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你是選擇繼續留在一線城市打拼還是回家發展?

2020-12-19 騰訊網

不知不覺之間,時間的指針又悄悄地指向了年末的12月份,離新一年的開始已經不到半個月了。

隨著年齡增長,每年都能深刻地體會到「歲月如梭」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仿佛2020年的開端還是昨天,眨眼間就到了年末。

這段時間一直在忙著年終總結和來年規劃,每年只有在年末忙碌這些事情的時候,才會恍然間意識到一年又過去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身在職場的大部分人在年初的時候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失業的失業,被降薪的降薪,每一個人都在水深火熱中艱難地前行著。

經濟寒冬下,工作和收入在大部分人心中變得更加重要,特別是身處一線城市的職場人來說,工作就意味著生存,房租、房貸、水電費、物業費……

沒有經濟和收入來源,可能生活如狗。

所以,在疫情的影響下,除了受工廠倒閉一部分農民工被迫失業不得不回家發展以外,職場上的一部分藍領和白領也被迫選擇回老家發展。

雖然到了2020年年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企業也恢復了正常運營,但此次經濟寒冬對企業造成的創傷也是不容小覷的。

小公司的招聘率依然沒有上調,年輕人面對的就業壓力也依然存在,甚至有的人降薪就業,就為了能夠繼續在一線城市待下去。

此次經濟的影響,在短期內並不會得到有效的復甦,2021年各大企業和公司依然會面臨生存的壓力,依然會開源節流,節約人力成本。

所以,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清除以及經濟寒冬狀態下,2021年的就業市場會有什麼變化呢?2021年對於我們是應該選擇繼續留在一線城市發展還是回家發展呢?

一、2021年將會有什麼變化?

01、就業形勢依舊嚴峻

在2020年的年中疫情受到控制以後,當大家以為企業恢復正常,經濟就逐漸步入正軌,但令大部分人沒想到的是,直到2020年的年末,部分小企業依然沒有扛過這場寒冬。

有部分小公司倒閉,有部分還在裁員,有的降薪的公司依然沒有給員工調回原來的薪資,公司依然處於舉步維艱的狀態。

記得在今年應屆畢業生秋季招聘中,有報導說字節跳動在秋招中放出了6000多個崗位,騰訊放出了5000個崗位,不僅沒有縮招,還進行了擴招。

但這些都僅限於網際網路大廠,以及某些行業領域內頭部企業,而那些小企業縮招的現象並沒有被看到。

如12月份,蛋殼公司宣布破產,又有多少人被迫失業。

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經濟已經比年初的時候好太多,但是2021年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市場依然是供大於需。

而且很多公司依然會面臨業務少、運營難、求生存的狀態,所以依然會盡力去縮減人力成本,收緊招聘。

一線城市的企業多、公司多,但是人也多,就業競爭壓力也大。

如果是一些非核心和非技術崗位,招聘的人會更少,而且一人多用的現象會更加嚴重。

這也造就了非核心和非技術崗位的就業競爭壓力非常大,因為人才很多,但容量很少。

上周和朋友聊天,他們公司已經算大公司了,相對於行業領域內公司來說他們公司的裁員數量是最少的,但為了保證2021年公司的生存和盈利,老闆也在摩拳擦掌準備繼續裁掉一批人。

在經濟沒有復甦前,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是舉步維艱的情況。

2021年,對於「打工人」來說,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依舊有可能是較為艱難的一年。

02、新興行業正在崛起

所謂危機,則為危險中也有蘊藏著機遇。

正是在經濟寒冬下,大部分的企業面臨被迫轉型,同時加速了某些行業的發展,催生了新興行業的誕生。

比如現在勢頭正猛的直播帶貨行業、自媒體行業等等,本來前兩年這些行業也正在向上發展。

但2020年在大部分人要就業、要工作、要賺錢的推動下,那些失業的人也加入了這些行業領域裡,更是推動了新興行業的迅猛發展。

有的職場人在公司倒閉或被裁員以後,幹起來自媒體,不僅通過自媒體賺到了錢,而且還建立了個人品牌,並通過帶貨實現了財富自由。

這些新興行業給很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機遇,除了找到了新的領域去發展事業以外,還能獲取收入來源的新渠道。

