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 這些除溼方法靠譜嗎?
N海都記者 陳燕燕/文 肖春道/圖 實習生 劉梓怡
海都訊 驚蟄前後,福州接連下雨,到處溼答答的,玻璃、牆壁、地板也開始「出汗」。為了對付「回南天」的潮溼天氣,朋友圈開始流傳各種「除溼」妙招:鹽水拖地、蠟燭除溼、石灰吸潮……引起不少市民的興趣。
最近,海都記者利用塑料收納箱,模擬加溼環境,對其中一些「妙招」進行了試驗,發現效果並不明顯。
試驗過程:收納箱模擬潮溼環境
3月5日15時,天氣預報顯示氣溫為17°C,空氣溼度為97%。為了模擬回南天潮溼的環境,記者找來3個塑料收納箱,長約60釐米,寬約40釐米,高約35釐米,並分別將加溼器放進箱子裡,蓋上蓋子,進行加溼。
大約5分鐘後,箱子裡蒙上了一層細密的水霧,摸上去溼漉漉的,與回南天「冒汗」的牆壁相似。經測量,箱子裡的溼度為86%。此後,記者分別在三個箱子裡用溫鹽水擦拭、放入洗衣粉、點燃蠟燭,15分鐘後,再次監測箱子裡的溼度。
福州環保職業中專的高華老師說,本次試驗具備一定的現實參考價值。但試驗是在相對密閉、沒有空氣流通的箱子裡進行的,與人們日常居住的環境不太相同,因此,試驗結果可能會有一些出入,但就這三種方法的除溼原理來說,是可以驗證的。
□專家建議
早晚不開窗可用除溼設備
高老師說,網上有不少「除溼小妙招」,誇大了效果,大多治標不治本,市民不要輕信。3、4月進入回南天,最好注意通風時間,通常,早晨和晚上的空氣溼度較高,應及時關上門窗,特別是關閉朝南和東南的窗戶,防止水汽滲透至家居的每個角落。中午可短時間開窗通風。
進入室內前,大夥可鋪設腳墊或布料,先擦去鞋底的溼氣,防止將室外的潮溼帶入室內。在地上、桌子上鋪報紙吸溼,也是很好的做法。有條件的家庭還可開空調、除溼機,利用機器抽溼,保持室內乾爽,但較耗時耗電。
試驗1 溫鹽水擦拭效果甚微溼度不變
網帖稱,「用溫鹽水拖地板,地板幹得比較快,因為食鹽裡的氯化鎂和氯化鈣能吸附水分,會加速水分揮發,縮短地板乾燥的時間。」
記者在約250毫升的熱水中,加入約50克食鹽,充分攪拌後,將抹布浸在鹽水中,擰乾後,擦拭1號箱的內部,並蓋上箱蓋。15分鐘後,記者再次揭開箱蓋,發現箱子沒有完全乾,仍有水霧。經測量,箱子裡的溼度仍為86%。
專家點評:高老師說,用熱鹽水擦拭玻璃、拖地後,因為熱水溫度高,蒸發起來比常溫快,而且食鹽中的氯化鎂和氯化鈉會和水進行反應,可以達到除溼目的。但這個方法有很強的局限性,想要達到效果,鹽水濃度必須要高,但濃鹽水對木材有一定的腐蝕性,鋪木地板的家庭不適合用這種方法除溼。
試驗2 放洗衣粉 吸溼緩慢溼度略降
網帖稱,「洗手間和浴室等狹小的房間,可以放生石灰或洗衣粉吸潮。」
記者找來一袋500克的洗衣粉,打開一個大口子,放入2號箱。15分鐘後,記者打開箱蓋,發現洗衣粉的表面有點潮溼、沾手,箱壁的水霧減少了一些,但箱子底部和頂部水珠沒有明顯變化。經測量,箱子裡的溼度為84%。
專家點評:高老師說,石灰有很好的吸溼功能,它遇水會融化凝結,但生石灰與水接觸後容易發熱,且有腐蝕性,不建議在家使用,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避免幼童誤食。洗衣粉也可除溼,但僅限於較潮溼的環境,如廚房、洗手間等,除溼效果緩慢,但可持續的時間較長。
試驗3 點蠟燭除溼範圍小有火災隱患
網帖稱,「點蠟燭、生火爐,能使水汽無法凝結,讓空氣變得乾燥,還能去除房間中的黴味。」
為此,記者在3號箱點燃一支小蠟燭,並蓋上蓋子。4分鐘後,蠟燭上方的箱蓋開始發熱。15分鐘後,記者揭開蓋子,發現箱子的底部和箱壁依然有大量水霧,只有蠟燭周邊半徑約5釐米範圍內、正上方箱蓋處的水霧消失了。經測量,箱子裡的溼度仍為86%,但溫度比原來增加了1°C。
專家點評:高老師說,蠟燭燃燒時的溫度,可加速周邊水分蒸發,由於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時,會與氧氣產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影響極小部分的區域,還需要不停地更換蠟燭,而且室內點蠟燭、生火爐有安全隱患,不提倡使用。如果在室內開電暖氣,烘乾面積比蠟燭稍大,但有效輻射範圍仍有限,也改善不了衛生間整體潮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