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競爭力,現在是一個很火的詞彙。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誰能夠掌握最前端最高端的科學技術,誰就成為最有話語權的那個人,同樣的,哪個國家擁有最為高端的科技,哪個國家就有威懾眾國的能力。而獲得最強的國家競爭力,就必須抓住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科技背後的人才。
一、輝煌的傳統文化以及跟不上節奏的近代文明
細數中國五千年文明,除了有璀璨的文學經典,更有科技上的創造。早在夏商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青銅器,這種質地堅硬的材料,被匠人們打造成一件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或是茶具或是酒具或是廚具,都恰到好處地呈現出那個時代的青銅文明。
後來人們開始向新材料進發,陶瓷藝術越發受到人們喜愛,加之當時手工作坊增多,冶煉和冷卻工藝都有進步,所以陶瓷琉璃手工也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但這也僅僅是冰山一角,中國的科學技術領先於世界可不只是手工藝品。
涵蓋了算數、幾何、天文、地理、醫學等各個領域,燦若群星的華夏文明成為了世界的中心,掌握了最前端的技術,憑藉著經驗,一代一代傳承著。
可當歷史的車轍碾過封建時代的農場,當明清時代的君王關閉了天朝通道的時候,歷史也被改寫的徹徹底底,中國的科技在近代社會慢慢沉默了!
二、屈辱的近代史,文明的沒落
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的國門,他們拿著槍,開著大炮,轟炸了城池,而我們的軍隊還拿著弓箭,以血肉之軀迎戰,這時候,不禁有人問:四大發明不是中國首先發現的嗎?
是的,四大發明是我們國家最早發現,但是中國的科舉考試從來不鼓勵算術幾何科技入考場,考場之中只有八股文,偏重文史類的考察,而對於理工類的考察,從來不曾重視。
國家的落後,就是從閉關鎖國開始的,打開城門以後,人們開始意識到落後,於是在炮火中,在被逼無奈中終於慢慢地承認自己的落後,不再以天朝上國自居,清朝的洋務運動,不就是學西方的科學技術嗎?為此,還派出了一批一批的清朝學者,統治者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科技很重要,人才也很重要。
三、重慶姑娘劉明偵,天才少女成長史
劉明偵,90後的一個重慶小姑娘,從小聰明伶俐,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好學生,成績優異,人品突出。當別人滿大街打鬧的時候,她卻喜歡待在家裡讀書,書房裡滿滿的書,她喜歡鑽研。
於是在18歲的時候,就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學習,三年的學習結束,又以全系第一的成績考入了英國劍橋大學,開始了自己的碩士生涯,一步步的,她越發覺得知識的無止境,於是在學業結束之後,又花兩年時間攻讀博士學位,成為牛津大學的博士生。
在校期間,就在全球最為權威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文章,成就了自己完美的青春歲月,在學海裡大有所為,所有人都對她刮目相看,看好了這個中國女孩的發展前景。
四、毅然放棄百萬年薪,回到祖國懷抱
作為一名優秀的牛津大學的博士畢業生,在畢業之後,她就收到了英國、美國高校的邀請,邀請她加入實驗室,並答應給她年薪百萬的報酬。這在其他人看來,那是開出了相當好的條件,她還不滿30歲,就能輕鬆拿到年薪百萬的工資,這是多少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實現的夢想。
可是當她想到家鄉,想到祖國,想到一些留學回國的科研工作者,她突然覺得為國效力才是她情感最深處的需求,於是,她婉言拒絕了英國美國高校的邀請,收拾好行裝,準備回國,即使國家給不了這麼高的年薪,她也覺得很幸福。回到國家之後,有很多的高校向她發出邀請,又一次面臨選擇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四川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
五、與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場緣分,新能源研究的最好平臺
如此優秀的人才,為什麼沒有去往北上廣,而是選擇了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所學校是國內頂尖的研發新能源的單位,劉明偵的專業就是光能方向,而電子科技大學在國內是最權威的。
我們國家是能源大國,每年消耗的能源特別多,所以新能源的研發就變得異常重要,而且煤炭石油這樣的能源對環境汙染很嚴重,在全球新能源研發的大背景下,我們國家也積極探索風能水能太陽能光能等新能源。劉明偵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回國進行研究。
太陽能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但是太陽能電池成本很高,原因是製造所用的矽基材料數量少,且轉換率很低,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鈣鈦礦有希望成為替代產品, 不管是成本還是轉換率都比矽基材料要低,如果能成功投入生產的話,會很有市場前景。
劉明偵回國無疑就是攻克這一難題的,國內最好的研究團隊就在電子科技大學,平臺很重要,天才遇到了合適的團隊,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優勢。
現在的劉明偵,身上有無數的標籤,天才學者、博士生導師、學院副院長,對她而言,這些都是虛名,因為她的夢想是為國家的能源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和堅持,她就是魯迅筆下真正的勇士:不畏艱險,投入祖國懷抱,燃燒才華與奉獻!
六、意識覺醒,科技強國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開始了新篇章,重視教育,重視科技,重視人才。雖然如此,但是建國之初,由於國內條件很差,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沒有科學研究室,更沒有專業領頭人,只能是花大價錢去買國外的科技,慢慢發展國內的經濟。
於是一些科學家走出國門之後,往往被國外優秀的導師,配置完備的實驗室以及豐厚的酬金所打動,留在了國外。
但是,國家現在越來越強大,科研室發展起來了,也能夠給學者提供優質的工作生活條件,所以,近幾年返回國家,支持國家科技發展的人才越來越多。試想,一個科技工作者,如果國家能夠提供科研室,能夠給予生活保障,誰不願意回國做研究呢?於是,在經歷了人才大量流失之後,國家調整戰略,人才正一點一點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