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不遇的經歷,想必每個人都曾遇到過。尤其在當今社會,發現很多事情都事與願違,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結果難以讓人接受。
即使縱觀歷史,能夠在人生中遇到自己伯樂的人也非常少。於是有些胸懷大志,卻又鬱郁不得而終的文人,就用詩詞抒發了他們懷才不遇的感情,以此來表達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下面編者為大家帶來三首詩詞,當理想與現實差距很大時,再讀這三首詩,內心會更難受。
第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是宋朝很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一心想著報效祖國,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收復中原。雖然有著這樣的雄心大志,可惜始終沒有得到朝廷重用,最終抱憾而終。
這首詞的描述很是簡單,就是說辛棄疾自己酒醉後恍惚間,夢到了自己在塞外兵營中的事情,夢到自己在兵營中與兄弟們的日常,以及想像自己成為詞裡的將軍,英姿颯爽,上陣殺敵,然後功成名就。
但現實卻告訴他,這是一場夢。辛棄疾寫完這首詞時,已是烈士暮年,只能無限感慨自己懷才不遇。這首詞如果是上了年紀的人讀起來,會更有感觸。
第二首: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年少時樂善好施,經常跟江湖俠客為伍,後來做官後至右拾遺,卻由於性子也直,一直不能高升。後來又因為加入「逆黨」陣營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居喪期間又被權臣迫害,冤死獄中。
陳子昂寫這首詩的背景,就是因為政見與觀點不合,仕途上鬱郁不得志所寫。詩中通過對比手法,憑今弔古來道出當下詩人對於懷才不遇,君主不再重用自己的抑鬱之情,悲憤之餘寫出自己內心的落寞,以及滿心政治抱負無處施展的痛苦。
這首詩只有短短二十二個字,卻寫出了懷才不遇的無限悲情。其實有陳子昂這種遭遇的,不止他一人,還有李白、蘇軾等都是如此。
第三首:馬詩二十三首·其五(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李賀在中國詩壇中被稱為「詩鬼」,可見其文風之卓越。年少時由於才華橫溢,遭人妒忌,被權勢取消了他的考試資格。失去了考試資格的李賀,也因此被切斷了仕途之路。因此,李賀懷著滿腔熱血,卻無處施展。
這首詩可以說是李賀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情緒,最有代表性的詩,全詩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將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以及想要一展英姿才華的期待。而詩中的馬,就是李賀自己,他感慨沒有自己的伯樂。
這三首詩,都是詩人為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所作。特別是年紀大了,少讀這三首詩,否者你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相差很大。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