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概述
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起源於美國,由美國景觀設計學的奠基人弗雷德裡克·勞·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提出在城市興建公園的偉大構想,早在10多年前,他就與沃克(Calvert Vaux)共同設計了紐約中央公園(1858-1876)。這一事件不僅開現代景觀設計學之先河,更為重要的是,她標誌著城市公眾生活景觀的到來。公園,已不再是少數人所賞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眾身心愉悅的空間。
城市公園的傳統功能主要就是在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閒需要,提供休息、遊覽、鍛鍊、交往,以及舉辦各種集體文化活動的場所。近年來城市公園在改善生態和預防災害方面的功能得到加強。現代城市充斥著各種建築物,過於擁擠,存在缺乏隔離空間、救援通道等問題,城市公園的建設則是一個一舉多得的解決辦法。另外,近年來隨著城市旅遊的興起,許多知名的大型綜合公園以其獨特的品位率先成為都市重要的旅遊吸引物,城市公園也起到了城市旅遊中心的功能。
城市公園也是城市綠化美化、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大批園林綠地的建設,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對局部小氣候的改造有明顯效果,使粉塵、汽車尾氣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現代城市生態和居住環境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園的起源
在中世紀及其之前的城市並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園,那時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衛。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阿爾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間應該創造花園用於娛樂和休閒,此後花園對提高城市和居住質量的重要性開始被人們所認識。城市公園作為大工業時代的產物,從發生來講有兩個源頭:
一個是貴族私家花園的公眾化,即所謂的公共花園,這就使公園仍帶有花園的特質。17世紀中葉,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武裝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貴族與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君主立憲政權,宣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誕生。不久,法國也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繼而革命的浪潮席捲全歐。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新興的資產階級沒收了封建領主及皇室的財產,把大大小小的宮苑和私園都向公眾開放,並統稱為公園(Public Park)。1843年,英國利物浦市動用稅收建造了公眾可免費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園(Birkinhead Park),標誌著第一個城市公園正式誕生。
城市公園的另一個源頭源於社區或村鎮的公共場地,特別是教堂前的開放草地。早在1643年,英國殖民者在波士頓購買了18.225km2的土地為公共使用地。自從1858年紐約開始建立中央公園以後,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園,形成了公園運動。
城市公園的內涵
公園是公眾遊覽、觀賞、休憩、開展戶外科普、文體及健身等活動,向全社會開放,有較完善的設施及良好生態環境的城市綠地。城市公園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類型;其次,城市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居民,但隨著城市旅遊的開展及城市旅遊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園將不再單一的服務於市民,也將服務於旅遊者;再次,城市公園的主要功能是休閒、遊憩、娛樂,而且隨著城市自身的發展及市民、旅遊者外在需求的拉動,城市公園將會增加更多的休閒、遊憩、娛樂等主題的產品。
城市公園的功能
生態功能
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中最大的綠色生態斑塊,是城市中動植物資源最為豐富之所在,被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城市公園對於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起著積極的、有效的作用。
空間景觀功能
城市土地的深度開發使城市景觀趨向於破碎化,城市由工業化階段向後工業化階段轉變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城市景觀嚴重破碎的問題。而城市公園在措施得當的前提下,可以重新組織構建城市的景觀,組合文化、歷史、休閒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煥發活力。城市公園甚至成為城市重要的節點、標誌物。
防災功能
在很多地震多發的地區,城市公園還擔負著防災避難功能,尤其是處於地震帶上的城市,防災避難的功能顯得格外重要。近年來的地震,都讓我們認識到防災意識的提高以及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而城市公園在承擔防災、避難功能上顯示了其強大作用。
美育功能
從城市公園誕生開始,它就被賦予了美學的意義。傳統藝術、現代藝術的各種流派,或多或少地都能在城市公園中找到它們的蹤跡。城市公園融生態、文化、科學、藝術為一體,符合人對環境綜合要求的生態準則,能更好的促進人類身心健康,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水平、社會行為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詳細]
城市公園規劃原則
地方性原則
應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 吸取當地人的經驗。應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 這些自然過程包括場所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 將這些因素結合到設計中, 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運行。設計應就地取材, 當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 是設計生態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整體性原則
城市公園是一個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 應當注重保持其發展的整體性, 景觀規劃要從城市的整體出發, 以城市的空間目標與生態目標為依據, 考慮公園建設在什麼位置、建設成什麼性質和多大的規模, 採用適宜的景觀規劃方式, 從宏觀上真正發揮城市公園景觀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塑造城市形象、優化城市空間的作用。
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創造公園景觀, 應充分認識到人在公園中的主體地位和人與環境的雙向互動關係, 保證人與自然的健康發展和人與環境景觀的融合協調, 強調人在公園的主體地位。人是公園空間的主體, 任何景觀都應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 體現對人的關懷, 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營造優美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