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之間,時間的指針又悄悄地指向了年末的12月份,離新一年的開始已經不到半個月了。
隨著年齡增長,每年都能深刻地體會到「歲月如梭」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仿佛2020年的開端還是昨天,眨眼間就到了年末。
這段時間一直在忙著年終總結和來年規劃,每年只有在年末忙碌這些事情的時候,才會恍然間意識到一年又過去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身在職場的大部分人在年初的時候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失業的失業,被降薪的降薪,每一個人都在水深火熱中艱難地前行著。
經濟寒冬下,工作和收入在大部分人心中變得更加重要,特別是身處一線城市的職場人來說,工作就意味著生存,房租、房貸、水電費、物業費……
沒有經濟和收入來源,可能生活如狗。
所以,在疫情的影響下,除了受工廠倒閉一部分農民工被迫失業不得不回家發展以外,職場上的一部分藍領和白領也被迫選擇回老家發展。
雖然到了2020年年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企業也恢復了正常運營,但此次經濟寒冬對企業造成的創傷也是不容小覷的。
小公司的招聘率依然沒有上調,年輕人面對的就業壓力也依然存在,甚至有的人降薪就業,就為了能夠繼續在一線城市待下去。
此次經濟的影響,在短期內並不會得到有效的復甦,2021年各大企業和公司依然會面臨生存的壓力,依然會開源節流,節約人力成本。
所以,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清除以及經濟寒冬狀態下,2021年的就業市場會有什麼變化呢?2021年對於我們是應該選擇繼續留在一線城市發展還是回家發展呢?
一、2021年將會有什麼變化?
01、就業形勢依舊嚴峻
在2020年的年中疫情受到控制以後,當大家以為企業恢復正常,經濟就逐漸步入正軌,但令大部分人沒想到的是,直到2020年的年末,部分小企業依然沒有扛過這場寒冬。
有部分小公司倒閉,有部分還在裁員,有的降薪的公司依然沒有給員工調回原來的薪資,公司依然處於舉步維艱的狀態。
記得在今年應屆畢業生秋季招聘中,有報導說字節跳動在秋招中放出了6000多個崗位,騰訊放出了5000個崗位,不僅沒有縮招,還進行了擴招。
但這些都僅限於網際網路大廠,以及某些行業領域內頭部企業,而那些小企業縮招的現象並沒有被看到。
如12月份,蛋殼公司宣布破產,又有多少人被迫失業。
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經濟已經比年初的時候好太多,但是2021年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市場依然是供大於需。
而且很多公司依然會面臨業務少、運營難、求生存的狀態,所以依然會盡力去縮減人力成本,收緊招聘。
一線城市的企業多、公司多,但是人也多,就業競爭壓力也大。
如果是一些非核心和非技術崗位,招聘的人會更少,而且一人多用的現象會更加嚴重。
這也造就了非核心和非技術崗位的就業競爭壓力非常大,因為人才很多,但容量很少。
上周和朋友聊天,他們公司已經算大公司了,相對於行業領域內公司來說他們公司的裁員數量是最少的,但為了保證2021年公司的生存和盈利,老闆也在摩拳擦掌準備繼續裁掉一批人。
在經濟沒有復甦前,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是舉步維艱的情況。
2021年,對於「打工人」來說,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依舊有可能是較為艱難的一年。
02、新興行業正在崛起
所謂危機,則為危險中也有蘊藏著機遇。
正是在經濟寒冬下,大部分的企業面臨被迫轉型,同時加速了某些行業的發展,催生了新興行業的誕生。
比如現在勢頭正猛的直播帶貨行業、自媒體行業等等,本來前兩年這些行業也正在向上發展。
但2020年在大部分人要就業、要工作、要賺錢的推動下,那些失業的人也加入了這些行業領域裡,更是推動了新興行業的迅猛發展。
有的職場人在公司倒閉或被裁員以後,幹起來自媒體,不僅通過自媒體賺到了錢,而且還建立了個人品牌,並通過帶貨實現了財富自由。
這些新興行業給很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機遇,除了找到了新的領域去發展事業以外,還能獲取收入來源的新渠道。
這些行業不限行業、不限地域,只要你懂你會,隨時隨地都可以做。
國家為了刺激就業率,也出臺相關扶持計劃鼓勵個人進行創業,保障老百姓生活。
還有現在正在崛起的人工智慧行業,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在不斷催生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出現。
比如少兒編程、邏輯思維等教育課程等等,還有與此相關的新的教育課程等。
時代需要發展,必定會不斷推進新風口、新領域的出現,只要與時俱進,掌握這個風口和領域,也能實現就業的問題。
每一輪新經濟的交替,除了危,還有機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緊緊抓住這個機遇,跟隨風口起飛。
03、哪座城市有機會?
