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賴聲川、劉榮——跨界嘗試VR影片《牧羊人的故事》

2020-12-14 VRPinea媒體

(VRPinea 6月8日訊)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第19屆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改為線上舉辦。VRPinea曾在第19屆翠貝卡電影節15部VR短片出爐!一文中,對第19屆翠貝卡電影節的Cinema360°影展內容做過介紹。本次Cinema360°影展內容分為4大主題,共有15部作品入圍。

在主題四:Pure Imagination中,《Tale of the Tibetan Nomad》(《牧羊人的故事》)赫然在列。熟悉賴聲川導演作品的朋友或許有些印象,在賴聲川劇場史詩《如夢之夢》中,5號病人也闡述過一段「牧羊人的故事」。而這部VR短片正是導演劉榮得到賴聲川老師的支持,在原有劇本故事的基礎上改編而來。

《牧羊人的故事》是第一部有著名話劇導演/編劇參與改編創作的VR短片。作為享譽國際的劇作家,賴聲川為何會支持導演劉榮做這樣的跨界嘗試?而VR短片導演劉榮在拍攝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帶著這樣的疑問,P君有幸聯繫到了《牧羊人的故事》製作組,通過問答的形式分別與賴聲川和劉榮進行了書面採訪。

以下為採訪實錄,悉數奉上,以饗讀者。

賴聲川

「VR版《牧羊人的故事》讓我眼前一亮」

賴聲川除了劇作家、導演,他還是一位老師。其長達八小時的劇場史詩《如夢之夢》就是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書時創作。時隔19年,賴聲川再次受邀回母校開課,並創作完成了《曾經如是》。而節選了《如夢之夢》中「牧羊人的故事」同名VR短片,亦在此期間完成。

VRPinea:我們了解到,《牧羊人的故事》是一部改編來自您的話劇《如夢之夢》裡5號病人闡述的《牧羊人故事》的VR短片。作為享譽世界的劇作家,您創作過很多風格的作品,這次為何會嘗試VR短片?

賴:去年在伯克利客座,學校希望我排出一部新戲,並且儘可能用上最新技術,包括AR和VR。考慮了很久,新作品《曾經如是》實在不合適加入VR技術。而此時劉榮導演提出可以用《如夢之夢》中的這一段,於是就有了後來的VR版《牧羊人故事》。

VRPinea:您個人對於VR版《牧羊人的故事》評價如何?和原版的話劇相比,VR版有什麼不同之處,多了哪些亮點?

賴:「牧羊人的故事」在《如夢之夢》裡是用「說」來呈現的,從沒想過將其變成影像,更是沒想到變成VR影像。這個作品讓我眼前一亮!

VRPinea:我們了解到話劇新作《曾經如是》大獲成功,得到強烈反響,將來會考慮在其中加入VR元素麼?

賴:我還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VR技術跟劇場演出,有他一定的根本上的差異。如何把這些不同的元素運用到一起,需要用一番心思。尤其不同的是,VR是個人的觀賞經驗,而戲劇是一個集體觀賞經驗。

VRPinea:您對當前VR技術的發展看法如何?在您看來,VR電影等VR+藝術表現形式,在未來的內容文化產業中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賴:VR真的是非常特別的一個新媒體,能創造出一個新的現實。而在劇場裡,我們用每一部不同的戲的演出來創造新的現實,而且都是不同的現實。將來這兩者如何能夠合併在一起用,應該是要找到適合的作品才行。

劉榮

「期望能儘快讓觀眾體驗《牧羊人的故事》」

VR版《牧羊人的故事》導演劉榮,為Oculus Launch pad和谷歌Jump Start項目的創始成員,劉榮熱衷於用電影和VR重溫歷史,以揭示那些邊緣化人物鮮為人知的故事。

VRPinea:劉導您好,方便透露下內容上為什麼會選擇《牧羊人故事》?您認為這段故事的哪些方面和VR電影的特質相契合?

劉:《如夢之夢》是賴聲川導演最著名的話劇之一。創新的環繞式劇場和長達八個小時的形式是話劇界很大膽的突破。

當時我們想改編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如夢之夢》的核心概念和精神,強調我們在夢中的經歷和體驗其實就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夢我們更能夠珍惜和理解我們的真實生活和存在。所以《牧羊人的故事》非常契合的表達了這個觀點。

同時這個段落也適合一部VR電影的時長。360度電影這個媒介能夠很自然的表現夢境,利用2D和3D影像的轉換一層一層的顯示給觀眾,把他們帶進沉浸式的體驗環境中。

VRPinea:VR電影的製作相較傳統電影有何不同之處?您和您的團隊在製作過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劉:360電影的製作比傳統電影在技術方面更加複雜。首先,它更是一種環境式的表現。創作人無法掌控觀眾每一刻的視線關注。所以在製作過程中,創作者需要注重許多方方面面的細節。譬如3D音效,場景的空間設計

