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景觀——景觀中國

2020-12-17 LAC景觀網

城市公園概述

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起源於美國,由美國景觀設計學的奠基人弗雷德裡克·勞·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提出在城市興建公園的偉大構想,早在10多年前,他就與沃克(Calvert Vaux)共同設計了紐約中央公園(1858-1876)。這一事件不僅開現代景觀設計學之先河,更為重要的是,她標誌著城市公眾生活景觀的到來。公園,已不再是少數人所賞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眾身心愉悅的空間。

城市公園的傳統功能主要就是在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閒需要,提供休息、遊覽、鍛鍊、交往,以及舉辦各種集體文化活動的場所。近年來城市公園在改善生態和預防災害方面的功能得到加強。現代城市充斥著各種建築物,過於擁擠,存在缺乏隔離空間、救援通道等問題,城市公園的建設則是一個一舉多得的解決辦法。另外,近年來隨著城市旅遊的興起,許多知名的大型綜合公園以其獨特的品位率先成為都市重要的旅遊吸引物,城市公園也起到了城市旅遊中心的功能。

城市公園也是城市綠化美化、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大批園林綠地的建設,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對局部小氣候的改造有明顯效果,使粉塵、汽車尾氣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現代城市生態和居住環境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園的起源

在中世紀及其之前的城市並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園,那時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衛。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阿爾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間應該創造花園用於娛樂和休閒,此後花園對提高城市和居住質量的重要性開始被人們所認識。城市公園作為大工業時代的產物,從發生來講有兩個源頭:

一個是貴族私家花園的公眾化,即所謂的公共花園,這就使公園仍帶有花園的特質。17世紀中葉,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武裝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貴族與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君主立憲政權,宣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誕生。不久,法國也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繼而革命的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的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1843年,英國利物浦市動用稅收建造了公眾可免費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園(Birkinhead Park),標誌著第一個城市公園正式誕生。

城市公園的另一個源頭源於社區或村鎮的公共場地,特別是教堂前的開放草地。早在1643年,英國殖民者在波士頓購買了18.225km2的土地為公共使用地。自從1858年紐約開始建立中央公園以後,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園,形成了公園運動。

城市公園的內涵

公園是公眾遊覽、觀賞、休憩、開展戶外科普、文體及健身等活動,向全社會開放,有較完善的設施及良好生態環境的城市綠地。城市公園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類型;其次,城市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居民,但隨著城市旅遊的開展及城市旅遊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園將不再單一的服務於市民,也將服務於旅遊者;再次,城市公園的主要功能是休閒、遊憩、娛樂,而且隨著城市自身的發展及市民、旅遊者外在需求的拉動,城市公園將會增加更多的休閒、遊憩、娛樂等主題的產品。

城市公園的功能

生態功能
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中最大的綠色生態斑塊,是城市中動植物資源最為豐富之所在,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城市公園對於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起著積極的、有效的作用。

空間景觀功能
城市土地的深度開發使城市景觀趨向於破碎化,城市由工業化階段向後工業化階段轉變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城市景觀嚴重破碎的問題。而城市公園在措施得當的前提下,可以重新組織構建城市的景觀,組合文化、歷史、休閒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煥發活力。城市公園甚至成為城市重要的節點、標誌物。

防災功能
在很多地震多發的地區,城市公園還擔負著防災避難功能,尤其是處於地震帶上的城市,防災避難的功能顯得格外重要。近年來的地震,都讓我們認識到防災意識的提高以及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而城市公園在承擔防災、避難功能上顯示了其強大作用。

美育功能
從城市公園誕生開始,它就被賦予了美學的意義。傳統藝術、現代藝術的各種流派,或多或少地都能在城市公園中找到它們的蹤跡。城市公園融生態、文化、科學、藝術為一體,符合人對環境綜合要求的生態準則,能更好的促進人類身心健康,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水平、社會行為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詳細]

城市公園規劃原則

地方性原則
應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 吸取當地人的經驗。應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 這些自然過程包括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 將這些因素結合到設計中, 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運行。設計應就地取材, 當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 是設計生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整體性原則
城市公園是一個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 應當注重保持其發展的整體性, 景觀規劃要從城市的整體出發, 以城市的空間目標與生態目標為依據, 考慮公園建設在什麼位置、建設成什麼性質和多大的規模, 採用適宜的景觀規劃方式, 從宏觀上真正發揮城市公園景觀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塑造城市形象、優化城市空間的作用。

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創造公園景觀, 應充分認識到人在公園中的主體地位和人與環境的雙向互動關係, 保證人與自然的健康發展和人與環境景觀的融合協調, 強調人在公園的主體地位。人是公園空間的主體, 任何景觀都應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 體現對人的關懷, 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營造優美的環境。

