率90%以上,部分村分類正確率達80%以上。
用過的餐巾紙屬於什麼垃圾呢?
用過的餐巾紙屬於什麼垃圾呢?
用過的餐巾紙屬於什麼垃圾呢?
用過的餐巾紙屬於什麼垃圾呢?
下一步,碧湖鎮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廣泛發動村老人協會、婦女代表、黨員幹部、學生青年組織參與農村垃圾分類,爭取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強力度提升城鎮環境,助力打造碧湖美麗城鎮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