《牧羊人的故事》是一部3D立體電影,所以空間和美術的設計尤其重要。當然後期也更複雜,需要調整立體成分、縫線等工作。我們在後期調整立體成分時遇到許多挑戰,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建立了有經驗的團隊協同工作

VRPinea:用VR技術製作影片非常具有實驗性,請問您為何會進行此次嘗試呢?在您看來,用VR技術表達故事,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劉:賴聲川導演喜歡用蓮花池式的劇場做演出:觀眾坐在中間,演員圍繞著觀眾來表演。這本就是一種沉浸式的表演方式,所以《如夢之夢》話劇非常適合VR 360度的改編

VR電影和傳統電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媒介。我很期待VR行業的發展,因為我們還在最早期的開發實驗階段,還在琢磨如何用360度表達故事,這如同電影在19世紀初的環節。我很期待,我認為沉浸式媒體早晚會成為我們的主流媒體之一

VRPinea:去年12月在上劇場的觀眾現場體驗了《牧羊人的故事》VR電影的片花。觀眾體驗後的反響如何?是否達到您的心理預期?

劉:我們對現場的展映結果感到滿意。好些觀眾記得《牧羊人》這段故事,告訴我們他們感到身臨其境,非常喜歡這個體驗。

VRPinea:方便透露下《牧羊人的故事》後續的展映是線上還是線下?線上的話會重點上線哪些平臺?

劉:我們希望《牧羊人的故事》在線上、線下都有展映。我們正在參加影展的過程中,四月份剛參加了翠貝卡電影節,也即將發行在一些線上平臺,包括中國的線上媒體和線下平臺在內。

原本是希望讓《牧羊人的故事》跟著《曾經如是》一同巡演各地,但目前的疫情打斷了了這個計劃。目前已經有幾家發行公司和我們接觸,我們期望能儘快在各大平臺上讓觀眾體驗《牧羊人的故事》。

VRPinea:《牧羊人的故事》之後,請問劉導未來是否會繼續推出更多不同題材的VR電影?

劉:是的,我下一個VR電影項目正在進行後期階段製作和剪輯。是一部環保題材的記錄短片,介紹印度最底層的人:一對貧民窟的姐妹與一家非營利組織,如何回收印度恆河的塑料廢品將其轉化成有用的汽油燃料,以保護印度的聖河、大海和地球。

VRPinea:您個人對未來VR電影的發展有怎樣的期待?

劉:如我以上所說,我很興奮和期待,因為我認為沉浸式媒介早晚會成為我們的主流媒體之一。作為導演和編劇,我能更直接傳遞一種經驗給我的觀眾去體驗。VR可以幫助擴展人類的感知能力、開拓我們的視野和心靈上的認識。

環繞式劇場和VR似乎天生存在一些相契合的點。VR電影本身的特質,註定其不同於傳統電影的剪輯技術,在維度上改變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能夠賦予藝術作品新的內涵。而由劉榮和賴聲川合作打造的VR版《牧羊人的故事》,正是一次這樣的跨界和嘗試,舊作新改,展現了不一樣的藝術魅力。

同時,正如賴聲川和劉榮在採訪中所言,「VR真的是非常特別的一個新媒體」、「沉浸式媒介早晚會成為我們的主流媒體之一」,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關注VR,並嘗試利用VR進行內容創作。而P君也相信,隨著第一部有著名話劇導演/編劇參與改編創作的VR短片的成功且入圍翠貝卡電影節,今後將會有更多的導演進行跨界嘗試,會有更多形式和主題的VR電影出現,給行業帶來不一樣的視聽盛宴。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

