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內衣行業7大印象 小品牌「批量」上市

2020-12-20 全球紡織網

2015年內衣行業7大印象 小品牌「批量」上市

2016-01-20 14:38:25 來源:內衣風向標

正所謂時光如梭有如白駒過隙,2015年似乎剛剛到來,卻又這樣匆匆地在前日畫上了句號。回望這即將過去的一年,諸多事情歷歷在目,有人懷念,有人感嘆。就在這樣一年,內衣行業給我們的印象尤其深刻,除了慘澹的行情,還有火爆的前店後院、無鋼圈內衣、微商和貼牌,等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回顧回味,這逝去的2015,以及它帶給我們的印象。

1、行業低迷

實體承壓、電商受挫、微商初興,敢問路在何方

經歷過2015年的不景氣,才知道2012年的慘澹原來還是值得懷念的。這一年,無論是供應商、品牌商、代理商,還是終端商、服務商,都「不約而同」地出現市場下滑的情況,猶如一出集體跳水的運動,俯衝直下,難以回頭。

從供應商來看,除了大量壓縮了品牌商、製造商的授信規模和信用周期之外,個別企業還出現了關閉生產線、遣散員工的做法。從品牌商來看,除了一線品牌、大型連鎖、新興品類享有品類紅利、品牌優勢、渠道優勢,實現了「穩增長、促發展」之外,二三線品牌幾乎全線下跌。

而作為中遊環節的代理商,更是經營乏力,一方面深受電商微商打擊,另一方面貼牌風起,原本出貨量大的大客戶直接向廠家下單,現在連中小客戶向廠家貼牌的意向都漸趨強烈。此外,全國連鎖、區域連鎖、區域品牌輪番攻擊,市場空間進一步承壓。

實體市場受電商打擊,那電商應該過得不錯吧。但就內衣頻道調查所知,內衣電商今年的日子也是過得緊巴巴的。

作為新興商業形式,微商今年異常火爆,不少企業、代理商、終端商將市場不景氣歸因於此。微商是火了,但是內衣微商2015的營業額又能多大呢?2個億,3個億?微商產品真正賣到消費者手頭又有多少呢?有人說,內衣微商從業者10萬,這數據真假難以考察,如果是真,不知道將有多少產品握在這 10萬從業者手頭。

顯然,市場惡化也不能簡單歸因微商。

2、前店後院

火得一塌糊塗,但行業認識漸趨理性

如果要問這一年什麼最火,估計十有八九都會說「前店後院」,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前店後院」勢如濤濤。有人靠著它找到了方向,有人靠著它賺到了鈔票,有人靠著它成為了專家。真沒想到這個在2000年左右興起於化妝品行業的「外來物種」,竟然會在十四五年後的內衣行業還具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

其實,前店後院在內衣行業火起來並非今年,2013下半年之後,它就已經在行業掀起熱潮,2014年和2015年更是遍地開花。一方面,廣大的終端商為了穩定客情,將前店後院視為增值服務積極引進,另一方面,無鋼圈內衣為了塑造「健康」形象,借火煮飯。此外,還有部分品牌將「前店後院」視為一種商業模式進行探索。在旺盛的需求下,在媒體專家的推波助瀾下,前店後院席捲行業,不僅改造這終端渠道,還衍生出了更多品類和服務項目,其恢弘氣勢一時無兩。

客觀地說,前店後院在內衣這樣火熱,算是一樁好事,這種向服務要價值的做法,與向品牌要價值,向商業模式要價值的意義一樣,對行業是一種推動作用。不過,在行業引進這種模式之時,我們仍舊需要保持冷靜思考:它適合我嗎?我的消費者需要嗎?它會影響我的正常經營節奏嗎?

事實上,隨著前店後院在行業日益普及,其問題也漸漸顯現,更多終端也已經發出類似疑問,而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我們相信前店後院在內衣行業的探索熱將達到頂峰,與此同時,對這一模式的理性認識也會隨之更多。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前店後院真的達到頂峰,我們又改怎麼做。

3、無鋼圈內衣

已走完規模發展的階段,新介入者難度增大

上個世紀90年代,安莉芳、黛安芬、華歌爾、愛慕、曼妮芬五個一線品牌先後開發出了一片成型的無痕無鋼圈內衣,它們是國內無痕無鋼圈內衣的源頭。十多年前,愛比娜從日韓引進無鋼圈內衣,成為睡眠文胸的鼻祖。2009年,魅力曲線第一季產品上市,開創了車縫式無鋼圈內衣的國內先河。

