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麗 常書輝
獲批省級一流專業3個、一流課程3門,牽頭培育的「黃淮肉羊」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教師教學發展指數在全國639所新建本科院校位列第三,考研錄取人數再創新高,學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7%以上……近期,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喜報頻傳,這正是學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斷推進綜合改革和內涵式發展的累累碩果。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作為一所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近年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紮根中原大地辦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聚力打好「特色發展」「文化育人」「實踐教育」「服務地方」組合拳,大力培養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理論功底紮實、技術技能突出、繼續學習能力較強,具有創新精神、就業能力、健康體魄,能夠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用生動實踐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特色發展:突出專業特色,培養創新卓越的「追夢人」
作為河南省本科轉型發展試點學校,該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時代新人為己任,突出專業特色,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有力推動了學校事業改革發展。
一是立足河南省情,打造專業特色。學校著眼於引領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精神、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服務河南經濟發展當作工作的重要遵循、發展機遇和巨大動力,進一步堅定「區域性、行業性、開放型、應用型」的基本辦學定位和特色發展方向,積極培育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交叉型和社會急需專業,重點發展與河南省支柱產業相關的應用型學科專業。學校加快建設一批省內一流、國內有影響的區域性一流特色本科專業,同時鼓勵各院部主動凝練學科方向、打造專業特色,著力建設好新時代高等教育。
酒業學院揭牌儀式
二是推進教學改革,培養新型人才。學校持續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學校制訂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方案,通過「四個打造」和「四個推進」的教學基本建設,真正構建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學校發揮「牧工商一體化」優勢,全面推行專業互設互選課程,促進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開設教改實驗班,著力培養懂專業、善治理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學校根據學科優勢,圍繞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經國濟民、出彩中原以及黃河文化、豫商文化等主題,開發飽含思政素材和德育元素的優秀系列課程,讓師生共享改革成果。
三是堅持人才強校,打造發展「引擎」。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持續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引進和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200餘人,24人入選教育部、省高校教指委委員,92位高層次人才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和省管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同時,加強教師國培、省培等各級培訓,強化教師實崗鍛鍊和進修訪學,實施卓越教師引領工程、教師二次培養工程、校企雙兼雙聘工程,進一步強化教學團隊建設和骨幹教師培養,基本形成了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專家引領型師資隊伍。
文化育人:理想信念引航,提振青年學生的「精氣神」
近年來,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推進文化育人,切實將思想政治工作與專業課深度交叉融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生成長成才所需有效銜接,著力引導師生在文化傳承創新中增強文化自信。
一是實施思政教育「五大工程」。學校探索實施了思想政治工作「五大工程」,即鑄魂工程,就是堅定理想信念,鑄牢靈魂思想陣地;聚力工程,就是凝聚全校師生員工之合力,強力推進學校事業發展;提質工程,就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強能工程,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崗位,提高素質,增強技能,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創建工程,就是通過精神創建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師生文明素養和校園文明程度。
二是構建網格化育人體系。該校作為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目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加大學風建設力度,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科研創新,實施優質管理服務育人,把疫情防控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構建以「十大育人」體系為「經線」、以「五大工程」建設為「緯線」的網格化育人體系,不斷開創「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三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近年來,學校不斷探索,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制訂《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行動方案》,不斷推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實施和目標落實。在具體建設上,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注重引導學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意識和理念,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畢業典禮
實踐教育:創新育人模式,擦亮技能成才的「勞動色」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黨委書記穆瑞傑表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學生勤於實踐,學會勞動,在德、知、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校創新「實踐+專業」的育人模式,將實踐育人納入教學計劃,以「勞動+專業」為依託,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校內+校外」為平臺,推動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融合發展。
一是設立勞動周課程。2019年年初,該校出臺了《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在學生中開展勞動周課程的實施辦法》,同年3月,率先在省內本、專科大學生中開設勞動周課程,把勞動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豐富大學生勞動教育內容,增加如計算機軟體安裝、維修、空調清理、園藝植物栽培、插花藝術、食品烹飪、寵物養護、觀賞魚養殖等,使學生在專業勞動教育中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學到實用技術。
二是健全配套工作機制。制定《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學分管理辦法》,成立由主管創新創業校領導為組長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學分認定工作領導小組。使實踐育人的指導思想明確,工作思路清晰,為實踐育人提供有力的行動保證。
三是實施社會實踐項目。學校根據專業特性,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走進企業,積極開展大學生志願服務、「三下鄉」社會實踐、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開展軍事訓練等各類實踐活動。其中,「美麗中國,青春行動」榮獲共青團中央頒發的「百城千校光碟行動挑戰賽優秀組織獎」;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志願服務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改革再出發·奮進新時代」等社會實踐活動,受到多家媒體報導。
服務地方:深化產教融合,走出多方共贏的「出彩路」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堅持紮根中原大地辦大學,把學校發展融入社會、融入行業,把服務企業發展與推動學校發展有機結合,把實現學校發展與地方發展結合起來,打造校政校企合作的『深化版』,探索『校+』辦學新模式,全力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服務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和中原更加出彩。」該校校長羅士喜說。
一是同頻共振,構建命運共同體。學校貫徹校地、校企、校校、國際「四個協同」開放辦學理念,與新蔡、武陟等10多個縣籤訂校地合作協議,與40餘家省內外龍頭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積極為地方及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主動對接河南省豫酒振興戰略,率先成立「酒業學院」、建設豫酒文化館並成功舉辦了豫酒轉型發展高端論壇;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合作共建了「牧業金融研究院」;獲批並建有教育部備案的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愛爾蘭研究中心以及物流管理本科國際合作辦學項目。
二是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發展。學校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倡議、中部崛起發展戰略等河南省戰略發展機遇,瞄準學科優勢和地方需要的結合點,與政府部門、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建立了「合作發展聯盟」。目前共有聯盟單位150多家,合作共建了「中國—馬來西亞清真食品國家聯合實驗室」「高檔牛肉解凍與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農業金融研究中心」「肉類食品研究所」等合作平臺,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校面向食品加工等行業領域,選派科技特派員,組建技術服務和推廣專家團隊,面向地方開展專題調研,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環境研判,對地方企業的經營管理把脈會診,努力提高地方經濟的整體發展質量。
三是振興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充分利用「牧工商一體化」學科專業優勢,緊緊圍繞特色專業巧做文章,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與河南省農業廳、扶貧辦、人社廳等多家政府機構聯合開展陽光工程培訓和新型職業培育、技術推廣培訓、致富帶頭人培訓、實用技術培訓等項目;建立「金牧工程戰略發展聯盟」,搭建了與政府、企業、行業聯合培訓的平臺,實現了政府政策落實、學校社會服務職能發揮和企業資源合理利用的有效結合。近年來,累計培訓7200多人,很多人經過培訓後成為致富帶頭人,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該校先後被評為教育部人才培養評估優秀高校、河南省首批創業教育示範校、河南省大數據雙創基地、河南省最具就業競爭力示範院校、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國內就業競爭力的高校、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滿意的高校、河南省2019年度智慧校園建設試點高校、河南省文明校園等。
招生辦公室公眾號
編輯:河南日報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