相關焦點

  • 原來是賴聲川導演來共享「育兒經」
    賴聲川導演是玩即興的大師,他不僅在排戲過程中使用即興,就連給女兒講床頭故事,都是即興的。故事一夜一夜、一關一關延展下去,不知不覺,就講到了女兒們的下一代。繼奇幻童話親子劇《藍馬》之後,賴聲川又與女兒賴仙耘和孫女Oddiyana共同創作了全新的《鯨魚圖書館》,故事發生在鯨魚的大肚子裡面!
  • 走進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2015年12月,賴聲川專屬劇場「上劇場」在上海徐家匯美羅城開業,賴聲川戲劇團隊一直致力於探索「上海故事」和「上海出品」的話劇新作。《么么洞捌》是繼《隱藏的寶藏》後,賴聲川再度嘗試上海主題,聚焦上世紀40年代抗戰時期的上海,觸碰當今話劇舞臺較少出現的諜戰情節。
  • 導演賴聲川捧包子與王偉忠講述眷村往事
    11月24日,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和臺灣電視綜藝界製作人王偉忠一起出現在北京
  • 《寶島一村》五周年紀念 賴聲川講眷村人故事
    ,一個離我們那麼遠,卻又這麼近的故事。  導演:賴聲川  被《亞洲周刊》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被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稱為「現今中文最頂尖的劇作家」的賴聲川是華文世界最著名的劇場工作者之一,從1984以來,以強烈的創意吸引觀眾湧入劇場,帶給臺灣劇場新生命,從此持續為中國語文劇場開拓新的領域與境界。
  • 賴聲川:看《暗戀桃花源》如同洗「三溫暖」
    臺灣導演賴聲川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看《暗戀桃花源》如同洗「三溫暖」   《暗戀桃花源》是臺灣導演賴聲川的作品之一,賴聲川的頭上有很多光環,比如「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臺灣劇場最璀璨的明星」、「臺灣現代劇場的締造者
  • 著名劇作家、導演賴聲川南藝演講《關於紅色的天空》
    2018年12月5日,賴聲川戲劇研究中心在南京藝術學院正式揭牌成立。被譽為「亞洲劇場之楚翹」、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戲劇導演之一的中國臺灣劇作家、導演賴聲川出席揭牌儀式並接受南京藝術學院的聘書。賴聲川江西會昌客家人,1954年10月25日出生於美國華盛頓 。1966年回到臺灣,1972年就讀於輔仁大學英語系,1978年賴聲川申請進入美國伯克利大學戲劇藝術研究所讀戲劇藝術 。1983年獲得博士學位的賴聲川回到臺灣,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擔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美國斯坦佛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
  • 導演費儒:"影片特效以《阿凡達》為基礎"
    導演喬恩·費儒率領他的團隊將現有的銀幕CG技術發揮到極致。從撼天動地的象群行進到細緻入微的毛髮吹拂,從聳入雲霄的參天古木到暴雨打下的枯枝敗葉,《奇幻森林》的所有布景、所有動物是都由CG動畫後期合成的。然而在觀看之時,卻絲毫不見虛擬的痕跡。
  • 希望讓海外觀眾看到更多中國現當代原創戲劇——訪臺灣著名導演...
    新華社澳大利亞阿德萊德10月24日電 專訪:希望讓海外觀眾看到更多中國現當代原創戲劇——訪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新華社記者 白旭 呂薇「希望通過《寶島一村》這個劇讓澳大利亞的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戲劇人在做什麼,華人世界中的原創戲劇是什麼樣子。」
  • 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創意是道自問自答題
    圖為賴聲川老師正在演講。 李南軒 攝  「你們說,創意是什麼?」7日晚,被譽為「亞洲劇場之翹楚」的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來到福州,面對著上百位福建劇迷們問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不等現場的觀眾們給出答案,賴聲川爽朗一笑,「創意就是一道自問自答題,你給自己提出的問題越簡單,你獲得的創意就越一般,你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越困難,你就會獲得越精彩的創意。」  話音剛落,賴聲川妙語連珠的解答博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當晚,賴聲川老師不僅向觀眾介紹了自己與話劇之間的「情緣」,更是圍繞「創意之路」為福建劇迷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學課。
  • 《獨自等待》:其實每個男孩心中,都住著一個劉榮那樣的白月光
    這是電影《獨自等待》裡的一句經典臺詞,主要講述了一群都市男女,在追尋理想和愛情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的故事。陳文是故事的主角,他是一個吊兒郎當的北京青年,開著一家古董店,同時還是個寫恐怖小說的不知名作家。劉榮是故事的另一個主角,一個二三線的小演員,幾乎沒有人知道她的作品。
