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日本語教育專業
同學們在選擇日本語教育專業的同時,
首先應該搞清楚「什麼是日本語教育專業」,這個最基礎的問題。
首先,如大家所見,「日本語教育」由兩個詞組組成,
即:「日本語+教育」。
「日本語」二字不用多言,但是「教育」二字是一個容易被同學們所忽視的重要關鍵詞。
這裡,我將結合這兩個詞組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日本語教育專業的最基礎知識。
簡而言之,日本語教育專業即是:以日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為對象,進行日語教育的學科。
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國內的「對外漢語」專業。
當然,換一個角度,我們站在日本語教育學的角度上則變成了「對外日語」。
由於日本語教育專業的根基在於「教育」二字,所以我們以教育對象為區分,可以把教育對象分為四個大的人群,即:
(1) 把日語當作一門外語學習的學習者。
(2) 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回到祖國,而是在日本常住的需要補習日語的學習者。
(3) 在海外的日本人子女,基於日本語言文化傳承的角度,需要學習母語,也就是日語的學習者。
(4) 在海外的日本人子女,需要把日語當作「國語」來學習的學習者。
作為留學生而言,我們面對的最大的研究對象也就是(1),即日語非母語,且因為工作,學習等原因,需要進行日語學習的「外語學習者」。
我們自己作為其中的一員,如何從一個「接受者」的角度,跳出框架,對包括自己在內的學習者的人群進行研究,是我們作為留學生的主要研究方向。
2. 日本語教育專業和的特殊性
由於來日本留學的同學中,有很多同學在大學或者高中所學的是日語專業,所以可能會有「不知道來日本學什麼好,總之想學一個能用到日語的專業」的想法。
不能說有這種想法的同學有什麼不好,但是請大家務必認識到,日本語教育專業並非是「日語專業同學的救命稻草」。
相反,日本語教育專業是一個在對研究者自身日語水平高度重視的同時,同時也極為重視研究者「作為一名教育者」的研究能力的特殊專業。
正因為如此,本專業對於學生的教職經歷也是十分重視的。
此外,大學中的所有語言類專業,很難擺脫「工具學科」的劣勢,我們來到日本,會發現通過大學四年學習所獲得的日語能力,在初來乍到的時候也許確實比非日語專業出身的同學有一定優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會慢慢的變小,日語專業出身的同學也必將迎來不得不接受的專業轉型的陣痛。
所以,在兩年的學習之後,如何將自己的專業所學真正還原於職場,以及自己是否真的喜歡日本語教育專業,我認為是在選擇該專業前應該慎重考慮的問題。
3. 日本都有哪些可以進行日本語教育研究的大學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的事,由於日本語教育專業的「教育」屬性,很多大學勢必將該專業置於自己的教育研究科或者類似教育研究科的部署之下。
而在日本,設置有教育學研究科的大學中,國公立大學又佔有絕對優勢,所以對於有志於學習日本語教育的同學,國公立大學屬於重點攻關對象。
東京都內比較知名的有例如:
東京外國語大學的大學院綜合國際學研究科下屬的國際日本專攻(由於是現階段日本唯一的外國語單科大學,所以在關於語言研究的所有方面,東外都有絕對的優勢),一橋大學大學院的言語社會研究科第二部門的日本語教育學位取得プログラム(儘管研究科歷史略短,但是由於一橋大學作為日本文科類大學的超強影響力和諸如庵功雄,石黑圭二位日本語教育界宗師級的存在,該研究科的實力不容小覷),お茶の水女子大學的比較社會文化學專攻下屬的日本語教育コース(有志研究日本語教育的女生的首選名校)等。
(お茶の水女子大學的比較社會文化學專攻下屬的日本語教育コース)
此外,私立大學中也有很多可以學習日本語教育的名校,
諸如:早稻田大學的日本語教育研究科
(注意,早大直接為日本語教育專門設置了研究科而不是將其置於某研究科之下,可見其重視之程度)
以及慶應義塾大學的國文學專攻下的日本語教育分野等。
(早稻田大學的日本語教育研究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忽視隱藏在一些「看上去不那麼像」的研究科中可以學習日本語教育的大學。
比如說北海道大學的國際広報メディア観光學院下的言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論コース(如果光看研究科名,別說日本語教育,貌似和日語,教育二者沒有絲毫關係),
