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同步知識梳理系列——《琵琶行》

2021-03-01 部編初高語文思政歷史地理研習社

 《琵琶行》教材同步知識梳理

一、時代背景

1.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諫官,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期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作出這首傳世名篇《琵琶行》。

    2.解題:

(1)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2)《琵琶行》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是中國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詩中雖有較濃重的感傷意味,但比《長恨歌》更具現實意義。詩人一方面表達了對「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的悲慘命運的同情,同時也寄託了對自己遭貶的悒鬱、憤懣之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流傳千年的詩句,將琵琶女的命運和自己的身世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首詩敘述的層次分明,描寫的細緻生動,比喻的新穎精妙(如對琵琶聲的描寫),被歷代文人所稱頌,表明白詩語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二、作家作品

1.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縣)人,中唐大詩人。他出身於寒素的小官僚家庭,早年避亂江南時接近人民,對政治的混亂、人民的痛苦有深切的感受。後做官,歷德宗、憲宗到武宗六朝。晚年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與元稹、劉禹錫友善。他一生仕宦可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29歲至44歲),29歲中進士,32歲中拔萃科,授校書郎,35歲又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改周至尉,入為翰林學士,提拔為左拾遺。這時他的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佔主導地位,他任「左拾遺」期間,多次上書請求革除弊政,寫詩也經常反映民間疾苦,這樣就得罪了當時的權貴。他有《策林》七十五篇,指出朝政弊端,發為歌詠則是《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但後來感到仕途險惡,考慮個人出處利害,已有消極退避的思想。

    後期(44歲至75歲):先是43歲時,他授官太子左贊善大夫。這時,割據淄青鎮的李師道派刺客殺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激於義憤,率先上疏請捕刺客,一幫權貴們攻擊白居易議論朝政是僭越行為,被劾「先諫官言事」。此前,白居易母親觀花落井而死,他們又造謠言陷害,說他丁憂(為父母守孝)期間曾作賞花詩篇,「甚傷名教」、「不宜治郡」,結果將他貶為江州司馬。這實際上是他在左拾遺任上長期幹預現實、批評朝政因而觸怒皇帝和權貴,所以致罪。從此他逐步走向消極,雖然後來官職屢升,作過主客郎中,知制誥;召為秘書監,遷刑部侍郎,直到任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由於宦官專權,後來又有牛李黨爭,他見朝事難為,曾請求外放,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或在朝中擔任閒散職務。這時的他儒家獨善思想佔上風,而且夾雜著佛家出世的思想。

    白居易在文學史上的貢獻,主要是提出了進步的理論,並倡導和推動了新樂府運動。他總結了從《詩經》到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提出應該為時代、為現實而創作的主張,認為文學的作用應是「補察時政」、「洩導人情」。「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成為指導創作的口號。為了實現這一主張,詩人必須有自己的傾向、態度,詩歌中應有美刺比興。他還談到內容和形式的關係,說詩歌是「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把情看成根本,通過語言、聲音使人受到教育感化,才算是結果,才達到了文學的目的。他嚴厲批評了六朝形式主義文風,給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以崇高評價。

    他的詩共三千多首,《全唐詩》編為三十九卷,在唐代詩人中保存詩歌最多。他把這些詩分為諷諭、閒適、感傷、雜律四類,而自己尤其重視諷諭詩,這類詩以《秦中吟》和《新樂府》為代表,多批評朝政弊端和他所見所聞的黑暗現實;閒適詩內容情調比較消極,表現獨善其身的自慰心情;感傷詩多反映自己不幸遭遇,格調不免低沉,感傷。但有些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接近敘事詩,又含怨諷之意,感情濃鬱,藝術性很高。雜律詩包括雜體和律體,或流連光景,或與人酬唱,爭一日之長,內容沒有太多可取的地方。

《琵琶行》創作於被貶到江州的第二年(公元816年)。詩人借樂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聯繫個人宦海浮沉的經歷,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抒發了他感傷憤慨的心情。白居易寫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是各有獨創性的名作。

白詩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早在作者生前,已經有「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之說。可見其強大的藝術力量。

2.了解歌行體:

「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主要特點有:

①篇幅可短可長。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則有八十八句。

②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

③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衝破了格律詩的束縛。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④句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三、文本詳解

(一)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詩歌,結合注釋,翻譯小序及全詩。

明確: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白話譯文: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湓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裡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隻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我從京城裡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於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共計六百一十二字(實際上全詩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裡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悶悶地喝醉了,悽悽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裡沉浸著明月。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

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麼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移近船隻,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像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低著眉隨著手繼續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後來彈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像是兒女私語。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麼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麼艱難!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突然爆破一隻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划過,四根弦發出同一個聲音,好像撕裂綢帛。東邊西邊的船舫裡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裡閃耀銀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撥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來顯得十分肅敬。她訴說:「本來是京城裡的姑娘,家住在蝦蟆陵附近。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的技藝,名字登記在教坊的第一部裡。彈罷曲子,曾贏得曲師的讚揚,妝梳起來,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爭先恐後地贈送禮品,一隻曲子,換來無數匹吳綾蜀錦。打拍子敲碎了鈿頭雲篦,吃美酒潑髒了血色羅裙。今年歡笑啊,明年歡笑,輕輕地度過了多少個秋夜春天;同屬的姐妹嫁給了軍人,老鴇辭別了人世,無情的時光,奪去了美豔的紅顏。門前的車馬,越來越稀,嫁了個商人,跟他到這裡。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去買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獨守這空蕩蕩的船倉,繞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麼寒涼。深夜裡忽然夢見少年時代的往事,滿臉淚水,哭醒來更加悲傷。……」