這些行業不限行業、不限地域,只要你懂你會,隨時隨地都可以做。

國家為了刺激就業率,也出臺相關扶持計劃鼓勵個人進行創業,保障老百姓生活。

還有現在正在崛起的人工智慧行業,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在不斷催生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出現。

比如少兒編程、邏輯思維等教育課程等等,還有與此相關的新的教育課程等。

時代需要發展,必定會不斷推進新風口、新領域的出現,只要與時俱進,掌握這個風口和領域,也能實現就業的問題。

每一輪新經濟的交替,除了危,還有機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緊緊抓住這個機遇,跟隨風口起飛。

03、哪座城市有機會?

2021年,哪裡有「危」,哪裡有「機」呢?

其實,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去三四線城市,一直都是危險和機遇並存。

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幾乎就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工作機遇與地域城市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小。

特別是自媒體行業,哪怕你在農村,你都能實現就業、實現賺錢的基本意願。

之前看到一個紀錄片,某老闆和妻子在上海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家店面,但受疫情影響他們經營多年的店面倒閉,自己還負債一百多萬。

疫情下在上海沒有受過高等文化教育的他們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選擇回老家農村。

家裡除了一棟陳舊的老屋,還有就是幾百畝廢棄多年的荒地。

最後他想到了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那就養雞,通過線上媒體渠道來賣雞、賣雞蛋。

兩年的時間,他就還光了負債的一百多萬。

所以,不僅僅是一線城市有發展的機遇,網際網路下的時代,只要你有能力,有產品,懂得整合資源,無論是繁花似錦的大都市還是偏遠落後的農村,都有生存的機會、發展的機遇。

2021年,當我們在面臨城市選擇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去哪裡呢?其實無論去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離不開這三點。

二、決定我們去哪裡的3大因素

01、保障物質生活

無論選擇繼續留在繁花似錦的大城市,還是回去不起眼的小城市,我們首先要考慮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它能不能保障我們最基本的物質生活。

物質需求是人最底層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如果連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那我們去哪裡都沒有意義。

大城市雖然資源豐富、就業機會多,但是人才聚集,無論哪個行業、哪個領域,就業競爭壓力非常大。

而且生活成本非常高,物價、房價、生活成本等等各方面都需要非常大的支出,如果收入不高的話,也是生活得十分艱苦。

相反地,小城市雖然競爭壓力小,物價不高,但是薪資也相對較低,而且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

在經濟寒冬下,疫情還是未知數的2021年,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生存依然放在第一位。

無論去哪裡,能不能保證我們最基本的物質條件,能不能滿足個人物質所需。

這是最現實,也是最實際的問題。

在此之前,我們還可以談夢想和理想的,但是疫情的突襲,讓我們不得不考慮生計問題,只有解決溫飽問題,才敢談精神追求。

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只要能「活路」,都可以考慮。

02、提供成長的養分

在解決基本物質生活的前提下,我們還需要考慮未來持續性發展的問題。

畢竟,疫情終究會過去,經濟必然會復甦,從長遠發展來看,去哪裡最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這個地方是否能提供成長的養分。

時代都在飛速發展中,今天和明天可能完全不一樣。

雖然當下自媒體發展形勢很猛,也正是藍海領域,很多人可以呆在小城市或農村就能實現就業,並且順便把錢賺了。

但是現在大批量的人都湧入這個行業,根據市場發展規律,最終被市場留下的都是頭部玩家,而那些小蝦米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如果你無法做到這個行業領域的頭部玩家,如果你回到了沒有資源、沒有發展和成長空間的農村,未來又應該何去何從呢?

