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在平時的帶養過程會中發現,2-4歲的孩子在畫畫的時候,喜歡左手畫一下,右手畫一下,然後再兩隻手一起用,甚至在玩玩具、做手工的時候,都有這種雙手混用的情況,這是孩子沒有出現慣用手的表現。
那慣用手是怎麼形成的?慣用手很重要嗎?
大腦成熟的過程中會有左右半腦偏側化的過程,也就是會發展出某個半腦較另一個半腦優勢,因為左右半腦偏側化的過程會表現在手功能上,所以孩子就會出現慣用手。
慣用手的出現是大腦成熟的重要指標,孩子一定要出現慣用手,來處理日常生活事務以及課業的學習;若沒有出現慣用手,可能要請小兒科或康復科醫師了解孩子的發展是否正常。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慣用左手?應該糾正孩子的慣用手嗎?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技巧性活動時習慣使用的那隻手稱為利手。習慣用右手稱為右利手,習慣用左手稱為左利手。語言發展意味著左腦的語言中樞漸漸形成。右利手的人語言中樞在左腦皮層,左利手的語言中樞在右腦的相應位置。
如果寶寶善於用左手,那麼寶寶的利手就是左手,對應的寶寶的優勢半腦在右腦。如果家長強迫孩子使用右手,右手雖然得到鍛鍊,但是,右腦得不到利手——左手的幫助,就會發育不暢,語言中樞發展延遲。
如果家長還一味地幹擾,進行強迫的話,原本形成的語言中樞產生紊亂。2-3歲正是寶寶口語學習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不當的幹擾,極易造成孩子口吃、說話不清、發音不準等語言問題。
慣用手是天生的,寶寶習慣使用左手,家長不要刻意糾正為右手,若刻意改換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應。所以,千萬不要擅改孩子的慣用手。
可以通過一些動手遊戲去訓練孩子的左右手的協調。例如,手指操,寶寶可以兩隻手一起動起來。捏臉遊戲,例如:讓寶寶用兩隻手分別去捏兩隻耳朵等。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遊戲,家長在愉快的遊戲中儘量使孩子的兩手協調起來,一定不要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情緒。讓孩子理解,兩隻手都可以用,每隻手都用不同的用途,不能給孩子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影響孩子個性的發展。
家長要順其自然,讓寶寶用自己方便的手去做事,因為有些精細的動作就只有自己的利手才能做成,不要讓寶寶感到壓力,讓他又順手又愉快地完成一些操作,不要管他用哪一隻手,能做出來就應給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