我聽了琵琶聲已經嘆息,又聽了這番話更加歔欷。同樣是失意人流落在遠方,碰在一起啊,從前不認識那又何妨!我自從去年辭別了京城,貶官在潯陽,一直臥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哪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溼,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麼?除了杜鵑的哀鳴,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難道說沒有山歌?也沒有村笛?嘔啞嘲哳,那聲音也實在難聽!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象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不要告辭,請坐下再彈一隻曲子,我替你譜寫歌詞,題目就叫作《琵琶行》。

聽了我的話長久地站立,又坐下撥弦索,撥得更急。悽悽切切,不象剛才的聲音,滿座的聽眾,都忍不住哭泣。這當中哪一個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馬的眼淚啊,溼透了青衫。

(二)解讀小序

思考:小序有什麼作用? 

明確: 

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過,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悽切傷懷的感情基調。

(三)分析結構:

朗讀全文,思考,全詩可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

全詩按時間順序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秋夜江邊送客忽聞琵琶聲。(潯陽江邊聞琵琶) 

第二部分: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情景,著重表現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和琵琶聲所流露的幽愁暗恨。(江心聆聽琵琶曲)

第三部分:寫琵琶女自敘身世。(江中聽訴身世苦)

第四部分:寫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五部分:寫琵琶女重新彈奏,詩人為之淚下。(重聞琵琶青衫溼)

(四)賞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詩中幾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分別是明寫還是暗寫?

明確: 

詩人三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她的演奏是詩人和他的客人聽到的。第二次明寫,琵琶女出場,應詩人邀請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寫,但寫得簡略。

2.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的感情基調是什麼樣的嗎?為什麼?這一段運用了什麼手法寫音樂? 

明確:

它的基調是悲涼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這「繞船明月江水寒」之際,顯然是以此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確實打動了「慘將別」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離愁,以致「主人忘歸客不發」。其餘寫秋江月夜的蕭瑟景象,寫餞別酒宴的悲傷氣氛,都是烘託它的。

手法:側面烘託。

(五)賞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

1.朗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分別演奏了什麼曲子? 

明確: 

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琵琶女演奏之前調弦,並已進入樂曲的境界中。

第二階段(「弦弦掩抑聲聲思……說盡心中無限事」)寫琵琶演奏大概根據當時心緒選定的一支曲子,寫出了琵琶女的技藝的嫻熟。

第三階段(「輕攏慢捻抹復桃……四弦一聲如裂帛」)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鄉》。

2.討論,作者分幾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個樂段的內容是什麼?寫出了音樂的什麼特點?詩人是用怎樣的手法來表現樂曲情調的? 

明確: 

作者分四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

第一樂段,詩人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也可說是通感)描寫樂聲。以「急雨」、「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三組比喻,描寫樂聲由急驟粗重而急促輕細,而紛繁清脆;感情由悲憤而悽苦,而悲憤悽苦傾瀉而出,達到演奏的第一個高潮。

第二樂段,以「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三個比喻(也可說是通感),描寫樂聲由上層紛繁清脆的高潮轉入婉轉低回艱澀難通,低到無聲,進入演奏的低潮。「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常被引用的名句,體現著詩人對「聲暫歇」藝術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讚美,彈者已將聽者帶入樂聲意境中去。

第三樂段,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兩個比喻(也可說是通感),描寫突然發出的樂聲不但雄壯,而且激越。

第四樂段,寫樂曲的終止,「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猛然煞住的樂聲;感情由激憤而悽厲。最後「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運用側面烘託,說明周圍船上的人們都沉浸在「餘音繞梁」的境界中。

三、四樂段,樂聲在上層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層悽楚無聲,轉入激昂憤慨,恣肆奔騰,進而悽厲無盡;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結束。

小結:這段樂聲描寫,運用一連串貼切形象的比喻,描寫出琵琶聲聲情並茂,恍如江潮迭湧,奇峰層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寫出音樂繁密(粗重)的特點,「小弦切切如私語」寫出音樂幽細的特點,「大珠小珠落玉盤」寫出音樂清脆圓潤的特點,「間關鶯語花底滑」寫出音樂宛轉流利的特點,「幽咽泉流冰下難」寫出音樂低沉入微的特點,「銀瓶乍破水漿迸」寫出音樂激越雄壯的特點,「鐵騎突出刀槍鳴」寫出音樂激越雄壯的特點,「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音樂戛然而止的特點,不愧歷來被譽為古典詩歌中描寫樂聲的絕唱。

3.找出描寫演奏者動作神態描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 

「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低眉信手續續彈」是彈奏的神態,「攏」「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  

(六)賞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1.思考,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調子如何?理由是什麼? 

明確: 

調子悲涼,與《霓裳》、《六么》不同,從「滿座重聞皆掩泣」和「江州司馬青衫溼」可看出。

2.討論,作者寫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麼不同? 

明確: 

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從正面寫音樂的藝術境界,第三次作者從側面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七)鑑賞景物描寫

1思考,詩的開篇關於秋天月夜送別情景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明確:

①交代了時間,這是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瑟瑟秋風下的夜晚;

②交代了地點,是潯陽江頭。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陽江頭也就是前邊序中所說的湓浦口;

③交代了背景,是詩人給他的朋友送別。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顯得寂寞難耐了。詩一開始用景物烘託環境氣氛,紅楓、蘆花,秋意蕭索,使人油然而生悲涼;加上正是送客離別之際,越發讓人傷懷;更何況送客連助酒的音樂都找不到,掃興到了極點。慘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詩人一開始就把蕭索悲涼的氛圍渲染得非常強烈,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裡的景色和氣氛描寫都很好,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悵惘的感覺,和主人與客人的失意、傷別融合一體,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

2.思考,在演奏完畢,作者寫「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什麼作用? 

