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試辯之芮母逐子
魯國第二任國君桓公在位第三年時,芮國發生一件價值觀與當時,春秋初期,格格不入的事件。芮國國君,芮伯萬,因為後宮寵麗太多,竟然被自己的母親放逐到魏國。
芮國是一個姬姓國,距野史記載,周成王封族人,姬良夫於芮,今陝西大荔。芮伯算是個小國。周王室的諸侯,按照國土大小,分為,公侯伯子男。爵位為公或者侯的,是大國。其餘就小些了,比如稱楚子,許男等。所以憑芮伯的國力無法謀霸,只能自保。
芮伯又叫萬,即芮伯萬,也是後代姓萬的鼻祖。
首先,芮母能夠驅逐自己的兒子,這在男性為主導的春秋,實屬不易。君子認為其行為也有符合仁義的地方,因為,芮伯多內寵,那樣就沒有心思治理國家,這在大家都在謀霸的春秋,如何得以生存?所以芮母將芮伯驅逐,也是為了芮國的長遠考慮。
其次,芮伯雖然被母親驅逐,但是沒有和自己的母親兵戎相見,所以也是對母親有仁義的。還算一個孝子。
芮伯被驅逐到的魏地,也是一個姬姓國家。芮伯所呆的地方,後來叫芮伯城,今有芮城縣。在縣北,就是魏國的封地。這個魏國後來不久就被晉獻公所滅,封畢公萬於魏。這個魏就是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分晉的魏。
芮伯躲在魏國,進行政治避難,看來他好像也沒有什麼野心,再和母親進行一番宮廷內鬥。其實他也來不及,因為這時芮國已經落入秦國的眼裡。
秦國眼看芮國出了亂子,於是覺得有機可乘,就想吞併了芮國,芮伯出逃的第二年秋天,秦國就攻打了芮國,可是兵敗,這完全是因為秦國輕敵的關係。到了冬天,秦國聯絡了周天子的軍隊,要一起對付芮伯。
秦國使者說:「芮伯被母親驅逐,這不符合禮儀,我們不妨以此為藉口,攻打芮伯,然後瓜分芮國的財產和土地。」周天子就答應了,於是,秦,周聯軍圍魏,捉住了芮伯,將他作為俘虜,帶歸。
也是周天子貪徒小利,而忘了自己周天子的身份。得一芮國小利,而有失天子的威儀,從長遠考慮,對周國發展並非有利。
這真是,
芮母逐子母權強,則天奪權二子殤。
人道虎毒不食子,家國命運當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