但無鋼圈內衣真正火熱起來,卻要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2014年火熱勢頭更為迅猛,不少非無鋼圈內衣企業向無鋼圈轉型,2015年則達到頂峰,無論是哪家企業哪家品牌,或是哪家終端,無鋼圈都已經成為經營內衣的「標配」。

而與此同時,無鋼圈內衣的競爭格局也已然形成,愛黛體雕、艾夢憶思、美佳美儂、魅力曲線、繆斯的誘惑以漸處於第一陣營,愛上夏娃、第一秘蜜、芬琦等品牌也已獲得市場口碑。故而在此關口,新的介入者除了難以享受這一新品類帶來的紅利之外,還會陷入競品的包圍圈。

事實上,無鋼圈內衣經過幾年的發展,在2015年已經完成了規模擴張之路。除了新入者的介入難度增大之外,老品牌在這一年也過得並不輕鬆。傳統品牌已心生警惕,紛紛推出無鋼圈系列以防止渠道生變。無鋼圈內衣各大品牌以快打慢的拓展方式、劍走偏鋒的營銷政策、零束縛零壓迫的口號旗幟,都已經很難產生2015年之前的效果。所以,對於新品牌來講,2016年若沒有其他元素刺激或是商業模式創新,恐怕很難脫穎而出。

而對於已經在市場建立知名度的老品牌來說,恐怕攻擊性和誘導式的營銷政策也很那奏效了,是腳踏實地做基礎,還是繼續繼續高歌猛進?我們不知道,但無論如何,無鋼圈內衣在2015年的發展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4、活動熱

異常頻繁,市場熱情難續

作為代理商、終端商,2015年你參加過多次活動?恐怕是「史上最多」的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除了內衣行業幾大媒體和展會各自走訪終端這項頗具傳播性的活動之外(內衣頻道走了3年),高峰論壇、區域展會、培訓會、粉紅絲帶、拓展訓練、網上投票、發布會等等活動層出不窮。以四川為例,今年面向全川的大型活動就多達四場。除了活動特別多之外,這些活動還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其一,更關注終端,論壇、展會、培訓會、粉紅絲帶、發布會等等活動簡直就是為終端商量身定製的;其二,隱蔽性和目的性更強了,不為搶渠道就為激發渠道的賣貨潛力和打款的激情。這與此前的活動不同,不是追求影響力和影響推廣,就是強調學術探討;其三,舉行發布會的品牌數量少了,但品牌舉行發布會的場次更多了,還全國「巡迴」了。實力一點的品牌,一年下來發布會近十場,各式「實戰落地」「PK」活動就更別提了,過百場並不誇張;其四,活動刺激神經的作用也更強了,發布會砸金蛋、抓現金、送豪車、送出國,論壇送獎盃、送吃喝、送禮品等等。

在活動頻繁舉行之時,也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是模式創新,還是過度營銷?是行業實際需要,還是急功近利?在廣大代理和終端「幫幫忙捧捧場」之後,他們的熱情是否還能維持,品牌的投入又是否能夠持續?其實,這些疑問都同時指向了一個問題:活動對品牌、對代理、對終端的價值在何處,又是否能夠實現。

  5、貼牌

順風順水,貼牌也將步入品牌時代

2015年貼牌界最大的新聞莫過於維珍妮香港上市,其實,火的不止他一家。在各大品牌發展之時,國內貼牌生意卻紅紅火火,不少企業在經營品牌之外,開闢了貼牌這個第二戰線,對部分企業而言,如果沒有貼牌貢獻的利潤,「品牌」就可能面臨吃不上飯的局面。據內衣頻道小編走訪各大集群地發現,轉做貼牌生產的品牌日益增多,不少企業將精力從品牌轉型貼牌,還有部分企業直接扔掉燒錢的品牌,全心全意做貼牌。

貼牌生意如此火熱,主要是得利於大小連鎖的崛起,據內衣頻道調查,以整店加盟形式存在的大小連鎖總數在全國有200家以上。此外,以街邊組合店形式出現的具有10家以上規模的「輕連鎖」或者開店總面積達到2000平米以上的「類連鎖」有500家左右,他們對貼牌的需求日益旺盛。而電商興盛,微商的崛起對貼牌的需求也在擴大。