明確:

①突出音樂效果。「悄無言」比報之以熱烈的掌聲或喝彩聲更好,這就是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樂曲引人入勝,感人肺腑,它雖然結束了,但聽眾還是曲意未盡,仍然沉浸在動人的音樂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這是一種最好的藝術反應,在大段的直接描寫之後,續以這兩句精練而意味深長的間接描寫,更突出了音樂的魅力, 是畫龍點睛之筆。

②深化詩歌的意境。它把動態的音樂凝固在靜態的畫面裡,曲終已經收撥,樂聲已經消逝,但人們的欣賞活動仍在繼續。眼前是江水茫茫,無邊無際,四周寥落,萬籟俱寂,中天一輪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輝。人們憑著詩意的想像,似乎感到這秋涼的夜色中瀰漫著音樂的氣氛,這粼粼的波光中蕩漾著動人的旋律。總之餘音繞梁,不絕如縷。這兩句詩裡,情和景,意和景,悲愴的樂曲和悽清的畫面都融為一體,這種以景結情的寫法,頗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妙。

(八)鑑賞人物形象:

1.思考, 課文第三部分寫了琵琶女怎樣的遭遇?我們應怎樣認識琵琶女這一形象? 

明確: 

「自言」以後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風等閒度」一句過渡到後半部。後半部寫年長色衰後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後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後的孤苦悽涼的寂寞生活。

小結:琵琶女是一個才貌雙全,但在封建社會中被摧殘、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對自己的悽涼遭遇、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表示了積聚已久的憤懣之情,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強烈控訴。

但是詩人筆下的琵琶女沒有認識到昔日賣笑承歡、醉生夢死的生活是一種被摧殘的痛苦生涯,相反還抱著炫耀、追戀、惋惜的態度。她只是悲嘆紅顏易老、繁花早逝,卻沒有從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覺醒。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後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2.思考,詩中展現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明確:

塑造了鬱郁不得志、孤苦惆悵、失意潦倒、雅好音樂、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的詩人形象。

送客時的離別愁緒,聽歌女演奏和自敘時感情共鳴,對遠離京城環境的不適,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獨飲,這些敘述無不是詩人心曲的流露,直讓人為詩人無故被貶黯然淚下,生出一腔怨恨。

(九)體味情感主題

1.討論,為什麼白居易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哀嘆? 

明確: 

琵琶女:早年的境況是「藝壓京城、豔蓋群芳」(色藝雙絕);現在的境況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詩人:早年的境況是「身居高位、名動京師」(高官厚祿);現在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淪落悽涼)。

小結: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由「盛」(風光無限、春風得意)而「衰」(淪落天涯、境況悽涼)。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盡情地傾述了自己的悲憤之情。是「音樂」將他們聯繫在一起。

2.討論,為什麼「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明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了自己謫居江洲後的鬱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天涯淪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於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3.主題小結:

這首詩是一首敘事詩,主要記敘白居易貶謫江州時,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一事。詩中主要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前者為主,後者為賓。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十)總結藝術特色:

1.運用多種手法描摹音樂。

(1)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 (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美)(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悽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裡寫樂曲旋律的變化:由激越雄壯——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

好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2)疊詞和聯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續、嘈嘈、切切

聯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好處:使音節悅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託

①正面描摹: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②側面烘託: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好處:寫聽眾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③曲中帶情:

以聽者的感受襯託音樂的聲情並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著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著感情來聽、來描摹的。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

詩人以情繪聲:「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4)情景交融

本詩所敘之事(秋夜江頭送客、琵琶女的悲劇命運、作者的貶謫生活)飽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烘託;人物的動作,心理的細緻描寫;人物以抒情方式傾訴悲懷;精當的說明和議論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初為《霓裳》後《六么》」「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等等,對於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畫龍點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視的。凡此種種,都使這首詩滿含著抒情氣息,做到了敘事與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強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藝術魅力。

2.結構嚴謹

全詩以人物為線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為線索,一是以詩人的感受為線索。前者是明線,後者為暗線。兩條線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詩人),兩個形象心靈溝通,怨恨交織,謫情離恨奔湧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江州司馬青衫溼」更是對主題的形象闡釋,是詩人同情琵琶女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

基礎知識梳理

1.字音

湓浦口(pén)   倡女(chāng)    賈人(gǔ) 憫然(mǐn)      六么(yāo)     

貶謫(zhé)  潯陽(xún)      荻花(dí)       轉軸(zhóu)    管弦(xián)  

鈿頭(diàn)  斂容(liǎn)      慢捻niǎn        蝦蟆(há)  教坊(fāng)      

銀篦(bì)         闌幹(lán)        嘲哳(zhāo zhā)     嘔啞(ōu yā)

2.釋義

(一).古今異義

(1)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古義:於是創作。     今義: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3)秋月春風等閒度             古義:隨隨便便。     今義:尋常,平常

(4)暮去朝來顏色故             古義:容顏。         今義:指色彩

(5)鐵騎突出刀槍鳴             古義:突然衝出。     今義:鼓出來,出眾地顯露出來

(6)整頓衣裳起斂容    古義:整理。         今義:使紊亂變整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

