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良|畫語詮——全國九大美術學院名師學術交流展

2020-12-19 齊魯壹點

畫語詮

全國九大美術學院名師學術交流展

全國「九大美院」也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九所著名美術院校,培養出了一大批的優秀藝術家及藝術從業人員,在全國藝術界具有極高的聲望及影響力,但在山東很少有這樣的展覽將其中的部分藝術家聚集一堂。時下,多學科多場域多視角的移用,無疑是當代學術的可靠源泉,任何自閉的系統都意味著殘缺和萎縮。所以,走出去交流也就成為了必然,但怎麼走出去,如何交流?又衍生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我國「九大美院」長久以來始終引領中國美術發展的潮流,在全國藝術界具有極高的聲望及影響力。如何面對當代美術發展的境遇及探索當代美術的發展方向的議題,賦予本次「九大美院名師學術交流展」的舉辦更多地學術責任與藝術擔當。通過九大美院著名畫家的繪畫作品與藝術思想的展示與表達,將為公眾深入了解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帶來一場意義非凡的視覺盛宴。對當今美院體系代表畫家及其藝術作品與藝術理念的關注與理解,實際最終形成的是對中國當代美術的一種認知,對於促使我們認識並思考我國當代美術的問題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

主辦單位:山東省文聯、大眾報業集團

承辦單位:齊魯美術館、齊魯晚報書畫院

展覽時間:2019年9月19—23日

展覽地點:山東國際會展中心

參展藝術家(排名不分先後):

中央美院:於光華、楊聲、邸超

中國美院:董文運、田源、王作均

清華美院:王玉良、韓敬偉、王巍

西安美院:呂書峰、武西明、王興華

天津美院:徐展、李雲濤、馮士坤

四川美院:楊涪林、徐賢文、查明

魯迅美院:張暉、韓大為、劉元飛

廣州美院:陳鈉、許敦平、陳朋

湖北美院:葉軍、肖藍、朱國棟

王玉良

王玉良,1949年生於山東煙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龐薰琹藝術研究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

名家評論

「玉良以前的的作品較為傳統,雖然面貌和別人距離不大,但也有很精彩的作品,像《水國春雪》用線用得非常好,疏密聚散都處理得很巧妙,雪的意味表現得很精彩,很到位,是一幅精絕之作。

現在所畫的「水墨造像」是很有創造性的,空前的,對用筆用墨的要求難度也是空前的,前人沒有的難度和高度,是獨特的表現手法,是對中國畫材料的特徵集中概括,高度的把握和凝練。也打破了中國畫的程式,很現代,尤其是用水墨技法畫外國題裁,很新穎,外國人所未有,突破發展了前人的表現技法。

這些作品突出了很強的造型能力,把握對象的準確性的能力很不一般,構圖也不落陳套,很能抓住對象美的特徵。有雄厚的多方面的修養輔助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和水平。」

——潘潔茲 1998年11月26日

山城夕曛

「王玉良的「莫高殘月」,畫的是灰暗的洞窟明亮的天光,低空掛著一彎黑月,凡到過敦煌的人,經常看到半夜裡的天還是亮的,好象是北極的天,誰能相信月亮是黑的呢?是畫家的變態反應嗎?我認為這是藝術對生活現象的反常的表現,如「三岔口」「十字坡」一類戲,在舞檯燈光照明下,演員模擬人在黑暗中的動作,特別逼真,也特別好看,假如按照話劇的方式,臺上一片黑,演員身上打上光,反而覺得假。「莫高殘月」那一彎黑月,假使按照「月自明」那樣寫實處理,便顯不出莫高窟的荒涼境界來了。這彎殘月,畫黑了才顯得真,顯得美。也許這就是藝術高於生活的一個新證。」

——葉淺予《意境看山水》(文藝報) 1992.3.21

蒼煙落照

「玉良最初學中國畫,後來又從事水彩、水粉,因為重視多方面的修養,所以後來所作水墨山水,意境筆墨很有內涵,為同行所稱道。

王玉良的路子比較寬的,因為他很早就關心史論,好讀書,又有紮實的水墨基本功,能夠深入傳統,同時注意信息。由於思想活躍,而不為傳統所束縛,借鑑西方,但不為西方所制約。他最近創作取材多為典型的文物遺址,或古老街巷。他的取景構圖有時參照攝影角度,但能與筆墨結合,新鮮而不勉強……同時我也有一點擔憂,即是:不要把自己的風格定型得過早,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引起一批追逐者;應該作為一個探索過程,則前面的路子會愈走愈寬廣。」

——張仃《可貴的探索》(美術)1994.2期

佛崖

「如果將王玉良的畫放到當代中國畫的群體中去考察,會發現他的畫很難歸於某個具體的類別,他以水墨的方式畫出了攝影鏡頭中的造像的感覺,營造出了那種洞窟的氛圍。他跳出了過去在傳統範圍內的那種畫科的局限,在無法之法中開創了中國水墨畫表現的新境界。那麼,如果將其放到現代水墨畫中去考察,他的畫所表現出的現代性並不具有那種現代水墨的張力,又是以其溫文爾雅的傳統水墨的趣味反映出中國文化的內涵。王玉良將位於傳統中國畫技法主流之外的沒骨法參以現代性的表現,以黑與白、光與影融匯為水墨的交響。」

