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蝗蟲無人駕駛、仿生鮣魚吸盤、仿獵豹軟體機器人…今年頂刊中仿生學成果精選!

2021-02-18 機器人大講堂

大自然是最偉大的匠師,它悄無聲息地在人們的生活中留下許許多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傑作。隨著仿生學的發展,大自然的傑作已逐一揭開神秘的面紗,進入人們的視線。仿生學是集動物學、物理學、化學、心理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一門交叉科學。通過模擬自然界某物種的神奇構造和功能,人們能夠改進現有的機械結構、新材料、新儀器和工藝研究,創造出許多適用於生產、學習和人們生活的先進技術。在各個領域的研究中,仿生學一直是研究的熱點,經常活躍於各大頂刊。在這裡,精選了今年仿生學的部分成果,讓我們來一起揭開自然界的奧秘!

1.《AFM》:4D列印帶倒刺的仿生微針陣列!增強組織附著力!

自然界的某些生物具有高組織粘附力的微針,例如寄生蟲的微鉤、蜜蜂的尾刺針、豪豬的針毛。美國羅格斯大學Howon Lee和義大利比薩大學Giuseppe Barillaro合作團隊提出一種採用4D處理列印技術製造具有後向曲面倒鉤以增強組織附著力的仿生微針。結果表明,含有倒刺結構的仿生微針的組織附著力是普通微針的18倍,在經皮下給藥、組織傷口癒合、長期體內藥物傳遞和生物傳感方面具有豐富的應用前景

圖1 利用4D列印製備仿生微針

2.《Matter》:法向纖維增強的仿生鮣魚吸盤!

鮣魚能利用自己頭頂上的吸盤長時間穩定地吸附在其它海洋生物身上,如鯊魚、海龜和蝠鱝等,並藉助這些宿主生物到達遙遠的目的地,從而節省自身遊動所需的能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管娟副教授和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文力教授等人探索了天然鮣魚唇圈組織和仿生吸附材料的內部結構-力學性能-吸附功能關係,為未來研究高吸附性能的天然和仿生材料提供參考,並有可能為未來黏附裝置,機器人的結構與柔性驅動等方面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圖2鮣魚及唇圈組織內的取向膠原纖維結構

3.《Science Advances》:仿獵豹迄今速度最快軟體機器人

柔性材料有一些天然缺陷,比如響應慢及力量小等,因此大多數軟機器人運動速度較為緩慢。而獵豹的脊背柔軟且富有彈性,通過拉伸背部肌肉來控制脊背的快速彎曲以及伸長,來實現高速奔跑。北卡州立大學尹傑教授團隊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趙建國教授以及紐約市立大學蘇浩教授團隊合作,通過巧妙利用雙穩態間的快速跳轉,實現了可以像獵豹一樣奔騰的快速奔跑軟機器人。既可以實現水下軟機器人的快速遊動,又可以用於可調節抓力的軟機器人抓手。

圖3雙穩態軟機器人設計圖

魚鱗具有非常堅韌的特點,給魚去鱗需刮除而非強行破壞。魚鱗是魚堅硬的盔甲,但鱗片在魚遊動時卻不會折斷。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揭示了鯉魚魚鱗的多級結構及其在應力下對應的微觀結構變化是魚鱗堅韌之奧秘所在。研究人員目前正研究通過3D列印合成類鯉魚魚鱗結構的材料。這些材料有望製備質輕堅韌的護甲等。

圖4鯉魚魚鱗的整體結構

5.《AFM》:仿天然軟骨的雙層水凝膠實現高負載與低摩擦!

關節軟骨與滑液接觸的外部區域具有高的水含量,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關節滑動摩擦;較厚的中部和深部區域,具有較高的膠原纖維密度,可提供表面下的接觸應力衰減。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峰團隊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Daniele Dini團隊報導了一種模仿天然軟骨的雙層水凝膠材料。最頂層的軟聚合物層可提供有效的水性潤滑,而作為基材的硬水凝膠層可提供承重能力。這項工作為開發仿生軟骨的超低摩擦軟材料開闢了新的技術路線。

圖5 雙層水凝膠材料的製備

6.《Advanced Science》:樹蛙腳掌的多級微納界面溼增摩效應規律研究

樹蛙作為一種生活在溼環境的兩棲動物,其腳墊可在無需額外壓力下產生強溼粘附/溼摩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華偉教授課題組,在江雷院士、雒建斌院士、張德遠教授等的指導下,表徵了樹蛙腳掌表面的微納多級六稜柱及納凹坑結構,發現了生/機接觸過程中微納特徵結構/材質協同作用下的兩種特殊液膜界面效應,提出了強溼摩擦表面仿生設計方法,並將其應用到仿生手術夾鉗、仿生可穿戴傳感裝置上,驗證了仿生溼增摩的有效性。

圖6 樹蛙腳墊結構表徵

7.《Nature Materials》:螳螂蝦的抗衝擊結構揭秘!

