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英語啟蒙概念的持續升溫,英語學習低齡化趨勢愈發明顯。2018年國家統計局相關調查顯示,72%的家長贊成孩子從小(1歲至5歲)學英語,而且城市越發達、家長文化程度越高,對英語早教的認可度越高。少兒在線外語、雙語幼兒園、英語早教班、線下外語早教課等形式不斷湧現。亂花漸欲迷人眼,豐富資源湧入幼兒教育領域其增添活力的同時,也增添了家長們選擇的難度,並未減輕家長的「育兒焦慮」。英語啟蒙應該從何做起?怎樣進行?
從6歲之前開始語言啟蒙
隨著社會發展,現在的孩子能夠「雙管齊下」:在孩子開口說話時就能同時擁有母語和外語輸入。由於中國父母一般都是先學母語後學英語,不少家長對英語啟蒙這件事仍有認知短板,認為孩子年齡太小並不適合學外語,更有家長擔心低齡兒童學外語會影響孩子的母語水平。
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強大。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帕特裡夏•K•庫爾研究發現,嬰兒是天生的語言學家,具有分辨不同語言差別的能力,雙語學習並不會導致孩子的語言發育減緩或滯後。不僅如此,相關腦科學研究發現:兒童的語言學習能力在0-6歲這個階段最強,過了這段時間,會逐漸下降。兒童在三歲前開始習得第二門語言,這門語言有可能發展到接近母語的程度。
圖片源於:華盛頓大學學習和腦科學研究所主任帕特麗夏•庫爾(Patricia K. Kuhl)博士的《早期語言習得的大腦機制》(Kuhl, P. (2010). Brain Mechanisms in Early Language Acquisition. Neuron 67, 713-727.)
其實,外語學習「從幼兒抓起」的概念是整個社會進步的表現。隨著中國社會國際化程度加深、在線技術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長們渴望孩子能夠從小就生活在國際化語境當中;同時,語言是交流的工具,需要終身使用,從早抓起無疑能打下一個更好的基礎。
用「習得」代替「學得」
經典的「二語習得」理論顯示:不同於數數、認字、背詩等「有意識」學習,對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孩子,語言是可以「自然吸收」的。只要給兒童提供自然真實的語言輸入,生活中通過接觸和使用,不需要靠毅力,自然而言就學會了。
「二語習得」研究者在研究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中發現,父母和孩子的對話總是伴隨著真實情景的。孩子能從這些情景中迅速捕捉詞語、句子對應的意義,同時將這個意義和詞語、句子聯合記憶。相比學語法、背單詞的「學得」,「習得」更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家庭是兒童「習得」語言的重要環境。
美國芝加哥大學兒科教授達娜•薩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兒童每天使用詞彙的86%~98%都與父母一致 。建立全方位的家庭英語環境,最重要的五點是:親子對話,英文繪本親子共讀,歌曲童謠,遊戲和動畫片等等。家長說英語就是把英語融入生活,多用英語進行親子交流。比如,讓寶寶自己穿些比較容易穿的衣服,可以讓寶寶試著自己穿一隻袖子,然後輔助寶寶穿另一隻袖子,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的輸入:「Put on your shirt./Put your shirt on. 穿上你的襯衫」。相反的,脫衣服的過程中可以輸入英語:「Take off your shirt. 脫掉你的襯衫。」
別做無意義的「磨耳朵」家長陪伴更重要
很多爸媽認為,英語啟蒙就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全英文環境。所以他們會找許多英文兒歌、原版動畫、純英文繪本等,作為英語啟蒙材料丟給孩子,以為萬事大吉。這其實是從「啞巴英語」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可理解輸入」是「二語習得」的核心觀點:在學習者現有的水平上拔高一點點,如果難度超出其理解能力太多,就達不到任何效果。如果孩子不理解文本內容,僅僅去盲聽,其實是無效的輸入。而且如果孩子剛開始接觸英語,就直接進入全英文的環境,孩子會因為不能理解而失去興趣 。
從人類的長期發展來看,幼年時期的玩耍比學習更重要,家庭陪伴比學校教育重要。6歲之前孩子需要學習,但是興趣才是學齡前兒童的主要學習動機。家長應該「寓教於樂」選擇孩子喜歡的繪本和遊戲,循循善誘。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到,真正對學習產生長遠影響的,是興趣和內驅力。英語啟蒙也是同樣,揠苗助長、急於求成往往會扼殺了孩子的興趣。
選對英語啟蒙產品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隨著中國語言教育市場的發展,目前市面已有很多英語啟蒙資源,但創設家庭英語環境仍然重要。因為6歲前,不論是從情緒上還是成長上,爸爸媽媽的高質量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安排。而且家庭生活完全具備語言「習得」有四個條件:真實語境、交際需要、大量接觸、交流互動。
針對低齡兒童英語學習的特點和需要,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比較專業的家庭陪伴式英語啟蒙產品。其中,跟大熊玩英語是0-6歲家庭陪伴式幼兒英語啟蒙的代表,是孩子在家就可以「玩」的英語啟蒙課程。課程原創設計了符合中國兒童英語啟蒙需求的英文繪本、動畫片、兒歌、單詞遊戲,上千個符合真實情景的親子口語,還有更多實用的英語啟蒙素材,家長可以現學現用;配合大熊定製教具,小朋友可以親自上手,翻一翻、拼一拼、剪一剪,既能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又能加深小朋友的思維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獨立能力。尊重孩子發展步伐的差異,不設定過多指令和流程,讓家長成為孩子最好的英語啟蒙規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