所以,在我們選擇並決定去哪裡的時候,應該想一想這座城市能不能給我提供成長的養分以及發展的空間。

因為只有你不斷吸收成長的養分,與時代共進步,才不會在時代更替的時候被時代淘汰。

無論是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小城市,這個地方應該是能給予你充足的成長養分和發展空間。

03、開心幸福最重要

最後,無論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我們都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開心和幸福。

我見過有的朋友因為受不了一線城市的壓力,工作幾年後選擇回老家發展。

但在回老家後發現,自己過得一點都不開心,而且非常難融入當地的生活群體。

雖然用了兩年的時間嘗試融入進去,但是慢節奏的生活讓他感覺自己的人生毫無價值,最終他還是選擇回到了一線城市。

他開始重新規劃自己,並且為之努力奮鬥,雖然辛苦但是很開心,他非常享受這種快節奏,為了夢想奮鬥的日子。

當然,我也見過因為在一線城市活得不如意的人,雖然有車有房,拿著高薪,但是內心的孤獨感十分強烈,總是開心不起來。

最後選擇放棄在一線城市多年努力的成果,回到老家做一個普通的素人。

雖然沒有一線城市的奢靡生活、繁華絢爛的霓虹燈,但是在老家他過得非常快樂。

所以,無論我們最終選擇去哪裡,都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個宗旨,那就是我在這裡是否過得開心、幸福。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我想我們不必太焦慮,無論太遠的明天我們都應該在人生的每一段時光裡安排好自己,不辜負歲月一直走下去,走過寒冬走進春天,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今日話題】:2021年,你選擇繼續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發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作者:王丹豔,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9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平臺籤約作者。

