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試之排序算法篇(動圖)

2021-01-08 技術大咖秀

算法是編程的基礎,是面試過程中經常問到的熱點問題之一,尤其是排序算法。但是大部分的網際網路公司只要回答出基本的思路或者原理即可,點到為止,除了華為社招有機試寫代碼,其他公司不多見。下面我們就整理了常見的八大排序算法,供大家參考。

其中的動圖效果特變絢,感覺比代碼實現直觀多了,這裡要說明下動圖是使用的hellozhxy的csdnblog哦^_^。代碼的具體實現大家可以自己去整理下,這裡只說明基本思想,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下。

一、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是將一個待排序的記錄,插入到前面已經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去,如此反覆循環,直到全部排好順序為止。

2、希爾排序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根據某一增量分為若干子序列,並對子序列分別進行插入排序。然後逐漸將增量減小,並重複上述過程。直至增量為1,此時數據序列基本有序,最後進行插入排序。

二、交換排序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對相鄰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較大的數下沉,較小的數上浮,最終達到有序。

2、快速排序

先從數列中取出一個數作為key值;將比這個數小的數全部放在它的左邊,大於或等於它的數全部放在它的右邊;對左右兩個小數列重複第二步,直至各區間只有1個數。

三、選擇排序

1、簡單選擇排序

簡單選擇排序是每一趟從待排序的數據元素中選擇最小(或最大)的一個元素作為首元素,直到所有元素排完為止,屬於不穩定排序。

2、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是利用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算法。堆積是一個近似完全二叉樹的結構,並同時滿足堆積的性質:即子結點的鍵值或索引總是小於(或者大於)它的父節點。

四、歸併排序

歸併排序是建立在歸併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算法,採用分治法。首先考慮下如何將2個有序數列合併。這個非常簡單,只要從比較2個數列的第一個數,誰小就先取誰,取了後就在對應數列中刪除這個數。然後再進行比較,如果有數列為空,那直接將另一個數列的數據依次取出即可。

五、基數排序

基數排序又叫「桶子法」,是桶排序的擴展,是將整數按位數切割成不同的數字,然後按每個位數分別比較。首先創建數組A[MaxValue];然後將每個數放到相應的位置上(如8放在下標8的數組位置);最後遍歷數組,即為排序後的結果。