螳螂蝦捕食時,能通過它「胳膊肘」的高應變率撞擊來破壞軟體動物的外殼,並且自身不受高應變率撞擊帶來的影響。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David Kisailus等人研究發現,螳螂蝦的「胳膊肘」包含一種耐衝擊塗層,在高應變率(約104/s)的影響下,粒子形成位錯並發生非晶化。互穿的有機網絡可提供額外的增韌效果。因此,螳螂蝦的「胳膊肘」擁有剛度和阻尼的巧妙組合,勝過許多工程材料。

圖7 螳螂蝦「胳膊肘」的撞擊面

8.《AM》:仿生昆蟲表皮硬化的強力膠用作醫用粘合劑!

硬化後的昆蟲外骨骼的楊氏模量極高(1-20 GPa),能與尼龍、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和聚苯乙烯等普通塑料相仿。韓國科學技術院Lee Haeshin等人使用苯酚和多胺分子模擬硬化過程,得到了100%生態友好且生物相容的水性超級膠,其粘合強度可與商業3M環氧膠媲美。由於強粘性,強力膠可在幾秒鐘內有效密封傷口。該強力膠的簡單、經濟、高效的製備方法有望徹底改變各種工業、生物醫學以及日常生活。

圖8 模仿昆蟲硬化過程的酚/多胺強力膠

9.《Nature Electronics》:仿蝗蟲的無人駕駛防撞探測器!

蝗蟲體內的碰撞監測神經元卻能夠讓它們在幾毫秒內以極低的能量計算出複雜的碰撞動力學,從而安然逃生。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Saptarshi Das課題組巧妙地創建了一個極低功耗的動態、非易失且可重構的碰撞躲避監測系統來模擬蝗蟲體內的LGMD神經元。該系統能夠及時的探測即將發生的碰撞,並以納焦耳級別的能量消耗觸發逃逸反應。

圖9 蝗蟲體內的碰撞躲避系統與人造模擬器件

骨骼肌的收縮可以通過增加血流量來激活其相關的肌肉。因此,充血能導致肌肉硬度大大增加。相比之下,人工合成的材料由於網絡的稀釋而呈現出典型的溶脹-弱化現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盡堯教授等人報導了通過骨骼肌啟發策略實現的聚合物材料的溶脹強化現象。膨脹觸發的自增強功能可以用來開發各種動態材料。

圖10 溶脹強化行為的示意圖

11.《PNAS》:仿豬籠草結構表面可在潮溼環境中連續收集和輸送水

在自然界中,自然生物通過獨特的結構(如圓錐形的仙人掌簇,周期性的紡錘節和蜘蛛絲的關節,多形棘突棘和瓶子草的毛狀體)將霧逐滴凝結收和運輸。江雷院士、董智超等人揭示了豬籠草植物的骨膜上水滑層的生成機理,並證明了多曲率增強的優良集水和運輸能力。用水浸透的蠕動表面可以進一步將水的傳輸速度提高約300倍。這種多尺度曲率設計的靈感為水和有機蒸汽收集器提供了可行性策略,並可延伸至蒸發塔,化學工業,實驗室甚至廚房的應用範圍。

圖11 豬籠草結構及集水機理圖

12.《Nature》:仿生果蠅眼角膜的防反射塗層實現應用!

包括果蠅在內的許多昆蟲能在夜間飛行自如,這是因為它們的眼睛都被一層薄而透明的塗層覆蓋。該塗層由微小的突起組成,具有減少光反射的作用。此外,該塗層還具備出色的抗粘性能,能為昆蟲的眼睛提供物理保護,以防止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瑞士日內瓦大學的Vladimir L. Katanaev教授等人證明了果蠅角膜上納米塗層的形態和功能之間的明確聯繫。作者實現了對各種具有昆蟲樣形態、抗粘連或抗反射功能的人造納米塗層的前瞻性設計,並提供了一種通過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來低成本地生產功能納米結構塗層的方法。

圖12 果蠅角膜納米塗層的結構,功能和組成

總結:自然界還有很多神奇的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通過仿生,人們能夠創造出許多適用於生產、學習和生活的先進技術。相信今後會有更多仿生學的成果進入大家的視線,期待著更多大自然的奧秘被學者們所揭開!