(7)悽悽不似向前聲             古義:副詞,以前。    今義:朝前

(8)老大嫁作商人婦             古義:年紀大了。       今義:兄弟排行第一的為老大

(二).一詞多義

(1)是

①是夕始覺有遷謫意(指示代詞,這)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判斷動詞,是)

③覺今是而昨非(正確)                           ④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

(2)言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說)              ②感斯人言(話)

③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言語)          ④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3)數

①使快彈數曲(幾,表示不確定的數目)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數量)

③範增數目項王(屢次)                          ④珠可歷歷數也(計算)

(4)為

①因為長句(寫,創作)                       ②初為《霓裳》後《六么》(彈奏)

③為君翻作《琵琶行》(給,替)               ④竊為大王不取也(以為,認為)

⑤慎勿為婦死(為了)

(三).詞類活用

①遂命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②江州司馬青衫溼(形容詞用作動詞,被打溼)

③歌以贈之(名詞作動詞,作歌)              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名詞作狀語,在夜裡)

⑤商人重利輕別離(形容詞用作動詞,看重,輕視)

⑥潯陽江頭夜送客(名詞作狀語,在夜裡)      ⑦夢啼妝淚紅闌幹(名詞作狀語,在夢裡)

另:解讀

這首詩作於元和十一年秋(816),記敘了秋夜至潯陽遇京城琵琶女的故事,描述琵琶女的精湛技藝和身世,抒發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貶謫之悲,是一首體制宏偉、藝術精湛的長篇敘事詩。

    全詩四個自然節共分五段。第一段(開頭至「主人忘歸客不發」),秋江月夜送別圖。交代了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和環境氣氛,描寫送別的悽涼場面、人物心境和忽聞琵琶聲的驚喜情景。第二段(從「尋聲暗問彈者誰」至「唯見江心秋月白」),江心聆聽琵琶圖。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情景。先寫邀請琵琶女,表現琵琶女複雜矛盾的心情,次寫琵琶女彈奏琵琶的高超技藝,是本詩描寫的重點。最後寫彈奏琵琶的藝術效果。第三段(從「沉吟放撥插弦中」至「夢啼妝淚紅闌幹」)傾訴身世,悲泣感人。寫琵琶女自訴身世,塑造了一位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形象。第四段(從「我聞琵琶已嘆息」至「為君翻作《琵琶行》」)同病相憐,感慨良多。寫作者由彼及己引起謫遷失意的感慨。第五段(從「我感此言良久立」至結尾)重聞琵琶,青衫淚溼。寫詩人重聞琵琶聲的悲憤感情。

    開頭自然環境的描寫,使全詩一開始就籠罩著悲涼的氣氛。首二句點出「夜」中送客,火紅的楓葉、潔白的蘆花也失去了白日裡的驕豔。月色暗淡,更使人增添無限惆悵,霜葉衰草,秋風蕭瑟,環境是如此荒涼寥落;沒有音樂助興,只能對飲悶酒,借酒澆愁,更反映出謫居生活的失意、冷落。秋夜送客,別情已夠悲愴;船中設筵餞別,唯有青燈相伴。「舉酒欲飲」,連助興的音樂也沒有,這真是掃興到了極點。因此「醉不成歡慘將別」,此時所見唯有茫茫秋月,沉影江中,烘託出主客間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情景,形象地說明詩人此時的哀愁就像那茫茫江水一樣無邊無際。 這些景物描寫為悲劇人物琵琶女的出場,創造了悲涼的氛圍。

正在慘然將別之際,「忽聞水上琵琶聲」,概括寫出主人、客人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的神往,從側面表現出琵琶曲的強大吸引力量。於是「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從這一系列的熱切舉動中,側面烘託了這「琵琶聲」的美妙。對於琵琶女的正面描寫,也多有動作描寫,詩人按照事件發展順序,先寫其聲,後寫其人。「忽聞水上琵琶聲」,寫出她彈奏技藝的精湛。「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三句,通過動作刻畫其心理。按說歌妓都見過場面,是不會害羞的,她這樣欲言又止,「始出來」又「半遮面」,定有許多難言的苦衷。詩人由敘述別情、描寫悽涼之景,引出思管弦之樂,又由「無管弦」、「慘將別」襯託「忽聞水上琵琶聲」,再由「尋聲暗問」、「移船相邀」,終於使這位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為其正式的精彩表演渲染出濃鬱的環境氣氛。「轉軸撥弦三兩聲」,描述定弦試音,還沒正式彈,試彈之聲已經流露出豐富的感情色彩,可見其技藝之高超。

