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兩會」分別於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開幕,「兩會」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大事件,牽動著所有中國人的心。在這特別的日子裡,剛剛返校開學的吉大師生也對「兩會」充滿信心和期待。
馬克思主義學院陳松友教授說,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8個方面建議,其中用了將近2000字談民生建設,李克強總理指出:「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財政收入增長雖放緩,但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從內容就可以看到,從就業創業、教育、就業、醫療衛生、文化改革、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等等,可以說是一系列的,對民生的關注、對民生的保障的力度,正是民之所願、民之所望。這也體現了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說到底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改革發展的成效真正體現到改善民生、造福民生上來,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經濟學院王達教授認為,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 2015 年我國經濟運行的總體形勢,既全面總結了所取得的諸多成績,又客觀地指出了目前尚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 2016 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6.5% — 7%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 3% 左右等等。應當說,此次兩會釋放出了一個非常明顯的信息,即我國政府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方面底氣十足,政策空間仍然較大,「彈藥」依然充足。這對於現階段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我國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增長的微觀基礎具有重大意義。此次兩會全面地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結構性改革的成果以及中央政府繼續推動改革的決心,對於穩定居民和企業預期、打擊肆意做空中國經濟的投機行為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植物科學學院李蘇迪同學說,微寒的春風裹挾著熱議而來,「會議」、「報告」、「審議」等字眼填滿了人們的生活。透過一個個鏡頭、一支支話筒,我們看到當今中國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創新。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對兩會也懷有期盼,目睹著世界的巨變。我們的需求不再傾向於物質層面的富足,而更加傾向於精神層面的豐富多彩。今天的我們,懷揣著中國夢,也希望在中國夢中尋到自己夢想那五彩斑斕的影子。
文學院研究生王躍博同學表示,他比較關注經濟建設和國際交流兩個方面。他認為,我國已經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他希望在經濟總量繼續提升的前提下,提高人均經濟產值,合理化資源分配,讓全國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倉廩實而知禮節,如今中國的國際形象是富足、文明而且好客的東方大國,我們也有義務和責任,同時也有實力,散播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去傳播悠久的中華文化,展示大國風採。」
動物科學專業邵東悅同學比較關注教育改革和食品安全。她說:「教育改革一直是近幾年兩會的熱點之一,所以對於這個方面我比較關注,期待兩會上可以看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等改革任務的推進,以及高考改革和教育資源均衡分配的進一步完善。近些年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屢屢出現,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食品安全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我們老百姓就可以買得更放心、吃得更舒心,著實是讓人打心眼裡高興。對於醫療改革、住房保障和戶籍改革等民生問題我也比較關注,期待在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兩會中可以看到更多順民意、安民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