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實用的中蜂免移蟲育王

2021-02-23 湖北天馬養蜂場一蜜蜂養殖技術

  養好蜂,使蜂群強大,高產穩產。育好王是非常重要的。但育王技術一項難度大,精細的工作。年齡大的、初學的,反覆學又學不會的養蜂者,是根本辦不到的。筆者在養蜂實踐中,刻苦鑽研育王技術,邊學邊幹邊總結邊探索邊請教育王師傅,總是移不好小幼蟲——小幼蟲挑不起來,挑起來了又傷了;在 1小時內,可能就是移出二十來條小幼蟲,結果可能就成活兩三條或者四五條,真是累人又氣人。但我始終沒有放棄,沒有被困難嚇倒。從實踐中觀察分析蜂群在各個季節中的生活規律,尤其是觀察分析在蜂群分蜂時節的現象及它們的生活規律。經過幾年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由多次失敗變成了圓滿成功!不管是中蜂或是意蜂,能按季節有計劃地不移蟲育出優質蜂王滿足養蜂的需要。


  1、培育強群:在大流蜜期到來前七八天,在自己的蜂群中,選1 箱高產穩產已經在造雄蜂巢脾的強群,六七脾足蜂,作為育王種群。如果每張巢脾上蜂不是那麼足,就抖出 1~2 張巢脾上的蜂,使得蜜蜂更加密集,在這育王群的中間加 1 個育王框,不要育王框中間的木條。蜂路儘量留小一點。每張脾上有足夠的糖更好,如不足,就要餵點糖,連續餵四五晚上,糖水比例為1∶1。幾天後蜜蜂就可在育王框上梁下面築起半張新巢脾,蜂王就在新巢脾上產卵。

  2、裁剪蟲脾:如果這半張巢脾上基本產滿了,產得早的已經有小幼蟲了,把育王框取出,掃去蜜蜂,用剪刀從上梁下口剪下新巢脾。操作時,把育王框放在 1 個平臺上,去掉偏大幼蟲和剛產下卵的不用。根據自己的育王計劃,從卵蟲脾上剪下比育王那木條稍微寬一點的巢脾條,大約一拇指寬,需要幾條剪幾條,每條可以育出 10~13 個王臺,3條就應該有 20 個以上。最好不超過 3 條,因為該育王群的育王能力有限,再多了育出的蜂王質量就會差一些。

  3、蟲脾上框:隨後把剪下的帶幼蟲和卵的巢脾用細線或細繩輕輕捆在育王框下面的木條上。巢脾的一面向下,另一面向上。如果某條巢脾短了,可以用 2 根或 3 根組合成 1 條。每根木條是單獨在 1 個平臺輕輕捆好,慢慢上到育王框上去。育王條都裝上育王框後,放在蜂群中間,餵足糖和花粉。如計劃育的王越多糖粉就要餵得多,否則接受的王蟲就越少,質量越差。

 

  4、蟲框入群:在育王的當天,把本箱的老王用全阻隔的王籠關上,讓工蜂不能進出,關上 3 天就變成半阻隔的,工蜂可以進出飼餵蜂王。同時還要關三五隻陪蜂,放到另一箱蜂群中,過 2 天檢查接受情況,把過密的雙排王臺、質量差的王臺、過分擁擠不便以後分割的王臺,其他巢脾上的急造王臺統統除掉。又過 2 天,檢查有無封蓋的王臺,如有要作個記號,王臺封蓋後 7 天就要出王。

  5、介紹王臺:在出王前二三天,把要安王臺換王蜂群裡的蜂王關起來,方法與前面關王的一樣。王臺封蓋後 6 天就要把早熟的王臺分到準備換王的蜂群裡去,如交尾成功,就換成了新王。龍嶽柳 - 《蜜蜂雜誌》 - 2018

中國專業的蜜蜂養殖公眾號,每天發布中蜂、意蜂養殖技術文章。公眾號內有大量養蜂技術文章,國內的20萬養蜂人都關注了,你也趕快行動吧!

本文收集整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以便加上版權人或刪除處理。

↑↑↑↑↑↑長按即可關注【湖北天馬養蜂場】,喜歡本文就轉發到你朋友圈吧,讓你的微信好友都能看到!