貼牌如此火熱,自然有它的原因。比起品牌運作,貼牌生產操作更簡單,利潤雖薄但卻穩定,前期投入後,後期投入就少。無需像品牌運作那樣,每一項都要投錢,每一天都要投錢。

隨著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有理由相信貼牌的規模還會增加。但顯然,世界萬物都在變化,貼牌也將在向著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化、品牌化等方面變化和發展,這即是貼牌2.0。一些人不明白貼牌也需要服務和品牌的原因在於,他們不明白製造服務業和製造品牌化也是大勢所趨。

  6、上市潮

資本狂歡,大小品牌「批量」上市

2014年都市麗人港股上市在行業掀起一股資本熱,2015年這種熱潮並未散去反而越加強烈。先是1月以襪業為主營業務的健盛集團上證所上市,再是國內高端品牌「五虎將」之一的曼妮芬6月深交所上市,繼之是全球最大的內衣貼牌企業維珍妮10月份港交所上市,這三大企業在主板市場成功上市,構成了2015年內衣行業追逐資本市場的主體。

而在主板市場之外上市的企業更是多達五六家,閨秘雅、詩曼芬、騰飛模杯、彩婷、親閨蜜語等等分別在新三板、四板市場上市。在國內內衣的發展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這樣資本繁榮的場面。估計在未來三五年內,此等場面也很難再現。除了新三板、四板市場由於上市條件相對較低,將有更多企業登陸之外,主板市場的準入門檻可不是隨便就能踏進的,而在安莉芳、都市麗人、健盛、曼妮芬、維珍妮上市之後,IPO的種子選手也少了一半。

我們在關注某某企業上市取得的成就與榮譽之時,更應該關註上市之後的行業變化和企業走向。畢竟,企業手頭有了錢,這筆錢也總有它的去處,是收購,還是拓展渠道?是投入硬體建設,還是用作內部系統升級?亦或是開闢新的戰線?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它畢竟對內衣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增強。

  7、微商

微商爆紅,內衣企業「悶騷」布局

2015年是內衣行業的微商元年,這一年微商紅得發紫。

按百度語,微商包含微信電商和微博電商。但隨著微博的走弱,現在絕大多數人所講的微商,指的是微信朋友圈的產品銷售,這成為普羅大眾對微商最直接的認知。

內衣基於微信成「編制」的微商發源於2015的上半年,V21、婷美、雪竹、詩曼芬等品牌先後涉足,其後,愛黛、黛麗世家、美思、吉芝奴等品牌也先後表達了對微商城的濃厚興趣。而在2015年的年底,已有一大批企業暗地裡布局,就內衣頻道走訪集群地、代理商獲取的信息來看,大量企業在悄悄布局微商,或是註冊了品牌,或是引入了團隊,或是單獨成立一個部門,其中,鹽步、廣州內衣涉足更深。

由此我們預判,2016年將是一個微商更加泛濫的年頭。

但是,微商在內衣界要想成為與電商、線下實體齊頭並進的主流渠道,還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微商平臺和相關法規的有待完善是一方面。而從內衣這個品類屬性來說,其產品屬性與微商性質,互溶性並不高,此外,產品質量和服務也很難得到保障。

無論是微博時代還是微信時代,微商圈似乎更流行價格較低,且對服務要求少的快消品。但內衣的價格並不便宜,且消費者對內衣尺碼的要求很高,而這些微商並不能保證。此外,現在消費者已經對朋友圈裡出現的廣告產生了牴觸心理,如果微商就是「質量得不到保證的產品和服務+朋友圈刷屏推廣」,那麼我們乾脆就直接宣告:微商=危商。如果不是這樣的,那就期待2016年的改變吧。