相關焦點

  • Java實現冒泡排序算法
    1.引子1.1.為什麼要學習數據結構與算法?有人說,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網絡,與作業系統都一樣,脫離日常開發,除了面試這輩子可能都用不到呀!有人說,我是做業務開發的,只要熟練API,熟練框架,熟練各種中間件,寫的代碼不也能「飛」起來嗎?於是問題來了:為什麼還要學習數據結構與算法呢?
  • 排序算法---基數排序,動圖詳解,Java實現!
    根據動圖可以看到桶應該是個二維數組,既要有編號(0-9),又要存數據(0-arr.length)。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j++) {                // 算法:取出個位數字                int digitOfElement = arr[j] / 1 % 10;                // 把當前遍歷的數據放入指定的數組中
  • 十大經典排序算法大梳理 (動圖+代碼)
    >重要部分,面試必問,系統地學習很有必要!冒泡排序動圖演示代碼: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for(int i =0 ; i< n-1; ++i) { for(int j = 0; j < n-i-1; ++j) { if(a[j] > a[j+1])
  • 一文圖解 Java 源碼的插入排序算法
    來源:碼出高效面試文章工程:一、前言上一講《程序兵法:Java String 源碼的排序算法(一)》講了什麼是選擇問題,什麼是比較能力。排序問題,是古老,但一直流行的問題。從 ACM 接觸到現在工作,每次涉及算法,或品讀 JDK 源碼中一些算法,經常會有排序的算法出現。
  • 《數據結構與算法》十大經典排序算法動圖演示(2019最新Python代碼)
    算法步驟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再從剩餘未排序元素中繼續尋找最小(大)元素,然後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重複第二步,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畢。2. 動圖演示從頭到尾依次掃描未排序序列,將掃描到的每個元素插入有序序列的適當位置。(如果待插入的元素與有序序列中的某個元素相等,則將待插入元素插入到相等元素的後面。)2. 動圖演示
  • 排序算法:選擇排序
    在日常開發中經常會遇到一類問題,就是對一個集合的數據進行排序掌握一些排序算法,對於日常開發是非常有幫助的今天介紹一下選擇排序法01算法邏輯02時間複雜度由上圖邏輯可以得出,選擇排序的循環次數為由循環次數可以得出,選擇排序的時間複雜度為03空間複雜度由上圖邏輯可以得出
  • Java中常見的排序算法有哪些?---冒泡排序
    排序相關的的基本概念排序: 將一組雜亂無章的數據按一定的規律順次排列起來。數據表( data list): 它是待排序數據對象的有限集合。排序碼(key):通常數據對象有多個屬性域,即多個數據成員組成,其中有一個屬性域可用來區分對象,作為排序依據。該域即為排序碼。
  • 面試官:手寫一個冒泡排序,並對其改進
    前寫過一篇選擇排序,很多人把它和冒泡排序搞混了,這篇文章對冒泡排序進行一個分析,希望你能分清楚,也希望能在面試的時候能夠完美的回答出冒泡排序。今年的工作據說是不好找,當然運氣佔很大一部分,但是實力越強運氣的成分就會相應降低吧。
  • 排序算法:歸併排序
    在日常開發中經常會遇到一類問題,就是對一個集合的數據進行排序掌握一些排序算法,對於日常開發是非常有幫助今天介紹一下歸併排序法01算法邏輯02時間複雜度由上圖邏輯可以得出,歸併排序的循環次數為由算法導論的主定理可以推導出,可見之前的文章(文末有連結)歸併排序的時間複雜度為03空間複雜度由上圖邏輯可以得出,歸併排序每次分解都是要復一份新的數據片段
  • 排序算法:快速排序
    在日常開發中經常會遇到一類問題,就是對一個集合的數據進行排序掌握一些排序算法,對於日常開發是非常有幫助今天介紹一下快速排序法01算法邏輯02時間複雜度由上圖邏輯可以得出,參照遞歸表達式漸進複雜度分析快速排序的時間複雜度遞歸表達式為,其中a=2,b=2,d=1由算法導論的主定理可以推導出,快速排序的時間複雜度為03空間複雜度由上圖邏輯可以得出
  • 輕鬆搞定Java冒泡排序算法以及算法優化
    作為Java程式設計師,簡單的算法,必須要掌握的。尤其初級開發人員在面試過程或者筆試都會有相應算法題,今天我們講解冒泡排序算法是如何實現的以及優化方法。何為冒泡排序冒泡排序的基本思路:通過對待排序系列從前向後,依次比較相鄰元素的值,若發現逆序就交換,意思就是使較大的元素從前向後移,好比水低下的氣泡一樣逐漸向上冒泡,一個道理的。冒泡排序優缺點優點:比較簡單、空間複雜度較低、是穩定的一種排序。
  • 【第3篇 | 數據結構與算法】一舉消滅十大常見(常考)排序算法(原理+動圖+代碼+)
    作者:書偉時間:2020/4/28數據結構與算法 | 系列第0篇 | 不會數據結構與算法的碼農有多牛?第1篇 | 算法複雜度分析(必會)第2篇 | 一文複習完7種數據結構(原理+代碼)正文共計6000+字,19張講解算法圖片,14張代碼截圖,所有代碼均可在筆者的GitHub(https://github.com/econe-zhangwei
  • 高手才能看懂的JAVA排序算法圖解
    背景排序算法是JAVA面試中經常被問到的面試題,但排序算法很多,全部記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現整理多種排序算法圖解幫助JAVA面試者理解和掌握排序算法,能看懂下面的算法圖解,說明你已經掌握了該排序算法。
  • 十大經典排序算法最強總結(含JAVA代碼實現)
    2.1 算法描述n 個記錄的直接選擇排序可經過n-1趟直接選擇排序得到有序結果。具體算法描述如下:2.2 動圖演示歸併排序是建立在歸併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算法。該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歸併排序是一種穩定的排序方法。將已有序的子序列合併,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個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間有序。若將兩個有序表合併成一個有序表,稱為2-路歸併。5.1 算法描述5.2 動圖演示
  • 插入排序算法,就這麼簡單
    確定該算法重要的指標:第一是否能解決問題;第二算法運行時間,即解決問題出結果需要多少時間;還有所需的空間資源,比如內存等。很多時候,寫一個工作程序並不夠。因為遇到大數據下,運行時間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算法性能用大 O 標記法表示。大 O 標記法是標記相對增長率,精度是粗糙的。比如 2N 和 3N + 2 ,都是 O(N)。
  • SelectionSort 選擇排序算法詳解(java 實現)
    選擇排序選擇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後,再從剩餘未排序元素中繼續尋找最小(大)元素,然後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類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畢。選擇排序的主要優點與數據移動有關。
  • 排序算法之插入排序
    排序算法在編程領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目標檢索、機器學習、數值計算、圖像處理等領域有著廣泛地應用。為了追本溯源,公眾號特推出常用經典排序算法系列推文,讓小夥伴們深入了解排序算法的實現原理,同時也提升matlab編程能力。
  • 經典排序算法三 選擇排序(JAVA實現)
    選擇排序原理:每一趟從待排序的記錄中選出最小的元素,順序放在已排好序的序列最後,直到全部記錄排序完畢。也就是:每一趟在n-i+1(i=1,2,…n-1)個記錄中選取關鍵字最小的記錄作為有序序列中第i個記錄。基於此思想的算法主要有簡單選擇排序、樹型選擇排序和堆排序。
  • 十大經典排序算法(動圖+代碼)
    冒泡排序動圖演示代碼: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for(Heapsort)是指利用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算法。
  • JS家的排序算法 十大經典算法排序總結
    ✦ ✦ ✦十大經典算法排序總結對比一張圖概括:它與插入排序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會優先比較距離較遠的元素。希爾排序的核心在於間隔序列的設定。既可以提前設定好間隔序列,也可以動態的定義間隔序列。動態定義間隔序列的算法是《算法(第4版》的合著者Robert Sedgewick提出的。在這裡,我就使用了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