2021年,哪裡有「危」,哪裡有「機」呢?
其實,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去三四線城市,一直都是危險和機遇並存。
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幾乎就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工作機遇與地域城市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小。
特別是自媒體行業,哪怕你在農村,你都能實現就業、實現賺錢的基本意願。
之前看到一個紀錄片,某老闆和妻子在上海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家店面,但受疫情影響他們經營多年的店面倒閉,自己還負債一百多萬。
疫情下在上海沒有受過高等文化教育的他們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選擇回老家農村。
家裡除了一棟陳舊的老屋,還有就是幾百畝廢棄多年的荒地。
最後他想到了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那就養雞,通過線上媒體渠道來賣雞、賣雞蛋。
兩年的時間,他就還光了負債的一百多萬。
所以,不僅僅是一線城市有發展的機遇,網際網路下的時代,只要你有能力,有產品,懂得整合資源,無論是繁花似錦的大都市還是偏遠落後的農村,都有生存的機會、發展的機遇。
2021年,當我們在面臨城市選擇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去哪裡呢?其實無論去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離不開這三點。
二、決定我們去哪裡的3大因素
01、保障物質生活
無論選擇繼續留在繁花似錦的大城市,還是回去不起眼的小城市,我們首先要考慮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它能不能保障我們最基本的物質生活。
物質需求是人最底層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如果連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那我們去哪裡都沒有意義。
大城市雖然資源豐富、就業機會多,但是人才聚集,無論哪個行業、哪個領域,就業競爭壓力非常大。
而且生活成本非常高,物價、房價、生活成本等等各方面都需要非常大的支出,如果收入不高的話,也是生活得十分艱苦。
相反地,小城市雖然競爭壓力小,物價不高,但是薪資也相對較低,而且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
在經濟寒冬下,疫情還是未知數的2021年,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生存依然放在第一位。
無論去哪裡,能不能保證我們最基本的物質條件,能不能滿足個人物質所需。
這是最現實,也是最實際的問題。
在此之前,我們還可以談夢想和理想的,但是疫情的突襲,讓我們不得不考慮生計問題,只有解決溫飽問題,才敢談精神追求。
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只要能「活路」,都可以考慮。
02、提供成長的養分
在解決基本物質生活的前提下,我們還需要考慮未來持續性發展的問題。
畢竟,疫情終究會過去,經濟必然會復甦,從長遠發展來看,去哪裡最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這個地方是否能提供成長的養分。
時代都在飛速發展中,今天和明天可能完全不一樣。
雖然當下自媒體發展形勢很猛,也正是藍海領域,很多人可以呆在小城市或農村就能實現就業,並且順便把錢賺了。
但是現在大批量的人都湧入這個行業,根據市場發展規律,最終被市場留下的都是頭部玩家,而那些小蝦米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如果你無法做到這個行業領域的頭部玩家,如果你回到了沒有資源、沒有發展和成長空間的農村,未來又應該何去何從呢?
所以,在我們選擇並決定去哪裡的時候,應該想一想這座城市能不能給我提供成長的養分以及發展的空間。
因為只有你不斷吸收成長的養分,與時代共進步,才不會在時代更替的時候被時代淘汰。
無論是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小城市,這個地方應該是能給予你充足的成長養分和發展空間。
03、開心幸福最重要
最後,無論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我們都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開心和幸福。
我見過有的朋友因為受不了一線城市的壓力,工作幾年後選擇回老家發展。
但在回老家後發現,自己過得一點都不開心,而且非常難融入當地的生活群體。
雖然用了兩年的時間嘗試融入進去,但是慢節奏的生活讓他感覺自己的人生毫無價值,最終他還是選擇回到了一線城市。
他開始重新規劃自己,並且為之努力奮鬥,雖然辛苦但是很開心,他非常享受這種快節奏,為了夢想奮鬥的日子。
當然,我也見過因為在一線城市活得不如意的人,雖然有車有房,拿著高薪,但是內心的孤獨感十分強烈,總是開心不起來。
最後選擇放棄在一線城市多年努力的成果,回到老家做一個普通的素人。
雖然沒有一線城市的奢靡生活、繁華絢爛的霓虹燈,但是在老家他過得非常快樂。
所以,無論我們最終選擇去哪裡,都不要忘記最重要的一個宗旨,那就是我在這裡是否過得開心、幸福。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1年,我想我們不必太焦慮,無論太遠的明天我們都應該在人生的每一段時光裡安排好自己,不辜負歲月一直走下去,走過寒冬走進春天,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今日話題】:2021年,你選擇繼續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發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作者:王丹豔,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9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平臺籤約作者。
歡迎關注:職場女性後花園,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