但無論如何,微商已經在過去一年深深影響了內衣行業。

相關焦點

  • 亞太地區*大內衣展 SIUF2015'招展火爆
    亞太地區第一大展——SIUF2015'中國(深圳)國際品牌內衣展覽會招展火爆,將於明年5月7日在深圳舉辦的內衣展招商已超過85%。     知名品牌齊聚一堂     據深圳內衣行業協會張峰偉秘書長介紹,中國內衣產業擁有巨大商機,目前行業總產值接近3000億元。
  • 行業研究:女性內衣行業市場分析
    2008年,我國內衣品牌CR5的市佔率約為24%;2013年,該比例提升至32%;2015年,該比例提升至36%;目前,該比例我們預測約為40%。結合天貓綜合復購率、銷售額以及客單價等多種因素,我們篩選出目前天貓女性內衣前十的榜單:就我國內衣產業的區域分布來看,國內目前主要集中在廣東、長三角以及北京等地。
  • 內衣行業寒冬,愛慕股份「迎難而上」IPO,庫存激增淨利潤大滑坡
    因此,一旦愛慕股份上市成功,會成為繼匯潔股份(002763.SZ)之後在A股上市的第二家「內衣概念股」。另外,也有不少公司選擇在香港上市,例如安莉芳(1388.HK)、都市麗人(2298.HK)。然而,當「性感神話」維密英國宣布破產清算,安莉芬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匯潔股份陷入滯漲後。
  • 女士內衣行業成長空間大 中高端品牌迎來機遇
    現階段,我國女生內衣製造行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市佔率排在前三的廠商分別為都市麗人、愛慕以及匯潔股份,除此之外行業其他領頭企業也在A股和港股上市,且這些內衣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產業聚集區域。
  • 愛慕內衣IPO,年銷售額33.2億,A股將迎來第二家「內衣股」
    早在2015年上市的匯潔股份成為A股「內衣第一股」,愛慕股份此次如若能順利上市,將成為A股第二家「內衣股」愛慕於1993年創建,設立之初主要生產文胸產品,而現今公司的產品組合已從早期的文胸、內褲逐步擴展至保暖衣、家居服、其他服飾(如運動裝、泳裝等)、襪類、家紡、家居飾品、防護口罩等多個品類。
  • 內衣行業遭遇寒冬,愛慕股份「迎難而上」IPO,庫存激增歸母淨利潤大...
    因此,一旦愛慕股份上市成功,會成為繼匯潔股份(002763.SZ)之後在A股上市的第二家「內衣概念股」。另外,也有不少公司選擇在香港上市,例如安莉芳(1388.HK)、都市麗人(2298.HK)。然而,當「性感神話」維密英國宣布破產清算,安莉芬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匯潔股份陷入滯漲後。
  • 愛慕內衣:中國內衣行業的四大重要看點
    據招股說明書數據,近十年內衣市場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內衣市場規模由2012年的1675.2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4080.4億元,但增速在2016~2018年間呈下降趨勢,分別為16.85%、15.98%、7.50%。 內衣行業可進一步細分為女性內衣市場、男性內衣市場、兒童內衣市場和運動內衣市場等。
  • 奶粉價格戰要打上2-3年:大品牌出血 小品牌出局
    貝因美前不久發布了201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64%,淨利潤同比下滑29.17%。與此同時,曾一路業績飄紅的合生元也於近日披露了今年前4個月的業績。雖然淨利潤還是有增長,但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7%。
  • 都市麗人虧10億,內衣行業大洗牌
    福建古田人鄭耀南同樣也是如此,他所創立的內衣企業都市麗人在2014年6月成功赴港上市,憑藉當時7000多家門店、40億元的年營收穩坐「內地內衣第一股」的寶座。上市後,試圖打造中國版「維多利亞秘密」的都市麗人市值曾一度高達180億港元,巔峰時期,其市場份額甚至超過第二到第五位的總和,一時間風光無限。
  • 從都市麗人的生死變革看內衣行業的困局與破局
    日前,「都市麗人」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銷售大幅下滑,營業收入 13.33 億元、同比下降 39.7%,經營虧損 1.09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1.31億元。這也直接導致都市麗人的股價下跌,市值縮水,截至9月5日收盤,都市麗人股價報0.52港元,目前市值僅為12.6億港元,較2015年巔峰時期的180億港元市值蒸發167億港元,市值縮水近94%。
  • 被忽視的大胸內衣生意
