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筆者想和大家講講我的英國之旅。來到英國,久負盛名的劍橋大學以及其它的英倫名勝不能不看。大英博物館,這絕對是歐亞大陸最精彩的博物館,曾經在歷史書、電影裡看過的古埃及,竟然近在咫尺。還有亞述帝國的古物,你仿佛看見人類還年輕時。從全世界各個角落搜刮文物,都在這裡。坦率說,過去僅是對於大不列顛帝國的教育頗為讚賞,在多呆了些時日後,覺察「夕陽帝國」仍有其「可觀之處」。6至8月是霧都倫敦最明朗的季節,自來日起的20多天裡,白天幾乎都是晴天多雲,風和日麗,到處百花盛開,花團錦簇,無疑給這座清幽的古都憑添不少豔麗的氣氛。
按導遊講,距倫敦市中心不到100公裡的東北面,有一座被譽為全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劍橋。這是座從13世紀便成為英國教育中心的大學城,由劍河上的一道小橋而得名「劍橋」。一來到劍橋,給人的感覺是書卷氣很濃,整個城市(即大學)環境優美恬靜而舒適,所有的建築物外型典雅懷舊。劍河兩岸垂柳拂水,天鵝野鴨成群鳧蕩,劃著出租小船遊覽整個校園,更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在這靜與美的環境下讀書,成績優異,名人輩出應該是不足為奇吧。
倫敦,這座世界名城,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用大石磚砌成的哥德式建築,令人感受到古幽思情。從這些建築物看來,英國確實是老了!但它又是個不失自負的國家。因為,從這裡仍可感到它值得炫耀的過去,而另一面也抹不掉的「沉舟側畔幹帆過」的遺恨。這種感受在參觀過白金漢宮、國會大廈、西敏寺、倫敦塔橋、大英博物館和溫莎堡等等之後,更加深沉。
白金漢宮,是英女皇伊莉莎白的王宮,是英國王室的權力象徵。儘管如今權力幾乎是名存實亡,但遊客到了倫敦多數都會帶著幾分憑弔的感情來這裡瀏覽,或看看著名的頭戴「火柴頭」帽御林軍的換崗式。宮內的一切被視為皇家的博物館,保存著歷代帝王繼承下來的珍奇異寶,偶爾才對外開放一下。倫敦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博物館,我只去了幾個較有名氣的博物館。像倫敦市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和蠟像館等感受都不錯,但最值得一看的要算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據說是全世界目前最大的古籍「收藏館」。
據導遊介紹,館內收戴自18世紀200多年來,英國到處侵略擄掠的各種古董珍奇,也有些是民間、國家捐贈品。因此,對於世界文明古國的收藏品之多,達到舉世無雙的地步,從稀世的金銀珠寶到極為罕見的古玩繪畫,從恐龍化石到死人木乃伊,林林總總,無奇不有。光是我國景德鎮瓷器就佔滿了整個大廳。展覽品件件屬無價之寶。竟有人說這是集人類文明的保存紀念,但無論怎樣說畢竟是「賊贓」。也許出於此因,外國遊客進此館內參觀不用交錢,還可隨意拍照。我當然地把這些原本屬於中華民族的財產攝入了鏡頭。
最後,溫莎堡和神奇的懸石(石柱群)值得去一看。位於倫敦西30多公裡的溫莎古堡,公元10世紀所建。1936年英王愛德華「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愛情毅然放棄一國之君,與愛妻溫莎在此堡廝守。這對於歷代君王絕無僅有的真實故事,給這座雄巍城堡增添了浪漫氣息。遺憾的是溫莎堡前兩年被無端大火燒毀了聖佐治教堂部分,而王室內邸仍可供遊人觀瞻。其內裝飾華麗,家具精雕細琢,珍藏的油畫壁畫眾多,真讓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