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敏 通訊員 童盈旗
「三湘四水踏歌行,湘音湘韻傳湘情……」2月16日至20日,湖南文化交流代表團一行赴臺灣開展2019「歡樂春節·湘曲藝韻」海峽兩岸曲藝文化交流活動,常德絲弦《愛在瀟湘》與長沙彈詞、祁東漁鼓等一同為臺灣同胞們獻上最具湖湘文化特色的視聽盛宴。
5天行程,武陵區文化館7名絲弦演員隨交流代表團輾轉臺灣彰化、雲林等地交流演出,推介湖湘文化,收穫頗豐,感動滿滿。
兩岸交流:同一種文化
此次交流演出共2場,分別在臺灣明道大學媽祖文化學院霍普劇場和雲林西螺廣福宮上演。
演出中,武陵區文化館7名常德絲弦演員挑起大梁:6名青年演員壓軸獻演常德絲弦《愛在瀟湘》,青年演員李庭婷還擔綱節目演出主持,楊羮華擔任旅遊推介會主持,劉曉芳與常德絲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諶曉輝友情「救場」,為湘西三棒鼓《迎春接福》伴奏打鑼。
長沙彈詞《武松探兄》一人分飾多角,說唱精彩,臺灣觀眾聽得極為入神。說唱完畢,主持人李庭婷抓住契機互動,讓觀眾猜猜說唱了幾個角色,大家爭相搶答「武松、武大郎、潘金蓮」,現場掀起一陣高潮。
常德絲弦《愛在瀟湘》壓軸上演,通過描繪洞庭湖、嶽麓山、桃花源等湖湘美景和人文風情,再現了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湖湘精神,表達出湖湘兒女對家鄉的深情眷念。精彩的說唱、優美的曲調、俏麗的裝扮,引來臺灣同胞們的陣陣掌聲。
獨具魅力的湖南曲藝令不少臺灣觀眾感嘆:「從沒有看過這麼好的曲藝表演,真是太高興了!」
品元宵,欣賞南北管樂、掌中戲、歌仔戲、布袋戲等,臺灣同胞也以當地的傳統民俗表演慶祝元宵佳節,令湖南代表團一行感嘆:海峽兩岸同根同文化,血脈相連一家親。
親情相聚:同一根血脈
海峽兩岸有著割不斷的親情,此行兩岸交流真真切切上演了一場認親會。
20多歲的常德絲弦演員王夢瑤曾聽家人說起,臺中有一位舅爺爺,兩地相隔未曾謀面。此番臺灣行,家人們再三囑咐她,一定要與舅爺爺見上一面。
踏上寶島熱土地,王夢瑤第一時間通過家族微信群聯繫上舅爺爺一家,激動不已。
2月17日,臺灣明道大學媽祖文化學院霍普劇場演出前,舅爺爺一家十幾口人聚齊開車一個多小時趕來捧場。92歲的舅爺爺在子女們的攙扶下顫顫巍巍走來,那一刻,王夢瑤的眼淚奪眶而出。
姑姑告訴王夢瑤,舅爺爺自出車禍後,語言理解有了障礙,但身體還好。握著舅爺爺的手,王夢瑤心中的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親人們你一言我一語,鼓勵著王夢瑤,祝她與同事們演出成功。他們還給湖南文化交流代表團帶來一箱箱本地水果,鳳梨、蓮霧等,讓一行20多人足足吃了兩天。
第二天,湖南文化交流代表團入住臺中,王夢瑤受邀走進舅爺爺家。一大家子圍攏起來,翻看一張張老照片,品嘗一碟碟臺灣菜,聊起家長裡短的故事,王夢瑤感覺又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