歡迎關注:職場女性後花園,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相關焦點

  • 回到三四線城市考公務員和留在一線城市打拼,哪一種更好
    隨著大學畢業季的到來,很多大學生都面對著兩種選擇:到底應該是在一線城市為自己打拼呢,還是遵從父母的意見,回到作為三四線城市的老家考公務員?哪一種選擇,對於大學畢業生的長遠發展更好?現在就讓我們來好好探討一下,這兩種選擇帶給人的不同影響。
  • 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
    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在畢業的時候,在找工作的時候,很多人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自己老家好,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困擾。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人是父母身體還行,自己也有雄心壯志,想要出去打拼,也有人想要陪在父母身邊,選擇安穩的城市。那麼應該如何選擇呢?
  • 28歲女研究生,是回家鄉創業,還是在一線城市打拼?
    有網友來信:「我是一名在廣州讀研的女生,在家鄉工作且創業7年,有一定的積累且事業相對穩定,暫時單身。考慮到家鄉城市小發展受限以及未來家庭醫療以及孩子教育問題,28歲選擇來一線城市,採取讀研的方式進行渡。
  • 留一線城市還是回家 這裡是Soul年輕人的答案
    現在的年輕人,對成功有了自己的定義。在大城市打拼,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Soul網友默默在上海當律師,跟媽媽電話只敢說喜訊:最近升職後工資提升了。而Soul網友」番茄炒蛋「覺得,擇業擇城都是一個需要慎重理性思考的選擇,需要參考所從事的行業和自身競爭力。比如金融或者IT,那必須是在北上廣深。而做服裝設計批發,上海、杭州、廣州都很適合創業。你在選擇城市,城市也在選擇你。隨著交通的便捷,都市一小時生活圈也流行了起來。工作日生活在適合自己的城市,有房有車有狗有愛情,周末坐上高鐵去享受一線城市的生活,豈不是更加輕鬆。
  • 北漂一族,到底讓孩子在北京上學好,還是回家鄉城市上學好?
    究竟在北京上學好還是回家鄉二三線城市上學好?這確實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有的北漂覺得在北京打拼都這麼多年了,甚至其中一部分人已經在北京買了房子,徹底結束了居無定所的租房的日子,以為從此就穩定下來,不再漂泊。其實不然。在北京這種一線城市,解決不了戶口問題,你永遠沒有歸屬感。尤其是當你的孩子面臨入學升學的時候。
  • 剛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選擇是否到一線城市打拼?答案都在這
    也有一部分90後,一直在糾結畢業後,是否應該到一線城市去闖蕩一番。其實去或不去根本原因就是,有很多的問題沒想清楚,沒搞明白。在問題沒搞清楚的前提下,是沒法做出客觀準確的決定的。那麼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我們選擇要去一線城市是目的到底是什麼。
  • 2021年,我勸你別來一線城市奮鬥了
    都說一線城市會鍛鍊你的眼界和格局,這是在小城市無法培養的,但每年還是有人選擇離開。為什麼呢?這篇文章2900字,預估7分鐘讀完,讀懂3個條件,考慮清楚後,再決定要不要來一線城市。這一次我想說:年輕人,一線城市待不下去就不待了。也想對那些打算來的,即將來的年輕人潑潑冷水:沒事別想不開,來什麼北上廣深。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一直都是勸年輕人畢業之後一定要來一線城市發展的,哪怕打拼幾年依然選擇去二三線城市的也可以。在一線城市待的這幾年,鍛鍊了你的眼界和格局,這是在小地方無法培養和感受的。
  • 畢業兩年,家裡人讓我考公務員,是留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小縣城。
    畢業兩年之後,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在嘗試著改變,有人抽時間去健身鍛鍊,有人選擇考研深造,有人選擇去考公務員。是繼續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家考公員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在大城市打拼,昂貴的房租,擁擠的地鐵,永遠不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大城市的機會多,有更好的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經過兩年的奮鬥後很多人會迷失方向,不再是那一個畢業時,一無所知的自己,勇往直前的自己。會有更多的考慮, 所以有些人選擇會二三線小城市或小縣城去考一個公務員過上以後穩定的生活。
  • 選擇大城市打拼?還是小城市的安穩?大學畢業生的選擇,請收藏
    一、畢業生不去小城市,欠發達地區留不住人雖然說是金子在哪都發光,但是不同的城市就是不同的平臺,小城市和欠發達地區與一線、二線城市的差距在短時間內很難緩解。大學生畢業後,很少會考慮到小城市或欠發達地區工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地就業崗位有限,從事的產業無法形成規模,導致工作發展、跳槽都比較困難。
  • 應該去大城市打拼,還是留在十八線小城市?
    我是這樣問他的,為什麼要來深圳打拼,而不是留在內地的小縣城?其實,這種話題應該已有很多人問過。孩子舅舅給我打了比方,比如咱站在小縣城一方,會羨慕大城市的同學們,見天在朋友圈曬牛排、紅酒,各種美食,還有各種高大上的名詞,恍惚著,自己好像和這個時代有些不太跟的上節奏的感覺。
  • 在一線城市打拼,回三四線城市去買房,是當下年輕人無奈的選擇