機器人大講堂Rob社群開始招募啦!如果您正在從事或想要從事機器人行業、想要學習這一方向,都歡迎您加入我們共同探討機器人前沿科技。

另外,腿足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專業討論群正在招募中,歡迎各位專業領域的小夥伴加入。

在機器人大講堂公眾號對話框回復「交流群」獲取入群方式!

機器人大講堂正在招募兼職內容創作者和專欄作家

請將簡歷和原創作品投至郵箱:LDjqrdjt@163.com  

我們對職業、所在地等沒有要求,歡迎有興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相關焦點

  • 可「搭便車」的仿生機器鮣魚誕生 用於海洋研究
    近幾年來,海底AI革命的火熱爆發促使國內外出現各式各樣的水下仿生機器人,它們在海洋世界裡各顯神通。著名紀錄片《動物世界》曾拍攝到一種海洋生物——被稱為「吸盤魚」的鮣魚,它憑藉嘴部的吸盤可吸附在鯨類、鯊魚和海龜的腹部,即使宿主快速遊動,鮣魚還是能牢牢地附著而不脫落。
  • 鮣魚的創新啟示與應用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這個吸盤裡面的條紋都是能活動的,當鮣魚的吸盤接觸到宿主時,這些條紋就會直立起來,擠出吸盤裡的海水,使吸盤內形成真空,這時鮣魚就牢牢地粘在了宿主身上,讓宿主甩都甩不掉它們。鮣魚比我們人類還早就掌握了運用真空吸力,這就是大自然神秘的進化力量。
  • 仿生機器人分為哪幾類_仿生機器人研究現狀
    水下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魚類或者是其它水生生物的一些特性研製出的新型高速、低噪音、機動靈活的柔體潛水器,這些仿魚推進器的效率可以達到70%到90%。比如說機器魚、機器蟹等等。由於單個水下仿生機器人的活動範圍和能力有限,所以具有高機動性、高靈活性、高效率、高協作性的群體仿生水下機器人系統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空中仿生機器人是具有自主導航能力、無人駕駛的飛行器。
  • 2019值得關注的五大國產仿生機器人
    博雅工道4獵戶機械臂平臺能通過編程來自定義機械臂的動作,其首款落地應用是「機器人咖啡店」。獵豹移動5姚明機器人2.0應用於競技體育訓練的人工智慧化、全民健身的運動娛樂化和仿人機器人的社會化服務等。上海荷福初步落地效果顯著,仿生機器人發展前景樂觀人們對機器人的印象最初可能來自於影視作品。
  • 15位學界、業界大咖深度解讀仿生機器人及機器人應用丨CCF-GAIR 2018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械工程學教授Metin Sitti在介紹蝙蝠的跳躍起飛、蜥蜴的水上奔跑仿生機器人後,Sitti教授重點介紹了今年2月剛發布在《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微型軟體機器人。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謝廣明研究的方向是仿生機器魚,他也是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的創立者。他認為,具有生物特徵和功能的智能仿生水下機器人是機器人技術中的前沿領域。謝教授表示,他們仿生了包括鯉魚、仿海豚、兩棲類等仿生對象,目前集中在箱魨魚的仿生。仿生首先要實現運動,但光會動還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通過側線系統感知環境變化。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打造出另一個超級吸盤:靈感來自鮣魚
    據外媒報導,幾周前,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發出而來一種高效吸盤,他們的這一靈感則來自於毫不起眼的鮣魚(也稱吸盤魚)。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則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打造出了他們自己的高效吸盤甚至將其用到了水下機器人上。
  • 仿生機器人的發展
    仿生學將有關生物學原理應用到對工程系統的研究與設計中, 尤其對當今日益發展的機器人科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代機器人研究的領域已經從結構環境下的定點作業中走出來, 向航空航天、星際探索、軍事偵察攻擊、水下地下管道、疾病檢查治療、搶險救災等非結構環境下的自主作業方面發展. 未來的機器人將在人類不能或難以到達的已知或未知環境裡為人類工作。
  • 仿生機器人尚處初級階段,黃金時代的到來亦可期
    因此,仿生機器人已然成為了機器人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相較於其他移動機器人,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更適合在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中與人類協同作業,或代替人類工作。得益於人機互動、軟體機器人控制、機器人生物行走等新型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世界範圍內仿生機器人的研究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 仿生學發展專題述評
    今年3月,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支持下,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久榮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仿生結構與材料防護研究所教授戴振東合作,以專題評述的形式,在《自然科學進展》上發表文章,介紹了仿生學的發展前沿。
