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發生一起惡性傷醫事件。有2人受傷。事發後,行兇者跳樓自殺。
從網上流傳的現場監控視頻看,行兇者身體強壯。事發現場有多名醫護和保安。
昨天下午17時左右,身份備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整形燒傷科醫生」的微博用戶「整形茹扎醫生」發帖稱:「轉發工會通知:各位同事,目前何顯平同志已經平安完成手術轉至ICU病區,病情平穩。陶炯教授腹、胸腔手術已結束,現正在上肢清創,情況平穩。」
一位醫務從業者告訴記者,行兇者趙某曾在多家醫院就診,於3天前剛從其所供職醫院精神科出院,共住院3天。「我在趙某住院期間查房接觸過,他為精神病患者,沒有自知力。3天前,他說我們醫院達不到他的要求,他自己要求出院,最後辦理了自動出院,卻沒想到他今天持刀傷醫。」關於趙某病情,該醫務稱涉及患者隱私不方便透露。
根據微博用戶「許超醫生」發布「【網友投稿】疑似傷醫者的微博及朋友圈」,發現疑似嫌犯趙某的遺書。從中可知,趙某或為廣州動物園員工,因工作壓力,至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就診。主治醫師非陶炯醫生。
趙某在遺書文末留下個人社交帳號。在該帳號下,記者看到趙某過往發布的多張照片。從上述醫務工作者處證實,該照片確係趙某本人。
翻看其社交媒體,發現最近一條發布於10月31日上午8點45分,內容為:「第一次就診的記錄,我沒有幻聽,醫生威脅嚇唬中給我開了精神分裂症的藥」。
此外,在過往內容中,趙某多次提到「精神壓力大」「自殺」。從其發布的圖片和定位看,他曾赴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一院等多家醫院治療。
同時,趙某多次發帖提到廣州動物園。結合相關內容,小編於社交媒體找到趙某2019年發布的實名舉報廣州動物園等內容。今年7月,他以長期受到上級言語辱罵與不公待遇,以名譽權起訴廣州動物園獲立案。
受傷醫生曾支援武漢, 學生形容其像「定海神針」
其中一名傷者中山三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陶炯,此前,曾作為廣東省派出的第二十四批醫療隊隊員前往武漢支援。
圖源:中山三院
在學生與患者的口中,陶炯主任是一個及其專業負責、和藹可親的醫生。
事件發生後,中山三院的醫生劉米告訴記者,「大家不太願意收入院的病人他都會收,早上的門診因為不忍心拒絕病人的加號而看到晚上 10 點多。陶老師當年去了汶川今年去了武漢,他是我們和藹可親的病區主任。」
另外一位醫生餘素稱,作為精神科醫生,陶炯主任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同時具備專業臨床素養與極強的共情能力,「有時候他不像是一個醫生,他就像是患者的好朋友,會用患者的語言和他們溝通。」
據餘素回憶,陶炯主任從不會打斷患者說話,「在精神科總能遇到一些『嘮叨』的患者,陶主任查房的時候可能一個患者就會超過半小時,有時候我們都累了,他還笑眯眯地和患者你一言、我一語。」
在臨床帶教上,陶炯主任也是一個極其嚴謹、負責的老師。
曾在陶炯主任組裡實習過的同學孔一雨回憶起這位高大的老師:「查房的時候,他就像一根定海神針。」
「只要查到我們實習同學主要負責的病例,他都會讓我們先形成自己的臨床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訴我們該怎麼調整治療方案或者草草結束帶教。」
認真的帶教態度與專業水平,讓孔一雨銘記良久。「我已經不在臨床工作了,對醫院的場景有些模糊。但今天我在社交平臺上看到監控視頻裡的醫生,這個身型十分熟悉,我就隱隱擔心會不會是他。」
根據孔一雨的口述,這個一笑就會堆起皺紋、很沒有距離感的老師,會專門囑咐護士關照實習生的工作,「科室出去聚餐的時候,他也會主動拉著實習生一起走。」
劉米告訴記者,「陶醫生會 5G 衝浪,整天問我們網上的段子是啥意思,會請我們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還會跟我們喝酒聊天侃大山......」
在今天以前,從沒有人想過,傷醫事件會就這樣毫無預兆地發生在這位專業又可愛的醫生身上。
此次傷醫事件發生後,#廣州中山三院發生持刀傷人事件# 的話題標籤迅速佔領微博熱搜,「醫院開設安檢服務」成為網友的熱門討論話題。
微博用戶「普法達人張三」發起投票「你支持醫院安檢嗎?」投票發起40分鐘,有1260人投票,1132人支持醫院安檢。
微博用戶「協和醫生Do先生」發帖表示,「我們的白大褂是用來治病救人的,而不應該再染上同事的鮮血!」
「我們在醫院裡奔跑的場景,應該是去搶救病人,而不是為了逃避行兇者對我們的屠殺!!!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襲醫、傷醫、殺醫事件,我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呼籲增強醫院安保,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有行醫者的悲哀!在面對行兇者手持刀刃,我們除了用自己的血肉身軀去抵擋,還能做什麼?!!大部分醫療機構安保力量薄弱,多為50多歲的中老年人,面對窮兇極惡之徒,真的能依靠他們去阻攔麼?強烈呼籲醫院增加安檢儀、防暴器械,嚴禁攜帶刀具進入醫院,同時增加青壯年安保力量!」
這個世界最諷刺的地方在哪裡?
