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刷牆面、鋪地板、買柜子,某些家委會何以成為學校「另類提款機」?)
新華社長春9月7日電(記者郎秋紅 李雙溪)高高興興去上學,卻要為班級各種莫名其妙的開銷埋單。新學期伊始,一張包含各種名目的交費清單在長春市的家長微信群裡「火」了,也引發了更多質疑:這些錢該不該家長花?家長委員會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家委會收錢 財務軟體管帳
近日,長春市某初中家長在班級微信群曬了一張收費清單:「鐵卷櫃400元,窗邊桌550元,窗簾480元,桌子墊500元,椅子墊415元,飲水機500元……共計3710元」,還有一些沒在清單上的內容,如刮大白(刷牆面)、印表機等。此外還有溫馨提示,「咱班幾位家長今天冒雨採購,班級必用品及刮大白全部完畢,總費用為3085元。上述費用均由xxx媽媽先行墊付,望各位家長明天把61.7元讓自家孩子帶到學校。收到消息請接龍回復。」事情曝出後,學校叫停了家長交費給班級裝修的行為,但該事件卻在朋友圈中發酵,引發了網友對家長委員會收費話題的討論。
一些家長反映,實行「一費制」後,不許學校亂收費,都是由家委會出面收錢。長春市朝陽區一所小學的家長告訴記者,8月底女兒幼升小第一天,一些熱心家長自發成立家委會,拉了一個班級群,把老師也加了進來,班級有什麼需要,老師會在群裡發布,然後由家長去買。小到打掃衛生的拖布、水桶,大到上千元的印表機,小來小去的由熱心家長自己買了,數目較大的AA制分攤。為此,家委會做主先向每位家長收了100元。
這位家長說,因為從事財務工作,她被指定管帳。為此她還專門下載了一個財務軟體。「第一次收了4600元,現在已經花了1800多元。」
另一位家長反映,100元是收得比較少的,她孩子上初中,班級要裝修,每個家長要交200-500元不等。「剛開始收錢還都是刷刷牆面、買些綠植,買著買著就升級了。不光刮大白、鋪地板,有的家長還要裝空調。」
既有家長「熱心」 也有老師默許
對於家委會的這份「熱心」,有的家長表示理解:「都是為了孩子。」但是也有家長並不贊同:「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什麼才是真的為孩子好?」「這未見得是老師本意,這麼做未見得對老師是好事。」
許多學校對一些家委會的「越位」並不贊同。長春52中赫行實驗學校校長助理宋振財說,作為一個學校,班級的教學裝備都夠用。家長不需要把心思花在這上面。「政府、學校和家長應該各司其職,不應該越界,不鼓勵家長去做政府或學校應該做的事情。」
長春市樹勳小學校長任國權認為,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優越的條件,會在班級做類似倡導,其他家長又不好意思拒絕,導致了一種高額的班費開銷。這樣互相攀比、無限制的投入,其實嚴重幹擾了教學秩序和教學進度,也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讓社會上的不良之風進入校園。
但是也有一些家長反映,他們得到了老師的暗示,「某某班級怎麼弄了,我們是不是也弄一下」,或者至少得到了默許。一位家長說,班主任都在群裡,對一些家長提出的過分建議,並未加以制止。
曾經也是家委會成員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收點班費和裝修錢都是小錢,而且還是在明面上。她女兒上初中時,班主任私下辦班,自己又不好出面,就暗示家委會組織收費,一個假期一名學生至少收五六千元。「這些錢都是拿不到檯面上的」。
莫當「花架子」,更莫成「幫兇」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副理事長、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楊穎秀認為,家委會的主要職責是代表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維護受教育者的權益,有時可以為學校當交通安全之類的「義工」。如果通過家委會收費,給學校搞建設,只會降低學校和教師的威信。
「現在,有的學校沒有家委會,有的學校有家委會,可卻成為擺設和工具。」教育專家熊丙奇說,所謂「擺設」,是指家委會只有「花架子」,不起任何作用;所謂「工具」,是指家委會聽命於學校,一些事關學生權益的事項貌似通過家委會決策,由此變得「合法」,但這一家委會卻不代表家長的意見,甚至變味為不合理決策的「幫兇」。
他說,要讓家委會能真正代表全體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必須做到兩點:一是家委會必須由家長民主選舉參加,不能由校方指定,也不能想當然自動生成;二是家委會必須獨立運行,不受學校指派。他說:「眼下不少學校並沒有滿足以上兩個條件的家委會,因此,教育部門應該努力推動、督促各校建立這樣的家委會。」
此外,學校也應注意對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學校如果想限制這種行為其實很容易,只要向家長和教師明確要求,不能隨意增添班級的設施就可以。」宋振財說。
長春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表示,如果家長委員會違背多數家長意願,擅自收費為學校裝修或購置物品,也屬於亂收費的一種行為,學校和老師應該予以及時制止。
(原標題:刷牆面、鋪地板、買柜子,某些家委會何以成為學校「另類提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