——陳履生《伉儷丹青》

古壑春甦

「我們仔細閱讀王玉良先生的作品,便會發現即使在畫面空白之處,也自有氣韻流動,有蓬勃的生命流轉和神靈運行。王玉良先生無疑期冀借水墨這一「指月之指」帶人走入他理想中的澄明境界,所以他的作品空靈中傳出澎湃、鏡幻裡透出榮耀,超以象外,得其環中,這正是中國藝術孜孜以求的「造境」或「化境」。

王玉良的水墨探索,與其說是在純化語言,不如說是在純化精神,因為在觀照實景的同時已經有意境的構造與生發。與通常認為藝術品的特徵在於它的物性和對象性的見解相反,王玉良認為創作的「藝術真理」恰在於創作的非對象性藝術作品以自己的方式開啟存在看存在。這種開啟即揭蔽,亦即存留者的「信仰之真」是在作品中發生的。作品之所以存在就是要「建立世界」和「展示大地」,為此他通過把一尊尊佛教造象、一座座教堂神殿作為他作品生成闡釋的場域,來說明真神的發生:世界的建立不單是當下現實中的某種築造,不單是一種純然的設置,此建立乃是「信仰之美性」和「美之信仰性」的樹立。"

——李林

通天之翼

遠眺喜馬拉雅山

編輯/許暢

相關焦點

  • 藝術家|畫語詮:全國九大美術學院名師學術交流展·武西明
    畫語詮全國九大美術學院名師學術交流展全國「九大美院」也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九所著名美術院校,培養出了一大批的優秀藝術家及藝術從業人員,在全國藝術界具有極高的聲望及影響力,但在山東很少有這樣的展覽將其中的部分藝術家聚集一堂
  • 藝術家|畫語詮:全國九大美術學院著名教師學術交流展·肖藍
    畫語詮全國九大美術學院著名教師學術交流展全國「九大美院」也就是大家通常理解的九所著名美術院校,培養出了一大批的優秀藝術家及藝術從業人員,在全國藝術界具有極高的聲望及影響力,但在山東很少有這樣的展覽將其中的部分藝術家聚集一堂。
  • 感恩有你溫暖六一 「中國童畫——少兒美術學術交流展」舉行
    近日,第八屆「中國童畫」少兒美術學術交流展暨中國藝術教育青年領袖論壇在京開幕。活動主題為「感恩有你」,用音樂和藝術的形式為醫護人員及白血病患兒帶去歡樂,共度六一。中央美術學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負責人鄭勤硯表示,新時期下,審美素養和創造力將成為少兒美術教育的核心概念,引領其發展和變革。
  • 第八屆「中國童畫」少兒美術學術交流展在京舉辦
    (孟江波 供圖)海外網6月6日電   由中央美術學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學術支持的第八屆「中國童畫」少兒美術學術交流展暨中國藝術教育青年領袖論壇近日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開幕。主題為「感恩有你」,用音樂和藝術的形式為醫護人員及患兒送歡樂,共度六一。
  • 中國美術學院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國畫、書法學
    學院具有目前國內最為完善的民族書畫藝術的教學體系和專業構架,憑藉深厚的歷史底蘊,學科優勢與學院力量,以鮮明的學科特色,優秀的學術群體,嚴謹的治學方法和篤行的治藝精神成為當代國內中國畫與書法高等教育領域的標杆,是中國美術學院構建中國視覺文化優質特色學科群和視覺藝術東方學文化中心的元本基石。
  • 2020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學術周拉開帷幕
    通過邀請全國雕塑家、美術史論家通過主講和對談的方式,開展高質量的學術論壇,以呈現專家學者們開拓的藝術視野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並注重學術交流和互動研討,形成校外專家和廣州美術學院師生們進行學術探討、思維碰撞的頭腦風暴。
  • 林泉高致 沂蒙情深——中國畫全國名家學術交流展(沂南)
    活動主題:林泉高致 沂蒙情深——中國畫全國名家學術交流展參展畫家:(按年齡大小排序)藍立克、郭志光、劉世駿、鄭向農、趙慶元、邱振亮、趙啟竣、房新泉、何乃磊、慕增利、許嘉鴻、王偉、趙英水、張志民、曾先國、王紀嶺、杜石、孫瑞春、戚代華、陸山、劉藝東、單明波、王方國、張大慶
  • 2019廣州美術學院具象雕塑教學交流展(時間+地點+交通)
    『天南地北』——廣州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具象雕塑教學交流展  時間:2019年1月3日-1月13日  地點: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票價:未公布  「天南地北」——廣州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具象雕塑教學交流展開幕。
  • 九大國家重點美術館這五年
    原標題:九大國家重點美術館這五年 9月21日,文化部正式發布了關於第二批國家重點美術館名單的公示。大家不禁想問:在2011年掛牌的9家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近5年來情況如何? 2008年,文化部頒布《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辦法》及相關標準,正式啟動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工作。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東京藝術大學纖維藝術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舉行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東京藝術大學纖維藝術作品展暨學術研討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9月9日電 9月1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東京藝術大學纖維藝術作品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同期舉行了作品展學術研討會。  開幕式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敢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工藝科主任菅野健一教授先後致辭,本次展覽策展人林樂成教授介紹了展覽情況。  張敢在致辭中回顧了兩校友好往來的歷史,美術學院與東京藝術大學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建立了友好關係。
  • 「五月光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校友作品展登陸國展
