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至名歸的YES!AMD R9 5900X上手體驗

2020-12-25 非玩家啊魯

前言;

在AMD銳龍處理器還未面世之前,對於眾多消費者來說,是苦Intel久已,萬年不變的四核八線程的規格,讓CPU市場靜如死灰。隨著AMD臥薪嘗膽至2017年發布Zen架構的銳龍處理器後,A飯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AMD並沒有像Intel那樣有成績後就停滯不前,Zen架構也一直在不斷進化,時間過得很快,來到2020年,Zen架構也進化到了Zen3。沒錯,我要說的是今年10月9號發布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它採用的正是Zen3架構,採用7nm工藝,8核CCX設計可直接訪問共享的32MB L3緩存,相比上一代IPC有高達19%的性能提升。

啊魯本次就拿到一顆銳龍5000系列的次旗艦,型號是R9 5900X,採用12核心24線程設計,Zen3架構,7nm工藝,加速頻率高達4.8GHz,L2+L3緩存高達70MB。高頻和多核心都能兼得,別以為強悍的規格就一定意味著高功耗,在7nm工藝的加持下,R9 5900X的TDP只有105W。相比競爭對手這能效比簡直不要太香。

產品開箱:

R9 5900X採用AM4接口,在CPU體積上與以往AM4接口產品並無差異,在同等小的面積裡能塞入12核心,可見7nm工藝確實很強大。

次旗艦的處理器對主板的用料和做工要求可不低,本次測試用的主板是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戰斧,屬於微星軍火庫系列中的高端產品,比大家熟悉的迫擊炮系列定位還要高一點,這款定價1599的B550主板又能否完美的發揮次旗艦R9 5900X的性能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要應對次旗艦處理器的硬體需求,供電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戰斧配備了10+2+1相供電,每相供電最大可承受60A電流。而且配合鈦金電感+大面積的供電散熱金屬模塊,這個用料應對R9 5900X是完全足夠了。

B550雖然定位次旗艦,但在規格的支持上相比大哥X570並沒有做太多減法,B550同樣支持PCIE4.0技術(僅限第一路PCIE和M.2插槽),配合三代銳龍之後的處理器都能開啟PCIE4.0模式,玩家可以通過該技術享受到PCIE4.0固態硬碟高速讀寫性能的快感。

第二路M.2接口同樣也設有金屬散熱片。

後置接口比較豐富,最大亮點是配備了雙網卡,規格分別是1.0G和2.5G。

Flash bios button能在不裝CPU內存和顯卡,只接通電源即可刷新BIOS,這功能實在太贊。畢竟早期出廠的B550需要通過刷新BIOS才能完美支持銳龍5000處理器,有了這個功能玩家不需要為刷新BIOS而特意找一顆銳龍3000系列CPU了。

本次測試所用的內存是HYPER X FURY雷電系列內存,規格是DDR4 3733MHz 16G*2,雖然對於目前遊戲來說16GB內存基本已經足夠,這對HYPERX FURY雷電內存配有金屬散熱馬甲,馬甲外層帶有HYPER X LOGO,而且LOGO凸出於內存馬甲上方,立體感滿滿。

本次測試顯卡採用微星RTX3070魔龍。微星RTX 3070魔龍在外觀上延續了RTX3080魔龍的風格,黑+灰+銀的色彩搭配,搭載6代刀鋒風扇,通過不同類型扇葉環形連接。

頂部的MSI LOGO支持RGB燈效,主板背板也設有一條RGB燈帶,使用MSI Mystic Light軟體能讓支持該技術的顯卡主板還有內存散熱進行燈光同步。

雙8pin供電,不是省油的燈啊。

本次測試平臺所用的電源是安鈦克HCG 850電源,畢竟要肩負R9 5900X和i9 10900k已經RTX3070顯卡的穩定運行,對電源要求還是比較高的。HCG850電源額定輸出功率850W,採用全日系電容+全橋式LLC+DC-DC,品質和轉換效率都不錯,其轉換效率遠超金牌,甚至可以摸到80PLUS白金牌的PP了。

性能體驗:

首先來個CPU-Z跑分,從上圖能看到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戰斧能完美支持R9 5900X的性能發揮。

Blender測試,是用來測試 CPU\GPU渲染性能的一個免費程序,通過這款程序可以測試您的計算機硬體的3D渲染能力。在本次測試中,R9 5900X憑藉12核24線程的強悍規格,完成渲染測試耗時只需10分鐘不到,如果你對此沒有感到震撼的話,我提供一個數據,6核6線程的R5 3500X此項目完成用時為36分鐘。多達4倍的線程數加上Zen 3架構帶來的高性能確實能節省4倍渲染時間。

