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最後一小時系統崩潰?
7月28日,一則
「高考生因系統崩潰錯過一本志願填報」
的消息引發關注。
▲學生未能提交志願
剛剛,回應來了。
官方:填報期間系統一直正常
29日上午,陝西省教育考試院網站發布「關於2020年陝西省高考志願填報系統運行情況說明」,志願填報期間系統一直工作正常。
聲明指出:
2020年陝西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志願填報於7月24日12:00開始,7月27日12:00結束,共72小時,與往年時長相同。
本次填報提前批次、單設本科批次、本科一批、普通高校職業教育單獨招生志願,共有122455人填報志願(去年同期119557人)。
志願填報期間系統一直工作正常。
網友稱志願填報最後一小時系統崩潰
據西安商報漩渦視頻報導,7月27日,有西安網友爆料稱,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最後一小時陝西省高考志願填報系統崩潰,無法點提交,導致過時未提交志願,孩子志願填報失敗。一位學生家長介紹,孩子今年超一本線79分,但卻因此錯過了一本填報。
報導稱,也有其他考生遇到類似情況,家長已經聯繫相關部門:
此事引發熱議,有人表示如果是因為系統填不上,那實在是太可惜了,應該給補救的機會;
也有人表示填志願越早越好,沒必要卡最後一刻。
@丹丹蘭 :如果視頻能有個其他頁面可正常打開的換面就好了!
@宛如飛翔ln :如果是系統崩潰,那就不是考生自己的原因,應該補救;
@快考試了別玩了:規矩就是就算剩最後一分鐘,也得能報考。
@一個Arthur :系統給力一點吧,志願填報不是小事啊!
@一個叫醒目的小蘑菇 :肯定是想要考慮一下慎重的報,但沒想到晚了。
@奶糖俊啵兔 :報考志願的時候老師都會說提前先報上不要等最後報....
@劉泫子 :這個其實很難界定,可能是系統原因,也有可能是網絡原因。
溫馨提示:最好留一天檢查
「最好在截止時間前一天填報,最後一天檢查。比如第一次志願填報7月28日18時結束,考生可27日報好志願,28日檢查。」
再次提醒,每年都有考生最後一刻才去填報志願,結果因為網絡堵塞、信號差等填報不上,給自己造成損失。
教育部提醒:志願填報
考生,家長還需注意這十大誤區
如何填報志願、填報志願需要注意些什麼備受考生和家長關注。針對填報志願時會遇到的問題,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特意為大家整理了常見的十大誤區,隨高考君一起來看↓↓↓
對於成績好的考生來說,填報志願肯定是想選心儀的名校。打算只在重點院校裡選擇一所學校,其他志願放棄。
高考君認為,這種填報志願方式欠缺考慮,風險較大。不可否認,「211」和「985」高校在硬體、軟體上都較優越。能考上名牌大學固然是好事,但完全從「名牌」出發選高校,不考慮其他因素,特別是專業因素,則是不明智的。更何況,「名牌」大學並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普通高校一些專業也有特色,具有很強的實力。
因此,填報志願時,父母不要只考慮「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報的誤區。
教育部明確指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信息的必要形式,其內容必須合法、真實、準確、表述規範。高校的招生章程經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招生政策規定進行審核備案後方能向社會公布,不得擅自更改。學校法定代表人應對學校招生章程及有關宣傳材料的真實性負責。高校依據招生章程開展招生工作。」
因此,招生章程具有很強的規範作用,既是對高校的一種約束,也為考生創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同時,它也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徑,是填報志願不可或缺參考資料。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願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國來講,目前除高考改革省份外,基本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實行平行志願,在拉開梯度這個問題上,風險有所減小,但也不是不考慮。平行志願的實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同時更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在考慮梯度問題時,可以使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原則。
第二種志願模式是順序志願,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個人認為要把握兩個方面。首先,第一志願最關鍵。其次,第二志願應該重點考慮往年報考人數不足,曾經招過非第一志願考生的學校或對二志願有預留計劃的高校。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另外一個誤區是:盲目擁擠熱門專業,筆者在諮詢時經常被問道「今年什麼專業熱」「什麼專業是好專業?」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首先,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並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即使僥倖被院校錄取,由於熱門專業裡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後的工作中也很難佔得優勢,搶得先機。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考生在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時,還有一個誤區是,喜歡憑著專業的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涵不了解。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許多高校都開設材料工程專業,但由於學校的不同,其發展方向有差異,如哈工大材料工程專業實力很強,因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關,既有金屬材料,還有高分子材料和複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工程,則更強在金屬材料上,因為其前身是北京鋼鐵學院;天津工業大學的材料工程強在紡織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紡織工學院;浙江理工大學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絲綢材料,因為它是由浙江絲綢工學院發展而來,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紀末的蠶學館。