相關焦點

  • 巧用蜜蜂屬性,輕鬆培育高質量急造王,質量完爆移蟲育王蜂王
    說到蜂王,相信對養蜂有所了解的朋友都希望自己的蜂王全部是自然王,不為別的,只因為自然王在所有蜂王中相對來說質量是最好的。但是由於管理問題,我們很多養蜂的朋友都沒有使用自然王,而是使用了相對來說質量較差的移蟲育王蜂王。
  • 蜜蜂偷懶被抓正著,移蟲育王不是養蜂人專利,或許是好事
    在蜜蜂的現代化養殖中,我們都知道人工育王是現代化養蜂的必備技術,而人工育王的原理,其實來源於蜜蜂的級型分化,而蜜蜂的級型分化的發現,來源於蜜蜂的自然分蜂,其實除了蜜蜂自然分蜂之外,還有一個情況是觀察蜜蜂級型分化更加有利的補充證據,那就是蜂群失王,如果說蜜蜂自然分家是研究人員發現蜜蜂級型分化的源頭,可以說蜂群失王則是不同日齡的蜜蜂發生級型分化補充的最有力的證據。
  • 我談育王 、關王與換王
    種蜂場育王從雄蜂、供卵群、育王群到處女王的交尾都有嚴格的要求,但我們育王在技術上也應力爭精益求精。育王前應考慮自己養蜂收穫的主要蜂產品,有目的地育王。如:只取蜜不取漿,就要養、育「蜜型」王;既取蜜又取漿,就要養、育「蜜漿型」王。
  • 蜜蜂人工育王的原理,你知道嗎,作為養蜂人的你是怎麼進行育王的
    大家都知道在蜂群中,蜂王的巢房是最大的,所以我的製作人工蠟碗時都是模擬自然臺基大小製作的工蜂的幼蟲只有前三天吃蜂王漿,所以我們將前三天的幼蟲移入人工臺基裡,工蜂會以為這是一隻蜂王,會讓臺基裡的幼蟲一直吃蜂王漿至封蓋,所以移的蟲日齡越小
  • 人工育王,移入雄蜂幼蟲在王臺中,會有什麼後果?老蜂農這樣解釋
    導讀:關於人工育王,如果移入的是雄蜂結果會怎麼樣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種情況在蜜蜂養殖中是可能發生的,就算我們人工育王的時候沒有移入雄蜂,蜜蜂在建造王臺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把雄蜂房改造為王臺的情況,具體會怎麼樣,情況比較多,但是必然是失敗的,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 中蜂養殖技術 一位蜂農的中蜂區域性研究報告(中)
    十二、中蜂喜歡在梁框上的問題聽廣東廣西和山東的蜂友說中蜂喜歡到梁框上去,不喜歡在脾上,這其實不絕對,廣東老劉養天柱中蜂的反映是天柱品種喜歡在脾上,不怎麼上梁框也就不會在上梁框上造敖脾。我地蜂為什麼兩隻王都在一脾產卵而且還都是新王,研究的結果是蜂群要維持大群,就得培養兩隻王,但是二王相處很和諧,當然是大家都體諒對方,工蜂也體諒二老。這就是中國的和文化,與西方的分文化對立,更怪的是西蜂也是分的不可以雙王自然同群。我們把這些稱為種性。十六、天柱中蜂與廣西中蜂對比特性1、蜂王肚大而長並且為黃色或者紅黃色,而廣西中蜂則為黑色顏色也不如天柱中蜂鮮豔。
  • 人工育王及其管理和使用
    1.1 精選良種使用良種是人工育王之基礎。蜜蜂良種的來源:一是向品種優良、信譽好、實力強、效益佳的國內外良種場購王引種 ( 如山東省實驗種蜂場、吉林省蜜蜂育種場等) ; 二是與當地或放蜂途中效益好、品種優良、講究科學育種的蜂友交換種王、種群或移蟲育王引種; 三是本場就地精選和培育適應性強、經濟效益好的蜜蜂優良品種品系; 中蜂場應經常改良野生原群, 吐故納新, 不斷提高全場蜂群的生活能力。
  • 蜜蜂"關王"採蜜,真的可以高產蜂蜜嗎?中蜂也能這樣操作嗎?
    養蜂人為了彌補缺蜜時的支出,通常在蜜源植物豐富時,採用高產高效的"關王產蜜法"來進行採收蜂蜜。這個方法確實在西方蜂種養殖中,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也為養蜂人獲得了更多蜂蜜,但是這個方法真的適合中蜂使用嗎?
  • 中蜂急造王價值的重新審視
    在通常,人們總以蜂王體形的大小,是人工王臺、自然王臺還是急造王臺來衡量蜂王的優劣,其次是進一步鑑別蜂王的產卵能力,最後才是看此蜂王產卵育成蜂群的採集能力。在選留蜂王時,中蜂急造王臺及其所育成的蜂王因其形態小等原因首先在淘汰之列。
  • 中蜂「採蜜三要素」和「強群優勢」的探討
    蜂王素質基本上是由蜂群遺傳規律所決定的(特別是母群),在飼養管理中應堅決去劣選優,選用優良蜂群進行育王。在中蜂生產實踐中,養蜂員經常體會到中蜂王的老化要比意蜂王更快些。因此,要強調結合春、冬二個分蜂季節更換新王,以不斷提高蜂王素質,為流蜜期的高產創造條件,也為以後的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礎。
  • 中蜂養殖,學會巢脾加減法對蜜蜂繁殖作用有多大?養蜂人講了實話
