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nch 首發·新物種」之空間商業巡禮,拆解全球值得矚目的一系列空間商業鮮活案例,它們或大膽、或肆意或篤定,指向我們可能擁抱的未來商業圖景。
今天介紹最後一個案例——SHIBUYA SCRAMBLE SQUARE,這個2019年11月開業的澀谷新地標,如何在人潮洶湧的十字路口上空,創造一個「向內審視」的平行世界?
文 | 杜穎
誕生於「澀谷復興計劃」背景下的SHIBUYA SCRAMBLE SQUARE(澀谷站大廈),在交通繁忙的澀谷站正上方299米,打造了日本最大的「屋頂展望廣場」。
(澀谷車站十字路口)
所謂「SCRAMBLE」呼應樓下著名的十字路口——Scramble Crossing,在這樣一個4家鐵道公司、9條線路交叉,「每分鐘3000人通行」的洶湧嘈雜之地,向上平移出一片可以仰望天空、俯瞰城市的「精神展望臺」。
2019年11月,場景實驗室曾考察當月開業的SCRAMBLE SQUARE,值得關注的不再是佔據16層樓的各種首店和新鮮業態,反到是位於頂部45-47層的打卡聖地SHIBUYA SKY(澀谷天空)——通過近乎完美的聲光電裝置,實現整體動線無縫沉浸的感官體驗。重新喚醒空間商業和線下社交的另一面價值,激活關於個體、時間與世界的審視,創造融入日常的全新意義。
(SHIBUYA SKY的動線設計)
動線編輯:聲光電創建的感官敘事
不只是單點的打卡運動與數字互動滿足,聲光電裝置的系統性部署,成為SCRAMBLE SQUARE的「底層架構」。建築面積共計18萬平方米的大樓,B2到14層為MALL,15層是創新聯合辦公區域「SHIBUYA QWS」,17到45層為寫字樓,展望設施「SHIBUYA SKY」則位於45-47層。
(等候電梯的SENSING HALL)
然而去到頂樓之前,SHIBUYA SKY的完整體驗動線,從14層的售票接待處便已開啟。事實上,其由3個區域構成:14層至45層的「上升電梯動線」SKY GATE,露天展望空間SKY STAGE(47層),和室內展望空間SKY GALLERY(46層)。
(SKY GATE電梯內)
「過渡空間」SKY GATE的體驗整體由聲光電裝置的變化搭配牽引。當你帶著好奇進入14層的SENSING HALL等候電梯,頭頂屏幕便開始在黑暗環境下變幻色彩,勾勒關於 SKY的全部想像。電梯內近1分鐘的上升時間,電梯頂部屏幕播放透視影像,伴隨音效烘託加速「穿出大廈」的緊張感與興奮感。出電梯後走向抵達展望層的扶梯,迎面的整個光影氛圍脈絡和色調環環相扣,仍以盡頭的白光指引「目標出口」,仿佛近30層樓的穿梭行走只是一場原地觀影。
至此,SHIBUYA SKY完成兩個平行世界的無縫轉場設計,從Scramble Crossing的喧囂中進場,逛完14層的MALL,而現在一段全新的場景敘事才正式開始。
展望臺時代:空間商業刷新「好奇心」
在各種MALL與店的體驗形態不斷攀爬的東京,面對愈發挑剔的年輕消費群體,空間商業需要自主地再拆解、再定義,創造更多意義與價值。
在消費體驗之外,在策展的標準動作之外,還需要構建更多激發好奇心,引起內在思考,可以審視個體、時間與世界的場景。所謂「在地性連接」不僅是接駁過去的,更要是啟發未來的。
(SKY EDGE )
SHIBUYA SKY填補了這個樣一個審視此時此刻的「留白」。頂層露天的SKY STAGE,有專門俯瞰澀谷十字路口的SKY EDGE,SHIBUYA SHY標誌的拍照處,輔助「觀察世界」地理羅盤,隨季節調整方向的探照燈CROSSING LIGHT——混搭出類似賽博朋克的感覺,滿足登高展望一座城市所種草的全部細節。
(CROSSING LIGHT )
SKY STAGE下一層是室內的SKY GALLERY,則想講述另一種情境——將想像力與好奇心,與眼前景色重疊的「新感受」。數字互動裝置TIME RIVER通過觸摸展示時間流動,DATA SPACE以數據可視化建構鏡像中正變化中的澀谷,PARALLEL WINDOWS圍繞屏幕展現與窗外實景對比的側面,整個環繞的落地窗都有標牌示意東京知名地標的方位。總之一如設計構思所言,希望你留意到不同視角,將焦點放在「時間、世界和你自己」上。
(PARALLEL WINDOWS )
SHIBUYA SKY當然不是東京唯一熱門的展望設施,然而以數字藝術手段響應消費者的數字審美,並構建出一種審視個體與外在聯繫的極致性場景。在策展式商業、美術館時代萌芽的當下,這是一個啟示,關於如何創造和刷新空間的更多「時間」價值,以及新的消費者情願為怎樣的流連忘返買單。
符號主義:「可解釋」的無處不在
品牌與空間的「可解釋」,傳達的是一種有機的延展與創造。從大廈命名「SCRAMBLE」對繁忙交通的呼應,內部圍繞SKY的動線環環相扣,以及整體設計對於澀谷特質的暗合,無不如此。
(SHIBUYA SKY商店的周邊)
SCRAMBLE SQUARE第15層的SHIBUYA QWS,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空間。QWS是一個會員制的創新型聯合辦公空間,簡縮自「Question With Sensibility」,靈感也是來自澀谷站前的人潮洶湧的十字路口——往來穿梭的幾百萬人每天都會遇到自己的問題,而可以碰撞不同專業背景思考的QWS,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從澀谷到世界的可能性交叉點」?
(SHIBUYA QWS)
用於舉辦活動與講座的大廳名為SCRAMBLE HALL,開放討論的公共空間則命名CROSS PARK,都是對腳下所處Scramble Crossing的呼應。QWS提出一個概念叫「Scramble Society」,通過與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五所高效的學術合作,實現入駐團隊跨學科的交流與支援,成為「不分年齡與專業的團體工作基地」,尋找與培養「挑戰未知價值」的種子項目。
(DATA SPACE 的數據化澀谷)
全球「最狂野」的澀谷車站十字路口,成為支撐SCRAMBLE SQUARE靈感不斷的「符號」。無論建築設計、動線編輯,還是引導對個體與時間的審視,對不確定價值和可能性交叉的探索——如何將周遭的一切要素系統「內化」,吞吐更多閃光價值與意義,成為空間商業未來創變的一個暗號。
*文中圖片來自SCRAMBLE SQUARE和SHIBUYA SKY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