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有什麼好寫的?當然有寫的!農家樂裡有故事,有社會變化的影子,有許多人的記憶。
秦嶺北麓這一帶,特別是終南山裡面,最早的農家樂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在2003年的時候,由於政府大力推進,開始迅速升溫,逐漸走向規範化、規模化。
如今,秦嶺裡的農家樂,不但遍布北麓山腳的村莊,而且已經深入到各大峪口,甚至開到了深山裡面去。
- 1 -
既然秦嶺深山裡面還有那麼多農家樂,我們遊玩的時候,會以怎樣的方式,結緣其中一家呢?
2009年夏天的時候,專業行走還是一名山地自行車愛好者,從環山路上的轉盤處開始算起,騎行進灃峪14公裡之後,往左有一條岔路,進去就是摘兒嶺村。
摘兒嶺村也被叫做棗兒嶺。這個地方,是古代子午道上的一個小村莊。在這之前,我們多次從子午峪北口進入,再從這裡穿越出來,繞回到國道G210出山。
那些年,秦嶺北麓各大峪口,都留下了我們騎行的身影。不過這一次,我們走的是另一條穿越線路:入摘兒嶺,過碾子坪、北橋口、佘家灣、鐵鋪,穿越到石砭峪青岔口。
就是這一次騎行穿越,讓我與北橋口的一個農家樂結下了緣分。
- 2 -
2009年第一次去這個農家樂的時候,它的名字叫開心農家樂。招牌就在路邊立著,綠底紅色的字,這裡提供餐飲,出售山貨。
那時候口袋裡窮,不能像別的遊客那樣大魚大肉隨便吃。我們一行騎友,一人只要了一碗麵。我記得,面是現擀出來的,灶是土灶,燒的還是柴火,主人既是老闆,也是夥計。
從那以後,差不多每年夏天,我都會來到這個海拔1000米的地方,坐一坐、歇一歇、轉一轉,在這個農家樂吃上一頓農家飯。好像只有吃過了這頓飯,夏天才會結束。
只是,隨行的人已經不再是騎友車友,慢慢出現了親人家人。在秦嶺山中沒有別墅,但這個農家樂,卻儼然成為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某一天的全部時光。
年復一年去同一個農家樂,也慢慢地感受著這一戶人家的細微變化。
比如,院子裡的那個木質鞦韆,在六年的時間裡,從不刷漆到刷上黃色的漆,還有鞦韆後的那株獼猴桃,已經漸漸爬滿了藤架……
- 3 -
最後一次去這個農家樂的時間是2018年夏天。農家樂的名字也有了一點變化,從原先的「開心農家樂」改成了「開心寶貝農家」。
能夠提供的服務,也豐富了許多:吃的有鱒魚土雞、自助燒烤、農家飯菜,服務有免費WiFi、團體接待、停車住宿,玩的有棋牌娛樂、登山賞景。
這就是變化,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之中展開。十來年的時間裡,我們的代步工具從山地自行車變成了汽車,這個農家樂慢慢平整了院子,規劃了停車位,開通了WiFi。
不過,無論山外的世界如何變化,這個農家樂也有不變的地方,那就是後院的這一塊菜園子,菜園子裡總會按照時節生長著茄子、豆角、土豆、辣椒、西紅柿……
- 4 -
大鐵門刷上了漂亮的藍色油漆,這種顏色有點像橫斷山脈冬天時河流的色彩。洋氣一點的名字,應該叫做蒂芙尼藍。
不過,我卻更喜歡門上的那個「家」字,因為寓意特別好。之所以每年都會在天氣最熱的時候來這裡坐坐,就是想感受一下山中老家的味道。
一個人與一個地方一戶人家之間藕斷絲連的聯繫,全都是緣分。
往前一點說,這種緣分源自2009年的那次騎行,而追溯更久遠的時光,沒準源自於前世的我在幾百年前的某一天,於子午古道上行走時,曾在此歇腳喝了一杯水。
就是佛家所說的「緣起」!人世間的一切,都因各種因緣而成。
回想當年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女主人的兒子還沒娶媳婦。如今,她的兒子不但娶了媳婦,還生了一大一小兩個娃,大的都上小學二年級了。
- 5 -
「這回吃點啥?」女主人詢問道。
