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共英語的「金課」標
【思想匯】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全國高教廳長和高校本科處長會議上,就如何「打好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攻堅戰」提出了2019年要建設3000門「金課」的計劃,並提出「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是「金課」的三大特點。就公共英語這門涉及高校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程、涉及所有專業能否走向世界的課程而言,筆者認為,其「金課」至少有四條標準。
第一,公共英語必須是與國家和社會的要求無縫對接的,而不是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從可能達到的目標來提出所謂「一般要求」或「較高要求」。從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召開加強高校公共外語教學改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公共外語納入國家戰略,要求公共外語教學致力於培養既有專業又懂專業領域外語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到一個月後的10月17日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教40條」等文件,決定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提出以新工科建設為抓手,推動醫學、農林、文科教育創新發展,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拔尖人才,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在外貿和科技等領域與國際的競爭與合作中,多麼渴望公共英語能為國家培養具有較強英語交際能力的新工科、新理科、新醫科、新農科的創新人才。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思路,改變基於新生當下英語基礎和公共英語課時來設計教學目標的做法,而是直接對準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來培養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比如培養他們直接讀懂自己所學專業的英文文獻等等,從而有效汲取所學專業的世界前沿信息。
第二,公共英語必須是專業性的而非通用性的,即定位為學生的專業院系服務,根據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來設計課程。公共英語不是中小學英語教育的延伸,不僅僅是語言難度上區別,更是語言內容上的區別。它必須是專門用途英語而非通用英語。公共英語教材是因學科專業而異的,而非所有專業都通用。課文應該是信息性的而不是趣味性的,即應該結合學生專業學習來學習他們專業內容的英語表達,而非經典範文或名人散文佳句欣賞與誦讀。如對新生的教材,電力石油公共英語教材應圍繞能源種類,能源危機,能源政策和能源可持續發展等,如土木工程公共英語教材,主題可以是世界橋梁,園林設計,鐵道發展等,這些既結合學生專業,又拓展了他們的專業知識學習。高年級的公共英語教材可以利用學生各專業內容作為語言分析的媒介,幫助學生了解他們專業的典型語類(如期刊論文和實驗報告)或典型工作場景的內容是如何通過英語來構建和表達的,訓練他們閱讀專業文獻並學會用英語撰寫專業文章。
第三,公共英語必須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而非僅僅是人文素質。一些觀點認為,科學素養是理工學生的事情,和文科學生無關。但是在西方高校,普遍提倡的是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ematics),即科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科學素養首先信息素養,即培養學生汲取和判斷信息真假的批判性思辨能力。由於世界知識的90%是由英語傳播的,而我們又處在知識爆炸和信息飛速傳播的時代,能否從大量不相關的信息中很快汲取所需的資料,並通過分析和評價來綜合這些信息,將其轉化為能說明問題的證據,對大學生專業學習極其重要。其次,科學素養體現在用文獻和數據說話。如果中學的英語寫作還可滿足於從語法詞彙角度判斷一篇作文的好壞,那麼到了高校,文章必須是基於文獻(sources)和數據(data)的,即杜絕I think,I believe(我想,我相信)這些大話甚至空話。比如說plagiarism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on Chinese campuses(剽竊在中國大學裡越演越烈)這樣的句子在高考作文裡還可以勉強通過,但在大學裡寫這句話如果沒有提供證據,又缺少類似seems,probably(好像,很可能)這些限制語的話,就是不可接受的。
第四,公共英語必須培養學生用英語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一味欣賞課文中西方「主流價值」或所謂的「心靈雞湯」。如給醫科學生選擇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Infant Feeding Practices in Nigeria(城鎮化和社會經濟地位對奈及利亞母乳餵養的影響)專業期刊論文,讓他們分析和研究,作者採用什麼調查方法、調查範圍、調查對象,問卷是否包括了農村背景、收入高低、社會地位、健康狀況、家庭收入、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家人影響等變量,同時鼓勵他們在自己的周邊人群中也進行類似的調查和研究,用英文寫作小報告,不僅鍛鍊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和研究中使用英語,還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
可見,公共英語的「金課」標準涉及公共英語的定位問題。如果公共英語還是繼續目前與中小學英語同質化教的學:即以打基礎為核心的通用英語和以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如果公共英語還是把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為完成公共英語學習的標誌,開展以等級達標為驅動的應試教學,那不要說「金課」,就是公共英語能否繼續存在下去也是一個問題了。
(作者系復旦大學教授,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