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研數據顯示,從1990年至2019年,兒童因玩具受傷的比例激增40%以上。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給孩子買玩具,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兒童玩具的種類五花八門,款式多種多樣。家長們給娃選擇玩具的時候往往無從下手。
因為多數時候,家長們都不能第一時間分辨這個玩具是否安全。而安全與否恰恰又是選玩具的時最該考慮的重點。
很多時候,家長不經意間給娃的買的玩具,都可能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
昨天群裡聊天,聊到了給孩選玩具這件事,不少寶媽都表示自己有過被坑的經歷,給孩子買玩具時沒注意,結果差點兒給孩子傷到。
之後明明媽更是跟我們說了一件發生在她身邊的事情。她同事的孩子,就因為一件不起眼的玩具差點導致失明。
同事小萱是個4歲孩子的寶媽,前陣子在網上看到廣告,就給孩子買了一個「回彈軟軸桌球」。
主要構成是一個底座,上面插著一根彈性很好的軟軸,軟軸頂端有一個桌球。孩子拿球拍拍打桌球,可以來回的反彈,一個人也能鍛鍊打球。
這麼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玩具,其實充滿了危險。
玩具買回家第三天就出事了。當時小萱剛接孩子放學回來,自己在沙發上歇息,孩子跑回房間自己去玩那個軟軸桌球了。沒十分鐘,就聽到了孩子一聲慘叫,接著就是哇哇的哭聲。
小萱一個箭步衝進房間,就看到軟軸桌球的球掉了,軟軸在來回晃,孩子捂著臉坐在地上哇哇哭。手指間還有血流出來。
小萱差點兒沒嚇昏過去,趕緊帶著孩子奔向醫院。不幸中的萬幸,孩子下眼瞼被劃了個大口子,再有幾毫米就會傷及眼球了,那時候可真就不知道會咋樣了。
即便如此,孩子還是縫了好幾針,需要休養好一陣子。
聽完這個事,群裡議論紛紛,還有人挖出了類似的新聞,不過新聞裡的孩子就比較慘了,軟軸都插進了眼窩,眼球也差點兒受傷。
看完這些,心裡真的不是滋味。
這款「軟軸回彈桌球」其實存在諸多隱患,從開箱那一刻就開始了。
南京兒童醫院眼科婁主任也買了個同款玩具,結果在開箱時就差點兒被傷到。商家為了節省包裝體積,軟軸被彎曲著裝進了小箱子,而且本身並沒有任何束縛。
結果開箱的瞬間軟軸就彈了出來,差點兒抽到人。之後婁主任又簡單的玩了一會兒,可只抽打了十幾下,桌球就掉落了,只剩一根軟軸來回擺動。
危險恰恰就出在這裡,婁主任介紹,這個杆子的回彈力度很大,大多數孩子的身高恰恰在這回彈杆的高度範圍裡,孩子不小心很容易被傷到眼睛或者臉部。
玩這樣的玩具真是在拿孩子的安全冒險。
1)巴克球(磁力珠)
這也是近幾年風靡網絡的玩具,但事實上它並非為兒童玩具,主要是面向成人的解壓玩具。
結果到了國內,被無良商家一宣傳,就成了益智玩具了。這種磁力珠一旦被孩子誤吞,將會給身體造成巨大傷害,類似的意外發生過不止一起。
2)水彈槍
以前的BB彈玩具都知道危險,很多人覺得水晶彈就安全了吧?其實不然,水彈槍的危害依然不容小覷。因為它的威力巨大,對小孩子來說依然有誤傷的風險。
並且水晶彈被誤吞之後,容易讓孩子出現腸胃問題,甚至引發感染。
3)網紅氣球
現在除了氫氣球,還流行一種透明的網紅氣球,裡面添加了許多小玩意。其實這種氣球裡填充的多半也是氫氣,存在爆炸危險的同時,裡面的東西也容易飛出來傷人。
4)金屬或尖銳的指尖陀螺
整體來說,指尖陀螺的危害性不算大,不過有兩種除外,一是金屬的,二是邊角尖銳的。這種陀螺一旦轉起來跟可能會傷到孩子。尤其是金屬的指尖陀螺,危害之大不容忽視。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許多傳統的「危害玩具」,比如雷射筆、水晶泥等等。這玩具都被央視曝光過,危害自不必說。家長一定不要給娃選擇。
1)符合年齡
給娃選玩具最主要的就是符合年齡,多大的孩子就玩多大孩子該玩的玩具,這樣既符合娃的身體發育特點,也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精細動作發育有利。
2)質量過關
其次就是質量過關,這裡主要指兩點,一是材質本身安全沒有健康風險,二是玩具設計得合理不容易被損壞,孩子能玩得久一些。
3)安全過關
這點是最重要的,家長在選擇一款玩具前,最好看看評價,再查詢一下這種玩具有沒有什麼隱藏的弊端,很多時候光靠自己想像或者詢問商家是沒有用的。
4)選擇大品牌
最後,如果家長實在不太會選,那麼就給娃選擇大品牌的,適合孩子年齡賣的最多的那款,基本不會踩雷。而且大品牌各個方面也都能有保障。
錦鯉媽咪碎碎念
給娃選玩具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尤其現在玩具的種類繁多,父母很容易挑花眼,所以一定要謹慎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