  • 專訪院線電影《首飾盒的秘密》導演周愉棲
    周愉棲導演周愉棲導演本次與製作公司-中影(深圳)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電影《首飾盒的秘密》,作為影片主創團隊之一,記者一方成功邀請到周愉棲導演進行話題專訪,向一眾媒體讀者講述《首飾盒的秘密》創作緣起與分享創作理念和心得
  • 專訪:希望讓海外觀眾看到更多中國現當代原創戲劇——訪臺灣著名...
    新華社澳大利亞阿德萊德10月24日電專訪:希望讓海外觀眾看到更多中國現當代原創戲劇——訪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新華社記者白旭 呂薇「希望通過《寶島一村》這個劇讓澳大利亞的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戲劇人在做什麼
  • 影片《一日》國際獲獎 女主紀佳蓉再度跨界引熱議
    紀佳蓉作為國內資深明星造型師,知名拉丁舞dancer、北京8DS舞蹈工作室創始人,短短幾年再次跨界成為了一名實力與顏值兼具,才華與演技俱佳的新生代演員,現如今又收穫了諸多影迷的高度評價。近日影片劇照更是出現在了微博熱搜榜,成為焦點熱議話題,於是記者約到女主紀佳蓉以及主創團隊相關人員進行了深度的專訪。記者:導演選角的標準是什麼?主創人員:因為影片題材比較新穎,屬於實驗性影片。而紀佳蓉她自身有著比較鮮明的個人特點,就是在中國人裡比較西方化,外國人眼中又具有東方美。不管從外形到膚色還是到身材,這也是導演進行綜合考量選她做女一號的原因。
  • 《新灰姑娘》導演專訪視頻 揭秘電影幕後創作歷程
    《新灰姑娘》導演專訪視頻 揭秘電影幕後創作歷程 ·薩瑟蘭(Lynne Southerland)專訪視頻。
  • 大咖聊角色丨倪妮演賴聲川舞臺劇,最大挑戰是30秒換裝
    面對新京報記者,倪妮道出對這個角色的細節處理及幕後故事。同時新京報記者也對話賴聲川,在首演前揭秘《么么洞捌》。專訪賴聲川:談《么么洞捌》時更想被稱劇作家在華人戲劇界早已聲名赫赫的導演賴聲川,在這次的《么么洞捌》中特別強調自己「劇作家」的身份,這不僅是因為構思奇特的《么么洞捌》靈感來源於自己某次行走,偶遇上海虹口區一處老房子,從而生發了這部跨越兩個時空的作品,賴聲川更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大家重視劇作家及文本:「近年來全世界劇場導演重新詮釋文本的嘗試頗為醒目,以至於原劇作以及劇作家容易被忽略。
  • 《愛誰誰》導演吳濱:好的影片是用畫面講故事
    導演吳濱  吳濱導演坦言,好的影片是用畫面講故事,好的影片往往可以"一畫千仗"。好的影片首先是從選擇適合於影片表現的,故事題材開始的,然後再確定與這個題材相適應的敘述形式,並在整個創造過程中逐步建立個性化的影像風格,最終創造出敘事與隱喻相融會的美學意境。好影片的達成是一個,從影片的被表述層面到表示層面、從影片的藝術風格向電影的美學意境逐級提升的完整過程。  同時,這部新媒體電影《愛誰誰》,吳濱導演就是用畫面講故事,讓大家感受不一樣的當下時尚都市愛情片。
  • 夜讀|賴聲川:選難的戲做,再發明新的山峰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秦鍾攝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0年,在臺灣排《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賴聲川帶著表演工作坊的骨幹力量金士傑、趙自強等演員集體即興,彼時臺北藝術大學的一位研究生正要以「賴聲川的即興創作方法」為題論文,於是也來從旁觀看,當天劇組在處理「皮不笑」和「貝勒爺」一段對手戲時陷入瓶頸,百般嘗試無果之後,導演決定放大家休息
  • 與賴聲川談戲劇 X 教育:看起來似乎萬能的戲劇課,有一個矛盾點
    92 年電影版《暗戀桃花源》 賴聲川與林青霞「我自己的人生方向來得比較晚,念大學的時候並不清楚自己要走戲劇這條路。」上海美羅城賴聲川專屬的上劇場休息室,伴著劇場裡正在演出的《寶島一村》,賴聲川盯著牆上的現場直播電視,頭轉回,接過我第一個問題。賴聲川,享譽國際的戲劇導演,BBC 稱他為「現今中文最頂尖的劇作家」,《亞洲周刊》評其為「亞洲劇場之翹楚」。
  • 《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首映 導演分享「美食」故事
    vid=528841   動畫電影《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於8月5日在北京舉辦全國首映禮,導演孫海鵬、製片人程海明、主題曲演唱者陳奕雯出席首映禮。電影主角包強和武藏的可愛人偶也呆萌現身。而主題曲演唱者陳奕雯驚喜還原「小豬佩奇」聲音,更是將現場氣氛推至高潮。電影放映後,導演與製片人和現場觀眾分享了「美食」背後十年磨一劍的難忘故事,表示「這部電影是送給親子家庭的一份禮物」。
  • 迪士尼首部VR影片背後:一位燈光師變動畫導演之路
    此外,《Myth》也登陸Oculus Quest,小眾的VR用戶也能觀看到更完整的影片。不僅如此,為了了解關於迪士尼VR影片的更多信息,外媒Innovation&Tech還採訪到《Cycles》和《Myth》的導演Jeff Gipson,從中了解到VR影片製作背後的更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