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PR是全世界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和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領域的年度頂級盛會。2019年,CVPR將於夏天在洛杉磯Long Beach舉行。
本次CVPR2019是由華人積極參與組織的。朱松純是三個General Chairs之一,華剛和屠卓文是四個Program Chairs之二。Area Chair(AC)是由Program Chairs指定的,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了自己分管的近40篇文章的命運。因此,AC一般都是領域內頗有建樹、有判斷力的專家學者。2月23日至24日周末兩天,所有的AC們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共同決定了投稿的最終命運。蘇昊是AC Meeting Chair之一。
總共132位AC中,華人不少。他們是:白翔、陳熙霖、程明明、鄧嘉、黃嘉斌、黃其興、賈佳亞、金海琳、李宏東、李尹、林達華、林倞、林哲、林宙辰、林海濱、劉策、劉小白、劉小明、劉燕西、劉自成、呂樂、羅傑波、馬毅、權龍、任小楓、沙飛、山世光、蘇昊、孫德慶、孫劍、譚平、田英利、吳郢、吳英年、顏水成、虞晶怡、俞星星、袁浚菘、袁路、張正友、趙琦、周少華。
CVPR審稿流程
本次CVPR創記錄地收到5165篇投稿,比去年增加55%。深度學習還是最重要的關鍵詞,令人欣慰的是醫學影像相關的投稿超過2%。
本次CVPR創記錄地招募了2900個審稿員。所有的文章得到至少3個評審,其中的一篇文章有7個評審!初評之後,有627篇文章撤稿。
初評之後,作者有機會可以寫反駁,解釋澄清審稿員的意見或不明之處。審稿員然後可以互相討論,最後定出終審意見。AC綜合所有的信息並加以自己、甚至多個AC的判斷,給出推薦意見。Program Chair最後審查並批准。
結果,會議接收了1300篇,接收率達25.17%。
Shores Restaurant
經過兩天的辛苦工作,終於塵埃落定。周日夜晚,絕大部分華人AC來到了位於La Jolla海灘邊的Shores Restaurant聚餐輕鬆一下。
沙灘、落日、海鷗
Area Chair大合影
《視覺求索》編輯部:周少華、羅傑波、朱松純、吳郢(叢左到右,華剛因事晚到缺席攝影)
眼鏡仨:張正友、作者、陳熙霖(叢左到右)
霞光滿面、笑容可掬的孫劍和朱松純(叢左到右)
美女兩枚:趙琦和田英利(叢左到右)
馬裡蘭哥倆:林海濱和作者(叢左到右)
席間,大家開懷暢飲,暢所欲言。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發言。
朱松純 [本段發言由吳郢整理]:
首先我感謝各位對CVPR19年論文評審工作做出的貢獻,感謝卓文和蘇昊安排的晚宴,給各位朋友一個機會能聚一聚,暢談對計算機視覺的學術研究的感想。我也分享一下我的感慨和想法。
回顧計算機視覺研究的短暫而迅猛的近40載,過去鮮見華人的面孔。在我讀大學的1980年代,中國還基本沒有計算機視覺這個學科。1990年代開會的時候,我基本就只見到像Tom Huang和馬頌德這樣為數不多的前輩先驅,還有權龍、張正友、沈向洋、譚鐵牛這些同輩人(權龍和正友今天正好在座)。彼時的輕狂少年,現在都已經成為學界和業界的棟梁。
在千禧年的頭十年,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沈向洋、權龍、我、還有其他人培養了大批的計算機視覺的年輕人。以及後來我們又開設了蓮花山研究院, 辦暑期培訓班,也慢慢讓計算機視覺的研究在中國逐步為人所知,也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今天在座的如孫劍、呂樂、賈佳亞、林達華、林倞在那個時候都是嶄露頭角的新星,現在已然成長成視覺界的主力軍了,帶領著中國計算機視覺產業的發展。這期間湧現出一批獨角獸公司,提供造福人類的計算機視覺技術。更可喜的是它們踴躍贊助CVPR,也讓咱們的學界和業界有更好的互動。
計算機視覺從一個開會只有300多人的領域,到今年的CVPR估計會超過7,000人。才到2月,CVPR收到的業界的贊助就已經超過230萬美金,這也是空前的,和讓人欣慰的。為了讓有論文的人能參會,今年CVPR我們執行了一個新的辦法: 先讓文章作者、審稿人優先註冊; 否則,就怕作者動作晚了,都註冊不上了。
計算機視覺從一個機器人學的分支,短短不到40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熱門學科,這是歷史的必然。這對我們這些從事計算機視覺研究的人來說,當然是好事情。但是,我們也應該居安思危,防止它跟其它20年前熱門過的領域那樣走向衰落。這是我們這一代計算機視覺學者的歷史使命。
