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體育訊 「巴薩VS皇家馬德裡=拉馬西亞VS巴爾德貝巴斯?」當《每日體育報》記者安東尼奧舉著那張「阿蘇格拉納10傑」的照片炫耀時,上列等式是否在今日成立卻要被打上一個問號。正所謂「千軍易得 一將難求」,雖然本賽季巴薩與皇家馬德裡的青訓成果之比為10比6,然而綠茵場的反「木桶理論」卻在證明一條硬道理。
青訓成果的質量高低曾經是決定球隊成績的標杆,曾經在不同時代稱雄歐洲的各豪強均深諳此道,然而當歐盟於1993年成立並於1995年通過博斯曼法案後,歐洲豪門對於青訓系統的依賴程度卻越來越輕了。曾經依靠青訓橫掃歐洲的阿賈克斯就是最佳範例,克魯伊夫時代和範加爾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這個越來越急功近利的足球圈內,缺少資金保障的球星加工廠早已末落。「巴斯比寶貝」的空難並未擊垮曼聯,弗格森的孩子們拿到了令人瞠目的三冠王,但那卻也將成為曼聯青訓的絕唱,當羅納爾多,魯尼,納尼和安德森,甚至董方卓和皮奎紛至沓來時,紅魔也再沒有了『自己人』。
卡爾德隆構建伯納烏的思路顯然與歷任皇家馬德裡主席不同,「齊達內+帕文?不。齊達內+勞爾?不」,類似溫格式的青年軍才是現任主席的如意算盤只不過玫琳凱現任掌門花得都是大價錢,1.45億歐元便是他用於收購『外形年輕人』的帳單。
雖然《阿斯報》和《馬卡報》對卡爾德隆作為強烈不滿,但皇家馬德裡青訓的強大卻是不容抹殺的事實,統計顯示,共有47名來自巴爾德貝巴斯的球員在07-08賽季的西甲聯賽中徵戰,儘管效力伯納烏的僅有6人。「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木桶中最短的一塊木頭的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經濟學中著名的「木桶理論」並不適用於評價青訓系統,要知道勞爾,古蒂和卡西利亞斯這樣的巨星絕不是能夠輕易出土的,在現實的足球世界,決定成敗地關鍵因素是「最長的那塊木板」,以上三人可是伯納烏的三大隊長。
「在07-08賽季的歐冠聯賽中,巴薩是註冊青訓成果最多的俱樂部」,亦如「巴薩對陣皇家馬德裡,拉馬西亞10人VS巴爾德貝巴斯6」,這些都曾經《每日體育報》引以為豪的數據,然而這些數據卻是如此蒼白。
如果克魯伊夫於1988年重組拉馬西亞為開端,那麼在過往的20年間,曾經令阿蘇格拉納引以為榮的巨星有哪些?「夢之隊時代的科曼,勞德魯普,斯託伊奇科夫,羅馬裡奧。90年代中後期的羅納爾多,克魯伊維特,裡瓦爾多,菲戈。進入新世紀的裡克爾梅,羅納爾迪尼奧,德科,埃託奧」,即便再往前數上幾十年,巨星的也是克魯伊夫,內斯肯斯,馬拉度納,舒斯特爾,萊因克爾……,很遺憾這些「巨星」均非拉馬西亞製造。
不可否認拉馬西亞確實培養出了大批的人才,但紅花卻總需綠葉襯,既然上述那批巨星皆為舶來品,顯然拉馬西亞輸出的人才也僅限於綠葉級別,這些人自然難成理論意義上的「頂級巨星」。此外,「歐洲金球獎」的評選者是《法國足球》雜誌,如德國《踢球者》,英格蘭《世界足球》,《天空體育》等等媒體也均有年終大獎,即便是「FIFA世界足球先生」,其風向標可也是媒體評選的結果。由於大多數俱樂部均為會員制,因此在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前提下,所謂市場推廣和媒體宣傳而帶來的眼球效應便遠離了伊比利亞半島,在這個沒有英雄的時代裡,若缺少了媒體的「幫助」,拉馬西亞的才俊們也就只能是綠葉了,而加泰隆尼亞人的憋悶性格更是為此雪上加霜。
當然凡事總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拉馬西亞自克魯伊夫於1988年起重組至今已經20年了,以梅西,博陽和多斯-桑託斯為代表的新一代正茁壯成長,他們走得是一條區別於瓜迪奧拉,五小鷹,甚至普約爾和哈維的成長之路,梅西進入2007年底各項大獎的前三名也證明拉馬西亞有培養「巨星」的能力。皇家馬德裡也有值得驕傲的資本,以巴爾博亞,託雷斯,巴雷霍,布埃諾為代表的卡斯蒂亞也有成長為下一個勞爾或古蒂的潛力。因此,或許安東尼奧的預言將在幾年後成真,「巴薩VS皇家馬德裡=拉馬西亞VS巴爾德貝巴斯!」
本賽季出自拉馬西亞的巴薩球員:
巴爾德斯,普約爾,哈維,伊涅斯塔,多斯-桑託斯,梅西,奧萊格,霍爾克拉,克羅薩斯,博陽
本賽季出自巴爾德貝巴斯的皇家馬德裡球員:
卡西利亞斯,勞爾,索爾達多,古蒂,託雷斯,巴爾博亞
(上師marco)
(責任編輯:majian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