H.264轉碼成績高達81.5,看來剪輯視頻的小夥伴可以考慮入手這貨了。

R20測試,CPU總分8444,單核得分621,佔據R20測試榜首第一位置。

3DMARK得分一覽,從得分與3DMARK資料庫中的平均分相比,R9 5900X確實能充分發揮RTX3070的性能優勢。在以往,由於工藝的原因,多核心CPU由於要兼顧功耗,因此在頻率上比較保守,為此十核以上的處理器的遊戲性能都較為一般。來到銳龍R9 5900X身上,這個魔咒被徹底打破,憑藉ZEN3架構出色的單核性能以及7nm帶來的高頻性能紅利,讓多核處理器也有著不錯的遊戲效能。

古墓麗影暗影,開啟光線追蹤,1080P解析度下,遊戲幀率破百是必須的。

三國:全面戰爭,幀率也有不錯的表現,平均幀率高達139。

奇點灰燼,平均幀率為99。

總結:

通過這次上手體驗,啊魯認為AMD YES!終於能做到名副其實,R9 5900X憑藉不俗的多核性能,在剪輯視頻以及3D渲染方面顯然是相當出色的生產力工具,可以大大節省工作用時。在遊戲方面R9 5900X同樣也是有著出色的表現,充分發揮出RTX3070顯卡的遊戲性能,大家對超多核處理器遊戲性能不佳的印象可以徹底抹掉了。最後再來說說價格,R9 5900X目前京東售價只需4099元,相比競品10核心20線程的i9 10900K可以說差不多,但相比競品,R9 5900X的性能和規格都要強不少。綜上所述,在目前,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才是最佳工作/遊戲之選。