1) 我覺得我們要確立計算機視覺學科的核心問題和方法。計算機視覺本身是一個很大很深的domain,而不僅僅是為機器學習提供數據。圖像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現象、社會行為,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我最近發起了一個NGO,呼籲AI的研究和社會科學(包括哲學和宗教)結合起來,用AI的方法來研究一些社會科學的問題比如價值觀是如何學到的,來解釋哲理甚至宗教的教義等。這非常有意思,也希望大家能參與其中。
2)我們領域發展太快,大家對寫教科書都太謹慎,所以現在計算機視覺這個學科還缺乏好的綜合的教科書。一方面這是因為計算機視覺範圍太廣,還缺乏一個很好的學科定義;另一方面大家還沒有形成一個共識。這一點有點尷尬。現在的學生在計算機視覺的教育上,只看到了deep learning這棵小樹,卻看不到視覺研究的森林。我希望大家能勇敢地承擔其知識傳承的責任,把視覺研究這40年的東西都告訴下一代。
3)計算機視覺應該以什麼樣的角色融入人工智慧的發展呢?我以前寫過文章,講到人工智慧的發展,現在進入一個「戰國時期」,幾大學科在快速融合之中。計算機視覺這隻隊伍有先天優勢:視覺是智能的信息大門,計算機視覺研究人員習慣於複雜模型、大數據。最近,我看到計算機視覺不少人出任大公司的AI 實驗室主任、大學AI學院的院長,這是一個可喜的跡象。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朝這個方向走。
我希望大家以後要加強合作,讓不同的研究能共通,讓學界和業界能一體化。希望大家要鼓勵下一代敢於提出新觀點和新方法,探索新領域,敢碰大問題,而不是跟著潮流走。也希望大家在CVPR community要敢於發聲,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更好地擔當我們這一代在計算機視覺的產學研的歷史使命。
張正友:
大家好!我同意松純的看法,現在可能是計算機視覺領域最好的時期。首先是這個領域的規模,從30年前的兩三百人到現在超過六千人的參會者,從幾個高校和研究所到幾乎每個高校每個大公司還有無數多的startups,計算機視覺這個領域得到空前的發展。其次是這個領域裡的華人學者。我第一次參加的視覺會議是1988年的第二屆ICCV。那時除了Tom Huang前輩,就是我、權龍和翁巨楊。翁巨楊比較早的就去做神經網絡和機器人了。今年的CVPR,我們華人光是Area Chairs就有40多人,還有2位Program Chairs和1位General Chair。華人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實力已今非昔比,相信我們華人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
下一步我們確實應該考慮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看起來已到達頂峰時如何進一步發展。計算機視覺作為人工智慧的一部分,確實應該考慮跟其它領域結合,尤其是和語言語音的結合。交叉學科的研究體現了科技向綜合性發展的趨勢,不但更容易做有影響力的研究,也是因為視覺作為五官感覺之一,需要和其它感官結合才能最大化解決實際問題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我也是基於這個考慮於一年前加入騰訊為了創建Robotics X機器人實驗室。
接下來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在騰訊的情況。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發展得非常好,現在已經有二十五位研究人員從世界各地來到深圳,包括英國、義大利、德國、法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其中還有3位女研究員。我們在招聘過程中很強調gender diversity。另外,今年年初開始我也負責騰訊AI Lab,有90個研究員,包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2個星期前又有50個工程人員加入騰訊AI Lab,組成了AI技術研發中心。所以騰訊AI Lab和Robotics X是一個最適合做交叉學科研究的地方,而且既可以做前沿研究又可以做產業落地,非常歡迎大家加入或者來交流。謝謝大家的支持!
馬毅:
順著老朱(朱松純)和張正友的話頭,承蒙大家抬舉要求給大家講點體會。第一,計算機視覺研究目前需要「居安思危」,應該認真搞清楚還真正未解決的挑戰和值得長期研究的新方向。需要重新具備二十幾年前剛起步時冒險開拓精神。不然二十年來曾經大火大熱的幾個領域暗淡的今天很快就會是我們的明天。第二,對於學術界的同仁,如果大家真的覺得這些年,計算機視覺在某些方面取得有fundamental的貢獻和大家領會到一些值得傳承的東西,那應該好好梳理總結,把它們整合在整個知識體系內,寫幾本高水平的本科及研究生的教科書,以及開授幾門正規的計算機視覺的課程。我一直努力在寫,但個人力量太薄弱。第三,對於工業界的同仁,現在計算機視覺的產業開始落地,開始產生價值創造財富。希望這些企業和個人將來能夠感恩學術界二十幾年來的努力奮鬥,回饋教育和科研,為將來這個領域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不然我們這個領域也將無以為繼。與大家共勉!