從「轉軸撥弦三兩聲」到「唯見江心秋月白」,作者用工筆正面描寫琵琶女彈奏的精湛技藝。前八句側重寫演技的形態指法和所表達的情緒。正式樂曲開始後,「弦弦」、「聲聲」都表現出幽咽壓抑的情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接著,琵琶女完全沉浸在所抒發的情感之中,「低眉」是「不得意」感情的外部表情,「信手續續彈」,既可見其精湛的彈奏技藝,又可見其一任感情傾瀉的情態。「說盡心中無限事」,說明詩人此刻已完全理解了樂曲所表現的情感內涵。這幾句由調試、開始演奏到向縱深發展,從聽者的視覺、聽覺和感覺的角度,對演奏技藝和所表達的感情作了層次分明的描寫。接著精心描述琵琶的聲音。「輕攏慢捻抹復挑」寫彈奏的神態;「嘈嘈」、「切切」狀其音,大弦聲音粗壯,小弦的聲音細小,用「如急雨」「如私語」比喻,使之形象化;又用「大珠小珠落玉盤」比喻,寫旋律的起伏抑揚、聲音的清脆圓潤。音律時而流暢宛轉如花間鶯語,時而壓抑幽咽似冰下泉流;當「冰泉冷澀」直至「凝絕不通聲暫歇」的時候,詩人體會到這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比時無聲勝有聲」的動人境界。在此餘音嫋嫋、意味無窮的境界中,人們正仔細玩味,低徊無限,忽然那樂曲又像「銀瓶乍破」、「鐵騎突出」,把樂曲由低谷推向高潮。正在積勢噴發、感情高亢激越之際,誰料「四弦一聲如裂帛」,樂曲戛然而止。

    最後兩句從側面描寫彈奏的藝術效果:「東船西舫悄無言」,一曲雖終,而驚心動魄、迴腸盪氣的音樂魅力卻並未消失,船上的人、隔船的人都沉浸在這藝術境界中,仍呆呆出神。再以「唯見江心秋月白」的景物渲染,使讀者也猶如沉浸在如此動人的藝術境界中。

    在音樂藝術描寫之後,從「沉吟放撥插弦中」到「夢啼妝淚紅闌幹」,寫琵琶女自述身世。首先自述籍貫、出身及少年時的生活。琵琶女自小出身教坊,色藝雙全,所以才能得到長安貴族子弟的青睞,致使「五陵年少爭纏頭」。這說明了她的技藝之高和容貌之美,又反襯了今日年老色衰的孤寂悽涼。再自敘嫁作商人婦的經過,寫得很簡略。末四句寫如今的悽苦生活及彈琵琶的原因。「去來江口守空船」,寫處境的孤寂冷落;「繞船月明江水寒」,寫心境的單調悽涼。在這種孤苦空虛的情境中,她對「少年事」無限眷戀,故而「夜深忽夢」,而夢裡的往事更使她感到現在的可悲,於是一個人獨守空船,排遣自己的愁緒,這就是前邊所言「忽聞水上琵琶聲」那一幕。這段自敘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為補充,使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更加豐滿。

    從「我聞琵琶已嘆息」至終篇,寫詩人引發的感慨。開頭四句是從寫琵琶女身世到抒發自己感慨的過渡。「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全詩的主旨,它把琵琶女和詩人這兩個素不相識、地位迥異的「天涯淪落人」連結在一起,情真語切,感人肺腑。以下敘自己境遇,寫謫居生活,突出「終歲不聞絲竹聲」之苦。表達被貶後的鬱悶悲憤心情。「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表達了詩人在外地偶遇知音的眷戀之情,同時交代了創作此詩的緣由。最後寫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相通,互相了解,「更坐彈一曲」,因為感情相通,所以樂曲「悽悽不似向前聲」,融進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憤懣,自然「座中」要數「江州司馬」白居易理解得最深、感慨最強,以至淚溼青衫了。

    全詩敘事完整,結構縝密,層次清晰,前後照應,詳略得當。情節波瀾起伏,跌宕迴旋,往往有絕處逢生之妙。詩人以詩的語言敘事,融寫景、議論、敘事為一爐,使情節的發展具有濃鬱的抒情色彩。特別是對音樂描寫取得獨特的成就,是我國古典詩歌對音樂描寫最細膩、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四、鞏固練習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憔(qiáo)悴      管弦(xián)     曲(qū)罷憫然

B.幽咽(yàn)       冷澀(sè)       轉軸(zhóu)撥弦

C.鐵騎(jì)         教坊(fāng)     春江花朝(zhāo)

D.紅綃(xiāo)       掩抑(yì)       蝦(xiā)蟆陵下

【答案】C

【解析】A.曲:qǔ;B.咽:yè;D.蝦:há

2.下列詞語的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曲罷憫然   鈿頭銀篦  連篇累牘    脈脈含情

B.轉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壯語

C.輕攏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浹背

D.東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復無常   相逢相識

【答案】.A

【解析】B.「徒」應為「徙」。C.「崖」應為「涯」。D.「翻」應為「反」。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弦弦掩抑聲聲思  掩抑:聲音低沉

B.老大嫁作商人婦  老大:排行第一

C.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離去回來

D.滿座重聞皆掩泣  掩泣:掩飾哭泣

【答案】A

【解析】B項,「老大」,年紀大了;C項,「去來」,走了以後;D項,「掩泣」,掩面哭泣。故選A。

4.下列有關《琵琶行並序》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    )

A.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與歌、引、謠、玲、曲無嚴格區別。這種體裁的音節,格律比較自由,形式多採用五言、七言和雜言的古體。

B.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稱白太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

C.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有諷喻詩《秦中吟》《新樂府》,長篇抒情詩《長恨歌》《琵琶行並序》,還有七律《錢塘湖春行》等。

D.白居易的詩歌,不單《賦得古原草送別》人人皆知,《長恨歌》《琵琶行並序》也眾口傳唱,有「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之說。

【答案】C

【解析】C項中,「長篇抒情詩《長恨歌》《琵琶行並序》」一句錯誤。《長恨歌》和《琵琶行並序》都是敘事詩。《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中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琵琶行》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後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故選C。

