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切開觀音橋商圈的建新東路
有一片光怪陸離的自在天地
一邊是光鮮亮麗的觀音橋商圈,另一邊是新興網紅的九街不夜場,而建新東路,則是夾在二者中間的那條狹長線,新舊並立,獨一無二。
建新東路
光芒背後的「落伍之地」
公交車一站坐到底,就抵達了目的地,這是接觸妹第一次來建新東路。
高大直聳的摩登大樓,寬闊敞亮的大馬路,來來往往的車流,一片大都市的繁華景象,讓人不禁感慨「真不愧是觀音橋背後的地盤兒」。
然而,接觸妹還沒來得及回過神來,只顧徑直朝前走,就拐進另一番天地。
前面是車水馬龍的熙熙攘攘繁榮昌盛,後面是破破爛爛狹窄的街道房屋,就這麼奇妙又復古的場景,在建新東路竟然相融得如此完美。
光鮮亮麗的都市白領從公交車上下來,徑直奔向擁擠的觀音橋,而三五成群的大爺大媽,則說說笑笑的走進了老巷子裡。
新鮮水果的香味,還有海產品獨有的腥味,各種各樣的味道交雜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又獨特的感官刺激。
不像龐大鋼鐵怪物裡穿梭著的鋼鐵心臟,相較於一模一樣的街道和商圈,整齊劃一的車站和便利店,這裡的老巷子則更像是一片光怪陸離的自在天地。
青磚、白瓦、灰牆,房屋基本都自帶年代感。對比起觀音橋的「青春活力」,這裡簡直就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家」。
這裡陳舊、嘈雜、衰敗,充滿了上個世紀的年代感...
年輕人嚮往更好的居住環境,上了年紀的人也都逐漸離開,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向著北方,頭也不回地離開……
但也有一部分人,仍然選擇堅守在這裡。
新老重慶的交替
自得其樂的生活
雖然建新東路有些地段很破舊,但是置身其中會有一種時空混亂感,卻又莫名的讓你覺得很熟悉。
隨處可見的青苔和臺階,還有剝落的牆體塗料、「偷窺」大人離開背影的窗臺、樓梯間的小廣告,甚至是招待所這幾個字,都讓人有一種恍如前世的感覺。
黃桷樹、青石板,高高低低的臺階,還有門口弄堂的涼沙發,兒時玩伴的歡聲笑語仿佛還在耳邊迴響...
已經很少能在城裡見到的爬山虎,經歷了歲月的洗禮,逐漸成長壯大,密密麻麻爬滿了小半棟樓。
年久失修的陽颱風景各異,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也因為經歷了風雨而褪去了鮮豔的外衣。
而那些從小就生活在這裡的人,在這條小巷子裡路過了上萬次。但每當踏進這條擠滿了人的小街,都會有種自己還沒長大的錯覺。
冬天被奶奶連哄帶騙套上的花棉褲,要死要活扭著爸爸買的水晶涼鞋,還有爺爺坐在走廊上乘涼穿的白色背心,這裡都還能找到,一切都還是過去的生活。
而那個手起刀落的剃頭匠,老師傅的手藝賊麻溜,每次還沒來得及說剪個什麼髮型,他就已經下手了。
如今,這裡的樣子仍然是十幾年前的樣子,雖然老舊過時,但總能感受到那份自得其樂的悠閒!
端著茶缸的大爺早起買了第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賣山城湯圓的嬢嬢一路吆喝著,窗臺邊的小黃貓,就這麼懶懶的趴著...
食在建新東路
養刁了一代人的胃
住在建新東路的人從來不缺少美食,無論是挑著賣了幾十年的豆花涼粉還是天橋下開了十幾年的小麵館,建新東路人都能在這裡找到一家承載了歸屬感與幸福感的老店。
扁哥挑挑涼粉涼麵
如今在重慶,挑起賣的涼粉涼麵已經快要絕跡,而扁哥這一挑就是36年。
涼粉都是用豌豆粉做的,精粉和粗粉兩種調和,海椒都是手工搗碎的。澆上油潑辣子、花椒油、撒一撮蒜末和小蔥,鹽巴味精醬油陳醋,每根涼粉都裹著紅油,放了白糖,反倒有些回甜~
涼粉便是這種存在,做法、材料尊重山城的傳統,一擔接一擔的新鮮豆子、一塊堆一塊的手工涼粉,跑出了街坊的口碑和情懷。
辣子雞面
而對於十八中外面的這家辣子雞面,絕對稱得上是十八中和附近958醫院(原324)的小食堂了。
蒼蠅館子環境,但絲毫不影響店內的東西十分乾淨,小面管由老兩口經營,已經17個年頭了。叔叔負責打作料挑面,嬢嬢負責舀臊子,滿滿一大碗的辣子雞丁非常捨得,雞肉新鮮麻辣,嘿巴適。
接觸妹準備掃碼付錢時,嬢嬢說:「妹兒,我們降價啦,你不用看那個牌子,現在疫情期間嘛,掙錢不容易的...」
楊氏小抄手
開在長安廠對面的勒家楊氏小抄手,也叫小埡口抄手,用一碗抄手餵大了好幾代娃兒,來吃的不是長安子弟,就是街坊鄰居。
三十幾年前這個門面還是糧食部門,楊師傅就在這裡工作。後來糧食部門改制,他索性就在這裡賣起了抄手,這一賣就是半輩子。
兩個房間,七張桌子,一到中午就陸陸續續有人進來。二兩抄手混一兩小面,是很多老熟客的「隱藏菜單」。
他們總是還沒來得及坐下,就與忙碌的楊氏夫婦嘮起了家常。對於他們來說,在這裡吃飯就跟在自家屋頭一樣自在。
這樣的老店在建新東路還有很多,挑動舌尖的香味從街頭飄到巷尾,交織成屬於建新東路人的煙火氣。
就是這樣的建新東路,如同一個被新世界包裹的世外桃源。
曾經生活過的痕跡,在這裡成長的美好童年,還有鄰居們親切熟悉的招呼聲...這些都已經深深紮根在我們的骨子裡。
而正因為建新東路有新有舊,有來有走,纏綿並立,才讓處於繁華都市的我們,在這裡能尋到幸福的期許,在光怪陸離的迷茫中尋覓生活的真諦。
原標題:建新東路,觀音橋背後的「世外桃源」!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