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湖北荊州輸變電工程公司傾情打造工程蜂文化節凝心聚力的故事
作者:裘苗根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9-02-11
2019年1月27日,在眾人翹首期盼中,湖北荊州輸變電工程公司第七屆工程蜂文化節如火如荼拉開了帷幕。
每年臨近年關,隨著一個個在建項目的相繼投產與告停,眾多外出施工人員陸續返回公司本部,齊聚「工程蜂」體育、文化、餐飲三大文化中心,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歡度 「工程蜂文化節」。迄今,該公司已成功舉辦了六屆。
這是一場關於企業文化的饕餮盛宴。文化節活動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包含工程好聲音、工程好味道、趣味運動會、工程蜂晚會、員工文化成果展示、企業文化講座、三體系培訓、養生講堂等內容。
像蜜蜂一樣工作,像蜜蜂一樣生活。工程人十分形似蜜蜂,不僅形似,更為神似。伴隨著冬日的暖陽,文化節譜出最溫柔的旋律。在「工程好味道」活動中,工程人自己動手做美食,親自烹飪,一展廚藝。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這話用在工程人身上也是十分的貼切,他們在工地上生龍猛虎,能修變電站,組塔架線,上塔檢修,下井敷設電纜,無所不能。但工程蜂們也是懂得生活的,在工程蜂餐飲中心,他們操起鍋碗瓢盆又變身大師傅,工程人自己動手做美食,親自烹飪,一展廚藝,整出滿桌的「工程好味道」。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已成為荊州輸變電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該公司的年度文化盛會——工程蜂文化節。近年來,「工程蜂文化節」一直是該公司前後方體系歡聚慶功的重要載體,是三大中心「以文化為旗,聚企業人氣,立企業形象,促企業發展」的年度盛事,也成為一項提升員工快樂幸福指數的切實舉措。
「每次一進入公司大院,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特別是年底的工程蜂文化節,讓大家如沐春風。」該公司變電工區項目經理張威興奮地說。2018年,張威奔波在多個變電站項目建設工地。去年5月份,張威擔任監利毛市110千伏變電站建設項目部經理,該項目為監利小康用電示範縣工程,根據國家能源局部署,2018年底前在中西部地區建設100個「小康用電示範縣」,湖北共有5個縣市入圍。監利縣是荊州唯一被確立為全國小康用電的示範縣,2018年底在全省率先達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的供電標準。在建設過程中,為了工程進度,他舍小家為大家,曾三次延遲婚期,在項目工地傳為佳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企業工程蜂文化潛移默化的結果。
「我們常年在工地上,經常與鐵塔、曠野為伴,員工之間聚少離多,文化節是一種精神追求,公司為我們創造條件,把我們的心凝聚在一起。」線路工區主任李曉兵頗有感慨。年過五旬的他去年為工程建設,幾次累到在工地上,直到被醫生強行「扣押」進了病房。企業文化的凝心聚力得到了完美體現。
在荊州輸變電工程公司大院內,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石刻,上面鐫刻著「工程蜂」三個大字,準確道出了工程公司文化建設的目標。
荊州輸變電工程公司「三大中心」中的文化中心,是湖北省電力公司的「示範文化長廊」建設單位。「工程蜂」企業文化展廳建成於2012年1月,建築面積約200多平方米,展廳集多項功能於一體,既是文化展示廳、榮譽陳列室,又是職工閱覽室、小型培訓室和休閒減壓室,而工程蜂文化中心作為企業文化傳播和落地的重要載體,已成為該公司員工學習、交流、傳播文化的有效陣地。
對於電網工程建設者來講,回到公司、回到家裡,才是最美的旅行。因此,為他們營造舒適溫馨的家園,該公司走在系統基層單位的前列。
這裡窗明几淨,環境優雅,整潔幽靜,成為工程人員回到公司後充電學習、交流溝通、休閒小憩的場所。
「參與文化節的每一項活動,讓我們這些常年在工地上摸爬滾打的員工倍感溫暖。身臨其境,參與其中,大家玩起來的時候很和諧,多日不見的同事之間,充分感受到團圓的意義。」正在文化中心參加棋牌比賽的唐世俊,一臉的幸福感。唐世俊是一名外地員工,常年在工地,即使回到公司,與家人也是兩地分居。但他對公司的一草一木已有著深厚的感情。
「蜂文化」成為荊州輸變電公司發展的不竭動力,他們用工程蜂文化節凝心聚力,全體工程人齊心協力、鬥志昂揚、屢創佳績,使企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