5.根據提示填寫句子。

(1)《琵琶行並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時,眾多紈絝子弟爭相追捧。

(2)《琵琶行並序》中,寫琵琶女在調弦校音時雖曲調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現琵琶女技藝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並序》中,寫詩人謫居潯陽時,無論是在江花盛開的春日,還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獨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並序》中,寫獨守空船的琵琶女夢到往事,淚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並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描寫環境的寂靜襯託出音樂帶給人們強大的感染力。

【答案】五陵年少爭纏頭    一曲紅綃不知數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還獨傾    夜深忽夢少年事    夢啼妝淚紅闌幹    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 

【解析】此類試題解答時,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藉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本題屬於情境默寫,作答時注意審清題幹要求,根據理解選準相應語句,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

二、課內閱讀

閱讀下而這節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琵 琶 行 (節選)

白 居 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段完整的場景描寫,交代了時令、地點、人物、事件,為琵琶女的出場做了鋪墊。

B.作者被貶逐到僻遠的潯陽,難得在他鄉接待友人的探訪,油然而生相見時難別亦難。

C.第三句寫作者來到江邊碼頭,下馬與船上的客人話別,送其啟程,殷勤關切,依依難捨。

D.古人飲酒餞別,常以樂助興,此處強調「無管弦」,自然地引出下文琵琶女的出場彈奏。

【答案】C

【解析】C項,「下馬與船上的客人話別」解讀有誤,結合詩歌應該是互文,主人和客人下了馬上了船,而且此時也並未話別啟程。故選C。

7.第二句和第六句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請結合詩句分析。

【答案】①這兩句描繪了一幅江濱秋夜圖,在瑟瑟秋風中,荻花飄飛,落葉蕭蕭,茫茫的江面映照著一輪清冷的孤月。②景中含情,蕭瑟、蒼涼、悽清的景物烘託了詩人送別友人時悽傷的心情,增添了詩歌的韻味和感染力。

【解析】本題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第二句和第六句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第二句是「楓葉荻花秋瑟瑟」,描繪了瑟瑟秋風中荻花飛舞落葉飄飄的情景;第六句是「別時茫茫江浸月」,寫茫茫江面映照著一輪冷清的孤月;這兩句都是景語,景中含情,用悽清、蒼涼、蕭瑟的景物烘託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悲傷的心情,形象的為詩歌增添了感染力和韻味。

閱讀下面詩的內容,根據要求完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8.下面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一段是詩人對琵琶女演奏的具體描寫,全段都用正面描寫的手法表現琵琶女技藝的高超。

B.詩人連用急雨、私語、珠落玉盤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用視覺形象、聽覺形象聯合起來通比 音樂,使得琵琶女的彈奏非常具體形象。

C.詩人用旋律的變化寫先「滑」後「澀」的兩種音樂意境。「間關」之聲如「鶯語花底」般輕 快流利;「幽咽」之聲如「泉流冰下」般悲抑哽塞。

D.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樣的感受描繪出了一個餘音嫋嫋、餘意無 窮的音樂境界。

【答案】A

【解析】A選項,「全段都用正面描寫的手法」錯誤,「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是側面烘託,突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故選A.

9.找出文中聲音急劇變化的兩句內容,並簡要分析

【答案】(1)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2)「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由靜入動,音樂急劇變化,如同萬匹野馬,同時出動,萬丈瀑布,瞬時傾瀉。

【解析】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餘音嫋嫋、餘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於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迴腸盪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所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很能表現音樂的急劇變化。

10.分析「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一句對描寫音樂的作用,並另選本首詩帶「月」的詩句,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答案】最後詩歌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作結,通過周圍環境的側面烘託,說明了樂曲的動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彈奏所造的藝術氛圍中。

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裡以「月」烘託離情,渲染營造沉重的氣氛,為突聞琵琶做了鋪墊。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審清楚題幹的要求,如本題要求「分析『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一句對描寫音樂的作用,並另選本首詩帶『月』的詩句,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接著就要分析「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是什麼意思,使用什麼手法,再看這一內容和本文所寫的音樂之間有何關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意思是「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這是環境描寫,結合前面來看,這是音樂演奏後出現的場面,詩人藉助周圍的環境進行側面烘託,表現出音樂的動人,讓周圍的人還沉浸在音樂中,這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接著考生要選出本詩中帶有「月」的詩句,並分析這一詩句的作用。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意思是「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臨別之時本就內心沉重,且沒有音樂,這一環境烘染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使得「忽聞水上琵琶聲」具有濃烈的空谷足音之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

三、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李煜

閒夢遠,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綠, 滿城飛絮輥輕塵。

忙殺看花人。

11.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的兩項是(   )(   )

A.在白居易的詞中,「風景舊曾諳」的「諳」字,說明江南春天的特點,不是聽別人說的,而是親身感受到的。

B.兩首詞中的「綠」都是既寫水色,也寫春色,與紅日、江花相互映襯,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嫵媚動人。

C.在李煜的詞中,「南國正芳春」的「芳」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使人如見百媚千嬌的花容,如聞馥鬱的花香。

D.白居易的詞中寫花紅和水綠的兩句詩都用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麼絢麗多彩;在李煜的詞中寫遊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

E. 兩首詞寫景如畫,景中含情,但寫得都不是眼前的實景:白居易的詞是憶中之景,李煜的詞是夢中之景。

【答案】BE

【解析】題中ACD項考核內容,BE項考核手法,其中B項,第二首「與紅日、江花相互映襯」錯;E項,第一首是實景。

12.分析兩首詞抒情上的不同特點。

【答案】白詞借景抒情,借春天的美景抒發自己對江南春天的讚美和熱愛思念之情。李詞以樂景襯哀情,夢中的故國春色越美,越襯託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和現實生活的悽楚。

