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身處七中,卻隨處都能聽到關於七中的傳說。
聽聞最多的是四川大學別名又為成都七中附屬大學,不少從七中走出的川大學子也為此自嘲,看似風趣的話大致可以猜到這所學校真的很牛。
在成都乃至整個四川教育界,479都是家喻戶曉的存在,作為三校頭部,七中成績也一直斐然。
成都七中又名成都中學,前身是1905年由墨池書院和芙蓉書院合併創立的成都高等小學堂,中間歷經變化,2014年10月16日加掛成都中學校名。
關於加掛成都中學有幾種說法,官方的說法是成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七中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就有成都縣立中學的名字,加掛成都中學校名是恢復其歷史傳承。
是中國4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樣板學校」之一,首批「全國科技教育創新十佳學校」首批「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教育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首批「全國文明校園」、團中央「全國中學生志願服務示範學校」,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面先鋒旗幟。
直到現在,許多老成都人還記得成都縣立中學這個校名,該負責人稱每一位從七中走出去的七中人都有濃濃的七中情結,「這不僅是一所學校,同時也是七中人的一段人生歷程。
在外人看來七中是一所學霸匯集的學校,但在七中人眼裡,這裡同樣是「天才和學渣」並存的地方。在這裡沒有人會過分關注你的成績,有的只是平等、自由以及濃濃的歸屬感,這點與四中頗為相似。除了成績你還可以在籃球場、運動會上證明自己,還可以代表學校參加競賽攻城略地等等。
七中本部其實很小,但墨池、曦園、曲水流觴,氛圍絕佳。
作為領跑四川教育的三駕馬車之一,七中先後培養出了9位院士,瀚星空中有6顆小行星以其學子名字命名。校友錄中世界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SASTRA拉馬努(傑出貢獻年輕數學家獎)金獎得主張偉、世界人工智慧領軍人物李飛飛、國內大數據研究領軍人物周濤等赫然在列。
一個在全國都擁有很高知名度的超級中學,優秀的成績顯得那麼順理成章,每年考入清北的人數都佔兩校在川招生人數的1/4。
人才濟濟的七中,競賽成績在川內也是一騎絕塵,近兩年穩居全國第一。學科競賽網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成都七中目前已在數學、化學、物理、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奧賽中斬獲12枚國際金牌,每年學科奧賽獲全國金牌人數佔全省一半以上。
七中令人矚目的成績自然離不開優質生源,但作為家長而言,七中仿佛是一個標杆,一個只要進入就能夠上好大學的旗幟,家長蜂擁而來,學校擇優選擇。
築巢引鳳,良禽擇木而棲,優質的出口率與口碑是優質生源進入的基礎,都說校長是靈魂,教師是骨架,學生只是血肉,三者必須協調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目前的七中教育集團除了林蔭、高新兩校區,還領辦了成都七中實驗、成都七中萬達、成都七中八一和成都七中初中學校,指導合作3家,即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成都七中育才、成都七中東方聞道網校,對口幫扶5家。
名校名企的合作辦學也產出了不小的催化作用,領辦的幾所學校近幾年都有不錯的高考出口率,合作的嘉祥外國語更是成績耀眼,但教育產業化是否是最優選擇現在暫未可知,名校品牌輸出的弊端也相形見絀,有過一些負面信息,未來的教書育人徵程相信七中會一如既往,給我們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