相關焦點

  • AMD YES!5900x+技嘉B550超級雕+RX5600xt黑果記
    此前就寫了AMD黑蘋果的裝機單,這次就應要求,使用技嘉B550 AORUS MASTER主板,搭配Ryzen 9 5900x處理器和RX5600xt顯卡組裝3A黑蘋果主機實戰一番。硬體選購此前就有吐槽,說2020年了玩黑蘋果哪家主板都一樣。
  • AMD YES 傳AMD晶片將用於特斯拉
    11月10日,著名告密者「德國皮卡丘」@patrickshur表示,他從AMD獲得了一份內部文件,顯示amd新一代Navi 23核心GPU的bigNavi架構將用於特斯拉。report 873 11月10日,著名告密者「德國皮卡丘」@patrickshur表示,他從AMD獲得了一份內部文件,顯示amd
  • 振華NEON360水冷 銳龍5900x超頻全核4.7Ghz
    但是抱著低2度也是低的心態,還是選擇了水冷散熱用作5900x超頻的散熱器。數碼產品買新不買舊,個人也想嘗試一下新品,所以選了振華最新推出的NEON360水冷。振華之前在電源界混的不錯,很想試試跨界做的水冷怎麼樣。配件全一覽,非常豐富,包括扣具、水冷排和風扇。
  • 輕鬆超頻全核4.6G的5900X、技嘉 B550 AORUS MASTER主板
    一、前言蘑菇一直想搶一顆5900X,奈何一直都沒有搶到,但是朋友都用上了,搭配的主板還是技嘉的B550 Master。雖然這是一塊B550主板,但是其用料和拓展能力一點都不弱,搭配5900X也是輕輕鬆鬆。
  • 華為MateBook 14 2020測評:AMD還是英特爾?
    華為Matebook 14有兩個版本:matebook14 amd版和matebook 14 intel版。LED,glossy: yes, 60 Hz 硬碟:Lite-On CA5-8D512, 512 GB , M.2 2280,PCIe NVMe, 71.8 GB free 接口:1 USB 2.0, 1 USB 3.0 / 3.1 Gen1, 1 USB3.1 Gen2, USB-C Power Delivery (PD),
  • 公主連接r9角色推薦 哪些角色需要優先r9
    公主連接r9開放推測,主線11關卡推出,本次我們來看一看r9的相關的攻略,什麼角色適合r9,哪些角色需要r9,早就r8的各位小夥伴一定要看好了,還有一些想從r7直接跳到r9的小夥伴也可以來看看本次的攻略。
  • AMD YES給你最佳答案
    第一眼看見這塊屏幕時感覺相當驚豔,腦內已經開始想像著用它來看電影有多「爽」,這款筆記本絕對能擁有一個震撼的觀影體驗。最後來展示遊戲性能,進行一局守望先鋒對局,在團戰多人同時開大的情況下,也沒有明顯掉幀的情況出現,FPS整局遊戲基本上都能保持在60左右,輕薄本能有這樣的遊戲體驗已經相當不錯了。
  • AMD YES!新福利已到帳,請查收!
    根據AMD提供的數據,開啟PBO2之後Ryzen 7 5800X的單線程成績可以達到Ryzen 9 5900X原有水平,而Ryzen 9 5900X使用PBO2後也會升級至原Ryzen 9 5950X水平。相關固件更新會在下個月到來。
  • AMD Stream開發包、催化劑驅動更新 支持OpenCL 1.1
    3、支持SSE2.x指令集的x86處理器(此前需要SSE3.x)。4、支持Visual Studio 2010專業版、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 (MinGW)。作業系統支持:- Windows XP/Vista/7 32/64位- openSUSE 11.2、Ubuntu 9.10/10.04、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4/5.5 32/64位編譯器支持:- Windows:Intel C Compiler 11.x、
  • 一篇Mi 10 Ultra上手體驗,一次對MIUI的重新審視
    --印象上手的是黑瓷色的Mi10U。不過按照官方的描述,黑瓷色的Mi10U實際上採用的是特殊鍍膜的玻璃背板。比起鋥亮的銀色版和給人以遐想的透明版,黑瓷版的玻璃背殼給人的更多是一種純淨而深邃的感覺。--體驗作為小米10系列中的頂級產品,Mi10U當然有不少的看家本領。首先,作為知名的驍龍865平臺機型,Mi10U自然支持當下的5G行動網路與WiFi 6無線區域網標準。
  • AMD R9 5950X&R7 5800X 測試報告
  • 旗艦設計超高顏值,OPPO Ace2上手體驗
    除了晶片性能以外,對於手機屏幕,拍照,快充等多類型體驗也成為了此刻選擇手機時需要關注的元素。OPPO Ace2這款手機採用了「雙超閃」設計,加上前置開孔搭配超窄下巴,成為了眾多驍龍865產品中的「重磅級」選手。除了高性能晶片以外,OPPO Ace2這款手機的整體外觀設計還是頗為精緻的。
  • AMD為什麼被稱之為農企?intel,英偉達,AMD是什麼關係?
    目前市面上面最大的兩個顯卡廠商,amd和英偉達大家幾乎耳熟能詳。關於AMD與英偉達大關係,amd為什麼被稱之為農企,這個問題實際上問的非常好,畢竟不少玩家只對英偉達有些許了解,而對AMD則是非常陌生,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AMD是一家什麼公司。讓我們先從英偉達開始。
  • RealmeQ上手體驗,塑料外殼質感不俗,但拍照卻讓人失望!
    RealmeQ上手體驗,塑料外殼質感不俗,但拍照卻讓人失望!前段時間如火如荼的國產手機市場,也是引起了小編的注意,剛好要換新手機的小編,在紅米note8以及realme Q這兩款目前最火爆的兩款千元機中,猶豫再三選擇了realme Q這款手機,而之所以選擇realme Q,是因為小編之前用過紅米note7,這次想要體驗一款全新的手機,並且早在realme x這款手機發布之時,小編就有想要入手的打算,不過剛好趕上了realme
  • 百度大腦遠場語音開發套件評測—快速上手,超讚語音交互體驗
    [Y/n] y獲取:1 http://cn.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universe amd64 android-liblog amd64 1:6.0.1+r16-3 [16.6 kB]獲取:2 http://cn.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
  • 凌力爾特推出SmartMesh LTC5800和LTP5900系列
    凌力爾特公司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的 Dust Networks  產品部推出 SmartMesh  LTC5800 (片上系統) 和 LTP5900
  • 中端手機「越級」提升,realme X上手體驗
    拍照 #採用主流旗艦手機同樣的升降攝像頭,拍攝體驗讓人滿意。感受 #6.53英寸屏,拿上手沒有特別輕巧的體驗,對於男生來說有點大,對於女生來說使用起來可能就有點不習慣了。忽略厚重問題,用起來跟普通旗艦機型體驗接近,電量的話基本一天半一充,續航的表現能夠為厚重的身材加分。
  • iPhone X 上手體驗,hello,未來
    現在,油管著名博主 MKBHD 已經提前上手了新款 iPhone,一起來看看吧。今年的 iPhone 8 很顯然是 iPhone 7 的升級版,這也打破了過去 iPhone「數字年」更新外觀,「S年」規格升級的慣例。iPhone 8 的外觀和 iPhone 7 幾乎一模一樣,依然是單/雙鏡頭的配置,唯一的不同是後殼改為了玻璃材質,加入了無線充電。
  • 98馬力+5擋,長寬高5900×1945×2320mm,能耗低
    98馬力+5擋,長寬高5900×1945×2320毫米,能耗低。五十鈴100P是慶鈴品牌旗下的主推產品之一,依附它無人能及的空間實力,與目前大家將空間列為購車必要條件的要求相符,因此,上市至今收穫了廣泛好評。家喻戶曉的五十鈴100P,剔除五十鈴100P該項優勢,那麼它還有哪些同樣傑出的優點?自身性價比可否與同類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