【解析】這是一道考核抒情方式的題目,兩首詞都是借景抒情,但情景關係不同,從景的角度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船上管弦江面綠, 滿城飛絮輥輕塵」兩首詞都是樂景,但情感不同,白詞抒發自己對江南春天的讚美和熱愛思念之情,李詞以樂景襯哀情,抒發對故國的思念和現實生活的悽楚之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長恨有風情②,十首秦吟近正聲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紳,即詩中的「老元」「短李」。李紳身材矮小,時稱「短李」。②長恨:指作者的長詩《長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諷喻組詩《秦中吟》。正聲:雅正的詩篇。④伏:服氣。

13.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長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夠作為其詩歌創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對白居易的詩歌進行模仿,這從側面說明了白詩較高的創作水準。

C.作者堅信自己必將因文學成就而名揚後世,因此並不介意在當時是否得到認可。

D.在詩的最後兩句中,白居易稱,自己新編出的詩集可以成為自我炫耀的資本。

【答案】C

【解析】C項,整體表述錯誤,這裡雖有對自己詩才的自許,但也蘊含著不平和辛酸。故選C。

14.請從「戲贈」入手,結合全詩,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態度。

【答案】①詩人戲謔友人,誇耀自己,通過詼諧的態度表現出對文學成就的自得;②詩歌並非全是戲言,也透露出一絲對自己現實境況的無奈與自嘲。   

【解析】此題考查分析詩人的思想情感,應當結合具體詩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慮詩歌的大意,進而考慮作者的情感,另外還要結合標題中的「戲贈」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經歷考慮。一二句首先舉出自己全部詩作中最有名氣、流傳最廣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間的戲辭;五六句說世上富貴人人所羨,但我卻命中無份,這裡雖有對自己詩才的自許,但也蘊含著不平和辛酸;最後兩句詩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語氣,誇飾自己新編詩集後的得意心情。抓住這些作答即可。

 

五、課外拓展

 

根據《琵琶行》的內容,為琵琶女寫一篇小傳。要求:語言通順流暢,600字左右。

示例:

琵琶女小傳

她叫秋娘,她原來是京城裡的一位歌女,家在長安曲江附近的蝦蟆陵。她十三歲就學會了彈琵琶,教坊第一部裡就有我的名字。她彈一首曲子,常常使琵琶大師讚賞佩服,她妝扮起來,總免不了美女的嫉妒。許多王孫公子,爭先恐後給她贈送財物禮品,彈一支曲子,贏得的紅綃多得不知其數。她鑲金玉的發篦,常因為彈曲打拍子而敲碎,她紅色的羅裙,常為宴飲調笑潑翻了酒而被沾汙。一年又一年,美好的時光在歡笑中悄悄流逝,美好的歲月年華就這樣隨隨便便消度。到了後來,弟弟從了軍,阿姨不幸死去,而時光流逝,一天天,她也年老色衰。從此以後,門前冷落,王孫公子很少來了,她也年老了,無可奈何的就嫁作了商人的妻子。可商人愛錢如命,哪知道夫妻的離別之苦,上個月,商人就到浮梁那個地方買茶去。商人走了,撇下她孤孤單單守著空船頭,只有那明月罩著船身,冷冰冰的江水伴著她憂愁。

有一天,她像平常一樣在江面的船上彈曲,突然到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江州司馬, 聽了她和音樂和遭遇之後,江州司馬也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原來江州司馬和她都是流落在天涯的異鄉人,從去年便離開了長安帝京,降官抱病住在這潯陽古城。而潯陽地方偏僻,沒有音樂欣賞,一年到頭也沒聽到音樂之聲。江州司馬希望她再彈一曲。她聽了江州司馬的話深受感動,站了好久沒言語,她坐回原處,上緊絲弦彈奏起來,剛開始旋律緊急,後來情調悽涼悲傷,與剛才奏過的迥然不同。她看見下面坐的人都傷心得捂著臉哭泣。而江州司馬,淚水把青衫全都沾溼了。

