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
圖1
圖2
圖3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
11月9日,上海長寧區圖書館,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受邀參加首屆上海國際兒童文學作家節,舉行了一場名為「兒童的閱讀與成長」的主題演講。演講中他說文學雖然無法改變世界,但卻可以改變一個人,讓他可以對世界,對自身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童年記憶
炸彈引爆,男孩只留下紅色頭髮
勒克萊齊奧當天說自己出生於戰時,一個讀書相對匱乏的年代,童年的第一個記憶是恐懼。年僅四歲的勒克萊齊奧親眼看到一個500公斤的炸彈落在祖母的房子邊上,「我被嚇得摔倒了,這是一個很恐怖的記憶」。後來,勒克萊齊奧隨媽媽逃到山區避難,在那裡他認識了一個長著一頭紅髮的男孩,男孩被派去執行一項任務:帶一個炸彈去炸德軍會通過的橋。「但那個男孩不太會操作炸彈,德軍還沒通過,炸彈就引爆了,這個男孩什麼都沒留下,只有一些紅色的頭髮。」
勒克萊齊奧說戰爭的恐懼讓他開始想要表達自己,而這種表達其實就是文學。戰時物資匱乏,勒克萊齊奧只能用粉筆在地上寫寫畫畫,中國作家畢飛宇最近出了一本書,叫《蘇北少年「堂吉訶德」》,其中寫到他小時候也沒什麼書可讀,也只能在地上寫字,這些我都非常的理解。
而勒克萊齊奧的文學生涯始於8歲。當時他乘船去奈及利亞見父親,路上將近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他寫了第一篇小說《漫長的旅行》。「為什麼要寫?一方面因為寂寞,一方面因為我心裡非常不安。」勒克萊齊奧離開了心愛的祖母,要去見從未謀面的父親,心裡懷揣著雙重的不安。而這時文學對他有了另一種意義,即克服內心的不安。
寫作啟蒙
受蘭波和塞林格影響大
戰後,勒克萊齊奧開始有機會接觸大量書籍。有五六年的時間,勒克萊齊奧的母親每天都會去圖書館借一本書,這也讓他每天都能讀到一本書,那個時期他讀的書大概有三四千本。而對勒克萊齊奧產生最大影響的是他用自己賣報的錢買的《蘭波詩歌全集》,「讀他的詩,讓我發現一個新的世界,以前讀的都是小說,遊記,有人物,有故事,有現實,但他的詩讓我發現一些詞語的組合就可以把你帶入另一個世界,一個不是我們所經歷的現實世界。」之後對勒克萊齊奧產生影響的是J·D·塞林格,「我們常常說嚴肅的文學,但我不用這個詞形容塞林格的小說,我覺得他的小說是非常真誠的文學。」正是在塞林格的影響下,勒克萊齊奧開始了真正的創作,並發表了第一部小說《訴訟筆記》。
美好希望
希望在文學作用下不再有戰爭
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後,勒克萊齊奧說他認為閱讀對於孩子和成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他當年閱讀既是為了擺脫不安,也是為了打發日子,但慢慢發覺閱讀還有另外的功能,即更好地了解一個世界,擺脫不滿的現實,「讀書不僅僅有教化的功能,也是對於幸福的一種追尋,雖然有時我們的生活並不完全如意,但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了解世界,並相互了解,從而變得更為豐富。」但他覺得文學能夠改變個人,「文學是一種交流,它能讓你獲得一些新的東西,更進一步地了解世界。」
雖然不相信文學可以改變世界,但勒克萊齊奧還是希望可以在文學的作用下不再有戰爭,不再有餓死、受難的孩子,「我的這個希望非常虔誠,我也希望在座的年輕朋友可以不斷地閱讀,不斷地認知世界。」
■ 作家談飢餓
知識的缺乏導致不平等
勒克萊齊奧:普遍來說我覺得這篇小說(《飢餓間奏曲》)想表達的一個主題是缺失,尤其是兒童的缺失,這在某些地方可能是指食物的缺乏,在其他地方指的是知識的缺乏,還有對他人認同的一種缺乏。
我還是舉模里西斯的例子,這個國家裡面有30%的文盲,其中大部分是女孩子,因此在這個社會中財富不均的現象非常明顯。而這些孩子們由於知識的缺乏,對世界了解的缺乏,也導致了她們在生活當中,不能得到平等的對待,因此知識的缺乏也導致了這個世界很多不平等現象的發生。
中外名家紙上對「畫」
童書展期間,插畫家麥克·格雷涅茨(圖一)與書籍設計師朱贏椿(圖二)的紙上對「畫」,靈感火花四濺,兩位畫家脫了鞋,襪子也成了作畫工具,小朋友們也紛紛加入創作行列。這幅被小朋友命名為「亂七八糟」的作品(圖三)將被組委會收藏。圖片來自@書香上海