相關焦點

  • 美國達拉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美國達拉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景觀設計:The Office of James Burnett景觀面積:5.2英畝景觀時間:2012年項目地址:美國公園的佔地面積並不大,僅橫跨了兩個城市街區,但卻是達拉斯居民和遊客享受聚會所在城市核心區域。雖然這個城市公園的面積僅為5.2英畝,但這已經足夠形成視覺衝擊力,並鼓勵城市從車行文化過渡到步行文化。該公園裡包括表演舞臺、餐廳,寵物公園、兒童公園、大草坪、噴水景觀、本地花園等等。公共場地中還可以自由的舉行一系列的活動,包括瑜伽訓練、舞蹈類或象棋比賽、電影之夜一級戶外音樂會等。
  • 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景觀設計案例
    項目概況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位置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位於北京中心城區正北,北中軸延長線西側,南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佔地面積110.5公頃。公園東側緊鄰東小口森林公園,東小口森林公園屬北京市一道綠隔,其中一期建設完成於2008年,二期建設完成於2012年,是天通苑、立水橋等區域居民重要的日常休閒遊憩場所。2018年北京市發改委批覆新建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東小口城市休閒公園建成後與東小口森林公園一、二期共同形成了回天地區之間的大型綠地,為周邊市民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休閒服務。
  • 公園景觀設計案例-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賞析
    哈爾濱體育公園景觀設計方案,「宜居生態園林新城、濱江人文活力都市」,引入「能量流」的景觀概念,將體育公園比作為整個區域的「活力源」,人們在公園內通過健身鍛鍊不斷的補充著自身的能量,而充滿了能量的人們,同時又形成了建設美好城市的能量流,促進整個新區的發展,使新區成為充滿活力的美好家園
  • 再造大地景觀 讓公園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為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我區以項目為抓手,按照公園城市與「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高品質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再造大地景觀,通過綠道、軌道交通等多種形式將生態綠格區進行有機串聯,構建「15分鐘公共綠化圈」,創造「美麗宜居」生活空間。
  • 重慶園博園,一個超大型城市生態公園,集合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編輯/子衛) 重慶園博園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超大型城市生態公園,位於重慶市北部新區龍景湖公園,耗資近20億,佔地3300畝,面積219.6831公頃。公園四面臨街,可遠眺縉雲山,雞公山,嘉陵江溫塘峽,觀音峽等山景、水景、峽景和北碚城市景觀,可滿足遊覽休息。
  • 佛山這公園獲中國首個景觀設計「奧斯卡」獎!南海城市最大景觀
    千燈湖中央公園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湖光山色相輝映,以綠樹、茶亭、溪流點綴其間,成為人們早上晨練,飯後散步,家庭散心的休閒好地方。其中市民廣場正是亞洲藝術節藝術表演的主要會場之一,2015年10月8日,千燈湖公園在美國舊金山摘獲全球景觀設計行業"奧斯卡"獎——全球城市開放空間大獎,成為中國首個榮獲該獎項的項目。坐上小艇就可以遊千燈湖飽覽周邊的絕大部分美貌。礌崗公園魁星閣它是個高個子,走上去還挺累但是很值得,在上面能將千燈湖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遺。
  • 僑鄉江門打造公園城市 溼地森林綠廊景觀連綿
    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廣東省江門)市將啟動公園城市大行動以來,我市實施公園化戰略,構建市域公園體系,利用「兩手抓」龍頭公園和社區公園建設的方式,努力抓好圭峰山、大雁山、龍舟山等公園(景區)建設,並新建、改建村(社區)公園330個,力求建設出有本土品牌和特色的公園城市。
  • 北京五裡橋公園景觀設計分析
    北京五裡橋公園景觀在中國古人的文化中,白色與紅色相反,趨于禁忌,主肅殺之秋,比如秋季處死犯人。所以中國的白色帶有無生命的表徵,而公園中運用近代西方白色線條的理念又在肅殺之上添加了宗教的純淨。公園的一片白色猶如黃粱之夢,在生命感之上,尊貴與思考並行,塑造出一個傳統又現代、地塊特徵明確的城市公園起始區。
  • 城市新文化景觀建設淺析
    城市新文化景觀的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城市文化景觀建設要加強綜合研究,並樹立精品意識,努力從制度與經濟方面保障優秀的城市文化景觀作品的不斷出現。本文基於城市文化景觀的基本定義,針對目前中國部分城市的新文化景觀建設出現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並提出相應對策。