相關焦點

  •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重點知識梳理總結,回歸課本
    各位同學、家長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學習乾貨是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必修1-5重點知識總結。高中語文教材所學文言文歸納(必修一到必修五);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必修二《赤壁賦》、《蘭亭集序》、《遊褒禪山記》、《離騷》、《詩經》必修三《蜀道難》、《琵琶行》、《寡人之於國也》、《過秦論》、《勸學》、《師說》必修四《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必修五《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
  •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同步知識梳理系列——《百合花》
    教材同步知識梳理《百合花》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1-6單元每課知識梳理,暑假銜接預習必備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1-6單元每課知識梳理,暑假銜接預習必備語文是一門比較複雜的課程,而初中階段的語文相比小學又增加了不少難度,學習初中語文的關鍵就在於積累,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多做積累,隨著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 高中語文必修二成語知識精編
    前言:這是徐徐老師平時就做好的一些教材梳理,是徐徐老師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用於自己學生平時的期末備考和高考一輪的教材梳理——畢竟只有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用起來才放心。記住:徐徐老師只做點手工慢語文哦。目錄:1、必修二閱讀知識精編2、必修二文言知識精編3、必修二默寫知識精編4、必修二文化知識精編5、必修二成語知識精編
  •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必修五寫作知識點梳理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必修五寫作知識點梳理必修一1、你的生活很重要:勤觀多思,多讀勤思。必修二1、 獨立思考,善於發現:要學會懷疑,要有好奇心,要學會自我發現。2、 用墨如潑與惜墨如金:珍惜自己的生活體驗,學會取捨,講求表達形式,詳寫注重渲染、烘託,多用鋪敘。3、 恰當選用敘述角度:全知視角與有限視角。4、 準確、及時與便捷:消息和通訊。
  • 高中語文必修三成語知識精編
    高中語文必修三成語知識精編前言:這是微信公眾號「徐徐語文坊」平時就做好的一些教材梳理,是徐徐語文坊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用於自己學生平時的期末備考和高考一輪的教材梳理——畢竟只有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用起來才放心。記住:徐徐語文坊只做點手工慢語文哦。
  • 部編版語文教材總冊數減少
    今年9月,部分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將開始啟用部編版,其中涉及思想政治、語文、歷史3門學科。在今天上午的教育部金秋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就3學科教材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語文》教材整套書目「精簡」,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2冊、選修性教材3冊。對比以前高中普遍使用的人教版和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全套總數,大大精簡。
  • 如果你的孩子要上二年級?這份部編版語文同步課課練,務必列印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1-8單元同步課課練,有答案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一共學習24課,就從難度來講的話,都比較簡單,學生要想學好,也比較容易。二年級還是屬於低年級,語文的學習主要還是識字、認字、掌握拼音,會組詞,能寫句子,能梳理課文知識等等。除了這些知識外,孩子也得提升看圖寫話的能力,這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培養寫作能力。
  • 高中語文必修四成語知識精編
    高中語文必修四成語知識精編 前言:這是微信公眾號「徐徐語文坊」平時就做好的一些教材梳理,是徐徐語文坊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用於自己學生平時的期末備考和高考一輪的教材梳理——畢竟只有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用起來才放心。
  • 【預習已更新】部編版1-6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知識梳理已更新!!!
    【預習已更新】部編版1-6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知識梳理已更新!!!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知識梳理 已更新!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知識梳理 已更新!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知識梳理 已更新!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知識梳理 已更新!
  • 高考文言文知識點精講精練(47)|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識清單——偏義複詞和同義複詞(第748期)
    16)|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識清單(二)《語文②》第三單元第636期2019年07月29日高考文言文知識點精講精練(17)|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實詞訓練(二)《語文②》第三單元第637期2019年08月04日高考文言文知識點精講精練(18)|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識清單(三)《語文③》第三單元第643
  • 高中語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識點梳理,快來看!
    好了,今天給大家說說語文文言文!相信一提到高中語文,許多同學都會認為這不是很難的學科,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語文中有三大難(文言文、閱讀理解、作文)要想學好這三樣,可以說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今天來說說文言文方面!
  •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學常識歸納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學常識歸納在學習高中語文時應該注重文學常識的積累,但是很多高中生總是會忽略這一部分的知識,文學常識的積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高中語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高中語文必修五文學常識,供大家學習和複習使用。
  • 高中數學:三年必修知識點梳理,預習複習都能用
    今天大師給大家帶來了高中數學三年必修知識點梳理!高中生預習、複習都可用!更多初中、高中數學知識內容請關注我哦,每天都更新!必修一 知識梳理必修二知識梳理知識點梳理
  •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單元知識梳理,列印練習,這份資料足以應考
    相信這一點不少家長也是深有體會,因為從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可以看得出,學習習慣差的孩子考試真的很難考出好成績,所以不僅要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點掌握好,課後學習鞏固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還得看這個孩子的自覺主動性。小學的學習,基礎知識積累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給大家分享的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各單元知識點梳理吧!趁著假期,抓緊學習。
  •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5文學常識梳理匯總,非常實用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5文學常識梳理匯總,非常實用!
  •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新在哪?溫儒敏詳解十大問題
    小編說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的「選擇性必修」即將投入使用,對於這套新教材,該如何進行「學習」與「研習」?對於學生閱讀、寫作、應對考試以及最關鍵的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等關鍵問題,新教材編寫意圖和考慮是什麼?一起來聽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溫儒敏先生的講解。
  • 溫儒敏: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的編寫意圖和使用建議
    2019年在六省市投入使用前的培訓會上,我有個發言也做了介紹,是就整個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的說明,而這裡主要講「選擇性必修」,分10個問題來講。課標起初設定了三類課程,包括「必修」「選修1」和「選修2」,最終定稿才把「選修1」改為「選擇性必修」,「選修2」改為「選修」。「選擇性必修」這個詞有點彆扭。為什麼這樣叫呢?因為高一的「必修」,是所有高中學生都必須學的。而「選擇性必修」,是給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修習的。理論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之後,要分流,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願選擇是否還要升學,所以安排「選擇性必修」。
  • 高考語文必修1-5文言文梳理,純乾貨
    ——《論語》在歷年高考語文中,文言文所佔比例一直很大,很多學弟學妹感到頭疼,只要掌握這個方法,學起來就會很輕鬆。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等,不必翻譯。刪去只起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
  • 高中語文:語文必修二知識詳單,學弱基礎鞏固,學霸複習補漏
    高中語文成績不理想?與其刷題,不如多花點時間鞏固高考必考知識點,今天給大家整理的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知識詳單》,基礎、考點、重點、必背點都詳細列出,基礎部分是送分題,也是拉開你和其他人之間差距的部分。平時學習過程中,很多高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導致考試的時候基礎大分值丟分,中高難度的題拿不到分,結果可想而知,不但丟了優勢,還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