■ 書展·產業
張辛欣談數碼出版困境
電子書只賣了幾百塊
新京報上海訊 (特派記者江楠)11月9日,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的「傳統與現代——張辛欣的數碼創作和她的駭客帝國」的講座上,作家張辛欣談到了數碼出版的困境。她的《拍花子與俏女孩》作為「第一本中文數碼多媒體繪本書」,已在美國和中國的電子閱讀平臺上出版,但銷售額很不樂觀。
《拍花子與俏女孩》以繪本形式描繪了俏女孩在北京生活過的一段奇妙經歷。張辛欣的創作過程持續了幾年,期間美國出版業由盛轉衰,無人出版,張辛欣便決定以自出版的形式讓書問世。這本書最先在美國出版,但銷售卻並不理想,「我看看我的銀行帳號,也就掙了幾十美元吧。」張辛欣說數碼時代,圖書都擠在一個無限的駭客帝國裡,沒有關鍵詞是很難被找到的。而付費閱讀也是一種障礙,「網上免費的東西大家要看,但一要付費,也就一碗麵的十分之一的價錢,大家就都跑了。」
書在中國的銷售業績也並不樂觀,「目前為止在多看上掙了270塊錢」。但張辛欣覺得數碼出版是大勢所趨,「傳統媒體正面臨崩潰。」
而在張辛欣看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作品出來了,該怎麼賣,她認為全世界的大媒體都面臨如何營銷自己,活下去的問題,「現在人人都可以是凡·高,但怎麼賣,全世界最大的挑戰就是營銷學,這是比創作一點不小的一門學問。」
■ 書展·互動
中外兒童文學作家為孩子朗讀作品
方素珍讀情詩
新京報上海訊 (特派記者江楠)11月8日晚,一場名為「看得見風景的兒童文學」的中外兒童作家作品朗讀會在長寧區圖書館舉行。麥克·格雷涅茨、方素珍、湯湯等兒童文學作家為孩子們朗誦了自己的作品。
個子高高的格雷涅茨用波蘭語為孩子朗讀了自己的繪本,讀完之後他靦腆地笑著說自己好像沒有讀好。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給孩子讀了自己年輕時寫給男孩子的一首情詩《不學寫字有壞處》,「小蟲寫信給螞蟻/他在葉子上咬了三個洞/表示我想你/螞蟻收到他的信/也在葉子上咬了三個洞/表示看不懂/小蟲不知道螞蟻的意思/螞蟻不知道小蟲的想念/怎麼辦呢/學寫字吧」方素珍說她把這首詩寄給男生,男生就像螞蟻一樣沒有看懂,但這首詩卻獲得了臺灣一個兒童文學獎的頭獎,「那時我就知道男生不太好騙,評審比較好騙」。之後她又讀了一首詩《你想要一個星星嗎》。
梅子涵讀了一篇追憶外婆的散文,散文平靜憂傷,梅子涵讀的時候一度哽咽,他在讀之前就告訴孩子這是一個憂傷的故事,但沒有關係,因為「在兒童文學中憂傷總是和愛與珍惜連在一起。」
作家蕭袤本不在朗讀作家之類,但他一聽到要給孩子講故事,就主動請纓,最後一個上場。他給孩子朗讀繪本《我愛你》,繪本中長頸鹿老師給小朋友布置作業:回家說100遍我愛你。聽到這,現場有一個小朋友興奮地說:「我要說1000遍我愛你!」之後孩子跟著蕭袤讀:「我愛你,枕頭,我愛你,鉛筆……」朗讀會就在稚嫩的「我愛你」聲中結束。
■ 書展·獎項
2013CCBF「金風車」最佳童書獎揭曉
「羽毛」和「八哥」獲獎
新京報上海訊 (特派記者江楠)11月9日,作為首屆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重要活動的2013CCBF「金風車」最佳童書獎揭曉,20種童書榮獲「中國原創童書獎」,9種中外童書榮獲「國際原創圖畫書獎」。
其中,《星星灣》榮獲「中國原創童書獎」評委會大獎,《羽毛》和《雲朵一樣的八哥》則並列榮膺「國際原創圖畫書獎」評委會大獎。同時經當日觀眾現場投票,《雲朵一樣的八哥》和《星星灣》還獲得了「讀者大獎」。
本屆CCBF「金風車」最佳童書獎評委會由九位中外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評論家、插畫家、出版人等資深專業人士組成。他們先從各參展商選送的數百種書籍中進行初選,隨後由專業評審進行多輪投票,最終確定獲獎圖書。在評選「國際原創圖畫書獎」評委會大獎時,中外評選顯示出不同的圖畫書審美趣味,中方評委一致認為《羽毛》可以獲獎,該書的繪者為巴西插畫家羅傑·米羅,巴西味道很濃,讓人很有新鮮感,而外國評委則一致推選《雲朵一樣的八哥》,認為該書的剪紙風格更好,最終他們推舉兩本共同獲獎。
本屆童書展於當日落幕。據悉,第二屆上海國際童書展將於明年11月21日至23日舉行,展會空間將擴大一倍,現已有近50%展位面積被參展商提前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