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尖晶石,很多人表示不太了解這種寶石,可如果要提及英國皇室王冠上的那顆重達170ct、蛋面切割的「黑王子紅寶石」(Black Prince Ruby),可能很多人都會有印象,但是,那不是一顆「紅寶石」嗎?沒錯,這也算是寶石鑑定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次烏龍事件。幾個世紀以來,包括居住在英國的當地居民都對愛德華王子皇冠上鑲嵌的是紅寶石深信不疑,因為它曾替亨利五世擋下了法國將軍那致命的一擊而毫無損傷,傳說只有紅寶石才具有如此的魔力。然而到了近代,經過科學儀器的測試後,這顆傳奇寶石的身世才被最終揭曉,原來它是一顆尖晶石。然而正是這樣的一次更正,讓「尖晶石」走進了大家的視野。
其實尖晶石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迷人寶石。憑藉著媲美紅寶石的顏色與品質,各國皇室都對其情有獨鍾。鑲嵌在俄羅斯皇冠上的「凱薩琳的偉大紅寶石」重達398.72ct,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紅天鵝絨色尖晶石。1676年俄國特使奉命在我國北京用2672枚金盧布買下,現存於俄羅斯莫斯科金剛石庫中。在我國的清代時期,紅色寶石也是身份高貴的象徵,皇族封爵和一品官員以上的頂戴都是用紅色寶石鑲嵌的,他們中絕大部分也都是尖晶石。
在色彩學中,紅色是一種對人眼略具侵略性的顏色。它熱烈而澎湃,奪目而耀眼,能夠激發人的鬥志和欲望,它的存在往往讓人難以忽視。在寶石界這一說法同樣成立,紅寶石正是因為其濃鬱的紅色而名揚天下,但尖晶石卻沒有這麼幸運,在鑑定水平還不甚發達的時代,尖晶石反而因為與紅寶石太過相似的紅色,而始終背負著是紅寶石的「冒名頂替者」的名聲。從皇室命名的諸多首飾來看,絕大部分優質的尖晶石都曾被誤認為是紅寶石,這也是尖晶石在寶石市場上長期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尖晶石並不是誰的替代品,在礦物學中它屬於尖晶石族,化學成分是MgAl2O4(即鎂鋁氧化物)。因為含有鉻、鐵、鋅、錳等微量元素而帶有不同的色調。尖晶石的顏色除了最著名的紅色之外,還包括橙色、粉色、紫色、藍色、綠色等色調,甚至在斯裡蘭卡還發現了一種灰藍色——紫色的變色尖晶石。除此之外,部分尖晶石還有星光效應,有的是四射星光,有的是六射星光。它的摩氏硬度高達8,水晶也只有7而已,遠遠超過了許多寶石,這也是為什麼「黑王子紅寶石」能夠替愛德華王子擋下那致命一擊的原因。尖晶石的光澤明亮,甚至可以達到亞金剛光澤(鑽石屬於金剛光澤),以上這些使得尖晶石在磨製成刻面或弧面琢型的寶石後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製成的珠寶首飾閃耀奪目。
就礦產資源而言,目前,全世界已發現的尖晶石礦點有1000多處,但寶石級尖晶石的產地卻是相當的稀少。
從世界主要尖晶石產地分布地圖上來看,尖晶石的產地集中分布於東南亞一帶。這一地區的尖晶石要數緬甸、斯裡蘭卡、泰國的紅色尖晶石和藍色尖晶石最為著名。最好的紅色、粉色、橙色尖晶石產自緬甸抹谷地區,最好的藍色和紫色尖晶石則產自斯裡蘭卡和越南。阿富汗曾出產過大顆粒的紅色尖晶石。泰國則盛產黑色尖晶石。淺色的尖晶石在巴基斯坦北部鄰近罕莎(Hunza)山區、馬達加斯加伊拉卡卡(Ilakaka)以及坦尚尼亞通杜魯(Tunduru)也有產出。我國古代的皇室尖晶石多來自於這些東南亞的鄰國。近30年來,在我國雲南、新疆等地也陸續發現了一些尖晶石礦點。
可能您曾經沉浸於東南亞國家濃厚的佛教氛圍,領略過水霧氤氳的熱帶風情,可您是否想到過那些遠在景點之外的「神秘地區」,接下來我們就挑選出最為出名的尖晶石產地為您一一介紹,可能您無法深入礦區親手淘寶,但至少可以滿足您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緬甸
提到緬甸,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令人如痴如醉、仿佛一汪碧潭的翡翠。眾所周知,緬甸是全世界最頂級翡翠的出產國,但是您可能不了解,其實緬甸也是最著名的尖晶石產地,尤其是高品質的紅色尖晶石。
