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廣州外國語學校舉行復辦十周年「博雅和美 十年芳華」校慶專題活動。新建復辦這十年間,學生人數從80多人增加到2400多人,累計讓全市近萬個家庭享受初高中外語特色教育資源。據悉,學校二期工程已於本月啟動,建成後辦學規模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
廣州外國語學校復辦十周年校慶。高考重本率從25%提高到97.62%
作為全國首批七所外國語學校之一,廣州外校堅持走精品化辦學之路,不求規模但求質量,在歷史上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外語、外事、外貿人才。廣州外校於本世紀初終於落戶南沙,「經過10年的發展,學校更美了,學校更強了。」校長劉紅梅說。
據介紹,在市委市政府和南沙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期工程不到一年既建成並交付使用,學生人數從80多人增加到2400多人,累計讓全市近萬個家庭享受初高中外語特色教育資源。
而無論採用什麼方式招生,經過各年級師生共同努力,學校初中畢業生中考始終名列全市前茅;普通高中班高考一本升學率連年攀升,逐漸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特別是2019年高優率達97.62%,名列全省第一,歐美等地國際名校;國際高中班學生受到世界各國一流名校的青睞,2020年學校國際部以卓越的升學成績躋身全國國際課程學校第一梯隊。
據劉紅梅介紹,這十年間,學校中考總均分穩居全市前列,高於錄取線。從660分提高到722分,高考重本率從25%提高到97.62%,學生獲得市級以上獎勵近千人。
國際班11人錄入哈佛大學等世界頂尖高校
早在20世紀60年代,廣州外校各年級外國語課程就實行小班教學,每班以20人左右。2010年以來,學校陸續開設日語、法語、徳語、西班牙語、俄語等五門多語種課程,選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外語教材。各語種實行小班教學,均配備專職教師,並聘請母語為相應語種的外籍教師任教。
同時,學校還與日本、法國、加拿大、德國、西班牙、俄羅斯等國中學締結為姊妹學校,與相應國家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定期或不定期選送學生赴姊妹學校和相關大學遊學,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氛圍中認識和理解多元文化。一批又一批學生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小語種等級考試獲得終身有效的等級證書。許多學生在市級以上外語競賽中大顯身手,甚至在全國奪冠。
目前廣州外校國際教育品牌基本形成,國際課程發展為AP、A-level、IBDP三位一體。從套用原版教材到整合自變教材,國際班從10多人發展到400多人,11人錄入哈佛大學等美國常青藤盟校和牛津大學等世界頂尖高校。近三年錄入美國綜合排名前30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前三個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生,佔比從45.5%提升到是76.5%,以卓越的升學成績邁入全國國際課程學校第一梯隊。
廣州外校二期工程於本月動工
學生代表蘇晟在慶典中致辭,她表示,廣州外校是一所歷史悠久,但有朝氣蓬勃的學校。覆蓋10年來優質的課堂,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包容開放的多語種學習環境,培養了學生多元並包的眼界。
從今年開始,學生們獲得了更多的空間能夠自己建社團,使得所有學生參與社團的積極性得到更大的激發。社團課程與校本課程內容包括:皮划艇、健美操、拉丁舞、國畫、民樂、管弦樂等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
同時,學校堅持科技創新,加強學科建設,引進數學、物理、奧賽教練等學科高層次人才,積極申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項目,開創創客機器人、溼地保護、人工智慧加等4大類別,80多門校本科技課程,成功創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是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關於廣州外校的下一步怎麼走?學校的二期工程已經指明了方向。為滿足市民增長的外語特色教育需求,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二期工程已經廣州市發改委批准正式立項,自2020年12月起動工興建。預計建成後與一期工程形成全封閉式或半封閉式建築單元,初中部、高中部、國際部相對獨立,辦學規模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同時容納約1000名外籍(含港澳臺)學生。
文/信息時報見習記者 劉安琪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白雪
圖/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