    關於養殖中蜂,學會巢礎的加減是不是可以實現中蜂繁殖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影響中蜂發展的各種因素來看,看看這些影響中蜂發展的因素是不是因為巢脾的不科學管理造成的,如果是,說明我們學會巢礎的加減法是對中蜂養殖有利的,如果不是,說明我們學會巢礎的加減法對我們養殖中蜂沒有多大用
  • 中蜂急造王,到底可不可以使用?看看養蜂人的實戰經驗分析與建議
    在中蜂養殖過程中,經常因為各種原因,正常的蜂群,有時候會出現意外失王的現象,比如養蜂人操作失誤,丟失蜂王,或者是誤傷蜂王;交尾群處王婚飛失敗等等原因。因為,正常的蜂群只有蜂王,才具備產卵的能力,那麼,對於蜂群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一樣的大事,於是,工蜂們會從三日齡的卵蟲裡面,挑選出來一些巢房眼,進行擴大,就地改造成王臺,然後對房中的幼蟲進行王漿飼喂,時機成熟後封蓋,等到合適的時候就會出房。這種焦急狀態之下培育出來的蜂王,就是中蜂的急造蜂王。
  • 中蜂新王特別好有什麼表現?
    優良的蜂王是中蜂繁殖的首要條件。蜂王有良好的表現,才能繁育出強盛的蜂群,提高蜂產品的產量。一般認為,優良的蜂王通常是體格壯大、胸部強健、腹部較為修長但不顯臃腫,爬行時不拖腹前行,交尾後迅速產卵、卵圈大且整齊、抗病能力強等等。
  • 中蜂養殖:依據自然規律給蜂群擴巢
    南方地表潮溼時地表溫低於氣溫1℃,地表乾燥的晴天地表溫接近氣溫;晴天氣溫11℃中蜂就可以安全採回花蜜不會凍僵,陰雨天氣溫11℃時如果有中蜂飛翔就有蜜蜂凍僵在箱外。因此,要依據天氣預報與往年氣溫記錄以及外界蜜粉源情況選擇開繁日。
  • 如何選擇人工育王的種群?老蜂農:這七種蜂群千萬不能用
    人工育王的成功率除了和養蜂人的操作技巧有關,另外跟育王種群的選擇也非常的關鍵,育王種群如果選擇不對,輕則會導致大量無效王臺出現,重則會導致全部失敗。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人工育王的種群呢?在聽蜂之語看來,以下這七種蜂群是千萬不能用來做育王種群的:
  • 養蜂人:看王臺的顏色變化
    導讀:關於中蜂王臺封蓋幾天才可以移出去放到其它蜂群這個問題?蜂部落來分享在養蜂經歷中所積累的一些育王繁蜂的小技能,其實這是每個養蜂新人遲早都要經歷過養蜂技能而已,或許我比一小部分養蜂人經歷早一點點。其實育王分蜂,換王,這些在養蜂當中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想要蜂群保持旺盛,或是蜂群數量的擴展,通過育王的方法可以節省養蜂的很大部分成本,有的甚至通過育王出售,或者育王繁群出售,也是一種養蜂收入。
  • 中蜂加礎造脾措施
    但是中蜂具有喜新脾、厭舊脾的習慣,在生產過程中外界有大宗蜜源或其它情況急需造脾時就要適時加入巢礎讓蜜蜂營造更多的新脾換去舊脾。因此必須重視並認真做好更新巢脾的工作。 1.加礎造脾的條件 外界氣溫適宜並有較好蜜粉源,蜂群有產卵王,蜂脾的比例適當,巢脾上面見到白色新蠟,即可開始 加礎造脾。氣溫不穩、蜂力不足,勉強造脾後患無窮。
  • 中蜂野性難馴,養蜂人該怎樣馴養中蜂?注意4點,成功率更高
    相對來說中蜂不像缺蜜第二:蜂群的遮陰相對來說中蜂其實比較怕熱,沒有養過蜜蜂的朋友總是覺得冬季養蜂是最怕的,但是有經驗的養蜂人反而最怕夏季,夏季是中蜂容易逃亡,最大的原因就是溫度過高,中蜂怕熱,相對來說中蜂這點蜂部落認為沒有意蜂那麼強,所以對於中蜂養殖來說,在蜂箱的擺放上是不應該像意蜂那麼隨意的
  • 3種蜂王儲存技術,讓蜜蜂主動餵養多隻蜂王,中蜂適用嗎
    由於中蜂對蜂王的保守性,導致中蜂很難接受其他蜂群裡的蜂王,尤其是同時接受多隻蜂王,所以中蜂儲存蜂王,要比西蜂儲存蜂王難得多。另外西蜂蜂種的各種儲存蜂王技術,早就受到研究人員的驗證,更具有權威性和實用性,而中蜂蜂種的儲存蜂王技術,大多是養蜂人自己研究和試驗的技術,所以權威性大打折扣。
  • 中蜂小轉場地的意義及其管理措施
    我地山區中蜂養殖戶近年來開始在方圓一百裡左右的地方尋找中蜂放養的場地,解決了當地蜜粉源不足的問題,效益也翻了幾番。 二、中蜂小轉地放養的管理措施 1.轉場的注意事項 轉場前需對新場地的蜜源、氣候、蜂群擺放的地點等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如果有果園或是農作物栽作區,要考慮當地的人文環境,事先同當地的群眾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