  • 研究大於功效,仿生機器人如何落地應用?
    同樣,這款仿生機器人也貫徹了Festo一貫的宗旨——美到驚豔,卻基本沒啥用處。雖然其在產品介紹中,竭力說明仿生魚的用處,諸如深海探測、數據收集等,但是並沒有成熟的落地應用。仿生機器人,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國三國時期的木牛流馬以及1893年由Rygg設計的機械馬,其發展已經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
  • 形似而神不似,仿生機器人如何突出重圍?
    中文名瓦力),作為地球上最後一臺垃圾處理機器人,地球上早已不適宜人類生存,瓦利將地球上的垃圾處理成一個個的方塊疊加起來,然後通過電視中殘留的印象感受愛情。根據外媒介紹,BionicFinWave以兩片柔軟的矽膠(Silicone)代替烏賊肉鰭,透過左右各9個支點協助進行波浪狀拍動。同樣,這款仿生機器人也貫徹了Festo一貫的宗旨——美到驚豔,卻基本沒啥用處。雖然其在產品介紹中,竭力說明仿生魚的用處,諸如深海探測、數據收集等,但是並沒有成熟的落地應用。
  • 這款最新的仿章魚觸手機器人,能輕鬆抓住雞蛋、大型健身球甚至活...
    2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力教授與哈佛大學Katia Bertoldi教授合作團隊在國際期刊《Soft Robotics》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OctopusArm-Inspired Tapered Soft Actuators with Suckers for Improved Grasping」。
  • 吸貓擼狗已經過時,現在最流行的是「吸魚」
    幾天前,東京遊戲展 TGS 上的一段「美女機器人」視頻火了,大家紛紛表示想要領一個機器小姐姐回家,但過後被證實那只是真人假扮的。不過,科學家雖然在造人形機器人上比較弱,但在造其他仿真機器人方面技巧相當高超。國外權威科學期刊《Science》近日報導,有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仿生鮣(yin 四聲)魚機器人,能夠用吸盤吸附在物體表面,且吸力不輸真實的鮣魚。
  • 長得像軟糖的 7cm 小玩意,竟是模仿獵豹的「最快」軟體機器人
    軟體機器人長這樣以一張「小獵豹」的妖嬈擺動 GIF 開場【雷鋒網註:基於該軟體機器人以獵豹為原型,為方面閱讀,文章稱其為「小獵豹」】由於軟材料本身的局限性,難以快速存儲或釋放大量機械能,一般的軟體機器人的運動速度和操作強度也會受限。
  • 韓國在軍用仿生機器人領域發力
    原標題:韓國在軍用仿生機器人領域發力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防部日前宣布將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提升防禦與偵察能力,強化武裝部隊。 相關文件顯示,韓國正致力於開發幾款「應用精密技術的軍用仿生機器人」。
  • 細數那些漂亮可愛的仿生機器人
    然而,除了仿人機器人,仿生機器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仿照我們人類的朋友——那些自然界的生物們,通過它們帶給我們的靈感而製造出來的機器人。  「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目前在西方國家,機械寵物十分流行,另外,仿麻雀機器人可以擔任環境監測的任務,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發展「仿人機器人」將彌補年輕勞動力的嚴重不足,解決老齡化社會的家庭服務和醫療等社會問題,並能開闢新的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 浙江大學熊蓉教授:仿人機器人研究的三大關鍵技術 | CCF-GAIR 2018
    CCF-GAIR 2018 延續前兩屆的「頂尖」陣容,提供1個主會場和11個專場(仿生機器人,機器人行業應用,計算機視覺,智能安全,金融科技,智能駕駛,NLP,AI+,AI晶片,IoT,投資人)的豐富平臺,意欲給三界參會者從產學研多個維度,呈現出更富前瞻性與落地性相結合的會議內容與現場體驗。
  • 仿生科技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一般而言,仿生機器人通過應用環境的判別可分為地面仿生機器人,水下仿生機器人,還有空中仿生機器人。  地面仿生機器人的種類有很多,根據運動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仿人機器人、多足機器人、蛇形機器人和跳躍機器人。
  •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2013-02-05 09:55  來源:騰訊科學
  • 我們來盤點一下全世界最牛的十大仿生機器人吧!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全世界最牛的十大仿生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功能不盡相同,形態各異,但在人類生活中,逐漸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獵豹機器人      獵豹機器人是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究成果,這款機器人能夠衝刺,急轉彎,並能突然急剎停止。它的奔跑速度能超過人類以及終結者類型的機器人,可達到時速 45.5 公裡,能夠模擬獵豹的奔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