醫學界認為被砍的醫生能喚醒國人的醒悟,而有的人認為砍一個醫生能喚醒醫療界的醒悟。 傷醫不是醫患矛盾,而是刑事案件。
就算醫患人員人員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態度不好,語氣很差。只要醫護人員沒有傷害病患,持刀傷人的就是兇手,就是犯罪。一定要法律嚴懲。
看了視頻,面對行兇,保安大爺直接自己進門躲了起來。
我看到非常氣憤。
醫生也是,安保也是,每個崗位都有他要承擔的責任。
如果說保安年紀大了,自身難保。
那我想問問醫院在幹什麼,其實不光醫院,很多地方的安保都是養老崗。
傷醫事件不是概率問題,事實上很多優秀醫生的損失我們根本承受不來。參照陶勇醫生。長達十幾年的培養才能成為醫生,成為醫生後還要多年磨練才能成為專家教授。
每一個優秀醫生的損失都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損失。
希望醫院全面推行安檢,聘用訓練有素的保安,關鍵時刻承擔起職責。
希望像開車不酒駕一樣,加大對傷醫犯罪的宣傳。
這次的傷醫事件,輿論的焦點聚焦到了保安身上。
回顧下這次事件讓民眾關注的兩個焦點:
1.傳患者抑鬱,未知具體動機,傷醫後跳樓
2.醫院的保安跑得比醫生快,還搶先關門。
第一點我們無從知曉患者的動機,只能靜待新的報導,但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抑鬱症患者傷醫。
對於醫生在加強醫患關係的交流中,需要特別小心警惕有異常情緒的患者,住院部一經發現有此病史,全科注意,門診發現,交流時警惕,總之正視重視精神疾病的患者;
同時對於大眾,不要因為這些傷醫事件中的犯人給背後的群體貼標籤,導致傷醫的不是抑鬱症,而是犯人本身。
第二點:保安的職業素質問題。
目前的醫院保安在一些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上,確實有提高配備,如護盾、金屬檢測器等防暴工具。
但是還有很多醫院不夠重視安保,這些保安有三個特點:
1.職能要求低:這些保安只是起到一個維持秩序,保護醫院財物的作用,沒有配備殺傷性強的武器裝備。
2.職能素質亂:大多數是外包出去,低薪,年輕的待不久,年老的打醬油。
3.職能覺悟低:說養老崗你以為就是最壞的情況了?最壞的是個別醫院的保安早就成了不學無術的小混混來混日子的地方。
因此由於素質和年齡問題,自然而然地欺軟怕硬,碰到守秩序的看起來老實的會比較強硬,真碰到類似視頻裡持刀的、或者自稱要投訴、家裡有人等,馬上認慫。
即有一部分保安,只是把維持秩序當作一個狐假虎威的舞臺。
基於低要求,素質參差不齊、混日子的覺悟,真正出現醫鬧的時候,碰到沒帶工具的小惡霸,可能會上前擋一擋,碰到帶刀以死相拼的,基本逃之夭夭。
指望全體醫院重金聘請高素質保安可能不實際,畢竟每個醫院水平和收入不同,投入大量人事資金去聘請退伍兵當保安,不實際。
所以在醫院安保方面:
要麼結合制度,將安保質量納入三甲醫院的評審中,高人流量大的醫院配備警務室等,或者將醫院安保納入類似某某執業證一樣的考核上崗;
要麼只能加強大門的安檢了。
甚至,我也很期待安保也來個規培。
這起傷醫事件肯定是一起刑事案件了,動不動就要對醫生動刀子,保護醫生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了,希望能有更有效的法律出臺。另外,作為個人,大家工作壓力,家庭壓力都比較大,都要特別注意自己心理方面的健康,每年體檢的時候,建議也去看看心理醫生。現在國內精神科許多醫院水平都挺高了,一些疾病早發現早治療,不僅僅是個心理問題,還能在生理上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在事實上提高個人奮鬥的成功率。祝兩位醫生早日康復!
本文綜合整理自丁香園、醫脈通、醫學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