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孩子總與天真浪漫、童言無忌相掛鈎,但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不斷輔助和引導,如果任由孩子野蠻生長,只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好孩子都是培養出來的,只有肯花心思的父母才能讓孩子的成長之路更加平坦。
孩子出門鬧,小姨有妙招
相信很多人走在街上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領著自家的熊孩子,路過玩具攤總是走不動道,由一開始的平和解釋、到後面的苦口婆心、一直到孩子的撒潑打滾。
家長們成功的,由一個理智的成人變成了暴躁的獅子。每一個孩子都有能把家長分分鐘逼瘋的本事。而孩子在出現這樣情況的時候,家長們該如何應對呢?
前不久一組網絡上小姨帶娃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照片中,年輕活力的小姨,一手牽狗一手遛娃,場面十分溫馨,可一個氣球攤出現,場景瞬間改變。
看著3、4歲的萌娃站在氣球攤前挪不動步,小姨先是耐心勸說,但孩子不為所動,小姨只好抱起孩子「暴力」競走,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還好孩子還年幼,沒有反應過來,想必孩子會很快忘記。
寶寶會鬧騰,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日常約束的缺乏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不對孩子有立規矩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在外出,有為所欲為的習慣。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跟他講規矩,他聽不懂,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規矩是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在耳濡目染之下才會逐漸成為行為記憶。
如果不從小立規矩,不被家長約束,長大後再想約束孩子,便會有自己叛逆的想法,成為了與父母隔閡的矛盾點。
2)孩子年幼
孩子之所以稱為孩子,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行為,不能起到正確的約束。
孩子年幼時會有許多任意妄為的想法,並且沒有看到這樣的想法和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因此,孩子過於年幼時,自然會不能得當的控制自己的言行。
孩子出街鬧騰該怎麼辦?
1)出門前訂好規矩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立好規矩是很重要的。
當每次帶孩子,外出時要提前與孩子溝通好,出門應遵循的規矩,在孩子的心裡打好提前量,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自我約束,以減少可能出現的,不必要的管教。
2)平和語氣勸說,告知孩子如何以正確的方式索要玩具
但孩子總是善忘的,當孩子出現採取強烈的情感。向家長索要玩具時,家長首先應告知孩子,玩具的正確獲取方式,比如可以通過幫助幹家務,優良的學習成績等,來換取玩具。
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態,語氣來對孩子講述,不能用命令式的口吻來約束孩子。
3)強行帶走
如果以上兩種方式都不可行,也可以考慮強行將孩子帶走的方式,並以其他物品轉移孩子注意力。畢竟孩子年幼,過多的道理講述,孩子在當時的情境範圍內,不一定能接受。
還是多應在家提前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對孩子進行點滴的行為約束,才更有利於孩子習慣的養成。
【媽媽寄語】
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發榮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陶行知
孩子的教育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從日常的生活習慣中,慢慢灌溉教育,家長作為孩子的首要模仿者,也要注意謹言慎行,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所謂混世魔王,不過是有一個過於包辦,過於寵溺的家長而已,因此,孩子身上出了問題,還是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
【今日話題】
孩子當街撒潑,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