  • 湖海塘公園喜獲BALI景觀大獎
    ,湖海塘公園景觀設計方案從全球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BALI景觀大獎。一年一度的BALI景觀獎,是英國最大、最負盛名的景觀獎項,也是景觀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七大國際設計獎項之一。與其他國際景觀獎項不同的是,該獎項評審團親自訪問每個項目,逐一審查,確保獲獎項目真實代表景觀建設、設計、服務和交付領域的最佳水平。這是國際景觀行業給予獲評項目的崇高榮譽和國際尊重。湖海塘公園佔地面積約381公頃,其中各類水體面積約186公頃。
  • 奉化仁湖公園二期方案出爐 打造奉化的城市核心景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寧波網 記者 餘建文 通訊員 方靜&nbsp&nbsp&nbsp&nbsp
  • [分享]城市標誌性景觀構築物資料下載
    公園南部是舊住宅小區,北面是華譽城項目,西邊是上橋路,東側是楓溪路(即公園主入口及最高點所在地)。 鳳鳴山公園於2013年春天向公眾開放,遊客可以依次觀賞到標誌性的山形雕塑、廣場、綠化景觀、水景等,最後到達萬科金色城市發展銷售中心。 公園的主要設計點是建造一個具有獨特標誌的示範園區和城市公共空間,促進未來經濟的發展。
  • 重慶璧山秀湖公園——以「四季看花」為主的城市園林景觀!
    重慶璧山秀湖公園以「四季看花」為主,結合自然生態、巴渝人文,形成「花海」、「花島」等景觀,是重慶一處具有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的城市園林景觀。公園山環水繞、曲水疊崗,風景秀美,加之精心打造的雕塑景觀和人文場所,讓遊客和市民除了一年四季都可賞花,感受被「花海」簇擁的震撼之外,還可以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秀湖公園位於璧山老城區以西,佔地1500畝,水面面積500畝。公園以「花」為語言,栽種植物800種,設主題廣場、鐘樓、音樂森林、大型雷射音樂噴泉、親水步道、跨湖廊道、空中棧道以及車道等。
  • 城市景觀淺析--湖南常德篇
    但是,和大多數傳統城市綜合公園一樣,歲月的洗禮讓濱湖公園更有沉澱的同時,也使它面臨著功能布局雜亂、景觀設施陳舊老化等諸多問題,已經無法使公園的景觀特質和新型城市大眾的審美標準之間達到平衡。公園的老舊改造迫在眉睫。① 區位優勢:公園位於中心城區、周邊配套設施成熟,人流密集,到公園健身休閒的市民相對較多。
  • 海天公園景觀再「升級」
    香洲正方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時間,正在將海天公園一步步打造為珠海市民休閒、健身、娛樂新去處。規劃:以人為本,科學設計公園景觀、配套昨日下午3時,記者來到海天驛站對面的海天公園。黃華寧告訴記者,項目管養方先後從園林中心各苗圃、農科中心、正方梅溪苗圃和香山驛站苗圃、博物館、景山公園、金鼎養豬場等地移植了800多棵喬木到海天公園。其中囊括大葉紫薇、木棉、鳳凰木、桃花心、三角楓等20餘個品種,這讓原本沉寂在城市邊緣的喬木煥發出新的光彩。記者在現場看到,移植到海天公園的喬木經過精心的管養,已全部成活,大葉紫薇已經開始吐蕊。
  • 陝西渭柳溼地公園景觀設計 | 一方國際環境景觀
    在西鹹一體化城市擴展的背景下,渭河沿線的自然鄉野河灘承受著被城市化的壓力。城鄉交錯區的水環境不斷惡化,鄉野河灘迅速消失,河灘溼地被水泥護堤取代,人們對鄉野大地的歸屬感越來越強烈。 渭柳溼地公園建設在渭河流經鹹陽市渭城區河段存留不多的自然洪泛灘地之上,總長約3200m,寬約470m,佔地面積約125hm2。本項目獲得2018艾景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獎唯一的卓越景觀設計獎。
  • 廈門:海滄灣內湖公園景觀提升工程
    海滄灣內湖公園景觀中國園林網1月29日消息:廈門市海滄區「三邊三節點」項目海滄灣內湖公園景觀提升工程,著力海滄灣內湖周邊已有的獨立城市景觀節點以點帶面形成濱水的生態景觀帶,給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閒、健身空間。
  • 他們將城市森林景觀搬進了蓮花池公園
    走進位於豐臺區西三環的蓮花池公園南區,只見藍天碧水,草木蔥蘢,色彩斑斕,鳥語蝶舞,遊人如織,好一處林水相依、藍綠交織的城市生態森林景觀。原來,是他們將城市森林景觀搬進了蓮花池公園,是他們將英國設計師繪製的藍圖變成了現實,是他們為首都市民群眾打造了一處親近自然的好去處,他們就是豐臺區花鄉造甲村的集體企業——北京誠信恆遠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信恆遠)。
  • 弘景生態建設:景觀升級的城市建設者
    對於任何一個城市來說,城市景觀綠化都是一個門面,是體現城市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蘊最直接的途徑。城市公園的景觀提升、道路植物的綠化施工、住宅環境的優化等等......都是每個城市景觀改造提升的重點。
  • 城市濱水綠地景觀設計探究
    城市伴隨著人類文明產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城市發展史,聚落的形成往往與河流、海洋、湖泊有密切的關係,中國古代堪輿著作《平洋全書》中有: 「依山者甚多,亦需有水,可通舟楫,而後可建」的構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