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市場,比較有實力的品牌是德系和日系,這兩個品牌研究消費者比較透測,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如果選合資車,除了日系,就得選德系,其它品牌像韓系、法系、美系也有不少優點,但綜合對比,還是德系和日系更貼切一些。
身邊有一位車友,他選的是大眾朗逸,2019款大眾朗逸自動舒適版,這款車屬於1.5L自吸發動機中的最高配車型,在選車的時候,也糾結過,大眾緊湊型轎車種類比較多,像大眾寶來就不錯,與朗逸屬於兄弟車型,但朗逸的外觀設計,更顯沉穩,有帕薩特的味道,尤其車頭前臉,寬大的進氣格柵,看著特別厚重。
車身側面則顯得稍微單薄一些,沒有厚重感,不過前後車輪的款式還是比較漂亮的,密集條形鋁合金輪轂,顯得格外豪華,如果輪轂的尺寸能夠達到18英寸,與車身的協調性就會更好,車輪數據是205/55R16英寸。16英寸的輪轂,看著有些小。
朗逸是一款緊湊型轎車,它的車身長度是4670毫米,寬度1806毫米,高度1474毫米,軸距2688毫米。尺寸方面,屬於中等水平。
車身尾部的造型,與車頭相比,缺少厚重感,不過整體的設計還是不錯的,排氣管為雙邊單出,並且還使用鍍鉻飾條裝飾,看著不廉價,兩側尾燈形狀短而寬,造型比較簡潔。
中控內飾整體風格依舊很大眾化,中控飾板與大屏為一體式設計,各項布局合理,實體按鍵突出了實用性。
方向盤的設計,輪廓上沒有什麼特點,還是濃濃的大眾風格,但在中心兩側,使用深色鍍鉻飾條向下延伸至6點鐘的位置,看上去很有檔次。不過,作為1.5L頂配車型,指導價13.99萬,方向盤沒有真皮包裹,確實有些遺憾。
儀錶盤為傳統機械式儀表,行車電腦是單色的,實用性方面還可以,其實儀錶盤平時看的時候不多,機械式與液晶儀表的作用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液晶儀錶盤看著更炫一些。
中控大屏是6.5英寸的,帶有觸控功能,還可以選裝8英寸大屏,現在8英寸屏幕其實也算不大,很多車型都用10英寸以上的屏幕,所以6.5英寸和8英寸也沒有多大區別,沒有必要選裝。國內車友對後排乘坐空間很在乎,我們來看看。
後排乘坐空間看著還不錯,2688毫米的軸距,其實並不算優秀,但這款車是國內專屬車型,空間利用性做得比較好,身高1.75米的乘客,坐在後排,腿部空間和頭部空間都很寬裕,能達到小B級的水平。車內座椅採用仿皮包裹,舒適性中等水平,全黑色的內飾,雖然耐髒,但有一種壓抑感。
底盤懸架方面,大眾這個級別的車型,幾乎都採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朗逸自然也不例外,德系車的懸架支撐性不錯,底盤有韌性,只是走爛路有些顛,與韓系車和本田車相比,大眾的底盤很優秀,硬中帶韌性,而不是一味的硬。
動力方面,這款車搭載了1.5L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輸出113馬力,峰值扭矩145牛米,最大功率83千瓦,變速箱匹配了愛信6AT。
動力方面,這款車起步稍弱,跑起來之後,動力輸出可以,超時變道也比較乾淨利落,與朗逸1.4T發動機相比,動力輸出會相對弱一些,主要體現在跑高速後勁方面。
配置方面,這款車安全方面配備了6個氣囊、胎壓報警、全車安全帶未系提示、車身穩定系統、主動剎車。操控輔助配置有後駐車雷達、運動駕駛模式、發動機啟停、自動駐車、上坡輔助。外觀配置有電動天窗等等一些基礎實用配置。
朗逸的胎壓報警,這項功能其實不如胎壓顯示實用,因為胎壓報警只是報警提示,不知道是哪個輪胎出問題了,如果有問題輪胎,只是慢撒氣的話,用肉眼不容易觀察到。
保值率方面,朗逸在國內屬於高銷量車型,但保值率為一般水平,三年的保值率為53.7%,五年的保值率為44%。與卡羅拉相比,朗逸的保值率不如卡羅拉,但卡羅拉優惠幅度小,朗逸終端優惠幅度大,算來算去,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