羅傑波:
首先我非常同意松純,正友和馬毅講的幾個觀點。
大家應該從單純發論文的狀態走出去,做更有影響的事情。三十年前,我開始做CV/AI,堅持至今,也是出於真愛。從來沒有想到,會有現在這麼火。只是覺得這個非常挑戰,有搞頭。比起30年前,我們現在能做多得多的事情了。這個不光是表現在發論文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落地上。我過去一年多學術休假,主要精力就是花在CV和AI落地。一年下來,挑戰很多,成就也不少。當然在業界落地,必須有一支有戰鬥力執行力的團隊。我想在座的投身於業界的很多同仁也有同感。和發論文相比,這是另一種戰鬥和另一種成就感。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和松純的一些想法是一致的。要做有影響的工作,我認為包括CV和AI的落地。我在工業屆開始做了15年,學術界做了8年,最近又在工業界做。樂此不疲,以後不知道路會通向何方。但是我也鼓勵大家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僅限於CV發論文,而是要擴展到大AI,擴展到落地。
另外一點我想講的就是,華人在學術界要繼續擴大影響,必須支持鼓勵更多的年輕教授,像在座的幾位。現在殺雞取蛋的做法,把教授都挖到工業界去,是非常危險的。常此以往,會青黃不接的。我在學術界這幾年,另外一個成就感就是看到學生們一天天成長起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者。教書育人對我們華人繼續擴大在工業界學術界裡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松純談到,很多論文過兩年就被人忘記了,怎麼產生持久的影響力?我覺得把CV和AI變成生產力是一種做法,造福社會。真心實意培養人才,衣缽傳承,不是為了自己發論文,也是一種做法。我喜歡松純搞「AI宗教」產生長久影響力的宏大想法,但這件事我們就靠他了。
華剛:
首先, 感謝大家作為領域主席對CVPR19程序評審過程的無私的支持。抱歉卓文和我剛才因為處理論文接收的最後一點事情來晚了一點。我這次和卓文一起作為CVPR19的程序主席,從開始到現完成論文評審的過程,有如下三點體會:(1)大家應該團結起來一起把這個計算機視覺這個領域做好。一起做事情能夠增加大家相互之間的了解。比方說我跟卓文這麼多年關係一直很好,這一次共事更深一步了解了對方做事的方式。我對卓文的景仰又加深了一層。同時我們跟其他兩位程序主席Derek和Abhinav相互直接的了解和友誼也有了更深的發展;(2)我們為計算機視覺這個研究共同體做事情,承擔了的任務一定要好好的做好,因為整個共同體是有一個無形的眼睛在看著我們。以正確的方式做事情,才能得到整個領域的尊重。這個過程也需要時間一點一滴的積累。(3)計算機視覺這個領域處在發展的一個高峰期,我們能達到這個高度是因為我們這個領域積聚了一批國際化的、非常優秀的、願意為這個領域服務的人。華人在這個領域共同體的參與度越來越多,我們一定能為這個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最後以一個玩笑來收尾:卓文和我作為程序主席不能投稿論文到CVPR'19。大家的論文如果被接受了一定還是可以感謝一下我們的。但是如果沒有被接受,一定不要來找我們、抱怨我們。
康溪來了
作為會議的傳統附加節目,2月25日周一舉行了Area Chair Workshop,讓AC同行們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在東道主蘇豪的盛情邀請下,堅持最後的AC們來到了處於Convoy的康溪來了餐館大快朵頤,大飽中國胃。
呂樂、林海濱、袁浚菘、周少華、蘇昊、俞星星、屠卓文、顏水成、孫德慶、劉小明、黃其興(叢左到右)
Simply Delightful San Diego
二月的San Diego正是陽光明媚,春暖花開,很多來自尚在冬天的AC們都覺得Simply Delightful。
美麗的加大聖地牙哥校園
太平洋落日
La Jolla, San Diego
版權聲明:本原創文章版權屬於《視覺求索》公眾號。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本公眾號的授權,不得擅自轉載。聯繫授權轉載請通過訂閱公眾號後發消息或電郵visionseekereditor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