    北上廣一直是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去追夢的城市,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北京女子圖鑑》等熱播劇也是在講述著現實生活裡在大城市打拼的不易,其實如今對於年輕人來說最不易的就是這些城市的房價。我們且不說在北京、上海這些城市買房了,畢竟難度太大,動輒幾百上千萬一套的房子,就憑我們起早貪黑的工作一輩子都是買不起的,所以大多數在這裡打拼的人都是蟻居在狹小的出租房裡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再怎麼樣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回老家三四線城市買套房。
  • 年輕人就業城市如何選擇:「北上廣深」還是新一線城市?
    大家常聽說一線城市、二線城市,而新一線城市聽說的較少。一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城市主要指各省會城市和部分直轄市。新一線城市是指近幾年發展較快的部分二線城市和地區級城市。根據有關機構最新研究結果,2020年15座「新一線」城市按排名高低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那就業城市到底如何考慮?建議:重點考慮新一線城市的成都、杭州、武漢、西安、南京、蘇州、東莞和青島;次要考慮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
  • 一線城市打拼的兩兄弟,40多歲才結婚生子,你還要到北上廣混嗎?
    於是對孩子的學習嚴密管控,外加各種花式吊打逼迫,給他們灌輸了考大學一定要考到大城市去,工作生活也要留在一線城市。倆兒子還算是非常爭氣,都考上了一線城市的大學,畢業後一個留在了上海,一個闖進了北京。你也可以年輕時選擇在大城市打拼,獲取了足夠的經驗和資本,再回中小城市創業,這樣相對也容易得多。當然也有人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城市甚至是農村逐步投入大城市深情的懷抱,身邊也不乏這樣成功的例子。例如一個跟我一樣也是出身農村的小兄弟,他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喜歡探索,願意嘗試,學著做一些沒有做過的事,嘗試見一些沒有見過的人。
  • 春節開工:你是否回到原來打拼的城市
    我們這個城市,空蕩蕩還沒完成熱鬧起來的城市,坐在靜悄悄還沒歡騰起來的辦公室,回到冷清清少了親朋好友的家是什麼樣的心情?這或許就是假期綜合症!春節過後不出意外的又有幾位朋友決定不再回來,選擇留在老家。秦師賣掉了成都的房子和老婆回到了老家:在外打拼了大半生,現在女兒也工作了,自己差不多該退休了;不願待在這裡不是因為不好,還是想著落葉歸根!每年春節回家是最開心的日子,街坊鄰居都認識,小區走走逛逛能聊半天,都是熟悉的地方熟悉的面孔,還有新鮮的蔬菜和空氣,這是我現在追求的!
  • 哪些人適合在北上廣深發展?畢業生要牢記,不要強行留在一線城市
    而我們很多的大學生努力學習去深造,去更好的學校去學習,都是為了以後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還有以後可以生活的更好。更是有很多人是為了能夠繼續留在大城市生活。特別是北上廣深那種發展特別好的城市。 留在一線城市可以享受一線城市的發展帶來的各種福利和契機
  • 普通碩士畢業生去一線城市企業還是去三線城市公務員?看自身性格
    其實這真不好比較,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發展也會不一樣。條件差不多的兩個人都去一線城市的企業,可能最後成就也會不一樣,有些可能做了企業的老闆,而有些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員工在給人家打工。去三線城市當公務員也是一樣的,可能有些10年之後做了領導,而有些還是普通的科員。
  • 這三個大學專業,畢業後適合到「一線城市」打拼,機會多工資高
    這三個大學專業,畢業後適合到「一線城市」打拼,機會多工資高!不同的大學專業,在就業時的地域選擇很重要,不同的專業適合不同的地方城市,有的適合三四線城市,有的則是適合一二線城市;下面和大家說的就是適合去一線城市打拼的三大專業,會給到大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機遇。
  • 選擇在一線城市發展,北上廣深你最想去哪個?
    很多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到哪個城市發展,是一道糾結的選擇題。進軍北上廣深?留在讀書的城市?回到家鄉?北上廣深,無疑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站在國際化的前沿,能給我們帶來更廣的見識和更好的前途。有志學術研究、網絡科技的畢業生優先選擇。上海,全國經濟中心,亞洲金融中心之一,金融類專業高材生嚮往之地。另外,上海也是引領全國時尚的城市,適合對文化創意感興趣的學生。
  • 不回家,也是愛!致敬在外打拼的白水人!
    調查 | 問卷積極準確填寫     致在外打拼的白水人此時此刻,你可能在北國,也可能在江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獨在異鄉迫切回家團聚的心也愈發濃烈。家是什麼?你看到: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不顧安危,不分晝夜與疫情作戰;社區防疫卡口的群眾24小時輪流堅守,嚴格排查人員;志願者們每天在街道上放著喇叭喊「不串門,不聚眾,戴口罩。」
  • 畢業後,你想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家鄉找工作?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家鄉工作,我家住在廣東的第二行城市,經濟發達,發展機遇多,我離家很近。我的大學學生已經走上了離開家鄉的道路,畢業後,他們在廣州、深圳等地工作,沒有回老家的打算。畢業一年後,我的大學同學們聚在一起,我問他們是否習慣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