緬甸的尖晶石礦床主要分布在抹谷(Mogok)和密支那(Myitkyina)地區。抹谷是20世紀最主要的尖晶石產區。這一地區產出的尖晶石大多可達寶石級,色調豐富,顏色飽和度高,色調涵蓋了從深紅到橙色或紫色,以及淺粉到深粉色等。緬甸尖晶石產區主要位於曼德勒省的「抹谷寶石帶」(MMB)。之所以稱之為「寶石帶」是因為這一地區的地質構造複雜,斷層眾多,巖性變化大,集中孕育了不少種類的寶石。紅寶石和尖晶石在這裡一起被發現,含有這兩種寶石的礦體呈層狀分布於巖石中。幾乎在所有的紅(藍)寶石的原生礦和次生礦中都可以見到尖晶石,這可能也是尖晶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誤認為是紅寶石的原因吧。
自2003年,美國開始禁止進口緬甸寶石,加上抹谷開採區被緬甸軍方關閉,導致緬甸尖晶石數量在國際市場上驟減。目前已經很難得到緬甸寶石開採方面的資料。儘管在其他產地也陸續發現紅色尖晶石,可抹谷依然是目前所知最好的中小顆粒純正紅色尖晶石的產地。緬甸尖晶石以其特有的顏色飽和度和色調在粉色、紅色、紫色尖晶石市場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越南
越南一直是國際尖晶石市場穩定的粉色和紫色尖晶石供應國。越南尖晶石礦床主要分布在安沛省北部的陸安(Luc Yen)地區,現在這一地區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尖晶石開採和貿易中心。大量的寶石商在此進行交易。陸安除產出大量粉色尖晶石以外,也產出顏色明亮的紫色尖晶石,當地的紅色尖晶石雖不及緬甸抹谷的品質但也是相當著名,偶爾還能挖掘出鈷藍色的尖晶石,要知道達到這種顏色的尖晶石多是實驗室合成的較多,在自然界很少見,故而珍貴。
Cong Troi是越南最具經濟價值的礦床。該礦床產出的尖晶石晶形完美,是典型的八面體晶形,與部分鑽石的晶形相同,而且顏色豐富。2010年位於陸安西南20km處的Lang Chap發現了新礦床。這裡產出的尖晶石具有深紫紅色色調,顆粒長寬約3cm,最引人注目的是該礦床出產了大量橙紅色(類似於帕德瑪)顏色的尖晶石。「帕德瑪」是一種介於粉色至橙色之間的一種顏色,多是用來形容一種顏色十分少見的藍寶石。能夠擁有這種顏色的尖晶石也同樣價值高昂。總體來說,越南各礦區產量不等,自2011年秋季開始,安沛尖晶石產量約200kg/月。
坦尚尼亞
20世紀80年代在坦尚尼亞莫羅戈羅省臨近馬通博和馬亨蓋地區,首次發現了尖晶石。自從人們於2000年在馬亨蓋的Ipanko地區的白色大理巖內發現高品質的尖晶石晶體後,這一地區的尖晶石產量就不斷上升。2004年美國的圖桑珠寶展上展出了Ipanko地區的尖晶石原石,其中粉色——橙色(帕德瑪)最受歡迎。2007年,這一地區發現了幾個6~54kg重的巨大尖晶石晶體。這些巨大的尖晶石晶體中心不透明,周邊透明可達寶石級。人們從這些巨大晶體的透明部分上切出了幾個10~50ct高透明度的優質紅粉色尖晶石。目前坦尚尼亞已經成為第二大粉色至紅色系列尖晶石出產國了。
塔吉克斯坦
幾個世紀以來塔吉克斯坦的Kuh-i-Lal礦一直是世界上大顆粒尖晶石的主要產地。據說該礦從7世紀開始就已經有開採記錄了。著名的「黑王子紅寶石」、「鐵木耳紅寶石」等諸多大顆粒尖晶石都可能來自該礦。這一地區的尖晶石顆粒大、淨度高,主要為粉紅色、桃紅色,有時也產出大顆粒的紅色尖晶石。1989年有報導稱在海拔超過3048m的帕米爾高原山區發現了粉紅色尖晶石礦點,但由於採礦條件惡劣,當地尖晶石的產量有限,一般只有重量達到15ct以上的無瑕尖晶石才會被琢磨成刻面。
尖晶石晶瑩美麗、蘊藏稀少,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寶石之一,其稀少程度更是紅寶石的200倍。自21世紀以來,尖晶石在國際彩色寶石市場上開始逐漸流行。一方面是由於優質紅寶石產量下降,另一方面原因是有色寶石的合成處理技術不斷提高,部分產品以次充好充斥著市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相信尖晶石憑藉其天然屬性、豐富多彩的顏色魅力和良好的透明度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和認知。等到下一次您再次踏上徵途時,別忘了有這麼一種美麗的寶石在遠方安靜地等待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