因此,考生在看專業的時候,一定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一般應該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該專業的主幹課程是什麼,是否屬於特色專業,專業的實力如何,有無碩士、博士點,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於什麼位置,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專業對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和身體狀況有無特殊要求。
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佔優勢(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不填寫「服從專業調劑」就意味著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專業志願沒有拉開梯度,沒有掌握好專業級差,或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思想準備。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雖然你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時,則會失去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
平行志願雖然減小了志願填報的風險,但仍然存在一定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投檔後又被退檔的風險。
平行志願的投檔比例在105%以內,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後可能會被退檔。退檔的考生,將直接進入徵集志願。這是平行志願最大的風險。
被退檔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數在所有被投檔到該學校考生中偏低;填報專業志願太高,且不服從專業調劑。當然,如果高校實行「進檔即取」的原則,那麼,只要分數達到投檔線,服從專業調劑,就不會退檔,落榜風險將大大減少。
2.定位不準確的風險。
一種情況是院校定位太高,考生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過高,所填報的院校志願投檔分均高於自己的高考分,導致無法被投檔;還有一種情況,院校定位過低,失去了衝更好院校的機會。
3.院校志願之間沒有梯度的風險。
院校志願梯度要根據高考分數和志願個數來決定,不能過小,過小會導致沒有梯度,造成志願浪費;也不能過大,過大容易浪費考生的分數,除非在這個區間沒有考生適合報考的院校。
在選擇高考志願時,父母固然要考慮孩子將來的職業規劃,但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他的自身特性。選擇符合考生特性的專業,揚長避短,才能促進其學有所成,為將來獲得一個理想的職業創造條件,這才是最佳選擇。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個人興趣愛好、個人性格特徵、個人能力所及、個人身體條件等4個方面。如果父母選擇孩子不喜歡的專業,就是違背了考生的個人興趣愛好。試想,面對一個自己根本不感興趣、完全不喜歡的專業,又如何要求他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深造。
再比如,一個考生性格內向,平日少言寡語,不喜歡與陌生人打交道。如果父母選擇讓孩子學醫,將來當醫生勢必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醫患接觸是必不可少的診療環節,而孩子的性格特徵不適合當醫生,父母沒有考慮到這點。
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而且最好能進名牌大學讀書。這種願望會在孩子填報志願問題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還固執得有些過分,主觀決定考生的志願,忽略孩子的興趣、愛好,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填報志願的問題上分歧很大,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壓力。在填報志願的整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參謀。應該把填報志願的決定權還給孩子。
高考決定著近千萬考生的命運和前途。考入什麼樣的學校,上什麼專業,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給報的專業他不喜歡,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將來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
父母關心孩子的未來發展,並對志願填報十分重視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畢竟閱歷豐富,有社會經驗,把該說的話都說到了,也完全應該,但同時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爭取達成共識。
「老師,今年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多少啊?」「我這個分數,能上你們學校嗎」……在諮詢會上,分數是家長們諮詢得最多的問題。類似的問題把招生老師也給難住了,他們只能告訴家長「錄取分數不是學校決定的,要看考生報考的情況」。
「你們學校往年不是570分錄取嗎?」一名家長的小孩今年考了570多分,對招生老師的答覆「這個分數有些風險」,她表示質疑。在諮詢會上,不少高校會粘貼出該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以供考生和家長查閱參考。本是一個參考係數,不少家長卻誤把它當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數和以前的錄取分數線「對號進座」。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道。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