    2015年,大白創辦大胸內衣品牌奶糖派,動力來自於「沮喪」:一個從事孕婦內衣行業的人,卻沒法為孕期的太太找到合適的內衣。市面上流行的調整型內衣,罩杯選擇有限,容易擠壓胸部,而底圍過大的內衣又會上滑。太太孕期發脹的胸部不光沒有得到支撐,肩膀還被肩帶勒得難受。「太太只是在懷孕期間經歷了這個過程,但對於那些大胸女生來說,這是她一輩子要經歷的痛苦」。
  • 4年關店2600家,市值縮水90%,中國內衣第一股性感不再
    都市麗人CEO蕭家樂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就表示:疫情影響下,品牌服飾作為可選消費受到明顯衝擊,線下渠道客流下降,且部分成本、費用較為剛性,因此整個行業業績表現都較為低迷。[1]同樣的原因,港股上市的另一家內衣品牌安莉芳也由盈虧損,虧損金額達到3871.3萬港元。但都市麗人的虧損全是因為疫情影響嗎?其實不然。
  • 愛慕的「招股說明書」披露了中國內衣行業的四大重點
    核心提示:除起步較早的國外品牌企業,中國貼身服飾品牌企業的上市公司包括匯潔股份、安莉芳和都市麗人等。據招股說明書數據,近十年內衣市場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內衣市場規模由2012年的1675.2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4080.4億元,但增速在2016~2018年間呈下降趨勢,分別為16.85%、15.98%、7.50%。 內衣行業可進一步細分為女性內衣市場、男性內衣市場、兒童內衣市場和運動內衣市場等。
  • 中國內衣第一股涼了:斷崖式爆虧10億,倒閉1500家門店,2000億的內衣...
    年中國女性內衣行業CR3S市場佔有率近日,在港股上市的「中國內衣第一股」都市麗人發布公告稱,預計2019年公司虧損不少於人民幣9.8億元,引發業界高度關注。盈利不佳,引發線下關店潮公開資料顯示,都市麗人於2014年6月,在港交所敲響了上市的鑼聲,成為香港市場「內地內衣第一股」。上市第二年,都市麗人便迎來了風光無限的時刻。2015年公司門店超過8000家,實現營收45.53億元,淨利5.4億元,市值高達200億港元。同年,都市麗人實施「萬店計劃」。
  • 大胸內衣生意經
    投稿來源:藍鯨渾水「大胸專屬,量胸定製」、「分胸型」、「日夜美胸」……新消費時代下,大胸內衣也迎來春天。根據國際權威機構Euromonitor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女士內衣市場零售額約為1613億元,同比增長7.2%。
  • 海爾「無外桶」洗衣機已批量生產 將於近日上市
    5月16日,據海爾洗衣機相關消息透露,海爾「無外桶」洗衣機已經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將於近日上市,但目前尚未透露售價信息。沿著生產線可以看到嶄新的洗衣機內桶部件,與印象中不同的是,這批洗衣機內桶是單層的,且感覺比記者家裡用的洗衣機大了一圈。海爾洗衣機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印證了記者的觀感。據了解,眼前的這批內桶正是海爾「無外桶」洗衣機的產品部件之一。截至目前,海爾洗衣機圍繞內桶藏汙納垢難題已經做了3次技術迭代。
  • 女性內衣市場集中度提升潛力大 中高端內衣品牌迎來機遇
    內衣行業下遊則主要是指百貨、專賣等零售終端。現階段,我國女生內衣製造行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市佔率排在前三的廠商分別為都市麗人(需求面積:60-300平方米)、愛慕以及匯潔股份,除此之外行業其他領頭企業也在A股和港股上市,且這些內衣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等產業聚集區域。
  • 「品牌升級」與「市場降級」,內衣上市企業的轉型路
    都市麗人、匯潔股份和安莉芳控股這三家內衣零售上市企業,在企業發展策略上既有共同之處,但在市場宏觀環境和自身發展狀況的影響下,也開始做出更多不同的選擇。應收帳款平均周轉天數從2017年的40.4天增加至約49.4天,主要是由於為鼓勵大加盟商客戶開設較大面積的門店和在購物中心開店,給予個別大加盟商客戶一次性較長的帳期。截至2019年三月中,集團已收回超過70%應收帳款。  年報顯示,集團的收入主要源自五個主要貼身衣物產品系列:文胸、內褲、睡衣及家居服、保暖服及其他。
  • 維密節節敗退,都市麗人風光不再,內衣行業不能這麼玩
    都市麗人作為國內首家快時尚內衣品牌,近些年來市場影響力節節敗退,從都市麗人的發展歷程來看,內衣行業的趨勢也能可見一斑。1998年都市麗人品牌成立,旗下包括「露比」「伊夏」「歐迪芬」等品牌。產品包括文胸、保暖衣、居家服、襪子等品類。
  • 加盟中檔內衣專賣店前景看好(圖)
    如同西裝一樣,中國人從西方接納了「現代內衣」的概念。而在歐洲有著百餘年發展歷史的時尚內衣,其實在中國落地只有十幾年的歷史。但根據中國內衣市場調查分析報告表明:目前,中國的內衣市場年銷售額在200億至500億元,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