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很快就5歲啦,回顧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有歡樂也有淚水。我熬過深夜哄睡的艱辛,熬過了護理敏感肌寶寶的日子,頂住了長輩的各種養育壓力,燃鵝,面對寶寶生病這件事情,再剛鐵的老母親都直言真的太難了。
記得辰辰七八月大時,第一次發燒,我和濤哥急得手忙腳亂,趕緊就帶娃上醫院急診。以為看急診一定可以很快,誰知當時又恰好碰到流感高發季,烏泱泱擠滿人,簡直比門診還要多人,小孩子哭鬧聲此起彼伏。
濤哥好不容易掛上個號,又時刻留意叫號,我抱著辰辰在候診大廳又哄娃又餵水,排了將近2個小時才輪到,醫生花了不到五分鐘就看完了,輕描淡寫說寶寶精神狀況還行,開了點退燒藥就打發我們回家了……
港真的,感冒發燒對於兒童來說真的十分常見,今天,燦燦和大家聊聊寶寶生病發燒護理,pick育兒生活中必備技能~
發熱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症狀。它本身不是一種疾病,由於寶寶身體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面對細菌、病毒侵入,就會激活寶寶血液中的免疫細胞,隨之產生「內生致熱源」會刺激寶寶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
判斷寶寶是否發高燒是關鍵第一步,特別是有些準家長一摸寶寶額頭有點燙,就直奔醫院。我們一定要科學判斷,不能以手摸為參考依據,要以體溫計測量為準,臨床認為:肛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耳溫、額溫、口溫超過38℃為發燒。
燦燦平時給寶寶測體溫都會選擇電子體溫計體溫計,一般選擇使用方便、準確度高的,如腋溫計、耳溫計、額溫計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很多新手爸媽一遇到寶寶發燒,經常驚慌失措,心急如焚,其實,我們可以先根據情況選擇去醫院or在家護理。
通常情況下,可以參考這個標準:
3月齡以下寶寶發燒,腋溫超過37.5℃要及時就醫;
3月齡以上的寶寶,發燒腋溫超過38.5℃,精神狀態差,表現對周圍失去興趣或者異常煩躁,就要趕快就醫。
如果寶寶出現頸部僵硬、持續頭痛、耳朵痛、持續腹瀉、尿量減少、脫水等情況,這都說明發燒嚴重,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哦。
作為一枚過來媽,在寶寶成長路上遭遇好多次寶寶發燒狀況,我查詢了不少書籍,還有請教很多醫生,也積累不少應對小經驗,今天分享大家,幫助大家如何正確做好家庭護理。
監測寶寶體溫real重要,決定下一步採取的措施。建議每4個小時測一次體溫,高燒的情況下要測得更頻繁一些。
有些寶媽覺得寶寶生病發燒不能開空調,其實是可以開空調的,一定要保持一個讓寶寶舒服的溫度,一般保溼24-27℃比較合適,要不寶寶更煩躁。
發燒容易脫水,一定要少量多次給寶寶餵水,同時也可以寶寶餵流質食物、果汁之類的,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當孩子發燒處於高溫期、體溫下降期,一定不要給他蓋被子。穿衣服不要太厚,捂得太緊,要穿輕薄能吸汗的,厚度以孩子舒適為度。
目前,各大指南都不推薦退燒採用物理降溫,主要是因為體溫上升期不能進行。其實在給寶寶在保證願意和舒適的前提下,可以溫水擦拭、泡溫水進行物理降溫,寶寶怎麼舒適怎麼來。
有些家長還會給寶寶用退熱貼,嚴格意義上退熱貼是不能退熱,所以我也不太建議使用。
可以看看排便和尿量,排便少可能會導致發熱時間延長,必要時使用開塞露。如果高燒不退或者出現不舒服症狀記得要看醫生。
目前,醫學界認為,如果6個月以上寶寶沒有重大基礎疾病,沒有情緒低落,沒有達到腋溫38.2°,讓孩子自行退燒即可。在需要退燒的情況下,應首選退燒藥退燒,不要亂用藥,醫生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如泰諾林)或布洛芬(如美林),對兒童都比較友好。
對乙醯氨基酚是解熱鎮痛類的非處方藥,用於兒童發熱,超過3個月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用。
布洛芬相對來說退燒持續時間更長,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適合6個月以上的孩子使用。這兩種都是世界衛生組織權威機構推薦,並在全球廣泛使用的退燒藥。
辰辰有一次發燒看醫生,醫生開了美林布洛芬混懸液,想必熟悉的寶媽都知道,這是一款來自這是一款自美國強生公司的退燒藥,專注發燒21年的品牌,醫生叮囑這款藥可以在孩子超過38.2C要服用,30分鐘左右就能起效,能幫助寶寶較快退燒。
美林根據寶寶年齡不同,專門設計布洛芬滴劑、布洛芬混懸液。在我家寶寶七八個月的時候,我家備的是滴劑,它比較適用於3歲以下的孩子,輕輕一吸,就可以用滴管吸取藥液,刻度精準到0.1ml,給藥real精準,餵藥也安全。
現在辰辰已經五歲,我家常備的是這款布洛芬混懸液,適用於1-12歲的兒童,質地呈橙色,口味有點甜甜的。
寶寶生病這件事情,預防勝於一切。我們作為家長,平時要注意寶寶均衡飲食,保證攝入營養又豐富,也要加強身體鍛鍊,提高抵抗力,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哦。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啦,如果想get更多知識,你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育兒專家《兒童退燒指南》,共同守護寶寶身體健康,陪伴寶寶度過這個冬季!
愛分享的趙燦燦
微信:zhaocancan001
微博:@趙燦燦-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