「還是一份紅燒土雞,用土豆做,不要放辣椒,小孩子吃不了辣椒。」我們回應道。
「好的!」女主人的兒子負責殺雞,她婆婆負責削土豆皮,她則一邊準備其他東西,一邊與我們聊起了秦嶺山中農家樂的變化。
「以前開農家樂,不用交任何費用,反正房子是我們家的房子,飯菜也都是自己做。」
「從2017年開始,情況不同了,得按照門面大小,給村裡交管理費。我家的門面大,一年得交3000塊。」
「好在我家開農家樂時間久了,來的都是你們這樣的回頭客,生意還可以,將就得下去。」
「對了,聽說村裡準備翻修進溝的這條路,現在有點窄,將來會擴修成6米寬,以後你們來,就更方便了!」
- 6 -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這麼多年過去了,下廚做飯炒菜的,還是那個熟悉的身影。
這一戶人家,把家房前屋後打掃得很乾淨,除了女主人會偶爾和客人聊幾句外,其他人的話都很少,來了客人點了菜,就分別默默地忙開了。
各種食材基本都準備好了,女主人開始做紅燒土雞。
「有點慢,你們可以四周走走,等一會做好了,我喊你們!」女主人說道。
老房子後院,白牆灰瓦,四周被高大的林木環繞。靜的時候能夠聽到心跳,林間也會偶爾會傳出幾聲悠揚的鳥叫,或是蟬鳴。
後院裡的一個竹籃裡,盛放著許多劈好的柴火,一截一截的,曬得乾乾脆脆。另一個籃子裡,有一些松毛和小枯枝,那應該是引火用的。
- 7 -
一隻土雞、十幾個土豆,慢慢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後,香味開始從廚房那邊飄出來。
「菜做好了,你們過來吃吧!」女主人對著正帶著孩子玩耍的我們大聲喊道。
主食要了一份蔥花餅,女主人自己烙的,外焦內軟,切開之後溢著麵食的香味。這是女主人推薦的,她說蔥花餅有味道,孩子肯定喜歡吃。
飯桌上,我們要的是一份紅燒土雞,沒想到上來的卻是一大一小兩份。原來,紅燒土雞分量有點大,她家的一個大碗盛不下,又裝了另外半盤子端上來。
單就這麼一個小細節,就知道主人挺實誠的。其實對於顧客來說,一隻雞能做多少菜,大多數都沒個數,剩餘的那半盤子上不上,一般誰會發現?
開心寶貝農家的飯菜,果然還是原來的味道。我們三個大人兩個娃,另外還要了一窩玉米糊糊和一份豆芽炒粉條,吃得美美的,結帳的時候,老闆說總共180元。
- 8 -
餵飽了肚皮,繼續帶著孩子去房子周圍看。秦嶺是座名山,但身在山中我們卻見不到山,眼前只有這樣的小景。
農家樂門口有一條小河溝,小河溝叫做紅草河。河溝裡流淌著溪水,冰涼冰涼的。門前這一段河溝,明顯經過細心整理,乾乾淨淨。
旁邊是一塊挺大的菜地,用籬笆圍擋了起來。這籬笆很好看,全是一根根酒杯大小的細木棍,凌亂,但卻有秩序。
也許在我們的身體之中,還有許多農耕時代遺留下來的基因。看見這籬笆,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種菜摘菜,這感覺實在有些美好。
菜地裡的小路,鋪上了青磚。這青磚既不平整,也不規則,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鋪上了磚,踩上去不粘腳,會讓人覺得心情很舒適。
生活與生活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有心,可以把簡單的日子,過得十分溫暖。
菜地四周,到處都是果樹,有桃子、杏子、核桃、李子,山坡上還有許多慄子樹。這個時節,正是李子成熟的時候,綠葉中果然藏著許多紫紅色的果。
果實果實,有果子才讓人覺得踏實。
時間過得很快,新的一波客人又來了,我們打算離開。
「下回再來!」女主人說!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賈平凹老師、比爾·波特先生傾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