大阪大學的文學研究科文化表現論專攻下的日本語學專修,
東北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下的言語科學專攻下的日本語教育學分野等等。
(大阪大學的文學研究科文化表現論專攻下的日本語學專修)
根據大學對於研究科的設置來看,我們似乎可以掌握一個規律,很多涉及日本語教育的研究科,其實都隸屬於或者從屬於文學研究科或者教育研究科之下,所以請有志進行日本語教育研究的同學們,在搜索自己的指導教授的時候,請重點關照「文學研究科」和「教育學研究科」。
4. 我能在日本語教育專業大學院中學到什麼
簡單來說,日本語教育專業主要分為以下三個大的方研究方向。
1. 日本語和言語學。即從日語本身的角度對日語進行分析,從而找出日語教育中的規律,得出新的教學方法。其中主要的方向有:日本人的言語活動,日本言語基礎,第二言語習得法,日語的音聲文法文字表記等。
2. 日本語指導法。主要著眼於實際的「教育現場」,對教學中實際遇到的問題進行搜集整理以及研究,以期得出更優的解決方案。其中主要的方向有:日本教授法基礎,日語口語教授法,聽說讀寫指導法,日中言語對照研究,異文化間教育和國際交流,日語教育評價法,多媒體在日語教育中的應用等。
3. 日本語和國際社會。主要把研究放置於「教育」之外的一些分支環節,進行精準型研究。其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日語教育史,日語教育現狀,社會言語學,當代國際社會和日本,異文化理解和學習者心理等。
這裡我可以給對於學習日本語教育專攻本身並無特別興趣,但又想涉及該方向研究的同學一些建議,即:可以選取第三類中的「教育」之外的研究方向,不糾結日本語教育本身,而是關注與日本語教育給世界,中國,或者給中國學生帶來的影響,這樣的研究同樣具有獨特的價值,並可以給後來的研究者(不僅僅是日本語教育的研究者)帶來新的啟發。
5. 我該以什麼樣的準備面對大學院考試
日本語教育專業是當下大學院考試中的熱門,同時也是「兵家必爭」的重鎮。
想要接受挑戰的同學,請務必做好十足的心理準備。因為太多帶著半路轉型,前後條理不清的研究計劃書去參加考試的同學,一定會在面試的過程中被反覆詰難而最終倒下。
研究日本語教育方向的老師們,不僅僅對自己的母語-日語有著超乎一般日本人的精準理解,也有作為一個「教育」者對於教育學的高度把握。
我認為,參加考試的同學們最少要有如下準備。
(1) 相當紮實的日語水平。「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自己日語能力根基都不穩,很難讓老師相信具有指導學生日語,甚至是糾正日語老師授課方式,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能力。作為一個硬性指標,在日語能力考試中請同學們務必拿到一個高分,並且有著相當精熟的日語寫作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日語「實戰」能力。
(2) 獨具特色的研究計劃。研究不能出於自身的興趣,而是要考慮到自己的研究可以為學術界,甚至是世界帶來什麼影響,這是作為一個研究者的基本學術素養。諸如「中國學生日語學習問題研究」,「中日語言同音異義詞研究」等課題早已被前任反覆研究,如果不能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新意和原創度,將無法打動閱人無數(或者說閱留學生無數)的教授。
(3)最後的最後,筆者反覆提及的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考生對於「教育」的深入理解。無法站在講臺上的老師不是老師,充其量只是輔助教師工作的事務人員或者是專注於日語研究的研究員。沒有讀過大學院,沒有進行過一天日本語教育研究,但是有著豐富經驗的日語教師大有人在。「教育」說到底是一個需要高度經驗的「職人」式職業。如果在研究計劃中無法拿出自己站在教師的角度上給出對於教育的理解,最少我可以說,直接涉及教育現場的研究並不適合該同學,也許教育社會學,言語社會學或者國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等研究方向更值得考慮。
以上,我們就有志於研究日本語教育的同學最容易提出的五個問題做了基礎的解答,日本語教育大學院的入試環節究竟考察學生的哪些能力?具體到大學院考試的試卷中又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在寫作研究計劃書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對以上問題感興趣的同學,請繼續關注 「關於日本語教育大學院的方方面面(下)」
謝謝大家。