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莉
將創新思維的培養貫穿教學終,獲《全國中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全國外語特色學校賽課》一等獎。高中英語教學工作成績突出,擔任國家級重點課題「一條龍外語教學研究」的子課題主研人員,積極探索並率先在高三開展以話題為中心的高三英語複習方式及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獲得專家好評。
思維導圖(mind map)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風靡世界的可視化組織性思維技術工具。這種技術將詞彙、圖形、數字、邏輯、節奏、色彩等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元素綜合運用於帶順序標號的形似人的大腦神經的樹狀結構圖,形象地表現人對某一事物的具體的思維過程。
思維導圖可以讓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簡單到可以在一張紙上畫出來,讓你一下子看到問題的全部。它的另一個巨大優勢是隨著問題的發展,你可以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問題加以延伸。由於思維導圖擁有諸多的優點,我從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多個維度進行實踐探索,尋求不同教學內容、不同話題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總體來說,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大致可分兩步進行:
首先,幫助學生認識思維導圖的不同呈現形式,如放射狀圖、網狀圖、扇形圖和螺旋形圖等,學會畫思維導圖;
其次,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構建與梳理知識,整理與完善思維。
那麼,思維導圖具體的操作實用方法在高中英語課堂如何進行呢?
案例一
通過將思維導圖運用於貫穿英語教材整個模塊的預習、學習與複習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篩選並明確預習目標,建構學習過程,達成學習形式與內容的融合。最終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話題、話題知識以及相關詞彙等語言知識,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話題內部諸要素間的邏輯關係,提高理解與表達能力。
操作過程:
步驟 1:材料準備階段——A4 紙,三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筆。
步驟 2:模塊內容預讀階段,通讀模塊內容進行整體認知,找準中心話題與子話題、梳理中心話題與子話題間的邏輯關係,並以此來整理話題和語言,如話題詞彙等。
步驟 3:學生泛讀課文階段,學生根據已有畫圖能力預習並理解課文,構思話題相關表達的邏輯思維導圖。
步驟 4:呈現導圖,互相借鑑,共同提高階段,在此階段,根據學生思維導圖中反映出來的不同認知,老師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認識,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在理解與表達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步驟 5:完善提升階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老師幫助並引導學生歸納整理知識,訓練並提高學生的思維、理解與表達能力。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重組知識、重構能力,提高階段性學習過程中總結與複習的效果,這也是學生再一次自主學習的過程。
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Book 4 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學生作品
比如,在上圖的思維導圖裡,學生運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階段的認知,並運用符合自己個性思維的圖形來表達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發展。製作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進一步說明思維導圖就是學生思維個性的展示,不管圖形怎樣,只要符合使用者的認知,能展示使用者的思維邏輯,幫助使用者學習、交流、工作,就能達成目標。
案例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話題 23 「Society」高三詞彙複習, 教師作品
進入高中階段學習後,在詞彙量上對學生的要求更高,怎樣高效記憶詞彙,是身為英語老師的我一直思考的話題。
(1)同一話題詞彙學習
在教材的wordlist和module file裡面,詞彙要麼是以在模塊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要麼是以字母順序排列。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用 word map 的形式把這些詞彙按自己的理解、根據自己的表達需求以及功能的集中性(如表達情感態度的 詞彙amazed,interested,excited)等來生成思維導圖。這樣的詞彙學習具有多樣性,它不僅是學生能力、個性、創造性思維的體現,同時也幫助學生實現學用結合,做到即學即用。
(2)同一話題詞彙複習
以高三複習為例,如果按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4個話題項目表把高中1—8 冊48個模塊進行合併歸類,我們可以把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 Book 6 Module 6 War and Peace、Book 7 Module 5 Ethnic Culture 歸到話題23「Society」。
這兩個模塊在 wordlist裡共有 87+72=159詞,再加上與這個話題相關的其他子話題詞彙,詞量超過400詞,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繁重的詞彙記憶任務,根據話題知識進一步拓展、延伸或重組,進而實現話題詞彙的再學習。
(3)不同話題詞彙複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對不同話題詞彙的再認識,從而把不同話題詞彙進行整理、歸納、聯繫,充分利用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聯想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實現詞彙學習與思維訓練相結合。
案例 3.
外研社高中英語教材 Book 2 Module 2 No Drugs— 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教師作品
語言不是雜亂無章的詞句,而是一些意義相關的句子為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並通過一定的連接手段而實現的有機結合。所以無論是獲取信息,還是獲取語言,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都能從語篇的角度進行鞏固性訓練。
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製作思維導圖,幫助他們釐清語篇中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分析篇章結構、了解語篇的信息流程,從而讓他們學會從語篇的角度來整體把握詞彙、語句、語法、功能、話題等語言知識,人物關係,情緒發展,作者意圖及語篇編排的謀篇布局,在製作時,提醒學生注意這些方面。
案例 4.
思維導圖既然是一種基於圖形的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可視化認知工具,那麼它能肯定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基礎知識,並最終獲得有意義、可遷移的知識。
語法教學長期以來就是難點,我們把語法知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獲得對語言規則的認識,在交際中準確地運用這些語法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我通過思維導圖來整理語法知識,在階段性複習總結及高三的複習過程中能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複習語法遵循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分散到系統的原則。
案例 5.
思維導圖作為能體現發散性思維、個性化思維的工具,團隊成員從不同角度來思考中心話題,通過思維導圖呈現和重組信息,得到中心話題下多元化的子話題,可以豐富學生的話題知識。
同時思維導圖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創建良好的討論氛圍。思維導圖也能幫助團隊組織者進行進度管理、分工安排。
在一個模塊的思維導圖製作過程中可以把任務分配給小組(2—4 個人不等),繪畫能力強的同學主要負責繪製導圖,思維能力強的同學主要負責找子話題的聯繫並總結歸納,同學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提高各自的學習能力。通過畫一幅導圖,學生也能增長對文本的理解。在合作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既體現了學生共同發展的特點,又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豐富學生的表達和思維能力。
從上面思維導圖運用於不同課型的案例來看,可以知道思維導圖至少在一下方面有很大的效果:
1. 建構思維導圖的過程是學生了解話題知識、初步釐清話題內部各級子話題間關係的過程;
2. 建構思維導圖的過程是將話題知識與詞彙知識建立聯繫的過程;
3. 建構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建構話題知識、技能、語法、功能的過程,它能促使學生有效把握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4. 學生在建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思維導圖既能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又能促進學生對表達話題所需詞彙、語法、功能等語言知識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與掌握;
5. 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後,學生能初步就話題相關內容進行一般性的口頭表述,克服了口頭表達不足的問題,為下一階段進行合作學習、有效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 圖文並重的思維導圖學習方法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度,訓練學生思維,同時體現學生的思維與學習方法的個性。
不同學生思維角度不一樣,在課堂上,教師將學生的預習作品作為教學資源展現出來,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去學習模塊知識,既豐富了學生的思維多樣性,又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如此不僅優化了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興趣,有效聚焦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提高了學科教學質量,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通過建構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習變得更輕鬆容易。值得注意的是,思維導圖僅僅是一個學習、工作的應用工具而已,我們不能神化它的功能。擁有自己的思維和線索才是思維導圖意義所在!在各種課型和教學過程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思維導圖,還待我們進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