    「五月光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校友作品展」開幕式現場5月6日下午,「五月光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校友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開幕。策展人謝克、郭業斌及吳丹旻主持了展覽的開幕式,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馬賽,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與校友事物辦公室主任郭林紅,學院教授陳漢民、黃國強、朱曜奎、崔棟梁、朱鴻祥、韓美林、莊壽紅、陳長芬、劉巨德、王玉良、杜大愷等人出席開幕式。
  • "學院的精神 • 品質——八大美術學院研究生優秀作品展"徵稿啟事
    • 品質——八大美術學院研究生優秀作品展」展覽主題定為「學院的精神」,重在引導創作者進一步關注藝術精神性的探索,強化學院教育對藝術精神性的培育,並由此引領全國研究生教學與創作的方向。        教育,是培養創新型與複合型人才的基礎;交流,是推動學術研究與探知國內藝術發展現狀的關鍵;青年,是我們藝術發展的未來與源動力。因此,如何對美術研究生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建設與梳理成為了焦點。在此種形勢下,為響應時代號召、引領前沿學術、培養高精尖的藝術人才與滿足社會需求,一個屬於現階段國內各高等美術院校研究生層次青年藝術家的優秀美術作品展勢在必行。
  • 鄭州師範學院「學術活動月」之科研成果展——美術學院
    一、啟迪思想,增進學術交流學術交流是美術學院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院師生思想、觀念碰撞革新的重要渠道。自升本以來,我院先後邀請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王大根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王雪青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油畫材料與表現工作室主任張元教授以及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民間工藝大師等來我院講學,為促進我院科研發展,活躍學術氛圍提供了精神食糧。
  • 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今卸任 執掌中央美術學院
    中新網北京9月22日電 9月22日下午,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到中央美術學院宣布:範迪安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這所中國最高美術學府迎來新的掌門人。  範迪安曾經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在美術教育領域有比較充分的經驗,依其在中國美術館館長任上的業績和社會影響,美術界及輿論普遍認為有利於中央美術學院事業的發展。
  • 「東西南北中:學院雕塑邀請展」在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12月8日,「東西南北中:學院雕塑邀請展」在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這次學院雕塑展以「東西南北中」為主題,展出來自五所美術學院35位教師創作的50餘件雕塑作品,是東西南北中雕塑藝術風格的一次交流與融合。
  • ...封治國作品「新學院主義|全國70後油畫學術邀請展」推薦藝術家-1
    ;2002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201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參展2019年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浙江美術館2019年 偉大曆程、壯麗畫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美術作品展及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中華藝術宮2018年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建校90周年作品展/中國美術館2018年
  • 杜中良受邀參加「全國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12月10日, 「匠心墨色——全國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在北京炎黃藝術館隆重開幕,史國良、賈又福、盧禹舜、範揚、林容生等來自全國的幾十位知名國畫家參展,中國孔子國畫院院長杜中良受邀參加了本次展覽。中國孔子國畫院院長杜中良開幕式在一種集中展示、集中交流、集中碰撞的學術研究狀態下進行的,藝術家和評論家們就當下中國畫的現狀與發展進行深入交流與學術研討,以高端學術的碰撞與交融,彰顯了中國當下一批最優秀藝術家的匠心神韻和藝術造詣。
  • 西安美術學院是這樣邁向世界知名、中國高水平大學的!
    西安美術學院-王子云藝術獎由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辦,為鼓勵青年學生學習和繼承王子云先生獻身中國雕塑藝術研究事業的崇高精神,實踐與理論研究並重的能力培養,開闊學術視野,勇於探索創新,刻苦鑽研專業技巧,提高學生對雕塑藝術創作、研究以及獨立思考學術問題的能力,為出人才出作品出學術成果起到促進作用
  • 優思參賽指導課:2020金童星·全國少兒美術大展徵稿倒計時
    作為國家級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機構,中國國家畫院美育研究所聯合《中國美術報》和中國美術報網,創立了「金童星」少兒美育品牌,從當下美育入手,旨在通過國家級學術資源與國家級美術專業媒體的強強聯合,打造全國少兒美術交流展示的最優平臺,以展覽和公益活動相結合的形式推動美育工作,培養青少年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審美能力,讓青少年兒童在全方位的審美教育中領悟生活的意義,體察人生的價值,塑造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