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靈通嗎?
2000年,UT斯康達在紐交所上市,當天股價漲幅278%,直接超過當時的思科,震驚四座。摸不著頭腦的電信巨頭一打聽,原來UT斯康達買斷了「PHS」技術,而這項技術的產物「小靈通」,正瘋狂地撲向中國的街頭巷尾。
最鼎盛時期,小靈通用戶達到9300萬。可是,信號差,不漫遊,始終沒有技術突破等問題。讓小靈通又迅速被迎來3G通訊的時代淘汰,2014年,12月31日聯通宣布小靈通退出舞臺。而在國產手機史上,還有一家公司也曾一度霸佔市場,風光無限,可最終卻泯然眾人,它就是波導手機。
迎風口飛揚
1991年,徐立華開始從事傳呼機的研發工作。上手了這個新鮮玩意的活計之後,徐立華發現:中國的中文傳呼機市場似乎大有可為。於是辭職自立,在1993年創立波導傳呼機。1998年,波導傳呼機銷售量達到全國同業第二,徐立華聲名鵲起。
然而,手中攥著金條的他看到了一條信息——《關於加快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條意見可不是普通人發的,是原國家信息產業部和原國家計委共同發布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手機生產必須獲得牌照許可」。
嗅到機會的徐立華可高興壞了,久經商場的他迅速聯繫上寧波國資控制的寧波信息集團,將他們引入戰略合作夥伴。這樣,波導就有了國企的血脈。果不其然,手機生產牌照順利下發,而他的生產線也早已磨刀霍霍了。
趕天趕地的波導公司,不僅趕了第一手資源,趕了第一手生產線,還多比別的廠家多趕了一手4000萬的廣告投入。徐立華曾自豪地表示,那個時候只有國外品牌做廣告,國內沒人做,波導做了,效果好到婦孺皆知。
開創國產第一個輝煌時代
自己好了,不代表真的好。因為當時的敵人不是國內同行,而是大面積佔據國內市場的海外手機。而上面所說的產業部意見,就是為了對抗進口手機而提出的。而在政策庇護下打開了市場的徐立華,來到國內手機的武林大會上,高聲宣布:「2003年國產手機一定會奪回市場,大振雄風。」
兩年後,正如這個大派掌門所說。國產手機拿下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而泰山北鬥就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波導手機。甚至國際權威調研機構IC Insights於04年發布的排名榜中,波導擊敗群雄,進入全球手機品牌的第八位,在當時的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00年到05年,波導手機連續6年拿下國產第一的皇冠,而「手機中的戰鬥機」這句廣告詞也深深刻在中國人的心中。但是,就在最高光的時候,匕首悄悄抵在了波導的背心。04年,國內放開手機拍照的要求,大量黑手機上市,2005年,波導公司虧損4.7億元,匕首之下,血肉已現。
急轉直下,成為最差
只注重銷售,不注重研發,每年波導在廣告上的投入都在增加,最高達到4.1億元。但是研發卻始終很少,只有區區不到6000萬。沒有研發,就沒有新技術的支撐。永遠喜新厭舊的市場決定拋棄無法更新的波導。2007年,它又再度虧損5.94億元。這一年,賈伯斯發布了劃時代的蘋果4,手機的定義被翻了個面。
沒有技術,無法跟上智能機的革命,這一次徐立華徹底與時代脫節了。波導手機在新型智能機的衝擊下,再也支撐不住,手機業務連續收縮。看到大勢已去的波導選擇躺下裝死,手機只是能做就做,主要希望寄托在造車上。但是沒過幾年,造車夢也碎了一地。08年,福布斯發布中國最糟糕老闆榜單,波導公司老總徐立華赫然列在榜首的位置。
此一時彼一時,不禁引人唏噓。如今,波導的工廠還在,但是主要在幫助別的牌子生產手機主板。他們自己推出的手機大多傾向於給老人使用,也嘗試推出智能機,但是無人問津。目前掛在中關村在線上的機型,售價低廉,通信技術還掛著2G的標籤,已經徹底淪為邊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